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黄 燕
以阅读教学为载体,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江苏省张家港中等专业学校 黄 燕
现代职业教育不仅担负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也担负着对学生人文精神和道德教育的重任,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德才兼备的一线技术人才。本文正是基于对中职学生德才兼备的思考,从咀嚼语句,感悟人文,领悟主旨,陶冶情操,创设情境,诱发情愫,三方面探讨了在中职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人文精神的渗透,以期能以人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中职语文 人文精神 课堂教学
人文精神丰富多彩,它将“人”放在第一位,从人的角度想问题,使人性得到解放。
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入门课程,是中华五千年文化与汉语言文学的魅力所在。
然而,在传统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导致学生看事物的角度较窄,无法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因此,中职语文教师需要转变原有教学理念,加强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精神的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那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该如何依托语文教学,有效渗透人文精神教育呢?笔者从如下几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文中蕴含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词句而展现出来的,通过阅读,带给人启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发掘文本中最能展现作者心境和表现文本主旨的词语和语句,引导学生细细品味,反复咀嚼,才能给学生以教育。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作者借赏景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但又由于种种原因而无法投入革命斗争的苦闷的情绪。在阅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部分词语和语句细细品读,如“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宁静的生活向往在字里行间得以渲泻,这句话从字词的表面意思点明了出游荷塘的原因,又能在反复咀嚼中读出本文的感情基调。只有用心发掘教材里的思想内容,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所感悟,体会文本作者想要表达的态度和精神,对学生进行人格感染。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认真咀嚼,可以使学生的才智得到充分发挥,真切感受到文学与人生的息息相通。
阅读教学中,词句的分析过后,需要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感悟章本内容,挖掘文章的深层内涵,把握文章的精神所在,才能真正走入文本、走近作者,陶治自身情操。
以鲁迅的作品为例,了解鲁迅在杂文中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批评可以更好的体会作者的心境、感悟文本内容,比如他常常会使用“匕首”“投枪”等词语,是因为他早年是一位精益求精的医生,独特而深沉的忧患意识,使它发现“中国”这个病驱的内在和外在的病因,弃医从文,从而改用“文学”这把解剖刀,开始剜割国民精神躯体上的毒疮,正是有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深刻认识,才让他通过锐针和利刀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挑剖得鲜血淋漓,从而产生了“埋头苦干”“为民请命”“有自信”“不自欺”等“真的人”的精神光辉,他坚信想要治疗国人真正的精神疾病,就离不开“文艺”这把“尖刀”,因此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始终把“卓尔不群的人格意志”“独立的精神个体存在”和“执著的精神求索”等思想内涵贯穿始终。如分析鲁迅的作品时,教师可以借助范读、诵读、自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究,通过对文本内容的仔细推敲,重在引导学生感受和领略作品想要表达的思想和作者的人格境界,在心灵上产生情感共鸣,融入自己的感情,才能从文字间获得美感。
“文章不是无情物”。入选中职语文教材的课文,包含了丰富的人文情感,蕴含着大量积极的人文情愫。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般的真实情境,变静态的语言材料为动态的可感材料,诱发学生积极的思想情感,在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中接受真情实感的熏陶和体验。
例如,在教授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一课时,我在课前搜集了毛泽东简介、照片,介绍1925年的革命形势和1936年在延安的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的种种,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况,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运用语言、图片和音乐创设情景,进行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精心制作的课件,为学生呈现了配画朗读,优美真切的图画映入眼帘,使文本内容得到了具体形象的展现,易于接受和理解,实现了学生个体独特体验与文本表达的统一,情感交融,浑然一体,有了愉悦的情感体验,学生自然进入乐学的氛围。这种意境,使学生瞬间怦然心动,情感与课文相通,智慧之门也会随之打开,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更能起到教育的目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验和感悟文章,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学生的情感被激发,产生“乐学”的愉悦感,这不仅是学生道德情操形成的最佳途径,也是达到寓教于情的有效手段。
语文课程作为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做好相应的渗透工作,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端正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用人性引导学生,让他们深刻认识真、善、美,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语文课堂的教学目的。
【1】何瑶,罗阳.中职语文教育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现代语文,2014(4)
【2】陆小玲.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的培养【J】.职业时空,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