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彩芳 黄晓照
(1.百色市右江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百色市农业局蚕业站 广西 百色 533000)
不同抗旱剂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蒙彩芳1黄晓照2
(1.百色市右江区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百色市农业局蚕业站广西百色533000)
百色市是广西大豆主产区之一,以春大豆和夏大豆为主,2012、2013年种植面积分别为19 996.66万m2、20 476.9万m2,单产分别为147.83g/m2,134.78g/m2。而百色严重的春旱和秋旱频繁发生,导致大豆经常因干旱减产甚至失收。为了减轻大豆因干旱造成减产,作者进行了不同抗旱剂不同施用量对抗旱效果的试验,试验研究表明,抗旱剂施用,能起到抗旱增产作用,但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抗旱剂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
不同抗旱剂;不同用量;大豆;产量;影响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50
试验地点:右江区龙和乡
试验时间:2013年
大豆品种:桂夏3号
种植模式:与玉米套种
试验方法:
本试验旨在比较不同抗旱剂不同施用量对抗旱效果的影响,筛选出合适的抗旱保水剂并确定其用量。抗旱保水剂3种,分别为南京双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营养型抗旱保水剂”(A1)、东莞市安信保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农林保水剂钾型(A2)、农林保水剂钠型(A3)”。设三个施用水平,分别为亩施用2kg(B1),2.5kg(B2)和3kg(B3)(这三种抗旱保水剂推荐用量均为3.75g/m2)。大豆播种时,抗旱保水剂与土壤按1:3均匀混合后撒施于播种沟。试验处理:A1B1,A1B2,A1B3,A2B1,A2B2,A2B3,A3B1,A3B2,A3B3,CK为空白对照。随机区组排列,三次重复。小区行长5m,6行区,收中间4行测产。播种方式:采用人工精量点播,行距50cm,穴距20cm,每穴留苗2株,667m2密度1.32株。(参见表一)
表一 田间种植排列图
抗旱剂处理大豆株高在51.2~56.1cm之间,对照为48.5cm(表二)。不同抗旱剂处理大豆株高均大于对照,其中又以处理A2B3、A3B3、A1B2较高。各处理分枝在2.1~2.6个间,对照最少为2.1个,抗旱剂处理株高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但相差不大。主茎节数各处理间差别不大,在16.9~17.9节间,对照为16.9节。单株粒数在62.3~76.4粒之间,对照最少为62.3粒,其他抗旱剂处理在70.2~A2B2之间,粒数最多的处理为A2B2(A2B2)。百粒重在16.5~17.8g间,对照最小,为16.5g,其他抗旱处理在17.1~17.8g间,相差不大。
表二 不同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表三 不同抗旱剂处理大豆产量结果表
表四 不同抗旱剂处理多重比较结果(LSD法)LSD0 0.05=0.2134LSD0 0.01=0.2913
从表三看出,施用抗旱剂大豆亩产在130.1~144.7kg,比对照增产5.1~14.1%。不同抗旱剂处理间增产幅度有差异,但经方差分析(表四)表明,各抗旱剂处理间产量相差未达显著水平。
抗旱剂施用可使大豆主要产量相关性状株高、分枝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有所增加(见表二),利于产量提高;产量结果表明(见表三、表四),不同种类及不同用量抗旱剂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却与对照间有较大差异,说明抗旱剂施用起到抗旱增产作用。
1004-7026(2016)04-0069-02中国图书分类号:S565.1
A
蒙彩芳(1970-),女,壮族,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助理农艺师,大专,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现百色市右江区农业局农业
技术推广中心工作。黄晓照(1970-),女,壮族,广西田东,高级农艺师,农学学士学位,1992年以来一直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006年获
得高级农艺师资格。现百色市农业局蚕业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