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丽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高职院校导师制实践研究:现状、困境和对策
——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财务会计系为例
□潘丽萍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导师制是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导师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能力引导和生活辅导,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育人制度。实施导师制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本文以笔者所在学院财务会计系为例,在设计导师制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检验,分析了参与性、制度性和有效性三种困境,提出了争取领导重视、强化导师队伍,完善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机制,彰显项目导向、细化评价标准三种对策。
导师制;高职;研究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导师制、小班教学,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正在积极进行。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新学院”,至今是牛津、剑桥及许多大学教学过程的核心。多年来,研究生培养教育一直有效地运行导师制。目前,很多本科院校也在积极实施。经实践证明,导师制是一种符合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培养手段。
高职院校导师制,它是按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导师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能力引导和生活辅导,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育人制度。它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善于挖掘学生的个性特征,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效发挥学生的兴趣特长,符合当今时代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开展导师制实践研究,是广大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院财务会计系坚持“以文化塑造人、以专业培养人、以实践锻炼人”的育人理念,构建“职业成长专业成才”的育人载体,以学院的目标教育为切入点,实施立德、立学、立能、立身的四立教育。积极探索目标教育试点班级导师制,从思想、学业、能力、生活四个方面开展指导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经选拔,共有78名学生、15名导师参与。我们按照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的原则,通过“以点面结合的形式确定实施对象”、“以专兼结合的机制组建导师队伍”、“以双轨并行的模式开展导师制工作”、“以双向选择的方式构建师生团队”、“以人才培养的需要创建特色项目”的思路,稳步推进导师制改革试点工作,努力提升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实施导师制改革试点以来,成效良好。财务会计系实验班148班学习气氛浓厚,自主学习意识强,在全系每周考核中一直占据排名第一的位置,也是全系获得免修晚自习奖励最多次数的班级。全班所有同学学习成绩突出,专业核心课程全部85分以上,会计从业资格通过率100%,2015年9月参加初级会计职称,全班一次通过率为80.95%,远超全国23%的平均通过率。该班学生课余积极参加各类活动,获得五星级寝室、情景剧表演、职业规划大赛等院系级奖项40余人次。4名学生荣获2015年全国大学生保险综合业务技能大赛、浙江省2015年民生民意杯第四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浙江省第五届职业院校“挑战杯”创新创业竞赛等奖项。
我院财务会计系不断完善导师制工作思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在导师制工作理念、导师制制度建设、导师制项目指导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整体而言,适合导师制的模式相对不成熟,成效不够明显。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三项困境,亟需我们解决。
3.1参与性困境
随着当今高职院校迅速化发展,招生数量急剧上升,当前高职实施导师制最大的问题是因为师资数量的限制,无法在全校全面实施,很多导师的积极性也未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我院财务会计系有1800左右学生,教师才50位左右,师生比为1:36,离导师制制定的1:6-1:8的比例有非常大的差距。在实际实施过程中,财务会计系采取了“点面结合”的原则,“点”指的是实验班会计148班学生全部参与,“面”指的是在其他新生班级遴选具备条件的学生参与试点工作。因为导师数量的不足,导致学生参与改革试点的最终只有78位学生,参与面不广。同时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因为平时较强的教学、科研工作压力,导师深入学生不够,指导学生频率不高,有点存在形式主义倾向,存在着一定的参与性困境。
3.2制度性困境
导师工作职责不够明确。方案中提出了“以专兼结合的方式建立导师队伍。“专”意指具有特色项目的遴选出来的专门导师,“兼”意指的是原来的班主任兼任生活导师。”虽然对特色项目类型作了明确,但对班主任兼任生活导师的职责要求的过于笼统,有些内容与辅导员职责存在交叉,不利于执行,导致导师在年终考核计算工作量的时候只停留在项目指导上,很少体现其他育人功能,不利于导师制的长期运作。
导师激励制度尚待健全。目前系部是对导师考核评价的基础上,给予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根据考核成绩,学校对导师的工作给予了一定的物质报酬,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导师的工作动力,但奖励的力度和广度都不够。
实施过程中还是缺乏有效的精神激励制度,导师之间的工作成效差异性也很难得到有效区分。
3.3有效性困境
导师制考核内容从材料填写情况、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领导小组评价和学生满意度结果三方面考核。虽然已经建立了评价制度,但是该评价制度中大部分都是定性指标,而且没有一定的难度系数。例如“材料填写情况、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这些属于导师的日常指导记录构成的指标很好完成,有些导师甚至临时抱佛脚,等到要提交材料的时候才匆忙完成任务,无法体现导师制实施过程情况。同时,“完成质量、领导小组评价”都是属于模糊的结论性评价,这就需要制定量化的、具体的、易操作的定量指标。而且第二方面“各项工作完成情况”过于笼统,不够具体,并未体现“特色化项目”的考核办法。因此,导师制实施效果的无法得到有效的评价。
4.1争取领导重视,强化导师队伍
在高职院系推行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确实是困难重重、甚至是荆棘密布。任何的改革发展若要推行,关键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首先就是要领导重视。应该将导师制作为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列入学校十三五规划重点工作。其次,领导要深入。领导不能“虎头蛇尾”,只是停留在启动仪式等形式环节,而是要认真督查工作的进展情况,给予负责的相关部门一定压力,促进导师制工作能真正地落到实处。第三,政策要倾斜。因为师资的原因,导师制可以尝试在一定的系部开展,从而辐射到全院。因此,要给予试点单位更多的政策优势,提升导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能彰显更多的试点成效。第四,宣传要到位。要做好宣传与舆论方面的工作,及时发布相关研究成果并向兄弟院校推广,以扩大社会影响,营造浓厚的导师制氛围,发挥导师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第五、队伍要优化。应该优化导师配备比例,不仅要调动本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聘请校外优秀的企业家、其他高校的教师担任导师,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同时我们还可以聘请综合素质高的“学长”、“学姐”协助导师开展辅导,不仅分担了导师了工作压力,而且还可以建立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有效桥梁,体现了榜样示范作用,推进高职导师制顺利实施。
4.2完善制度体系,优化管理机制
界定导师工作职责。为了更好地开展导师制改革试点工作,要制定《导师管理考核制度》。可以编印《导师指导手册》,及时将指导过程记录在册。建立学生跟踪评价机制,动态了解学生情况。为了彰显导师制项目特色,组织单位要明确项目的周期、项目的考核结果要求以及项目考核的量化指标。同时,除了项目考核,还要体现“育人”的元素。要对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能力引导和生活辅导等方面做出相关职责界定。在思想引领方面,要引导学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积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同时,还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从情感上拉近学生的距离,建立更积极的师生平等对话关系。在学业指导方面,引导学生努力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职业技能,促进自身职业成长。在能力引导方面,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学校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自身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生活辅导方面,引导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目标,形成健康平和的生活态度,激发更多的正能量,真正融入美好的大学生活。
完善导师激励措施。如何在绩效考核的环境下有效推进高职院校导师制,亟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导师制是一项创新性的工作,需要发挥导师的创新能力,因此如何量化考核指标,倡导目标性评价和发展型评价相结合,检验导师指导学生的成效,是我们高校管理者需要思考的一个课题。为调动导师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应不仅给予物质奖励,还可以开展优秀导师评选,并将导师制的考核结果与导师制的科研成果、年度工作考核、职称评聘结合起来,满足导师的自我效能感,从而积极推动导师制的开展。
4.3彰显项目导向,细化评价标准
我们应该突出项目导向,按照时间要求对项目完成时间、质量、成效等方面对每个导师的特色项目进行考核评价。同时,采取三项评议方法:导师自我评定、学生评价导师、领导小组评议,全面科学地评价特色项目,同时评价导师们对受导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学业指导、能力引导和生活辅导的成效。导师制不仅要评价导师的工作,而且还要评价学生的成长表现,与学生的奖学金评定、党员发展、技能学科竞赛、创业创新竞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和其他校园文化活动获奖情况相结合,从而调动导师和受导学生参与导师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高职导师制实施的效度。
1004-7026(2016)04-0097-02中国图书分类号:G717
A
本文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5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导师制实施研究》(GX1555)的阶段成果。
潘丽萍(1981-),女,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副处长,浙江温岭人,讲师,硕士学位,从事学生教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