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郁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教务处,山西 阳泉 045000)
大学生心理资本对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与学业倦怠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
郭 郁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教务处,山西 阳泉 045000)
学业倦怠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现象。该研究采用电子问卷法及实地访问等方式,对山西、天津、烟台、浙江等地20所高校的2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21.0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失范行为对学业倦怠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而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学业倦怠具有反向预测作用,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在教师课堂失范行为与学业倦怠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
学业倦怠;教学失范行为;心理资本;大学生
作为未来人力资源市场的知识型员工——大学生,其人力资本累积的最主要方式就是学习,而对学习个体而言具有主要影响作用的就是其学习质量的高低,而能够影响其学习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学业倦怠。连榕等学者认为,“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在缺少学习的动力或兴趣,但又必须承受时,就会感到厌倦和懈怠,从而产生逃避学习的消极行为。这是当前我国大学中普遍存在着的现象。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喷井式”的发展凸显学校资源的不足,导致大学生某些需求不能被支持,当有些大学生在面对来自家庭、学校及社会的学习压力和挑战,又无法通过自身进行调整时,就会感到精神不足,从而产生学业的倦怠感。已有研究证明,学业倦怠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影响学习、生活、健康和专业的满意感。
“失范”是指一种偏离社会规范的行为,在19世纪时由社会学家杜尔凯姆(Emile Durkheim)在其著作《论自杀》中提出来的。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是指教师在其讲课中表现出来的师德和责任心缺失、教学水平低下等不符合社会和教学规范的行为[1]。陈朝新等学者认为,大学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失范行为不仅能够影响学校美誉,而且还影响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学业兴趣,使大学生出现显性或隐性逃课等学业倦怠现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处在消极外部环境中,他的态度及行为表现得尤为敏感和强烈。因此,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遇到教师教学失范行为等消极因素时,无法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由于地位、信息不对称性等原因致使部分学生不会反馈给教师,那么他的学习满意度等积极情绪会降低,学习态度受到影响,便会以消极方式来应对,减少其学习的投入,增加学业倦怠感。
张阔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对其学业倦怠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发挥其优势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倦怠感。从20世纪 90 年代Seligman发起了积极心理学的运动后, Luthans在Seligman的研究基础上,将心理资本分为了自信、希望、乐观、韧性四个维度[2]。我国学者李林英2011年针对大学生这一群体进行了心理资本的问卷调研,研究表明大学生的生源地、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所在年级等因素与其心理资本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同年,周巧英等学者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业情绪与英语学习效能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3]。2012年王鹏军的研究表明心理资本能够显著正向地预测学业成就。因此,大学生依靠其积极心理资本获取能源,影响其学习的满意度,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行为方式,以此来降低学业倦怠感,达到既定目标。大学生心理资本越高,他就越坚强、越乐观、越倾向于相信自己。如果在课堂中遇到教师的失范行为,心理资本高的学生会通过自我调整,保持乐观积极心态,激励自己,坚持理想,克服困境,以良好情绪状态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
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失范行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学业倦怠这三者关联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还不多。本文通过实证探讨我国大学生心理资本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与其学业倦怠之间关系的影响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高校管理层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实证性的依据,改进教师在课堂中教学行为,并培养大学生心理资本,使大学生利用自身极积的心理因素抵御教师教学中的失范行为等外部环境的干扰,降低其学业的倦怠感,顺利完成学业,提高其学业成绩,累积自身的人力资本,获得长远发展;同时通过实证研究为学业倦怠的前因变量提供了依据、支持。
(一)研究样本和数据收集
本研究借助“问卷星”制作电子问卷,通过对山西、天津、烟台、浙江等地20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方式主要通过各高校的熟人以及在本科院校教师的QQ群和微信群中发放电子问卷,并作定期收回。共收回电子问卷268份,通过对电子问卷进一步的整理,去除学生填写不完整的电子问卷,最终获得有效的问卷212份,有效问卷的回收率为78.81%。
在本样本中,性别方面:男生106人、女生106人,各占50%;年级方面:大一133人、占62.74%,大二65人、占30.66%,大三13人、占6.13%,大四1人、占0.47%;独生子女35人、占16.51%,非独生子女177人、占83.49%;生源方面:省会14人、占6.6%,地级市21人、占9.91%,县级64人、占30.19%,农村113人、占53.3%;专业方面:文科生66人、占31.13%,理科生146人、占68.87%;院校类型均为普通综合大学。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学生学业倦怠对学生来说是个敏感的问题,为了获得有效信息,打消被试学生的顾虑,在电子问卷开始就本研究目的进行了阐述,阐明问卷信息保密,并只作为研究使用。通过前期的预测,发现学生通常易夸大别人学业倦怠行为等,规避自己的倦怠行为。由此,本研究为避免测试时的偏差,采取了共测法,以防范主观性。
(二)测量工具
1.学业倦怠问卷。学业倦怠问卷在连榕等学者设计的《大学生学业倦怠调查量表》基础上作了细微的修改,因为此量表被多数学者作为调研工具使用,其信度和效度较好。此问卷分为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维度,其中情绪低落的题项有8个,其余两维度题项各6个,共有20个题。计分从1—5分值表示学业倦怠的符合程度,在问卷回收后对其中8个反向题进行了重新编码,获得分值越高表示学业倦怠感越强。
2.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问卷。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量表根据以往学者对有关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的研究,在BENNETT等开发工作偏离行为量表基础上作了针对性修正,量表包含了33个题,都为单选题,计分从1—4分分值表示“总是”“多次”“偶尔”“没有”失范行为出现的频率。
3.心理资本量表。测试的心理资本采用宋洪峰等学者在2012年针对大学生修订的心理资本量表,量表包括希望、乐观、自信、坚韧性4个维度,共16个题,计分使用1—5分分值表示大学生心理资本程度,分值越高表明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也就越高。
(三)信度分析
本数据研究使用了SPSS21.0来统计,各量表的α信度系数分别为0.828、0.916、0.940,均大于0.8以上,如表1所示,说明各问卷量表的可靠性比较高。
表1 各量表信度分析结果
(一)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学业倦怠和心理资本的相关分析
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学业倦怠和心理资本这三者之间的相关系数等值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大学生的生源地、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专业、年级等与心理资本、学业倦怠不相关。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学业倦怠和心理资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具体而言,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与学业倦怠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r=0.293**,p<0.01); 心理资本和学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性(r=-0.560**,p<0.01);心理资本与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318**,p<0.01)。
表2 各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N=212)
注:**.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在 0.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二)心理资本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和学业倦怠之间的中介效应
中介效应检验方法,有两大步骤。一是对变量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心理资本和学业倦怠等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二是以学业倦怠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首先,对高校教师失范行为对学业倦怠的直接效应进行检验;其次,对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对心理资本的效应进行检验;最后,控制中介变量——大学生心理资本,检验高校教师失范行为对大学生学业倦怠的直接效应。由表3可知,模型1表明高校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对学业倦怠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293**,P<0.001),模型2表明心理资本对学业倦怠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318**,P<0.001)。在加入心理资本这个中介变量以后,与模型1和模型3相比,模型3中心理资本回归系数仍然显著(β=-0.519**,P<0.001),但教师教学失范行为转变为不显著(β=0.128,P=0.033),没有通过检验。所以,心理资本在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与大学生学业倦怠之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
表3 以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为因变量作回归分析
注:*表示ρ<0.1,**表示ρ<0.01
本研究从大学生角度,实证研究了学业倦怠、心理资本和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三者的关系。通过研究得知,在学业倦怠方面,大学生除所处年级外是否是独生子女、生源所在地、父母学历职业、家庭收入差异等不显著;心理资本与学业倦怠呈显著的负相关,验证了张阔等学者的研究,教师课堂失范行为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学业倦怠都具显著的预测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检验证实了,心理资本是大学生学业倦怠的重要前置因素,并且在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与学业倦怠之间起着完全中介的作用。本研究进一步证明了学业倦怠是大学生自身原因和外在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
本研究对以往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和学业倦怠的研究进行了补充和拓展;分析了外部因素——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如何通过中介变量——心理资本作用于学业倦怠的内在机制。
本研究对实践的启示:(1)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学管理机构应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失范行为所引发的负面影响,还应注重对教学全过程的管理,强化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例如:通过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方式尽力规避教师的失范行为;高校相关部门还可采用暗访等调查方式了解教师的教学,并及时与教师沟通,规范教师的言行,提升教师的责任意识与素养,与学生建立积极关系。(2)需要高校及家庭共同重视并开发大学生个体的心理资本。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是一个持久的历程,需要学校与家庭的共同投入。学校可以通过建立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将心理资本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之中,配备专业的心理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自信、乐观、韧性等心理资本进行培养;家庭应提供心理资本的培养环境,从学生个体心理资本的差异出发,灵活地对其进行管理与指导,让他们成为充满希望、拥有自信和乐观的人。家校联动能使大学生在遇到课堂失范行为等外在因素时可通过自我调整,改变心理状态与学习方式,降低学业倦怠感。
本研究的不足:(1)调研学生群体上不够全面,主要为低年级学生,高年级学生参与较少,面向所在的专业多为理工科专业的大学生,医科、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没有涉及。(2)问卷主要使用了自评法对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和心理资本进行采集,虽然考虑了怎样防范发生同源误差的问题,但缺少上课教师和同班级同学的评价。
[1] 李晓红.大学教师课堂教学失范行为的表现及成因[J].陇东学院学报,2011(1):137-138.
[2] 石艳华,刘少锋.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与安全感的相关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2015(6):84-85.
[3] 张轩辉,黄羽,陈智辉.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述评与展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8):244-245.
The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the Link between the Anomie Behavior of the Teacher and the Learning Burnout of the Students
GUO Yu
(OfficeofEducationalAdministration,ShanxiInstituteofTechnology,Yangquan045000,China)
Learning burnout is a common phenomenon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his research was conducted based on an online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s involving 268 students of about 20 colleges in Shanxi, Tianjin, Zhejiang and made an analysis via spss21.0, and the conclusion was that there is a negative effect of the teachers′ anomie behavior on the students′ burnout in learning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the students plays the role of mediator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omie behavior of the teacher and learning burnout of the students.
learning burnout;anomie behavior in teaching;psychological capital;college students
2016-08-01
郭 郁(1981-),女,山西阳泉人,山西工程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与教育管理。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11.014
G44
A
1008-6285(2016)11-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