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红影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257300)
浅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邓红影
怎样才能上好阅读课,这是高中语文教师一直探讨的问题,也是一直没有定论的问题。在语文教学中,阅读的范围是无界可定的,但阅读的过程却大致相同。教师很大一部分责任就是教会学生认真地阅读,通过设置任务,并组织有效的讨论,使学生获取更有效的信息、积累更多的知识、培养更高能力。
教师要根据学情就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指导方案,做到读思议练有机结合,重点突出,并随时把握目标,调控阅读进程。很难想象,一堂课没有教师的任务引导,而一味地强调所谓自主研究的语文课究竟会取得什么效果。
阅读教学任务的设置,要清楚问题是任务的主要形式,所以提问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智慧技能的学习与发展,与问题情境相伴而生,随着问题能力的提高而优化,并以教师的提问水平为基准条件,我们将学生从已知信息的认识水平提升到似是而非无以应对的认知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在能大致明了题义的情况下,还必须引导学生寻找发现策略即突破的契机,直到解决问题突破成功的过程,便是策略习得的过程,这一过程使个体的智慧技能得到补充和提高。为此,必须讲究提问的质量。提问要有策略性,不能满篇问,而要对估计学生易领会的地方发问;不能“满堂问”,而要抓住“课眼”,有的放矢;要有思想性,必须有一定的思维坡度,经过严谨的推理、判断才能答出,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序列性,要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要有时机性,起始时如何提问,过程中如何提问,要因时制宜。
首先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教学中,以平等的心态与姿态和学生相处,从而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去揣摩语言文字的魅力,让学生们在良好的语文阅读氛围中,产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感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思考,并且从中获得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和审美体验。语文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才能史学生在阅读过中迸发智慧的火花,彰显他们个性的风采。
其次,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特别是艺术类考生的阅读教学,更应该注重个体的差异性。阅读是学生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的展示,由于学生个人的认知水平、生活体验、文学修养、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必然呈现出不同的认识。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积累,融进自己的情感,对作品进行解读。组织学生通过每一个独特的个体感受的交流,融合既含有学生主观感受又符合作品主旨原貌的群言众议,使学生的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再次,教师不但要把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更要尊重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个性阅读的机会和自由、宽松的时空。我们对于个性具有明显差异的学生既不要压制,也不能过分放任,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扮演好引导者的身份,才能够扬长避短,从而能使他们的性向着积极的方面发展。
在平等对话中,能否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教师能否尊重学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密切相关。教师与学生必须真正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的互动。把学习的主动权和活动空间真正交给学生,给学生以个性化阅读和探究阅读的空间。
在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中,让他们在学习中展示出学习的主体性,教师是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激励者。所以要充分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互动的课堂阅读教学强调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这也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感受与困惑,敏锐地发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全面的互动学习中调动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形成分析探讨问题的锲而不舍的动力。而在此阅读过程中,教师已经不是纯粹答疑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应自觉地充当学生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推动者。教师要结合阅读文本,设计出能解答文本核心内容的“钥匙”性质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去思考、探究,从而为学生提供探究阅读的空间。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阅读差异,才能让学生体验在兴趣中阅读,在阅读中探究,在探究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观点中阐述自身的阅读体验。
讨论是以同座或小组为独立单位,学生根据一定的议题进行议论的一种教学对话行为。语文的知识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广泛联系,使语文课堂讨论获得了比其他人文学科更多的话题材料。
1.指导、调控讨论。教师在讨论的展开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几件事:一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通过巡视,督促学生倾听和发言;二要关注话题的扣题和展开情况,通过对一两个讨论单位(同座或小组)的暂留观察,掌握讨论的进度和质量,发现新的讨论素材和教学生长元素;三要适时介入,引导和矫正讨论过程,或补充信息以助讨论深入或转折。
2.作好评价。评价的重点有三:一是对学生讨论结果的评价,着眼点是认知的正确度、深度和创新度;二是对学生策略的评价,重点是学生发言中的言语策略和讨论结果中反映的认知策略;三是对学生讨论行为的评价,侧重于讨论中参与的频度、态度、习惯、方式的评价以及相关能力成长的评价。
组织讨论,要以促进思维、培养悟性、训练能力为出发点,保证实际效果,而不能只把讨论作为课堂点缀,使讨论沦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工具,沦为公开课教师用来调整自身教学状态和讲课进程的工具。正确的做法是,控制讨论的次数,而给足每一次的讨论的时间。既然给了学生讨论的自由,就应给足他们讨论的时间(视问题难易和学情而定),对于那些真正能发散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能力的“含金量”高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十几分钟也是值得的,是无可非议的。
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追求“心领神会”而又“心驰神往”的境界,学生主体与文本客体的高度融会、高度和谐,便是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
随着语文教师对《高语新课标》内涵实质的全面把握,“语文教育要以人文精神为内核,以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为终极目标”的教育思想正成为语文教育界的共识,并且逐步体现在广大语文老师的教学实践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必将破茧而出,柳暗花明。
(作者单位:山东省广饶县第一中学 2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