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高皇小学 刘 猛
立足诗歌意境,体会万千情思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高皇小学 刘 猛
古诗教学是小学阅读教学当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在日常教学实践里,大部分教师会将古诗教学和机械的抄写默写联系在一起,学生背诵的多,抄写的多,但是仔细体会,诗歌当中融合的审美意境却非常之少。因此,很多学生学了古诗之后,虽然倒背如流,但实际上却并没有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没有进行有效的引导,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学生的古诗审美鉴赏能力呢?笔者认为,教师要注重对感性情感的把握,带领学生进行诗歌意境的引导,解读诗歌意境中蕴藏着的万千情词。以下根据自己在小学教材《夜书所见》中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
《夜书所见》这首古诗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描写深夜旅居在外的所见所闻,表达内心复杂纷纭的寂寥情感。这首诗词当中的意境比较寥落,但在寥落冷清中,却蕴藏着温暖,文词佳句都非常唯美精妙,为此,我先让学生把握古诗当中描写的具体情景,有哪些具体景象,然后根据这些景象借助想象,描画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最重要的是学生能够透过想象,捕捉古诗当中的实地情境,感悟古诗动静皆宜的美丽,学生借助头脑当中的想象,将每一个文字仔细打磨和品味,就好像一副素描那样,一遍一遍的在脑子里去进行描画,由此深入诗歌意境。有的学生说,读完了这首古诗之后,想要画出一棵梧桐树,那是什么样的梧桐树呢?经过深切的想象,学生指出,在梧桐树上叶子已经凋零,只有几片枯枝残叶;这个时候我追问学生:你从中又感受到什么?学生将自己带入特定的情境,想象自己在那一棵凋落的梧桐树下有一群可爱的孩子,手里拿着灯笼,想要寻找,草丛中的蛐蛐。这时候还有学生提出,除了一棵梧桐树和草丛中的蛐蛐,打灯笼的孩子之外,还应该有浩荡的长江水。江水波光粼粼,天边有弯弯的月亮,月亮下站着一个人,这个人低着头在思念着故乡。
根据学生提供的这个画面,我继续追问:你能将你看到的情景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学生认真的梳理,写下了这样的美景:波光粼粼,月色朦胧,在一棵枝叶凋零的梧桐树下,孩子们提着灯笼,寻找着自己想要的蛐蛐。江边站着一个人,静静的看着水面上寥落的小船,似乎在思念故乡。学生不但能够真实地看见这样的一幅场景,而且可以通过语言表达或者文字描绘,将这样一幅场景展现出来,学生会感知到诗歌当中的萧萧风声,聆听到其中的叶落之声,这就将学生带进了诗词的意境当中,为下一步理解作者触动内心的复杂情愫做好了铺垫。
以上环节,教师先让学生从诗词当中找到实际的情境,从而引发内心的想象和感悟,获得直接的体验,深刻把握到了诗词当中蕴藏的情感脉络,为下一步继续探索古诗所蕴藏的万千情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表达的都是情感的话语。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个内涵,教师就要在古诗情境的引导中,让学生感悟古诗移情的手法,体会古诗意象背后蕴含的丰富情感。为此笔者引经据典,带领学生寻找诗词线索,感悟内心情愫。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站在秋风萧瑟的梧桐树下,看着波光粼粼的江水,你认为他想了些什么?心情是怎样的呢?学生认为,作者这时候心情并不太好,内心有点寂寞,孤独,因为有这样一个诗句:萧萧梧叶送寒声。这里的一个“寒”字,表现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再结合古诗开头部分的梧桐叶落这个意象,触发了诗人敏感脆弱的情感之弦,推己及人,想到自己的外在处境,再加上梧桐叶落,更加渲染了他孤单的内在情怀。学生也由此更加理解了“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诗歌表达意涵。
接下来我追问学生:作者看到了寂寥,描写出暗淡的江月,心情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继续从古诗中寻找线索,诗人将目光从暗淡的月色离开,就看到了一群孩子手里提着灯笼,灯笼的明亮让作者的心境从晦暗转到了光明。这一暗一明的对比,可以感知到作者心情的变化和过渡,不断跟随着作者经历了内心情感的波动,又建立了一个婆娑摇曳的内在世界,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深刻的心灵体验。以上环节,教师借助阴暗对比的古诗意境,带领学生经历动荡的情感脉络,深入理解了古诗蕴藏的深刻内涵,解读了作者百转千回的情感历程,对学生诗词素养的提升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也是发展学生古诗鉴赏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
古诗教学的目的不单单是让学生能够背诵古诗和默写古诗,重要的是要能够让学生理解古诗,并能够将古诗的写作手法应用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体会其中的深意,让学生学以致用,充分提高自己的写作审美,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话题引导,达到学以致用的作用。
比如,当学生已经能够明确《夜书所见》中的情感变化,这个时候,笔者带领学生从古诗中寻找情感线索:这里写到了梧桐树叶子一片一片落下来,也写到了提着灯笼去捉蛐蛐的孩童,这两种意象都给了作者深刻的印象,并由此触发了作者敏感脆弱的情感神经,这时候我引导学生仿写句子:梧桐叶落动客情, 你能写出( )动客情吗?学生的思路被打开,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再结合自己曾经学过的古诗内容,根据这首古诗独特的描述方法,理解了古诗的内涵所在:这是通过景物来营造意境,这让学生想起了以前学过的《枫桥夜泊》,想起来举头望明月,因此不少学生这样填写:江枫渔火动客情,举杯明月动客情,江南风火动客情,秋寒寂寥动客情等等。通过这样的意象结合,学生描绘出月夜、孤舟、寒鸦的特定语境,将古诗的意境写法活学活用,提升了教学的实效。
总之,中华五千年的古诗文化灿烂辉煌,意境唯美,蕴藏丰富的宝藏,教师要摈弃传统的机械背诵抄写的教学模式,立足诗歌意境的解读,加强诗歌审美鉴赏,不但要让学生会文会意,而且要让学生从古诗之中获得审美意涵,由此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帮助学生借助古诗词的学习解读万千情愫,描摹万物风光,感受千年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