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治非 盛淑英(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影响
宋治非盛淑英
(绥化学院黑龙江绥化152061)
摘要:非主流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的一种文化现象,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发展势头不可阻挡,给人们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对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的影响越来越大,不容忽视。因此,搞好网络非主流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公共安全意识已经刻不容缓。
关键词:网络;非主流文化;公共安全
非主流文化是以互联网的发展为媒介,以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多元文化需求为助力而产生的,普及速度较快,影响力较大,人们对此褒贬不一,网络公共信息安全问题就此产生。大学生网络公共信息安全意识强弱,直接影响着互联网公共信息的安全性的高低,我们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的培养,正确认识新鲜事物,扬长避短。
(一)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内涵。
1.“主流”与“非主流”的区别。根据网络文化体现的价值观不同,网络文化有“主流”和“非主流”之分。“主流”部分是指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部分,而“非主流”部分是指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部分,又称“亚文化”,是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流行于特定时期和特定人群中局部的网络文化现象。
2.“非主流文化”的创作主体。“非主流文化”的发明、创造和传播的主体是以90后为主的青少年群体。他们把网络作为交流互动的主要工具的同时,也促使具有特殊性、个性化、标新立异的以音乐、图画、符号、游戏、文字、服饰和语言等为代表的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形成,其中大学生在创造和传播非主流文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
3.“非主流”文化的主要功效。网络“非主流”文化与主流文化有明显的区别,难以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但是由于受众面主要是青少年,很大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的猎奇、颠覆、个性、叛逆、创造和从众的心理,比较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和思维要求,对当代青少年的熏陶、导向和教化作用越来越凸显,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在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承认自我及否定自我中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命力。
(二)网络“非主流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网络非主流文化现象可以通过一些直观的表现形式来了解,如,非主流图片、非主流头像、非主流网名、非主流个性签名、非主流男女生头像、非主流文字和非主流网站等,我们主要谈以下几种:
一是非主流图片。网络非主流形式的图片往往就是通过作者用手机自拍来完成,选取的背影比较另类、奇特、个性,如高大的摩天轮、突兀的悬崖峭壁、染血的天空、凋敝的秋叶等颓废、惊悚的画面,试图对他人造成视觉和心里的巨大冲击,男生和女生自拍都有固定的基本格式,如男扮酷,头型前短后长、刺猬头、多种颜色、宽大的裤脚、奇装异服、分不清男女的背影等;女扮可爱,齐眉刘海,大眼睛、小嘴巴、嘟嘟嘴、桃红脸、浓妆艳抹等,俗称卖萌,形成了所谓的萌文化。
二是非主流文字。网络火星语是非主流文化的文字代表,是中国一部分年龄偏大的网民对90后为主的青少年使用的网络语言的蔑称。这种网络语言的特点是利用一些音同字、音似字、形似字、生僻字、外文字和特殊符号等来进行交互沟通,在青少年中易于理解和流行,成为他们共用的交流互动的语言文字,如,99,3q姑力i读猪,偶会+u!(舅舅,谢谢鼓励我读书,我会加油!),男盆友(男朋友),笑屎了(笑死了)等,专家认为,拼凑火星文进行网络交流互动,满足了青少年张扬个性、追求时尚的心理要求,仅作为一种网络文字游戏,倒也无可厚非,如果运用到到日常生活中,恐怕会造成误区,不利于青少年语言文字能力的提高。
三是非主流网站。非主流网站的创办者主要是“非主流控”“非主流达人”“非主流潮人”,他们通过推出诸如非主流QQ空间模板、手机壁纸、音乐、资讯、图片、文字、个性签名、化妆技巧和服饰搭配技巧等来赚取粉丝、吸引更多人的眼球,彰显个性,但内容、图片和文字往往充满惊悚、暴力、血腥、自残、颓废及暴露等不健康的东西,对青少年心里和安全常识都有非积极的影响。
(三)网络“非主流文化”的主要特征。网络非主流文化目前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内容,有形式,特征比较明显。
第一,衍生化。网络非主流一词原意是小资、小众圈子的代表,但在网络文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以火星文的广泛流传和非主流另类图片的繁衍为代表的网络非主流现象已不仅仅是一个团体或圈子的个别现象,而变成社会大众网络上共有的一种亚文化,影响面越来越广泛,衍生化特点突出。
第二,个性化。网络非主流文化产生的基础是90后青少年个性化凸显的结果。青少年喜欢追求新奇特,张扬个性、追求时尚,炫酷、扮靓,寻求感官心理刺激,用比较特立独行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个性化是青少年在网络上追求的目标,非主流方式可以把青少年的这种需求表达出来。
第三,利益化。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网络文化经济是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网络非主流文化满足了一部分人的精神和文化需要,从中获得经济利益,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现实中存在着某些“非主流”网站站长,采取恶意炒作,夸大其词,诱导、欺骗的方式赚取非正当利益,如通过盗用相册、潮流网站、潮牌服饰、优秀设计师作品,甚至盗刷银行卡、虚假广告等方式来盈利,钻一些网络法律监管漏洞,而一些青少年往往不分青红皂白,照单全收,失去方向和基本的辨别能力。
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最大的公共场所,其中鱼龙混杂,利害并存。网络非主流文化现象异军突起,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
(一)积极影响。目前,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网络,网络非主流文化现象对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的影响积极方面比较明显。
第一,有利于大学生心理成长。90后大学生,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家庭、社会环境影响致使一些大学生出现了性格较孤僻、不善言辞、交际障碍、唯我独尊、自私、冷漠、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下降及不懂感恩等严重影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大学生更容易接受互联网,同时更易成为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发现者和传播者,通过参与到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学习和传播活动中,大学生可以开阔眼界,释放压力,利于心理成长。
第二,有利于拓宽大学生知识面。大学生通过接触和利用网络,业余文化生活得到极大丰富,其中包括通过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非主流文化的文字、图片、音乐、影像和视频,使知识面得到拓展。网络非主流文化的存在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消费理念等。
第三,有利于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大学生是有知识的群体,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同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父母,使得他们的经济实力较低,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通过互联网非主流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大学生鉴别能力有所提高,网络上当受骗的成本偏低。
(二)消极影响。非主流文化现象的产生虽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毕竟和主流文化是相对的,如果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大学生身心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
第一,导致大学生身心受到伤害。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非主流文化现象的主要倡导者和传播者,他们在懵懂无知情况下,极易受到网络非主流文化的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人格扭曲、沉迷网络、心理变态、对家庭、学校、社会产生不满,进而报复,甚至成为网络犯罪的主体和受害者,导致大学生身心受到极大伤害,不利大学生成长。
第二,导致大学生思想封闭。网络的工具性和服务性特点越来越强,很多宅男宅女、剩男剩女的出现与网络不无关系。网络的开发和使用,使得青少年极易产生网络依赖症,很多大学生成为低头一族,与同学、老师、家长等缺少交流,思想封闭,不愿接触社会和其他人,把自己设定在网络中,通过网络形象和活动实现自身价值,这是很危险的。
第三,导致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弱化。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加快了网络主流文化和非主流文化的互相交融和互相碰撞,由于大学生心智和思想还处在有待成熟阶段,同时有些网络非主流文化现象具有一定蒙蔽性,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网络信息和文化现象的虚拟性容易使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弱化,进而产生网络安全问题。
(三)影响网络安全形势的主要因素。网络是一个极度开放的空间,同时又是一个极度私密的空间。网络安全事关国家安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事关社会稳定、事关亿万网民的切身利益,既涉及国家层面,也涉及个人层面。我国目前网民超过6亿,手机用户近13亿,网络安全形势极其严峻,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社会公众对网络安全重要性认识不足,人们对非主流文化的价值标准和价值判断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网络安全知识缺乏,网络安全意识不强,这些成为制约网络安全水平提升的人力因素;二是网络病毒漏洞数量激增、网络攻击越演越烈、网络犯罪日益猖獗,直接影响国家和个人利益,这些成为制约网络安全水平提升的客观因素;三是我国信息技术不够过硬,网络监管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网络安全监管技能薄弱,人才队伍不够强大,这些成为制约网络安全水平提升的技术因素。综上所述,我国网络安全形势严峻,我们应正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网络公共信息安全问题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需要我们加强安全维护意识,规避非主流文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发挥大学生作为网民主体的积极作用。
(一)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防范能力。网络给人们提供各种各样的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我们应该顺势而动,不能放任自流,搞好网络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防范能力势在必行。
第一,网络安全教育应纳入大学生日常教育当中来。网络安全意识的提高不能单靠大学生的自觉意识的觉醒,更要靠学校有计划、有目标、有教材、有示范来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第二,网络安全教育应借助家庭的力量。家庭教育在提高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中的优势作用不可忽视,大学生大多数是离家在外学习,他们的安全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其中网络犯罪、网络暴力、色情等不良因素是家长非常担忧的因素,借助家长关心大学生成长的优势力量,学校可以和家长建立联动关怀下一代成长机制,共同做好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第三,从社会大环境而言,全社会应该形成广泛宣传动员人们远离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网络色情和网络非主流文化负面影响,通过广播、电视、杂志、娱乐节目及公益广告等形式,扩大影响和覆盖面,加强全社会网络安全意识。
(二)加强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空间和环境。网络的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加强网络监管,提高打击力度。
第一,依法治理网络,加强网络立法。网络空间实现依法治理,是网络良性运行的根本保证,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为依法治理网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全面依法治理网络。
第二,加强网络技术培训,提高网络监管水平。网络监察手段的创新和发展是提高网络监管能力的首要前提。网络非主流文化负面的现象和因素能够大行其道,其中主要原因是监管不力,贻害青少年。网络监管人员应注重学习,接受技术培训,利用网络技术,提高鉴别能力;
第三,注重顶层设计,净化网络空间。网络安全涉及国家安全,意义重大。新时期,必须以国家意志为网络主流意志,各个国家已经开始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和解决网络安全问题。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体现国家意志已经得到全球范围的认可,这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要求,注重顶层设计,净化网络空间是我们加强网络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摈弃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日常生活中,大学生把主要精力和时间集中在网络上也是事出有因,其中主要原因在于现实学习和生活中文化氛围不浓厚,娱乐性不强,学习内容、方法手段脱离学生实际,与学生实际需要不相契合,这种现状导致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极易受到网络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
第一,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构建和谐校园文化。校园是大学生的栖息地,他们在这里生活和学习,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对满足大学生的物质和精神需求非常重要。只有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容,增强校园文化的感召力,才能转移大学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才能使大学生从对网络非主流文化不良影响中解脱出来。
第二,满足大学生网络文化需求,创新校园文化实践平台。创新是搭建互联网新常态下大学生校园文化实践平台的强大动力。要实现校园内的报刊、广播、网站和广告等传统媒介和QQ群、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有效对接,创造大量凸显主流文化导向的文化作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增强校园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
第三,利用网络非主流文化优势,引导大学生规避网络风险。网络非主流文化既有优势,也有劣势,这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要做的工作主要是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网络非主流文化的是与非,提高鉴别能力,提高网络文化风险意识,化不利为有利,维护网络安全,防止身心受到伤害,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鸫.依法治网是依法治国的时代课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1).
[2]祝春梅等.互联网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J].职业技术教育,2015(17).
[3]刘建军等.十八大以来思想政治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5(11).
[4]马萍.青少年网络非主流文化浅析[J].东南传播,2008 (12).
[5]刘声.网络媒体责任第一[N].中国青年报,2007.3.14
[责任编辑王占峰]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0438(2016)05- 0117- 03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宋治非(1990-),男,黑龙江绥化人,绥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助教,哈师大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2015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立项(2015D019);2014年度绥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K2014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