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璇
(中共穆棱市委党校黑龙江牡丹江157500)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张璇
(中共穆棱市委党校黑龙江牡丹江157500)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繁荣市场经济的有效载体。近些年,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势头强劲,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等具有积极作用。但制约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不利因素依然客观存在,需要我们认真总结,理智分析,拿出科学有效的对策予以解决,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合作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制约因素;对策建议
1.1 农民的入社积极性不高
部分农民受传统观念、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从思想上对合作经济存在抵触情绪。由于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小、合作方式简单、经济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存在不确定性、经济效益不明显、带动能力有限,致使农民持怀疑和观望态度而不愿加入。
1.2 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只停留在宏观政策指引上,还不能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或具体的实施细则。一些地方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急需的人才、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不能落到实处。管理中看似重视合作经济的多方合作反倒造成各自为政。
1.3 合作社内部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合作社的内部管理松散,缺乏科学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决策机制欠缺会剥夺入社农户的民主参与权利,极易导致决策失误和损伤农民参与合作的热情。监督机制的流于形式和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合理,会带来日常管理的随意和利益分配的不公,严重影响合作社的发展。
1.4 融资困难成为合作社发展瓶颈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和生产经营方式都存在特殊性,抵押物严重不足、生产投入多回报慢、不定因素过多、金融机构对于信贷风险没法控制和做出准备评估,因此针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信贷产品单一且审批程序严格,审批手续复杂,无法满足合作社发展的资金需要。
1.5 农民专业合作社缺少人才支撑
人才短缺制约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创新与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中普遍缺乏文化高、技术强、懂经营、善管理、能够引领农户发家致富的优秀管理人才和领头雁;缺乏专业知识对口、技术能力过硬、具有开拓创新精深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观念新、热情高、善合作的社员。
2.1 强调智力支撑,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选拔和使用
一是要选好配齐管理人才。把那些掌握市场经济规律、懂管理善经营、公正无私的人选为带头人,并按需要选好配齐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创办领办好、经营管理好、发展壮大好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转变农民观念,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合作意识和合作愿望,增强参与合作社管理的能力;三是重点培养、吸纳和留住专业技术人才。
2.2 强调机制保障,加强对各项机制的完善并保证落实
一是要完善决策机制。要严格按照合作社章程进行民主管理,保证社员的知情权、参与权、表决权;二是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细化管理规定和执行办法,明确各自的责任、权力和义务,严格执行内外监督,做到公开透明,奖罚分明,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促进合作社规范运作、健康发展;三是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合作收益的多少和利益分配是否公平直接决定着农民的参与热情,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能以营利目的,要走出以合作方式建社却以简单“买断”方式运作的误区,让合作社和农民共担分险、共享收益。
2.3 强调政策落实,加强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扶持
政府要积极发挥宏观调控、把握方向、服务发展、引导扶持的功能,制定扶持政策,创造发展环境,但不参与经营管理和不进行行政干预。一是制定金融信贷支持政策,创新担保机制,鼓励通过商业性金融机构、社会民间资本、合作社内部融资等方式突破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资金瓶颈;二是制定财税支持政策,加大合作社专项发展资金的财政投入力度,落实好国家关于农业发展的税收减免和补贴政策,支持合作社进行技术改进、设备更新,提高生产经营档次和规模;三是制定落实好土地流转政策,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合作效益。
[1]陈汉平.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5(23).
[2]隋殿海.抚顺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4(03).
1004-7026(2016)12-0017-01
F321.42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