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德化县鹏祥中学 赖瑞登
初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初探
福建省德化县鹏祥中学 赖瑞登
纵观近几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非连续性文本俨然成为了香饽饽。但在老师不是很清楚“非连续性文本是什么”的情况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试题大量登陆中考,这对学生和老师无疑是一场硬仗。
当前,我国语文阅读教学较偏重于文学性较强的小说、散文,而对于相对比较理性、运用性强的非连续性文本,则不但缺乏训练,甚至陌生。这显然与这个高度重视信息整合和运用的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所以,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地引导学生关注非连续性文本的文体特点,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就语文课程而言,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本身就是综合性的体现。我们新课程最基本的理念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而非连续性阅读不仅是当下社会生活实践的工具,同时更是综合人文性素养的需要。
2011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初中部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这样表述的: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那非连续性文本究竟是什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教授的《关注儿童阅读的另一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思考》的专题讲座中告诉我们:“非连续性文本”是一个新鲜的名词,它来自国际“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它是相对于“连续性文本”而提出的。而连续性文本是由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文本,例如小说、散文等。非连续性文本不是由段落构成,它基本是由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组成。非连续文本具有直观、简明、醒目、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非连续文本阅读主要要求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
与连续性文本相比,非连续性文本具有文字简洁、图文并茂、篇幅短小、信息量大、易于学生阅读的特点。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把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引入课堂。克服教材内容编排上的不足,要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非连续性文本让学生阅读。
第一,语文教材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主阵地。初中阶段的六册语文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插图。 这些插图,或作为教材内容的形象再现,或对教材内容作相关的补充(如背景图片、作者照片、手稿),或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延伸,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
下面以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课《孔乙己》的插图为例,探讨如何用图文结合,来理解课文。这幅插图隐含着课文重要的信息,把人物、地位、身份、社会环境等都融入到图中。插图主体部分是孔乙己分茴香豆:五个小孩围着孔乙己,伸出双手要茴香豆。而孔乙己左手端着茴香豆,右手捂着所剩无几的茴香豆,嘴里似乎在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插图与原文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孔乙己这一形象——迂腐可笑,但也有善良纯真的一面;插图左上角的“孔乙己欠十九文”,很好地揭示出酒店掌柜只关心钱财,不关心孔乙己的不幸遭遇,这样一个惟利是图的形象就跃然纸上了;插图左下角是画的是一个穿长衫坐着喝酒的客人,这一形象与“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孔乙己形成鲜明的对比,很好地揭示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作品主题等;插图右上角画有“咸亨酒店”牌匾,门上贴着“招财进宝”四个字,这些都与作品息息相关。
在教学《孔乙己》时,老师可以把这一插图抛给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图中挖掘隐含的重要信息,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再读课文,从而验证自己的语言文字信息;还可以依据课文文字描述,配上自己认为能说明课文文字的插图,或对课文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能认真考虑插图的运用,合理地利用这些丰富的插图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而且一定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学生更易理解课文的内容,让教学事半功倍。
除了插图,教材中还有“综合性学习”活动。当然,要先弄清综合性学习并不是非连续性文本。但活动之中可以加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比如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为本地人物立传。笔者在组织活动时,要求学生为本地人物“瓷圣”何朝宗立传,搜集材料时,要把何朝宗及作品的图表整理好,从中总结出瓷圣”“圣”在哪些方面,最后归结德化白瓷的特点。这一过程中有“综合性学习”,也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第二,新课前学生预习,搜集课文相关背景知识。背景知识是指与课文相关的,对人物、情节和内容有作用的资料,通常包括作者介绍、写作目的、社会背景等。这些资料可以是非连续性文本,也可以是连续性文本。图文、图表类就是易于学生理解的非连续性文本,比如在教学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巴东三峡》这一课时,把课文涉及的三峡用“地图+景点图片+解说”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就很直观地把课文内容展现出来,在教学这类课时,把非连续性文本和教材相结合,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课文,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图表结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创建和应用。我们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相关的文字资料,并要求设计一个表格,把文本内容按照要求进行筛选整理后填入表格。比如,学习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时,根据传记的特点,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把课文内容填入表中,再指导学生借助表格进行表述。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创建和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规划能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分解、整合等能力。
第四,与其他学科整合。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其实更多的是其他学科,如教学中的统计图表、社会中的地图、科学中的说明文字等,语文学科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渗透到其它学科,并与其他学科很好地整合在一起。教学中,可适当选取这些图表来让学生阅读,重点在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解释信息,并作出评价,当然不是依图解题,而是汲取有价值的信息。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是一个语文阅读教学的新视界,作为语文老师,要把这一宝贵资源挖掘出来,并在教学中加以实践,真正实现语文“学以致用”的功能。笔者期待着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这方田地里有更多人的耕耘,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