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场杨艳茹
(北京农学院科技产业集团北京昌平102206)
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工作的思考
□刘林场杨艳茹
(北京农学院科技产业集团北京昌平102206)
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于1985年,至目前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4万余名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要加强博士后人才培养,可采取拓宽培养平台,确保博士后进站,完善激励机制,增强博士后科研活力,更新管理理念,深化博士后科研成效等措施。
博士后;人才培养;思考
中国博士后制度创立于1985年,目的是为了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和发现更多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截至2015年12月,中国已建成301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40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招收培养14万余名博士后,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科研工作站的基础上,探索新的博士后培养平台建设方式。适度放宽入站条件,扩大申请准入范围,放松审批权限,鼓励各类企业、科研事业单位、以及产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申报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形成对现有科研流动站和工作站的有益补充。各级财政还要加强对国家、省级博士后站点和基地的资金扶持。在此基础上,借鉴河北固安全国第一家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的经验,推进国家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
改革博士后招收方式,适当放开“博士毕业生不得申请进同一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的规定,鼓励部分高校和科研院所先行试点,根据需求适当招收本单位博士毕业生进入同一级学科做博士后,保证科研工作的连续性。目前,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试点的基础上,继续扩大试点单位范围,授权一级重点学科单位自行招收博士后。探索结合重点科研基地和项目培养博士后人才的方式,鼓励非博士后设站单位依托国家重点科研基地或承担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招收培养博士后。参照军队“国防生”培养模式,将博士后招收工作前移到未毕业的在校博士生,设站单位提前1~2年对毕业后愿到本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在校博士生进行资助,每年10万~20万资助费,以争夺潜在的优质博士后。
目前各地在设站数量和博士后招收方面还不够平衡。例如,2015年山东省已经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2个、科研工作站303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30个,而辽宁省2016年刚提出的2020年全省拟达到目标是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5个、科研工作站105个。2013年,全国进站博士后人数最多的5个省市进站人数占到了全国进站博士后总人数的50%,仅北京就以占全国15%的设站数量吸引了全国近30%的新进站博士后。从实践来看,设站单位的地理位置、学术氛围、科研资源、薪酬待遇、博士后未来工作预期等因素都会影响设站单位的招收工作。因此,各设站单位要充分发挥本单位的特长与优势,加大宣传力度,提前开展招收工作,以增强对博士后的进站吸引力。
完善考核制度。博士后培养工作已经开展了30多年,但各设站单位对于博士后的进出站考核仍存在亟需完善的地方。对于进出站考核,要设定明确的考核指标体系。进站考核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考核评价小组,主要考核学位论文、科研成果和综合素质;出站考核主要考核博士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经济效益和综合贡献。出站考核条件既要涵盖发挥科研院所特长、推进企业长远发展的内容,还要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中期考核主要听取博士后工作进展情况,对博士后的科研能力、学术道德、业务能力、获取成效等全面考核,从而实现动态化实时管理。
完善激励制度。博士后进站后,增加1~3个月试用期,待开题通过后,再将其较低的试用期工资提高为等同于正式职工的工资。中期考核重在检查不足并及时解决问题,对于考核优秀的,可适当给予奖励。博士后在站期间申请到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以及其它重大项目的,省市财政和设站单位要按一定的比例进行配套资金支持。设站单位要把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起来,大力支持博士后转化转移科技成果,不断提高产学研用相结合,并允许博士后按照有关规定享受在站期间科研成果转化收益。目前,许多设站单位正在探索博士后在站时间由一般为2年改为2~4年,博士后在站期间达到副高评聘条件的,及时对其进行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与本单位正式职工同等对待。
明确工作预期。许多博士后进站工作,是为了过渡一段时间以寻找更好的工作单位。因此,设站单位要以培养师资博士后、专职博士后、企业正式职工储备人才等形式为在站博士后提供工作岗位预期,鼓励博士后专心搞科研出成果,以便于将来设站单位选拔优秀人才。省市政府和设站单位要出台扶持政策,对出站后仍愿意继续留在(到)本区域工作的优秀博士后进行资助,以进一步吸引博士后人才签约落户。
树立科学管理观念,对博士后高层次创新型青年人才,做到服务即管理,管理即服务。设站单位决不能将其当成普通员工使用,让其陷于与科研无关的日常杂务,合作导师决不能将其当普通博士生看待,在指导下让其独立带团队搞科研。设站单位要对博士后的要求体现到培养协议或劳动合同中,而不是体现到单位管理制度中,要求条件要随着设站单位发展和科技水平进步逐步完善提高。管理人员要将博士后真正看成本单位具有流动性质的科研人员,全心全意为博士后服务,制定管理、分配等制度时,要给博士后足够的话语权,充分考虑在站博士后的利益,从而努力提升博士后的满意度。
为博士后创造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博士后办理住房、子女入学、家属就业、户口等事宜,这些只是解除博士后基本生活保障的后顾之忧。设站单位真正吸引博士后入站的,是良好的科研条件和浓厚的科研氛围,包括好的科研课题储备、配强合作导师、配齐科研团队、配全科研设备、提供科研资源等等。要充分利用好现有的科研资源,将有限的科研经费用在刀刃上,在博士后设站较多的地区或行业,对于已有的科研资源,地方政府或主管部门要牵头进行资源整合,建立灵活的管理机制,对博士后及各种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促进协同创新、集成创新。要鼓励博士后充分利用良好的科研条件开展科研,推进博士后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尽快将成果转化成企业生产力。
鼓励博士后创新创业。针对博士后人才落地的不同需求,通过设立博士后创新中心、创业中心和实践中心,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高地。2016年7月15日,全国首家博士后创新示范中心在广东江门挂牌。注重引导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引导基金等社会资金支持博士后创新创业,资助创业孵化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更要加强地方政府对博士后创新创业的扶持。陕西省规定凡在陕西省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博士后省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启动补助资金。辽宁省规定辽宁的在站博士后经同意离开设站单位创业时,3年内可以保留博士后研究人员资格,并相应调整在站时间。
[1]孟祥夫.完善博士后制度,培养更多高水平人才[N].人民日报,2015-12-4(12).
[2]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登高致远追逐梦想揽才育才书写辉煌[J].中国博士后,2016(4):22~26.
[3]蒋瑛,殷凌飞.人才流动与高校博士后制度建设研究[J].中国博士后,2016(4):33.
1004-7026(2016)13-0075-02
F273.1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3.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