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探析

2016-04-13 20:37刘慧敏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治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刘慧敏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44)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探析

刘慧敏

(北京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目标导向、政治保证和驱动力;而社会治理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和价值体现的重要舞台。可以通过贯彻落实社会治理新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实现利益整合,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促进多方协作,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等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的融合。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治理;融合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5.005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激发和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新观点、新要求、新部署。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变化的意义不仅是一字之差,更表现出党对国家与社会、政府与人民之间关系的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强调“要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从传统的社会管理转向时代发展要求的社会治理,努力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上取得成效”[1]。由此可见,无论是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还是居民自治,社会治理的主体归根结底还是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则是针对“人”的教育实践活动,其目的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方面,调动社会成员的社会参与热情、引导其正确地社会参与、调节其正确处理社会参与的利益诉求,使广大民众有序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发挥巨大作用;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其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的必然诉求

当前,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总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最大限度地规范社会行为、激发社会活力、化解社会矛盾、解决社会问题、保持社会稳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工作融合是一项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紧迫任务。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中赖以存在并发挥作用的根本依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目标要求[2]。与社会管理不同,社会治理新理念充分体现了党领导下的多方参与、双向互动、共同治理的理念和主张。当前社会治理不仅十分注重政府治理能力的发挥,而且更加注重社会组织以及居民的主体参与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服从和服务于社会发展的学科,当前社会发展提出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新理念,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能够发挥其人文关怀,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动员、知识传播、耐心劝说、典型示范,引导人们了解社会治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活动中,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就应该积极主动地融入到社会治理实践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与现代化。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是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的迫切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必然会出现社会公平问题凸显、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高发等现实难题。这些现实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联系的,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因而,迫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引导协调等功能,通过多种形式与方法在社会成员之间建立起双向、多向互动交流平台,满足民众多样的心理和精神诉求,协调多元化社会生活方式的矛盾,调节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的纠纷,营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的社会氛围,以有效地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在合理有序的控制范围内解决各种社会问题,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的内在契合

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灌输、说服、引导等方法,引导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激发其精神动力、塑造其人格、规范其思想行为,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社会治理活动中。而社会治理实践中又承载和传递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治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社会治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和价值体现的重要舞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有其必然的内在契合性。

(一) 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治理提供目标导向

社会成员的精神凝聚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导向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是其他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和意识形态性的体现。”[3]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精神凝聚,能够把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上来,将其塑造成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人。这也就为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最重要的主体——高素质的人。思想政治教育一般通过以下三种方式对社会成员进行导向。第一,理想信念导向。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社会成员形成正确的理想信念,通过理想信念来凝聚人心,激发动力,指导行为。理想信念教育是一个持续过程,当前我们应当既加强对社会成员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教育,又要对其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使社会成员自觉参与到社会建设、社会治理中。第二,奋斗目标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导向包括社会发展目标和人的发展目标两方面。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领着社会发展大方向。每个人的发展目标则在成为“四有”新人总目标下各不相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教育社会成员将社会目标转化为自身奋斗目标,切实将自己融入到社会发展过程中。第三,行为规范导向。当前国家治理理念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转变中,特别强调治理方式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思想政治教育通过行为规范导向能够促使社会成员内化参与社会治理规则,自觉有序地参与社会治理活动。

(二) 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治理提供政治保证

社会治理要求实现政府对社会单向度的管控向政府与社会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合作治理的转变,但不容否认的是,社会治理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理主体。社会治理不仅涉及经济、社会、生态,在阶级社会中其必然具备政治性。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社会治理必然要坚定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思想政治教育自产生以来就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其具有与生俱来的阶级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使我国社会治理区别于其他国家社会治理的重要特征之一。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反映统治阶级根本利益的政治意识形态渗透到社会治理中,结合社会发展和人发展的目标取向与根本利益,通过教育、讨论的方法,教育社会成员在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达成政治共识;能够通过完善的工作机制和畅通的教育渠道,阐明社会发展规律以及社会治理新形势,使社会治理新理念、社会治理目标深入社会成员内心,为将社会治理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广泛共识与自觉追求提供政治保证。

(三) 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治理提供驱动力

社会治理的概念表明,党的执政理念由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转变为政府自上而下与社会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治理”,重新定位了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社会与公民成为与政府共同推进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打破之前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建立了一种合作协商的伙伴关系。因而,推进社会治理不是要制约人、束缚人,而是要尽可能激发人的创造力,激发一切劳动、知识、技术和资本的活力。只有社会成员有意识有准备有序地参与到社会治理过程中,才能实现政府、社会、居民的双向互动,将社会治理新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思想政治教育根据人的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通过思想启发、教育引导、激励动员等形式能够引发社会成员思想动机的变化,使其自觉内化教育内容,外化为行为习惯;能够合理处理并激发社会成员的社会参与积极性,使其充分认识自觉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提高社会成员的主人翁意识。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社会成员自由全面的发展,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激发社会活力的驱动力。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融合的路径选择

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方式,思想政治教育是规范社会行为的导向标、激发社会活力的驱动力、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增进社会团结的黏合剂,其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毋庸置疑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治理新理念的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社会治理的环境、观念和方式的发展变化,突出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和功能。为此,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多种途径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的融合,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过程中,加强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

(一)贯彻落实社会治理新理念,改进社会治理方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治理”概念,这是党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和把握的又一个新飞跃,是我国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虽非截然对立,但却有明显区别。而社会成员未必能够及时正确全面地认识这一改变。这就要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灌输及引导方式,使人民群众全面正确地认识社会治理新理念,明确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主要区别。“一是主体不同。管理的主体只是政府,而治理的主体还包括社会组织乃至个人。这一变化意味着,政府不再只是治理的主体,而且也是被治理的对象;社会不再只是被治理的对象,也是治理的主体。二是权源不同。政府的管理权来自于权力机关的授权。尽管权力机关授权从根本上说是人民授权,但人民授权毕竟是间接的。而治理权当中的相当一部分由人民直接行使,这便是所谓的自治、共治。三是运作不同。管理的运作模式是单向的、强制的、刚性的,因而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常受质疑,其有效性常难保证。治理的运作模式是复合的、合作的、包容的,治理行为的合理性受到更多重视,其有效性大大增加。”[4]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治理新理念的引导,使社会成员全面正确认识社会治理理论,才能遵循社会治理规律,自觉地参与到社会治理实践中。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不仅需要更新社会治理理念,更重要的是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出发,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随着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对人们的引导、更加强调人们的主体性,使得人们自主意识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渴望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发出自己的声音,表明和维护自身的个人利益。这就要求改变传统自上而下单一的社会管理形式,建立以民主与法制为基础的,能够实现政府、社会、市场乃至民众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合作协商的治理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建立多元主体间有效沟通渠道,将社会治理理念落实在实践中。第二,社会治理要取得良好效果就必须改变政府以往硬性控制、强制干预的社会管理方式,将人民群众作为治理的出发点,不仅管理他人而且要管理自己,建立一种以积极引导为特点的弹性管理,借助思想政治教育将社会治理寓于无形之中。第三,社会治理应该借鉴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文化、活动、大众传媒等多种工作方式,在运用权力之外,形成市场的、法律的、文化的、习俗的等多种管理方法和技术。让人们了解社会治理的重要性、内容和形式等,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社会治理的认识,并自觉外化到行为活动中去,积极自觉地参与社会治理。

(二) 坚持“以人为本”,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5]社会治理不可能漠视甚至背离社会成员的基本权益、个体幸福去追求空洞的社会利益。要想创新社会治理,必然要从解决最广大人民切身利益开始。人们所奋斗和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只有其个人合理权益得到满足和尊重的前提下,广大人民群众才能更加积极地推动社会的发展,才能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之间找到结合点。因此,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切实做到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

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包括政府、社会、市场和民众,但是无论是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更为深层次的主体——社会中的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因此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就必须切实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理念贯穿于社会治理全过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党和政府必须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深入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成为政府工作人员的自觉意识和行动指针,切实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充分尊重群众的利益表达权,通过倾听、沟通、协调等方式,将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诉求转变为政策制度,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第二,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和依托。但是当前相当部分的社会组织还是挂靠在政府门下,缺乏组织应有的职责和功能,自主性意识仍旧比较薄弱。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构建社会组织文化服务网络,增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能力。当前要加大社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力度,培养更高素质的社会组织工作者,推动社会组织的强大和发展,使其能够更快地适应社会治理要求,在多元主体共同治理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三) 实现利益整合,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

随着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大量地表现为不同的利益诉求、利益矛盾,而这也正是社会矛盾加剧、社会冲突高发的深层根源。社会治理要从源头上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就必须着力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将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和实际利益问题结合起来的优良传统,尊重社会成员的合理利益诉求,通过说服教育、协调沟通、利益调控、情绪疏导等方式,对社会成员的不同利益诉求进行调节整合,使他们在多元的利益诉求和价值取向中找到可为各方接受和认同的利益需要和价值目标,形成和谐共荣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同时,在当前复杂的利益格局中,必须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利益导向的作用,通过对社会成员进行集体主义教育,使社会成员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实现最大范围、最长时段的利益整合。

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不仅要求能够化解社会矛盾,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矛盾发生之前就能有效地预防社会矛盾的产生及恶化,创新矛盾预防机制。对此,在社会成员思想意识和行为发生重大变动之前,可以通过思想交流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进行全面了解,对于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和疏导,将各种矛盾和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劝说、协调、教育等途径理顺社会成员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化解社会矛盾,形成创新有效的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

(四)促进多方协作,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公共安全涉及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灾害安全、网络安全、国土安全等多个方面。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必然是一项系统的巨大项目,仅仅依靠一方力量是不可能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党、政、工、团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工作、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公众参与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组织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结构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因其“公共性”“非营利性”能够帮助政府分担一部分公共治理事务,同时有效缓解社会矛盾。所以,加强社会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整合多方资源、促进多方协作,才能涉及公共安全的各方面,才能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参考文献]

[1] 李立国.创新社会治理体制[J].求实,2013(24):15.

[2] 姜晓萍.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体制创新[J].中国行政管理,2014(2):24.

[3] 张耀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1.

[4] 江必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光明日报,2013-11-15(1).

[5]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光明日报,2013-11-16(1).

Analysis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LIU Huimin

(SchoolofMarxism,BeijingJiaotongUniversity,Beijing100044,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objective orientation, political guarantee and dynamic for social governance, while social governance serves as an important stag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lay its function and show its value. As a result, we can improve the way of social governance by carrying out new ideas in guiding the social governance, arouse social organization vigor by adhering to the "people-orientedness", and innovate systems for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resolution of social contradiction to achieve benefit integration. Besides, we ca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social governance by such means as developing multilateral coordination and improving the public security system.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ocial governance;integration

[收稿日期]2016-01-13

[作者简介]刘慧敏(1982-),女,河南永城人,北京交通大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2016)05-0021-04

猜你喜欢
社会治理思想政治教育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社会转型期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