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杨卓琦
空中花园,未来可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的高楼屋顶。图为上海虹桥绿谷屋顶绿化
古巴比伦式的空中花园,未来可能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上海的高楼屋顶。
以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为代表的立体绿化,正是上海为满足市民对绿化的需求,实现向“空中”要绿的有效手段。
2015年,立体绿化首次被列入上海市政府的实事项目,新增40万平方米立体绿化成为当年的总目标。
本刊记者获悉,截至2015年末,上海全市共新增立体绿化42万多平方米,其中屋顶绿化建成29万多平方米,“万米绿墙”竣工10多万平方米,桥柱绿化建成1.3万余根,落实22万余盆植物扮绿阳台,超额完成了目标。
近两年,全国不少城市通过“拆墙透绿”、“见缝插绿”和“拆违建绿”等方式,扩充城市平面绿化面积和人均公共绿地占有量,但同时城市地面可供绿化的面积却越来越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海正在进行中的“立体绿城”尝试,会成为一个可借鉴的样本吗?
50米和30%
位于上海市中心的思南公馆,有一面被市民誉为“全上海顶有腔调的绿墙”。
绿墙高20米,面积约100平方米。原本空白的鹅卵石墙面被装点上藤本月季、爬山虎、薜茘、络石等不同种类的植物,每到夏日,墙面上绽放的花蕊迎风轻舞,美不胜收。
这只是上海城市立体绿化的一个缩影。
上海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委办”)秘书处处长王玉华给本刊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十二五”期间,上海共建了164万平方米立体绿化,“目前上海共有立体绿化262万平方米,其中包括218万平方米的屋顶绿化和13251根高架绿柱等”。
2013年,上海市绿委办曾对上海全市城区可绿化屋面资源进行了遥感测量,面积约为3180万平方米,而按照目前的统计,上海的屋顶绿化面积为218万平方米,由此得出,上海可绿化屋顶的绿化率在7%左右。
2015年,上海市对2007年制定的《上海市绿化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重新修订,首次在地方立法层面明确了立体绿化的建设责任、义务和权利,将立体绿化提升到与地面绿化同等重要的地位。
《条例》中的两个量化指标颇引人注意:新建公共建筑中高度不超过50米的平屋顶,要求屋顶绿化不得低于建筑占地面积的30%,中心城内既有公共建筑改建、扩建,也应参照这组数据执行。
“不超过50米”的高度是经过专家论证得来的。
王玉华透露,上海的虹桥商务区楼宇的平均高度在48米左右,而未来,那里和世博开发区域、前滩地区等都将是立体绿化的重点建设区域。
另一个“30%”的比例要求,则是根据市人大授权,按照《关于推进本市立体绿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4]39号)有关规定执行的。
机关、学校、商场、市政等公共设施是主力军
本刊记者从上海市绿委办了解到,为从源头保障立体绿化的建设,《上海市立体绿化专项规划》已编制完成,今后建筑或将在设计阶段就把立体绿化纳入规划。
目前,上海已有很多新建筑在建设初期就结合立体绿化同步设计施工,比如巨人网络集团的屋顶绿化、品尊国际居住区屋顶绿化、自然博物馆屋顶绿化和墙面绿化等。
除屋顶以外,城市化地区新建的快速路、轨交、立交桥、过街天桥的桥柱和声屏障,以及道路隔离栏、防汛墙、垃圾箱房等市政共用设施,修订后的《条例》同样要求实施立体绿化,但前提是不得影响市政公用设施的使用功能和结构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从立体绿化实施的业主单位来看,机关、学校、商场、市政等公共设施是主力军。如申通集团地铁停车库目前已建成7个屋顶绿化项目,面积达到18万平方米。
《条例》没有将住宅、公寓、宿舍等居住建筑和工业建筑纳入强制实施立体绿化的范围,只是从鼓励的角度,引导适宜立体绿化的居住建筑、工业建筑等其他建筑实施多种形式的立体绿化。
对已建成的立体绿化,《条例》规定予以严格保护,比如禁止占用或者拆除。只有因所附建筑物、构筑物改建、扩建、修缮或者拆除的除外,但在扩建、修缮完成后,应当恢复原有的立体绿化,并设有相应罚则,如占用、拆除立体绿化或者未恢复原有立体绿化的,按占用或者拆除立体绿化面积每平方米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处以罚款。
闵行、长宁、静安等区有较大的专项投入
翻着手中厚厚一本新编好的《上海市立体绿化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王玉华觉得肩头的担子很重。《规划》为上海的每个区都制定了未来立体绿化需要达到的任务目标。
本刊记者翻看《规划》后发现,除以往的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一些企业也赫然在列,“我们需要通过一家家地做工作来说服这些适合做立体绿化的单位。”王玉华说。
这不是容易的事情。
长期以来,由于立体绿化的前期投入费用较高,而这些费用基本由个人或单位支付,加之很多人对立体绿化的新技术不够了解,认为立体绿化会造成渗水、生虫子,增加房屋承载重量,产生不安全隐患等原因,所以很多企业单位和个人对立体绿化的建设热情并不高。
“立体绿化的成本因具体的形式不同差别很大。普通草坪每平方米只要几十元,但花园式的立体绿化因为增加了各种树木、花草等,造价在几百到上千元不等。” 曾经参与过很多立体绿化设计的R+F国际设计联合机构中国区代表曹逸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为鼓励立体绿化的建设,上海于2012年10月出台了《上海市建筑节能项目专项扶持办法》,规定建设屋顶绿化将获得“建筑节能”专项补贴。其中,规定花园式屋顶绿化每平方米绿化面积补贴200元,对于单个绿化示范项目,最高可获补贴600万元。
近三年,仅市级节能减排扶持资金在立体绿化上的总计投入达5614.84万元,补贴面积453201.37平方米,闵行、长宁、静安等区也有较大的专项投入。
后期维护难度更大
在技术层面,上海制定了包括《上海市屋顶绿化技术规范》、《绿墙技术规范》、《立体绿化技术规程》等一系列技术规范。2015年又新增了《高架桥体绿化建设管理技术导引》、《新建项目立体绿化规划控制操作细则》等规范性技术标准。
“与建设相比,立体绿化的后期维护难度更大。”杨隽伟告诉本刊记者。据他了解,目前上海市的某些立体绿化项目存在后期无人养护,植物大量死亡的情况。
根据上海市绿委办秘书处的一项调研,目前上海从事立体绿化的企业超过50家,但这些企业“偏科”现象普遍,偏重设计、施工等前期建设业务,但专门从事立体绿化养护的企业力量薄弱,大多由施工类企业兼带后期养护。
杨隽伟的同事魏维轩曾调研过上海市黄浦区屋顶绿化空间的维护情况,结果发现,除了 67%的屋顶维护情况良好外,仍然有14%的屋顶绿化空间处于无维护状态,这种无维护状态在各个类型的屋顶绿化空间中均有出现;有18%的屋顶绿化空间设施出现了老化现象,这表明施控主体在建成后的维护缺乏保障。
“因目前上海市的屋顶绿化的补贴政策仅含建设补贴,不含维护补贴。而目前建成后维护费用一般在 5-20 元/m2/年,这样对于大型花园式屋顶绿化来说维护成本较高,对业主正常的使用维护造成了压力。”魏维轩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杨隽伟和魏维轩所在的公司目前正在研发立体绿化自动循环浇灌的新技术,希望从源头降低立体绿化的后期维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