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宏
(广西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刍议网络文化如何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主流*
田世宏
(广西中医药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1)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也是文化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作为一种边缘文化,网络文化影响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网络文化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主流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走向社会生活主流的网络文化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网络文化走向主流的关键是法治保障下健康发展的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的有效监管是网络文化从社会生活的边缘走向主流的重要途径。
网络文化;边缘;主流;主导与监管
毛泽东同志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1]。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无疑也是文化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一般说来,网络文化是指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依托,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总称。网络文化是现实社会文化在网络空间的拓展和多样化的延伸,同时也逐渐构筑了其自身特有的文化运行模式、文化产品风貌、价值取向以及思维方式的独特性。从主流文化的角度来说,网络文化是一种边缘文化,其核心网络意识形态是一种边缘意识形态。网络文化影响主流文化,乃至从边缘文化走向主流文化是一种趋势,也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网络文化自身必须实现一系列的转变,以确保国家整体的政治稳定和文化安全,有利于主流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边缘意识形态是指介于主流意识形态和反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意识形态。它大体可区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指与国家宪法法律规定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对应而言的其他意识形态,比如,我国宪法规定马克思主义是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那么与之相对应的非马克思主义(除了反马克思主义的)的意识形态都属于边缘意识形态;二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范围内某一社会群体所奉行的,或者对该时空下的社会群体的生产方式、文化理念、价值观念乃至生活方式有重要意义的一系列系统化非主流的思想意识的总称,比如:民俗文化、族群文化等;三是包括各种介于主流和反主流之间的政治思潮、学术流派、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伦理观念等等的意识形态[2]。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网络空间的不断拓展,网络文化是潮流涌动。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网络意识形态也以自己独特的形式走进社会生活并对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产生诸多方面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网络意识形态的存在,与主流意识形态的互动整合也是大势所趋。
网络等新媒体特有的迅捷性、广泛性、互动性、渗透性等特点,为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为各种边缘意识形态甚至反主流社会思潮的滋长蔓延,打开了“方便之门”。各种网络思潮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进步与落后的观念相互碰撞、相互挑战,形成了众声喧哗的复杂局面。网络已经成为主流意识形态、边缘意识形态与反主流意识形态相互交锋的“角斗场”,成为主流文化、边缘文化与反主流文化相互博弈的平台,同时也成为抵御和反击西方反华势力对华“颜色革命”的重要阵地,它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日益得到了国家与社会多个层面的高度重视。网络的开放性、隐匿性、迅捷性、交互性等,能够使各种文化意识形态的思想主张集中展示于一个网络空间之内,使不同文化价值观的相互交流、彼此交锋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难以避免和必须解决的问题。网络意识形态内外交流与交锋所呈现的复杂性、多样性也日渐凸显。由于网络文化的参与者、交流与交锋内容形式所呈现出的复杂多变的性质,使得政治性的意识形态论争与学术性的思想观点论争难以找到明确的界限,甚至有一些人打着“学术自由”的幌子,公然藐视和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互联网正在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等认识日益深入人心。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在网络空间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正在引起全社会的警觉与重视。
英国前首相邱吉尔曾经指出:不伴随力量的文化,到明天将成为灭绝的文化。这种所谓的“力量”就是主导权的力量。不管是网络社会还是现实社会都是如此。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社会生活最终还是要掌握主流文化的主导权问题。但是从现实的角度看,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已然把网络空间变成了各种边缘文化的“竞技场”和“扩音机”,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都在竞相发声,不同的文化势力都试图左右网络的文化舆论。网络所具有的传播特性和互动特点,正在成为许多文化群体籍此获取信息的不二选择。忽视网络文化的存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主流社会文化就可能被“边缘化”;忽视网络文化舆论的主导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很难有效地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入脑入心”。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前网络已成为我国文化意识形态领域争夺人心、引领大众的主战场。
马克思认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3]包括网络文化主权在内的文化主权是国家主权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石。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网络文化主权,网络安全就会变得毫无意义;而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受到威胁,从根本上说,也就意味着威胁或削弱了这个国家的文化主权。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在现实社会和网络世界都必须坚持这一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既是维护国家文化主权的象征,也是掌握文化主导权的具体体现。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固然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引领和主导。从世界历史发展看,价值观的竞争,绝不仅仅是概念之争,其本质是谁引领历史发展趋势、谁掌握文化主导权和话语权、谁占领社会主流文化制高点的争夺。马克思主义是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思想体系,为中国乃至世界创造出代表历史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制度,从而激发出无穷的创造力和生产效率。历史反复证明: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文化事业关乎国家兴亡盛衰;一个没有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国家,难免一打就败;而一个没有文化防线的国家则会不打自败。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就很难在文化上独树一帜,很难维护和发展国家文化安全与主权。一种独立的文化价值观,只有伟大的民族才可能产生和拥有,因而需要备加珍惜,需要有完备的保护体系,同时在保护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艾森豪威尔曾经说:“在宣传上花一个美元,就等于在国防上花五个美元。”网络文化主导权的构建与巩固要求我们瞄准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宏观的视角、创新的精神、改革的思维来审视网络文化建设,不断增强运用和驾驭新媒体的能力,有效掌控网络文化发展的步调和方向。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要始终坚持有利于团结、稳定、鼓劲,有利于弘扬正能量的原则。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精心谋划网络空间的正面宣传,高扬主旋律,吹响奋进的集结号,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精神动力。针对当前存在于网络环境中的纷繁多样的政治热点、思想观点和文化现象彼此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特点,我们就要积极主动出击,通过引导和规范以强化正面舆论的优势地位。特别是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深入宣传“两学一做”的理论创新成果,从广度和深度上加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现实政治问题的阐释力度,以化解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辨明政治方向。比如,对网络社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运用理论指导、典型分析和案例剖析来领会党和政府的政治意图和政策措施,把大学生乃至公众的文化价值取向引导到科学理性的主流文化轨道上来。同时,我们还要深入研究网络文化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有效和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不同手段,并善于运用“网络语言”,在繁荣网络文化的同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增强网络文化舆论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推动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社会生活的主流。
爱因斯坦说得明白:人的思想是受他的文化所约束的,他的思想特征是由他的文化环境铸造而成的。马克思也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互联网是网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青少年乃至高校大学生学习成长的平台、助手,健康发展的文化环境是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社会主流文化的前提条件,所谓“走向主流”就是要网络文化的发展必须坚持健康向上的文化导向。当今社会的互联网已然成为大众精神生活的新领域、信息传播的新手段、文化创新的新平台。今天的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不断加入网民群体的人把网络作为获取信息、收看新闻、学习充电、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人们利用网络媒体开展文化创新、从事文化建设。如果忽视网络社会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引导,作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体系就难以获得社会共识;如果忽视了网民大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主流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巩固就难以实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发挥和引导众多网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无疑是国家文化建设的一支非常宝贵的力量。从目前的情况看,我国网络文化产品匮乏、网络文化信息化程度低的“短板”尚未补齐,与主流文化的发展要求存在着差距,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和繁荣多样化的和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网络文化的正确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主旋律,引导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社会的主流。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指出,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网络文化环境的净化和健康发展,其关键还是在法治建设。网络的随意性、自由性、主观性和开阔性决定了健全的法治建设对于网络环境的重要性,只有法制化的网络,才能保证网络文化环境的长期稳定和长久繁荣。网络文化既是边缘文化也是新兴文化,带有鲜明的互联网特点和时代印记,网络环境的法治建设是一个国家管理运用互联网是否有效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的重要依据和根本。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而网络文化早已融入社会生活整体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价值观。因此,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离不开依法治网,离不开政府与有关部门的全面参与和主动作为。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4]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带来了网络文化环境中各种社会思潮的起伏变化,并使其围绕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建构与解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展开,也体现了网络文化发展面临的多重矛盾。随着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社会生活主流,它们表现出主导意识与边缘意识互动整合、相互影响、交互作用等一系列特点,并通过网络在高校等文化环境中表现出贴近现实、服务政治、反映诉求等校园特性。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社会文化,网络环境的有效监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网络环境的有效监管早已纳入到西方国家的安全监控体系之中,都有各具特色的“狠招”。据美国媒体报道,早在2010年6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就已经执行一项名为“社交网络/媒体能力”的计划,目的是对网上公共论坛、博客、留言板等进行有效掌控,全球有众多知名社交网站及众多热门新媒体都被纳入其监控名单之列。2015年9月,德国司法部部长马斯主导成立了一个专项工作组,专门负责管理社交网络不良信息,约谈各大社交网络公司的德国或欧洲分部负责人。2015年12月底,德国司法部宣称,社交网络必须在24小时内删除诸如宣扬暴力、煽动仇恨的负面信息,并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当前网络空间中各种政治观点和社会思潮的活跃可谓是“鱼龙混杂”,既具有弘扬正气、传承创新等积极内容,也有挑战主流意识形态、威胁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不良言论。这种负面内容主要涵盖了诸如:借助网络舆论扰乱社会政治环境,比如利用大学生的求异心态,刻意宣扬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异甚至是对立的价值观念、话语体系,目的是解构主流意识形态体系;消解传统或者主流的文化认同,比如利用大学生的批判意识,诱导他们从质疑乃至否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科学性,达到其对国家整体意识形态体系的质疑乃至否定;抢占高校网络文化阵地,误导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追求,比如通过拉拢一些边缘群体、误导部分学生认同反主流的政治观点等。从中可以看出,当前网络文化环境中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纷至沓来、复杂多变,而实质都在于与主流文化价值观争夺话语权,争夺高校大学生。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强调:“强化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习近平同志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5]。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文化从边缘走向主流社会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依法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引导社会人心、净化政治环境,做到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唱响,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高校大学生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1]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2] 田世宏,谭培文.论边缘意识形态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J].青海社会科学,2011(1):18-21.
[3]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50.
[4] 习近平.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EB/OL].[2016-05-0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5]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EB/OL].[2016-05-03].http:∥news.xinhuanet.com/2014-12/29/c_1113818177.htm.
The Way for Network Culture from the Edge of Social Life to the Mainstream
TIAN Shihong
(Faculty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Guang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ning530001,China)
The rise of the national soft power is bound to be accompanied by cultural prosperity. As a part of the soft power of national culture, Internet culture is no doubt an indispensable content. There is a trend, also a process, that, as a kind of marginal culture, the network culture affects the mainstream culture, and even goes from the edge of social life to the mainstream. In this process to the mainstream, the network culture must firmly grasp the dominant power of the Marxist doctrine; the key of this process lies in the rule of law to protect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an effective supervision of network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the network culture from the edge of social life to the mainstream.
Network culture;edge;mainstream;leading and supervising
*2014年度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立项研究课题“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LSZ014);2014年广西中医药大学科研重点项目“高水平大学软实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研究”(ZD14006)之阶段性成果。
2016-09-05
田世宏(1968-),男,吉林白城人,广西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11.006
C913.4
A
1008-6285(2016)11-0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