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向奎,庞艳华,张立军
(1.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文化与传播
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提升策略
杜向奎1,庞艳华2,张立军2
(1.辽宁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对于辽宁地域整体发展战略而言,文化产业发展应与经济发展并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主体性支柱产业,在推动老工业基地发展中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同时也是辽宁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途径。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辽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便成为我们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地分析:一是提升辽宁地域文化的产业意识;二是明确辽宁地域文化定位与生存谱系;三是提高辽宁地域文化产业的开发与创新能力。
辽宁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策略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实施过程中,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主体性支柱产业,在推动老工业基地发展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意义。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随之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构成部分;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的提升有助于转变辽宁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促进新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升辽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便成为我们思考的首要问题。
文化产业意识的淡薄是阻碍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作为老牌重工业发展区域的辽宁,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与理解存在一种历史性的偏见和扭曲,重工业而轻文化。前者是地域与历史思想意识的惯性产物,后者是受到长期社会普遍文化观念影响所致。对此,提升辽宁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首先要从文化产业意识的转变入手,一方面将文化提升到应有的地位来理解;另一方面,要正确理解文化产业的内涵以及属性。
(一)还原文化在老工业基地的应有地位,同时避免文化的过度实用化
辽宁作为老工业重镇,在长久以来的经济发展中形成了对工业与科技的依赖与重视,而忽视了文化建设与发展。从经济发展因素看,辽宁对工业经济的重视与发展的强调,形成了对科学技术等有形与实用性实体经济的重视与迷信,从而造成对无形的文化本身的轻视。长久以来,处在重工业经济环境中,重视工业而轻视文化的格局在辽宁地域体现得相当明显。
因此,提升文化意识,将人们对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提升到应有的地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文化意识的提升在于将其地位与重视程度进行适当地还原。一方面,表现为不能为了文化意识的提升而有意贬低辽宁自身的工业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则表现为避免将文化过度实用化。在人们强调文化的过程中,容易将文化附着在工业与经济发展之中,无限度地开发文化的实用性而抛弃文化的实质内涵,这样看似是对文化意识的提升,实质却是对文化本身的扭曲。因此,对文化与工业等实体经济的适宜理解才是提升文化产业意识的正确观念。
(二)明晰文化产业的内涵,认清文化的产业属性
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专注于文化的精神性和思想意识形态属性,排斥了文化作为产业的经济商品属性,将文化禁锢在无功利的象牙塔中。对于辽宁而言这种现象表现得更为鲜明,对此,明晰文化产业的内涵并认清文化的产业属性就显得尤为必要。
文化产业是文化与产业的聚合体,它不仅具有一般产业所具有的经济性属性,还具有自身所特有的文化特性。文化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根本与基础,它具有特定的观念性、精神性特质,它是意识形态性功能、精神性功能的重要载体;产业属性是文化产业的又一特性,文化作为产业必然与经济相连接,文化产业需要进入市场,按照市场运行规律发展自身并与市场接轨。这便使文化产业呈现出区别于其他一般性产业的双重属性。
文化产业意识的提升需在了解文化产业属性的基础上,结合文化产业的双重属性来审视文化产业的内涵才能够更好地看清文化产业的全貌。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聚合体具有相当程度的复杂性,它兼具了文化与产业的双重属性,涵盖了无形产业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建构。在辽宁地域内,只有提升文化产业意识,全面深入地理解文化产业,规避对文化产业内涵的偏颇与狭隘认识,才能够在具体的文化活动与产业实践中提升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和保障辽宁地域文化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上述对于文化产业内涵的探讨中,可以看到文化在文化产业中的基础性作用,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可以说地域文化是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辽宁地域而言,首先要明确地域特色文化的定位与文化谱系,其次要实现对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保护。
(一)明确辽宁地域文化的定位与文化谱系具有重要意义
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特定人群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的总和。”[1]地域文化鲜明的特征体现为差异性、特殊性,其次表现为历史传承性,地域文化是差异性与历史属性的融合体。这种融合体使地域文化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区域的文化特征在其他区域很难复制和替代,这一排他性以文化的方式积淀在地域生存群体之中成为地域文化,同时也成为地域中生存者的存在品格与生存属性,成为不同存在群体的标识。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也正是地域文化产业化的独到优势,它的排他性与不可复制性使地域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它以精神资源的方式存在,在地域文化与经济融合过程中,地域文化成为区域经济开发的精神支撑与发展动力。一方面,表现在为经济发展与开发提供文化氛围、智力支持,使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优化,同时使经济发展路径产生由外而内的转向,促进内生动力的启动,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表现为地域文化直接就是经济发展的对象,通过与经济发展方式融合、地域文化与区域经济直接融合,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明确辽宁地域文化定位对于提升辽宁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辽宁地域文化的主要脉络与谱系构成
从历史、地域、经济传统等方面来看,辽宁地域文化的主要脉络与发展谱系可以大致有三个主要构成因素。
1.满清文化。辽宁历史悠久,是清王朝的“龙兴之地”,在这里至今仍保留着清早期的宫殿、宗庙,以及清朝的奠基者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位皇帝的陵寝等。这里聚居着满族的后裔,保存有完好的满清文化,包括建筑遗址和非物质的文化形态以及语言、饮食、生活习俗、文艺形态等。它是地域和历史发展的结果,是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这是历史传统形成的潜在的文化产业资源。辽宁的满清文化具有稳固性和传承性,留存的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极大的可开掘空间。
2.抗战文化。抗战文化,是以抗日救亡为基本主题,以民族解放为思想特质,涵盖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多个领域的大众文化。九一八事变爆发之后,战争的残酷现实改变了人们的生存境遇,抗日救亡与生存、战争与生活成为新的文化因素。辽宁区域内保存着丰富的抗战文化资源,以沈阳现存的物质文化遗存为例,有记载日本侵略罪行的九一八日本侵略遗址、中山广场及周围建筑群、柳条湖爆破地点纪念碑等,有关于抗战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此外,还有在图书馆和档案馆以及民间保存的一大批抗战时期的文艺作品和档案资料等。
3.工业文化。工业文化是辽宁区域文化的特色,而这种文化是由构筑工业灵魂的“英模精神”和工业遗存体现的。从工业精神的角度来看工业文化的内涵,可以概括为“英模精神”[2]。“英模精神”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无数产业工人在具体工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光辉人格的凝聚,其体现为“鞍钢宪法”“本钢精神”“沈阳铸造”等,这种“英模精神”是辽宁地域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核,对它的深刻认识与传承,是实现辽宁文化产业性开发的基础。如果说“英模精神”是辽宁工业文化的精神内核,那么丰富的工业遗存就成为辽宁文化产业的物质载体。辽宁地域的工业遗存数不胜数,如建筑群、主题公园、主题博物馆等,建筑遗存实际上同时也是城市的标签,它同样以工业文化的形态展示着城市的成长与发展路程。
总体而言,从历史传承与地域生存与生活境况来看,辽宁地域文化不仅仅局限于这三种文化构成因素,也包括很多现代文化因素。明确辽宁地域文化定位,有益于有效实施文化开发与保护策略,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竞争力的提升还表现为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能力的提高。首先,要实现开发与保护合一;其次,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文化创新,避免趋同化、快餐化的发展模式;最后,还要注重消费能力与消费市场的培育。
(一)开发与保护合一,实现辽宁文化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辽宁要立足于文化的先天优势,将传统文化产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结合在一起。由于文化破坏具有不可修复性,因而在开发过程中要做到“开发未动,保护先行”。树立文化保护的观念、完善文化保护的政策,将文化保护纳入评价体系,将文化保护放在所有文化产业活动的首位,加大保护力度,实现文化保护措施的全方位实施,坚决抵制和杜绝文化的破坏性“开发”。
但文化保护并不等于文化开发过程中的保守。在文化产业开发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在新时期,文化产业的开发与保护在面临诸多困境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文化与市场相结合在对传统文化形成冲击的同时也为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在文化产业的开发中抓住这种机遇对于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无疑是非常必要的。另一方面,在文化产业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要实现开发的现代转化。“一切传统的文化资源要想重新发挥作用,都必须要经历一个现代的转换。”[3]因为文化产业在开发的过程中,特别是对于传统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开发中,一方面会存在文化资源的历史性与当下性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存在文化资源的生命力与开发的持续性问题。文化资源开发的终极目的是使其与人的生存境况相结合,特别是使文化资源与当下人的生存境遇结合,用以提升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与精神生存需求,而不是使其成为闪念而过的潮流。所以,在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开发过程中需要有效地进行现代转化,使文化资源与当下人的生活紧密相关。
辽宁要立足现代化建设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前沿,抓住时代发展的机遇,保护和开发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只有将保护与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增强文化产业开发的保护意识,杜绝对文化的破坏,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文化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性利用。
(二)注重文化创新,避免文化的趋同化与快餐化发展模式
当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商品形式进入市场流通领域时,浓重的商业气息笼罩着文化产品,文化产业也随同其他产业一样受到经济利益的驱使与冲击。文化产业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与保持原有的文化特色之间博弈。
当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文化产业趋同与快餐文化正消解着文化的深度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潜力。当前的时尚消费、符号消费、快餐消费正以一种不可遏制的势头蚕食着我国诸多文化因素的内核,将各种具有深度的、具有一定意义的文化消解甚至抛弃。
为避免文化产业的趋同与快餐式的发展模式,文化产业的创新成为必要之举。文化产业的创新,首先体现在文化内涵式发展的开创性与拓展性。这就需要在开发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不断突破惯性思维的禁锢,实现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拓展文化产业领域,摸索新的文化形式,结合新时期的新现象与新问题创造适宜于人们需求的文化产业。其次,注重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创新机制的建构与完善。建立健全的文化创新管理制度与评价体系,在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中,适时地进行创新思维和完善创新机制是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再次,合理地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蓄积后备力量。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人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战略。不仅如此,建立起一整套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与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当前辽宁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注重消费能力与消费市场的培育
按照马克思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关系理论,消费是生产的动力和目的。文化产业也是一样,文化消费是文化生产的目的和动力,因此在文化产业的整个发展环节中文化消费环节应当得到更多的重视。文化消费是一种精神性的消费行为,其在文化产业化环节中起到推助作用,是人们“为了获取知识、陶冶身心、娱乐自我等而对物质形态的文化产品和劳务形态的文化服务进行的一种消费行为。”[4]因此,文化消费既是人们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牵引,也是国家整体进步的外在需求所致。文化消费的繁荣必然会积极地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另外,推出优秀的文化产品和培育文化消费市场是促进文化消费的重要措施。优秀的文化产品能够带动文化消费的积极实现,这就要求文化生产者要潜心创作,多出精品,用优秀的文化产品打动人、吸引人,从而促进文化消费市场的繁荣;而对于文化消费市场的培育也是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取得成功的关键。文化消费存在不均衡现象:一方面,奢侈文化消费过于超前,文化生产过于密集,而一般性高质量消费生产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文化消费区域不平衡。城市与乡村,经济发达与不发达地区文化消费相差悬殊。文化消费应当突破这种不平衡现象,关注大众文化消费,对大众的文化消费方式进行适当地引导,培养大众的文化消费能力,拓展潜在的文化消费市场,为实现文化消费的良性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1]张凤琦.“地域文化”概念及其研究路径探析[J].浙江社会科学,2008(4):63-66.
[2]张洁.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时期工业文化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11):140-142.
[3]孙悦.浅析创意产业中民俗文化的开发与保护[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8):95.
[4]葛红兵,谢尚发.文化消费:文化产业振兴的根本问题——兼评2009年上海文化消费状况[J].科学发展,2009(12):83-94.
Com petence-Improving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of Liaoning Cultural Industry
Du Xiangkui1,Pang Yanhua2,Zhang Lijun2
(1.ResearchCenterofSocialism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2.CollegeofArts,Liaoning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110036)
The significance of cultural industries cannot be overlooked in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Liaoning region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should develop abreast with economy.In the process of revitalizing and developingold industrialbasesof Liaoning Province,cultural industry,being thesubjectivepillar industry,isnotonly an importantpartof the development,butalso the transformingway of thenew economicmode of Liaoning Province.Thus,how to improve the competence of cultural industriesof Liaoning region in itsdevelopmentbecomesa prior concern.As far as the improvementof competence is concerned,systematic analyses on the strategies should be conducted in three aspects:i.e.improving the industrialawarenessof the cultureof Liaoning region,confirming theorientation and survival spectrum of Liaoning culture,and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and innovation abilitiesof cultural industries of Liaoning region.
Liaoning cultural industries;competences;improving strategies
G124
A
1674-5450(2016)04-0147-04
2016-03-20
辽宁省社科联2015年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重点课题(2015lslktzdian-10)
杜向奎,男,辽宁凌源人,辽宁大学研究员,主要从事文化产业研究。
【责任编辑:王凤娥 责任校对:李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