运营商步入大数据“对外变现”新征程

2016-04-14 03:18张鹏
通信世界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国联通运营商用户

本刊记者│ 张鹏

运营商步入大数据“对外变现”新征程

本刊记者│ 张鹏

综合来看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大数据发展进程,相比于中国移动的“聚焦内部应用”和中国电信的“部分省级试点”,中国联通在大数据对外发展合作上显然更加靠前。

经过了两年多的概念导入和市场宣传期,如今的运营商在大数据领域早已跨过了研究与规划阶段,走上了更为踏实和充满挑战的“大数据变现”之路。

在中国移动,中移设计院通过自建的大数据分析平台,为覆盖全国的移动4G网络解决深度覆盖难题;在中国联通,2016年集团数据中心对于各类数据的收集规模将提升至150PB,其中包括全国31个省份的移动用户位置数据、4GLTE数据、上网日志以及10010客服电话录音数据等;在中国电信,其成立的“灯塔大数据”行业应用平台已经面向八大行业,寻求大数据的深度合作。

如此紧密的大数据布局无疑让业界兴奋,在以上3家运营商看来,通信大数据的能力释放不仅在于对内提升生产系统的效率与精准营销,更在于对外打造外向型的大数据业务,实现运营商自身从通信业务向数据业务、从运营流量向运营数据的两大重要战略方向转型。

当然,想要彻底实现以上转型绝非易事。运营商在大数据领域需要按部就班。稳扎稳打地践行大数据从“对内生产”到“对外变现”的演进路线。

经过几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运营商在大数据领域已经从最初的“懵懂”走向了如今的“萌芽”阶段,运营商已经逐步完成了能力开放与数据集中平台建设,现阶段的发展重心将放在行业数据的深度合作与产品服务的开发上面。“对于运营商现阶段的大数据发展而言,除了技术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彻底转变。”

业务创新,思想与行动的“双重转变”

在传统的话音和短信时代 ,运营商由于手握移动网络和宽带网络而具备行业垄断特性,这也使得运营商在过去20年中曾赚得“锅满瓢满”,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后,这一切开始变化——运营商整体业务收入增幅遭遇“天花板”,背负众望的流量经营连续几年“增量不增收”,电信运营业的“剪刀差”效应日益严重。

究其原因,还在于运营商在整个ICT产业链条中的核心地位正在动摇,尤其在当下“互联网+”全新市场格局下,运营商急需改变过去垄断年代“以自我为中心”的业务发展思路,而是选择张开双臂,拥抱行业内乃至跨行业领域的“合作与共享”,大数据对外业务发展就是其中的典型一例。

运营商在多年网络运营中沉淀了大量的用户数据,相比BAT等互联网企业而言,运营商所具备的大数据更加完整和全面,只不过这些数据多隐藏于基础通信网络和信令中,需要通过专业的大数据技术和能力平台,才能发掘这些底层数据的价值。

更重要的是,大数据的关键在于通过数据围绕特定人群进行用户行为画像,而运营商的通信数据只能提供部分信息,用户画像并不完整,因此运营商需要大数据的合作与共享。

征信产品是目前运营商普遍推崇的典型应用场景。在当下互联网金融的产业风潮带动下,很多传统的金融机构也推出了“小而快”的信贷/理财服务,在对申报用户进行信息验证和征信评估时,就需要用到运营商的用户数据进行“验真”,鉴别用户提交材料的真实性和个人的信用评级。

那么,如何在保障用户隐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金融数据验证和征信评估呢?数据脱敏就成为了整个大数据共享中的“重中之重”。

在多地运营商的大数据项目实践中,“数据脱敏”工作逐渐具备了深厚的实践经验和完善的解决方案,比如北京联通面向金融行业提供的大数据验真服务中,虽然金融客户调取的是直接的用户数据,但系统平台并不会直接显示其用户信息,而是通过数据比对的方式,回复“真实或不真实”两种答案,如此既满足了客户需要,又巧妙规避了数据泄露的风险。

实践落地,平台与政策“双管齐下”

综合来看国内三大运营商的大数据发展进程,相比于中国移动的“聚焦内部应用”和中国电信的“部分省级试点”,中国联通在大数据对外发展合作上显然更加靠前。

据中国联通信息化部副总经理兼CTO范济安介绍,中国联通自2012年成立数据中心部门开始,通过3年的建设运行,已经搭建了全集团一体化运营销售体系及大数据产品开发体系。中国联通的目标是:在保证大数据充分应用的同时,转化为更好的对外发展能力。

由于中国联通很早就实现了IT系统的集中化,因此其打造了两极化的大数据平台架构,既有总部的统一平台架构,也有各省的二级大数据平台。总部平台作为信息化处理中心,主要承担数据运营及技术支撑的工作。而在中国联通的产品创新部,各省分公司、独立子公司则负责创新产品和服务。

据悉,自从王晓初走马上任中国联通以来,大数据成为了公司未来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并且集团已经向各省公司下达了考核指标,坚决要将“大数据对外合作”落到实处。

正是在产业风向和企业战略转型的共同驱使下,今年以来各地联通不断落地大数据对外合作项目,有些省份甚至已经阶段性地实现了大数据变现的目标。

合作模式,定制化与平台化“两手抓”

为了更快推进运营商对外大数据业务的发展进程,传统的合作模式也同样需要被创新。如果按照运营商传统的政企业务思路,从政企客户提出需求,再到运营商立项、采购,到寻找集成商进行系统开发、测试上线,保守估计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这样的速度显然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因此,运营商大数据对外合作也需要引入“平台化战略”,甚至尝试更多的合作模式。

业界专家建议:在合作模式上,除了采用纯粹的系统集成,运营商也可以尝试“联合开发、利润分成”等其他方式,激发广大第三方开发者的创新、 创业热情;与此同时,构建基于数据的PAAS平台,在未来面向不同政企客户的大数据应用服务开发也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据悉,思特奇在某省运营商落地大数据项目中,曾创下了“7天上线应用”的最佳纪录。

在这方面,中国电信云计算中心主任赵慧玲也曾公开表示,行业应用创新是大数据应用距离客户的最后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虽然运营商并不负责直接的应用开发,但运营商有必要搭建和维系一个健康、稳定的大数据产业环境,提供优质的数据创新土壤和更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

编辑|黄海峰 huanghaifeng@bjxintong.com.cn

猜你喜欢
中国联通运营商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取消“漫游费”只能等运营商“良心发现”?
第一章 在腐败火上烤的三大运营商
三大运营商换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巧合
三大运营商换帅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中国联通发布首个网络即服务国际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