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筷箸文化初探
——兼与韩国筷子文化比较

2016-04-13 23:48赵传松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饮食文化中韩

赵传松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

中国筷箸文化初探
——兼与韩国筷子文化比较

赵传松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250103 )

摘要: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在文化渊源上有颇多联系,无论日常饮食起居还是传统文化都有相似之处。但是,由于民族发展历史的差异,不同之处也是处处显现。特别是韩国筷子文化,既和中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又具有很强的韩国风情。以中韩两国筷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演进为背景,探索两国饮食文化中筷箸文化的异同点。

关键词:中韩;饮食文化;筷箸

“民以食为天”。中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积淀和传承中形成了独具魅力的饮食文化,从食材到餐具,从烹调技法到用餐环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改善了人们的经济文化生活。同中国一样,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文化,除了食物、餐具和口味的不同外,不同进食工具也是显著的特征之一。进食工具大致可分为三大类:手指、叉子和筷子。世界上大约有40%的人采取用手抓食的方式进食,目前主要分布在非洲、印度和中东的某些地区;有大约30%的人用刀、叉、勺进食,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的西方国家;另有30%左右的人用筷子进食,主要分布在东亚的中国、韩国和日本等国家。中国是筷箸的发源地,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韩国、日本、越南等国的用箸习俗皆由中国传入。中国与韩国一衣带水,因此无论在传统文化上还是在日常饮食中都有相似之处。特别是筷箸文化,韩国和中国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同时又具有很强的韩国风情。

一、中韩筷箸文化的起源与演变

筷子起源于古代中国。据史料记载,我国用筷的历史至少已有三千多年,最早见于商代,称“箸”。《韩非子·喻老》言:“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可见当时已有了象牙做的“箸”,普通的“箸”应该要早于商朝末期。其后,关于“箸”的称呼,几经变化,各个时代各有不同。先秦称“荚”,秦汉称“箸”,两汉和隋唐又出现了“筋”的叫法。到了明代,“箸”的称谓又有了变化。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记载,渔民在出海捕鱼时,希望是顺风顺水,行船如飞,最担心船停住了和船生蛀虫。由于这种习俗和禁忌的原因,故将“箸”称之为“快子”,反其道而行之以图吉利。由于“快子”大部分是竹子所做,因此到了宋代才有了“筷”的称呼。

韩国同属“筷子文化圈”国家,受中国古代商周传统文化影响,大量饮食、风俗、礼仪在商末周初,由萁子传入朝鲜半岛,教授当地农耕纺织烹饪技术。关于“箸”传入韩国的具体时间,尚无定论,通常是认为商纣灭亡时,遗臣箕子带领子民迁往朝鲜的时候传入的。在韩国考古史上,公认的出土最早的筷子来自于公州市武宁王陵。而勺子的使用历史要比筷子早一些,大概从青铜器时代就开始使用了。到了三国时期,在韩国的进食工具结构中形成了勺子和筷子一起使用的惯例。

二、中韩筷箸文化的对比分析

(一)中韩筷箸的外观及使用

1.中国筷箸的外观及使用方法。中国的筷箸历经发展,在外观、材质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除了大量使用竹子外,也采用金、银、铜、铁、玉石、象牙等。根据长度来说,古今规格相差并不大,大都在20-25厘米上下,直径多在0.4厘米左右,比较起来古代的箸要明显比现代的纤细。春秋时期的箸既有圆形的,也有方形的,而且上下一般粗,难以区分首部和足部。而到汉朝则具备了首粗足细的特征,直径可到0.2-0.3厘米,算是比较纤细的一种古箸了。隋唐时代多采用白银打造,一般长达30厘米,直径在0.5厘米,属于较粗长的一种。辽宋时代的箸一般在20厘米左右,也是首粗足细的圆棒形。到了元明时期,长度达到了30厘米,而且形状有了明显的改变,元代有八角首圆足箸,明代有了标准的方首圆足箸。说明现在流行的款式在明代就已经确定了。

就用途而言,筷箸是进食工具的一种,古代礼制的要求和现代的使用方法还是略有差异。《礼记·曲礼上》说,“羹之有菜者用梜,其无菜者不用梜。”另有记载“饭黍毋以箸”。说明在古代筷箸只能夹取羹汤中的菜食,不能用于扒饭。到了宋代,《西湖志余》记载,宋高宗赵构进膳时,“必置匙箸两副,食前多品择其欲食者,以别箸取置一器,食之必尽。”至此开始出现现在所谓的“公筷”。当然,现代生活节奏有了很大变化,平时用餐时未必这么明确进食工具的分工,满餐桌的盘盘盏盏,通常一双筷子都包办了。

2.韩国筷箸的外观及使用方法。商末周初,筷子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正如早期从中国传到韩国的事物一样,筷子从一开始就受到倍加推崇。从外观上来说,韩国的筷子比中国的筷子要短,筷身较为纤细、扁平,既可以夹起豆子又可以在小碟子里面撕开泡菜。从材料来讲,筷子传到朝鲜半岛后人们逐渐抛弃了用竹、木的方法,开始选用金、银和铁等金属材料。筷子的材料还体现了古代韩国森严的等级观念。例如用金银材料制作的筷子只有在上层社会才能被使用,而普通老百姓用的筷子只能是铁材料制作而成。发展到今天则基本用不锈钢制作而成。据历史考究,韩国饮食结构以料理和烤肉为主,而制作料理的食材红色居多,竹筷用久了会染上红色,进食烤肉时由于金属筷子不怕火烤和耐高温的特点而大受欢迎。当然,金属餐具的盛行也和科技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17世纪至19世纪,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金属餐具逐渐取代了木质餐具和瓷器餐具,为韩国饮食习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在使用方法上,韩国的筷子和中国古代的箸有较多相似。在用餐中筷子与勺子同时使用,筷子负责夹取菜肴,而勺子负责取汤菜和吃米饭。韩国人吃饭不能端碗,嘴不能接触饭碗,因此,吃饭只能用勺子舀着吃。

(二)中韩筷箸在习俗方面的差异

1.中国筷子使用的习俗礼仪。筷子不仅是进餐的工具,还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饮食中的直接体现。筷子的使用蕴含着丰富的信息,通过使用筷子也能发现我国不同时期形成的一些约定俗成的禁忌。比如:在吃饭的时候不能两只筷子互敲;吃饭的时候筷子不能插在米饭上面;用餐过程中筷子忌讳长度不一;使用筷子的时候不要将筷子单独伸出来;吃饭时不要将筷子放在嘴里吮吸;吃饭时不要用筷子敲碗;用餐时不要用筷子快速夹取食物。通过以上几个事例可以看出,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和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通过一双小小的筷子的使用,就能够让人们看到她深厚的文化积淀。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之一,筷子在日常生活中也发挥着独特的功能,传递着韵味十足的民俗风情。比如:筷子在民间还有快乐的意思,因为筷子的谐音里有“快”之意。由于这种欢快的象征意义,筷子的寓意往往在婚庆嫁娶的时候表现得更为淋漓尽致。而且在不同的地区,筷子表现出来的“快乐”之意还略有差异。特别是南方的一些地区,对于筷子表现出来的美好寓意内容特别丰富。扬州男女新婚的时候,要在床头放一双筷子,意味着新婚的夫妻能够“快生贵子”。福建福州地区新娘出嫁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在子孙桶中放进莲子、栗子、鸡子(鸡蛋),和一束红筷子,谓之“五子登科”。在我国古代,筷子因为直而长而寓有正直之意。宋璩是我国唐代唐玄宗时期的宰相,有一次宋璩陪同唐玄宗用膳后,皇帝赏赐给他一双纯金打造的筷箸,宋璩不解其意,向皇帝请教赏赐的缘由。玄宗曰:“非赐汝金,盖赐卿以箸,表卿之直尔。”当这位守法执正的老臣知道是表彰他如同筷箸一般耿直刚正时,才受宠若惊地接过金箸。

2.韩国筷子使用的习俗礼仪。根据有关记载,早在新罗时期,韩国就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餐桌礼仪制度。韩国人认为餐桌礼仪是展现礼仪之邦、文明大国的重要手段,在韩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筷子是韩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从商朝末期传入朝鲜半岛后,随着时间的发展和环境的改变,不仅材质、外观和使用方法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更加融入了韩国独特的文化。

和中国稍有区别的是,筷子被韩国人视为父母的象征,寓意通常是带有死亡和悲伤的意思。如果就餐时发现有人使用长度不一样的筷子,那么会暗示他父母中的一方可能离开人世。因此外出就餐的韩国人在餐厅最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找一双长度一样的筷子。在韩国语里面“放下勺筷”暗指死亡的开始。

除了“筷子文化”外,韩国的“勺筷文化”显得更加重要。在重大节日里给祖先上坟时,除了供奉食物茶酒之外,还会摆上筷子和勺子。此外,用餐时米饭一定要用勺子来吃,如果用筷子吃,就会被视为失礼。

在中国筷子禁忌里,是不允许用筷子敲打碗碟的。但是韩国人会在酒席等高兴的集体场合用筷子敲击碗碟并唱歌来活跃气氛。招呼客人来自己家吃饭,主人将筷子插到大碗里,表示对客人不尊敬。反之,若客人将筷子插入大碗中,则表示主人招待不周,没有吃饱。韩国人还相信,如果某天筷子折断了,那么当天一定会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在韩国进餐时,对于筷子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和禁忌。筷子的摆放要整齐,通常是放在右手方向的桌子上,两根筷子要拢齐,三分之二在桌上,三分之一在桌外,这是为了便于拿起来再用。用餐时要注意礼貌,尊重长辈。特别是与长辈一起用餐时,长辈动筷后晚辈才能动筷,等长辈放下汤匙和筷子以后再放下。而且不能把汤匙和筷子同时抓在手里也不能搭放在碗上。用餐时不要出声也不要让汤匙和筷碰到碗而发出声音。

结语

中韩两国历史源远流长,从两国饮食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中可以看到,虽然都用筷子作为进食工具,但在筷子的材质、尺寸、偏好禁忌等方面却有着不同,这一方面是由于不同民族的生活、饮食习惯不同,同样也是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外在显现。对于两国人民来说,筷子是本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象征,更是本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凝聚的智慧代表,凝结着民族的精华。中韩两国地缘关系紧密、经济文化互通,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提和发展前景,我们更要通过筷子架起友谊的桥梁,实现两国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纯.中西方不同餐桌文化折射下的教育观差异[J].海外英语,2010(11).

[2]赵奇志.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食品工程, 2002(4).

[3]高成鸢.筷子与中国饮食文化[J].科技潮,1993(5).

[4]蔡德贵,田辰山.三极世界文化差异(上)——筷子、手指和刀叉的视角[J].东方论坛,2007(2).

(责任编辑:付元红)

Study on Chopsticks Culture of China:Comparison with Korean Chopsticks Culture

ZHAO Chuansong

(Shandong Institute of Commerce and Technology, Jinan, Shandong 250103, china )

Abstract:China and South Korea are neighbors, and have a lot contact on the cultural origins. There are similarities both in daily necessities of life and in traditional culture. However, due to differe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history, the difference is apparent. Especially, South Korean chopsticks culture not only has an inseparable relationship with Chinese history, but also has a strong Korean style. Viewing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ina and South Korea produce chopsticks culture as the background, this thesis explores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chopsticks culture in culinary.

Key words:China and South Korea; food culture; chopsticks

收稿日期:2016-05-11

作者简介:赵传松(1981-),男,山东济宁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385(2016)03-0099-03

猜你喜欢
饮食文化中韩
中韩30年 新挑战与新机遇——第十届中国论坛侧记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郑东燕(韩国)作品选登
2019中韩著名教授陶瓷双人展宁钢(中国)作品选登
四川羌族饮食文化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谈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
徐州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从方言词汇看乌鲁木齐地区回民的饮食文化
中韩两国高校翻译专业设置现状考察——以中-韩翻译专业为中心
中韩FTA框架下贸易便利化的若干思考
中韩因“脱北者”隔空对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