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硕婷
摘 要:音准问题是歌唱教学的核心,也是唱好歌曲的关键。教师可以运用图形谱教学法,在小学低段对学生进行音准教学的训练。实践中,教师要着重抓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与力度等要素,根据歌曲旋律起伏、节奏变化、力度张弛等音乐要素创编充满乐感的图形谱,使孩子们在直观、感性的图形谱中对歌曲的结构、情绪和旋律等特点获得比较清晰的认知,从而为他们提高音准,准确演唱和表现歌曲奠定基础。实践表明,图形谱能使学生在感性、直观的图形谱中对音乐作品的结构、情绪和旋律特点获得清晰的认知,从而为他们准确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奠定基础。
关键词:图形谱教学;低段学生;音准能力
一、图形谱创编的三大基本点
1.把握歌曲的基本结构
音乐作品的结构一般有一段体、两段体和三段体,小学阶段多数是一段体和两段体结构,三段体很少出现。
一段体歌曲结构短小、规整,通常由3~4个乐句组成,简单易学,适合低段学生的学唱。两段体歌曲通常以AB结构形式出现,大多出现在中、高段教学课本中。这些歌曲结构相对复杂一些,一般由6~8个乐句构成,而三段体歌曲在小学阶段出现的较少。
我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适合图形谱教学的主要是儿童歌曲。
2.理解歌曲的音乐情绪
每一首歌曲都有自身的情绪特点,不同的情绪会带给大家不同的感受。哪种情绪的歌曲更适合创编图形谱呢?一般来说,情绪单一的歌曲更适合进行图形谱创编。热情欢快的歌曲,在图谱设计时,可采用较为夸张的图形,画的速度稍快一些,幅度与力度尽量大一些。抒情平缓的歌曲更适合图形谱教学,因为情绪平缓的歌曲速度稍慢,音符数量较少,学生在关注图形谱的同时容易关注音符的高低走向,从而在心里获得音准等方面的体验。
3.关注旋律的基本特点
歌曲的旋律特点是表现歌曲最重要的方面,它可分为旋律的高低走向、节奏的松紧变化、音乐记号的演唱表现与内心感觉的不同表达等方面。如果我们创编的图形谱能够与歌曲的旋律特点相吻合,那么学生对歌曲的演唱与表现力将会大大提高。
二、图形谱教学培养低段学生音准能力的实践
1.眼到,利用图形谱帮助学生梳理歌曲结构
音乐是听觉艺术和实践艺术,它不像文学作品、美术作品那样呈现在人们面前,供我们细细品味、分析与比较,这就给我们分析音乐结构带来了一定困难。在实践教学中,我发现,采用图形谱可清晰、形象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内容,划分段落,使学生对音乐结构的把握变得简单易行。
以二年级歌曲《郊游》为例,旋律多以同音重复、动机重复的手法在一个八度之内形成,曲子不长,但由于变化多,学生聆听时感觉乱而杂。这时,我就采用图形谱让学生直观感知歌曲的基本结构,见右图:
教学时,我自己做到音乐烂熟于心,徒手画时,要让图形谱“活”起来,散发出浓浓的“乐味”,使学生在图谱和教师徒手画的暗示中充分感觉音乐的韵味。
2.心到,利用图形谱引导学生把握音准旋律
学生听出音乐细微的变化之后,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细腻的旋律美。我认为,音高、句式长短与旋律走向都是歌唱教学图形谱中不可缺少的,尤其歌唱课堂中安排视唱环节,在图形谱上适当标示歌曲的唱名,对帮助学生模唱唱名十分必要,并可为低段学生今后识谱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
以二年级的《时间像小马车》为例,歌曲采用有规律的节奏,形象地模仿时钟“嗒嗒”走动的声响。等学生把乐曲听“薄”了之后,把图形谱换化为律动,教师带着学生边律动边分别细致聆听第一部分,使学生产生较强烈的感受:马蹄印中5(sol)、6(la)、7(si)色块中的下面都带了一个小点点,那个就表示它俩是低音区的5(sol)、6(la)、7(si)。马蹄印越跑越往上,它的声音越高;马蹄印越跑越往下,它的声音越低。有了这些细微的感受,学生便不再满足于图形谱的直观表示,更会关注音乐的旋律走向和音高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实践操作中,我们应先运用图形谱引导学生把握基本的旋律,再把图形谱换化为律动。教师在带领学生聆听音乐律动时,一定要把细腻的变化暗示给学生,以帮助他们感知,并给予充分的聆听和讨论时间。
3.手到,利用图形谱充分感受歌曲内容
指导学生用手描画音乐的纵向面貌,增强学生对音乐纵向肢体的感知,使其体验到更丰富的音响,是有效运用图形谱的体现。我们在《小袋鼠》这一课中,就是通过充分运用“点”“画”图形谱的形式来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
上课时,我们先将图形谱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先让学生“看”与“画”结合:听着老师弹奏的旋律,一边用眼睛“看”图形谱,一边用手“画”图形谱。在初步感知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开始演唱,从而做到“手、眼、口、心”并用。这时,教师依然弹奏旋律,学生边看图谱边点画,并用“lu”来演唱情绪抒发(连线)部分,用“la”来演唱脚印(圆圈)部分。通过手“动”,可以启发学生快速抓住歌声中的连贯与跳跃;通过手“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歌曲的情绪,感知歌曲的形象。之后,再通过手“动”、眼“看”、嘴“唱”三结合,让学生在充满意境的感知与体验中快乐地学会演唱,自然就能水到渠成了。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的手势,既要包含各种音乐要素,又要非常清晰地传递你想要传递给学生的图形谱信息,如对学生进行音高或发声状态的暗示、提醒与帮助等。教师的引导要循序渐进,先让大部分学生听到纵向里还“藏”着的音乐;再通过手势律动去细听在旋律的什么地方出现、有怎样的节奏和形态;然后根据形态唱准歌曲要表现的音乐形象。
此外,教师还要会“调整”。(1)指导学生演唱的图谱,不论是节奏还是形态,会做与音乐更吻合的微调,让学生有“这样更好”之感觉;(2)能把学生感觉到,但一时找不到用恰当的视觉符号来进行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让学生释怀地发出“我就是想这样的呀!”之赞叹;(3)能把学生还没有感觉到的音高、速度、力度等要素表达出来,让学生有“啊,对呀,还有这个呢!”的顿悟。这样的调整正是能有效帮助学生走近音乐、提高音准能力的一个活动过程。
三、图形谱在歌唱教学实践中初见成效
1.听辨能力和音准能力明显提高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力是音乐的基本技巧。通过实施图形谱教学训练,学生对于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均有了明显的掌握,能较准确地进行听辨;基础好的学生还能根据音乐速度的快慢、节奏的变化、歌曲的情绪表达作出听辨反应。
2.表现能力
通过图形谱教学,学生的歌唱表现力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原来不敢上台表演的学生能积极举手参与了;原来表现不大方的学生能目视同学,有表情地表演了;原来只会干巴巴地演唱歌曲的学生能充满感情地歌唱了;原来常跑调的学生的音调更准,与音乐更吻合了;一些学生的肢体语言更大胆丰富了;个别学生甚至能富有创造力地表现歌曲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3.教师的音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为让图形谱在歌唱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经常反复聆听歌曲与伴奏音乐,研究旋律特点,创编与歌曲相吻合的图形谱;还经常集聚在一起商讨图形谱,相互评点,提出建议,使各自的基本功更扎实,教研氛围也更浓厚。
回顾采用图形谱教学法实验的一年多时间,我们发现其对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极为有效。所以,我们应该精心设计每一首歌曲的图形谱,使之为学生的唱歌服务,努力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同时,我们也发现,由于教师自身音乐素养不够(耳朵的能力、唱的能力、手的能力),使得图形谱教学法难以在实践中取得更大的成效。因此,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也是关键,这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09.
[2]张绪培,吴锐淼.中小学音乐教学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05.
[3]杨立梅.识谱教学要服从于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J].中国音乐教育,2002(01).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