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综合科,辽宁 沈阳 110024)
老年脑卒中患者记忆力障碍及其危险因素
吴晓丹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综合科,辽宁沈阳110024)
〔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记忆力损害程度及危险因素。方法应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对脑梗死和脑出血10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进行检测,同时在相同年龄群体中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相同检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试验组5项分测验和记忆商明显减低,与对照组相差非常显著(P<0.01)。试验组中脑出血组除图像测验高于脑梗死组外,其余分测验及MQ均低于脑梗死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相对危险因素依次为长谷川量表低分、重大生活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萎缩、性别、冠心病、铝接触史及低文化程度等。结论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记忆功能较正常老年人明显减退,影响老年脑卒中患者记忆障碍因素较多。
〔关键词〕脑梗死;脑出血;记忆力
不管哪种程度的脑卒中都伴有记忆力下降,目前有关脑卒中记忆力的改变国内外研究较少〔1,2〕,主要停留在认知领域。记忆力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说尤为重要。笔者对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进行记忆力检测并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拟为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恢复和认知障碍的预防奠定一定的基础。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102例,其中脑梗死76例,男45例,女31例;脑出血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51~87岁,平均(61.25±20.37)岁。另外,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8~85岁,平均(60.74±19.20)岁。试验组病程1~10年,平均3.2年。脑电图检查86例,75例表现为左右波幅不对称或一侧弥散慢波出现,11例未见异常;79例颈部血管多普勒检查,其中62例颈总动脉硬化,17例颈内动脉及椎动脉左右血流速度不对称;头颅CT扫描,试验组98例均经CT扫描证实,脑梗死组76例梗死部位为脑皮质19例、丘脑14例、内囊区31例、小脑12例;梗死范围为4.5~72.4 mm,平均15.3 mm;脑出血组26例部位分别为基底节区19例、颞叶5例、额叶1例、顶叶1例。
1.2纳入及诊断标准诊断标准: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建议〔3〕。脑卒中患者纳入标准:符合脑卒中诊断要点;发病后10~14 d入院;年龄≥60岁;所有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测评。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脑肿瘤、脑炎等以及伴有精神障碍或其他系统严重并发症不能自理者。
1.3检测量表由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进行施测,严格按量表要求操作。对诊断明确的脑卒中患者进行《临床记忆量表分析系统》检测〔4〕,纳入同期健康体检的对照组同时进行相同量表检测。该量表由5个分测验组成,即指向记忆(指向)、联想学习(联想)、图像自由回忆(图像)、无意义图形再认(图形)和人像特点联系回忆(人像)。在《临床记忆量表》检查中,按量表要求将原始分换算为量表分,依量表分查得记忆商(MQ)。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软件行t检验。
2结果
2.1脑卒中患者5项分测验评分结果试验组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记忆力减退试验5项分测验及MQ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试验组中脑出血患者5项分测验中除图像以外均低于脑梗死组,但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见表2。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5项分测验结果±s)
表2 脑梗死组和出血组五项分测验结果±s)
2.2危险因素分析从一般情况、家族遗传史、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驻地海拔高度、长谷川量表得分等5个方面,按照《临床记忆量表》及相关参照文献标准进行26个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包括性别、民族、年龄、婚姻、文化程度、职业状况、家庭人口、重大生活事件、铝接触史、脑外伤史、家族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TIA、冠心病、内分泌疾病、颈椎病、低钙血症、营养缺乏、爱好多寡、吸烟、饮酒、喝茶、驻地海拔高度、长谷川量表低分等。纳入的102例脑卒中患者中,通过记忆商测得记忆减退者87例(85.3%)。发现长谷川量表低分、重大生活事件、TIA及脑萎缩等8种相对危险因素有显著性差异,所占比例及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表4。
表3 危险因素所占记忆障碍比例〔n(%)〕
表4 危险因素回归分析及排序
3讨论
记忆力测试是检测患者认知障碍或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重要指标,中国科学院心理所许淑莲等编制的《临床记忆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目前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临床记忆量表》可求出被试者的记忆商数,以作为诊断指标〔5〕。量表中图像自由回忆测验所用材料是物的形象,内容都是人们常见的、熟悉的和容易辨认的东西,如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6〕。每组刺激图片随机排列,以序列方式呈现,属于非语文记忆。纳入本组实验的脑出血组患者仅在“图像自由回忆”中高于脑梗死组患者,其余4项分测验及MQ均低于脑梗死组,但均无统计学差异,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脑出血导致的组织学改变重于脑梗死有关〔7,8〕。
对脑卒中患者记忆力障碍的相关因素从26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相对危险因素为:①长谷川量表分数越低越容易接近痴呆;②较强烈的精神刺激对短时记忆及长时记忆均有一定的影响;③TIA患者记忆力障碍发生率高于无TIA者;④脑萎缩对记忆力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⑤不同性别记忆力障碍差异无显著意义;⑥有冠心病史的患者记忆力障碍明显降低;⑦有铝接触史者记忆障碍达95.2%;⑧记忆商异常有随学历下降而升高的趋势,说明文化程度或修养对记忆力有一定影响。
脑卒中患者记忆力下降的可能机制为神经形态变化、神经递质变化、神经生理变化等〔9,10〕,笔者认为脑卒中后因病变导致了神经元受损,突触刺激减低或缺如,而致记忆力下降。如能掌握可靠影响记忆因素,可以通过控制各因素的途径,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或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的恢复具有一定意义。
4参考文献
1刘晶,金香兰,郑宏,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2):1361-5.
2Corrada MM,Brookmeyer R,Paganini H,etal.Dementia incidence continues to increase with age in the oldest old:the 90+study〔J〕.Ann Neurol,2010;67(1):114-21.
3杨璇,穆兰,林青,等.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评估与干预〔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7(5):537-9.
4许淑莲,吴振云.《临床记忆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1986;18(1):100.
5刘惠茹,郝习君,吴安娜,等.老年脑梗死患者记忆功能及患病与记忆障碍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222-3.
6刘艳,甘学军,刘志广,等.80例脑梗死患者记忆障碍的调查分析〔J〕.安徽医药,2014;18(3):519-21.
7Boutet C,Chupin M,Lehéricy S,etal.Detection of volume loss in hip-pocampal layers in Alzheimer's disease using 7 T MRI:a feasibility study〔J〕.Neuroimage Clin,2014;31(5):341-8.
8林志诚,杨珊莉,薛偕华,等.针刺百会穴改善脑卒中患者记忆力的中枢机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5;21(2):184-8.
9于荣焕,杨燃,崔永生,等.中年高血压患者记忆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2(23):64-8.
10尹琬凌,覃丹,韩造木.电刺激小脑顶核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生长相关蛋白-43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3):167-70.
〔2016-01-12修回〕
(编辑曲莉)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6)05-1087-03;
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6.05.030
第一作者:吴晓丹(1981-),女,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老年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