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同辉 郑光海
(中国共产党奉节县委员会党校 重庆 404600)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路径思考
□方同辉郑光海
(中国共产党奉节县委员会党校重庆404600)
一流的管理造就一流的经济,高度凸显了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当前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和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三大问题。从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培育新型现代农民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入手,可以改善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优质发展。
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经济发展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49
经济管理即在国家、地方经济发展大政方针的指导下,以区域经济社会条件和市场情况为依据,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地区经济活动进行调控的活动,其是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可以将现代农村经济管理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财务和资产管理是农村经济管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在现代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务、资产监督体系,确保资源要素合理流动以及集体财产的安全。二是农村土地管理。农村土地管理包括土地政策的宣传、土地承包、土地转让以及农村用地规划等,其目的在于保证基本农田不变的前提下,使土地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三是农村经济发展目标管理。经济发展目标管理就是要科学制定本区域农村经济发展的规划,提出合适的发展目标,并严格按照规划目标不懈努力。在制定经济发展目标时不但要充分考虑当前的经济状况,而且要考虑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现代农村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管理科学化程度得到了迅速提高,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农村经济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利于全面建成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当前国际、国内都已步入了信息时代,走信息化、科技化发展道路已在全世界范围内达成了共识。我国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无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农经经济管理信息化程度底的根源在于信息网络技术服务推广不足、信息化手段成本较高、专业的信息化经济管理人才较为缺乏和应用能力差[1],提高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迫在眉睫。
二是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当前我国人口流动频繁,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村人口,由于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大多喜欢进城务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留在农村的多为老人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他们往往不会使用新机械进行作业,一些先进的种植培养技术等也不能完全应用于生产生活中,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土地经营规模小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弊端日益明显,尤其是在山区,土地经营模式基本上是零散、独立的,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经营,很难利用大型机械进行作业,出现了劳动强度大、收益低的局面,极大地损害了农民的热情。实践证明,小规模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必须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是我国全面小康的重要攻坚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着力点。我们必须下大力气切实提高农村经济管理水平,促进现代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是加强农村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我们要从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度、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和建立示范性村落入手,使我国农村经济信息化建设能有序推进。农村经济信息化管理的实质是跨专业、跨地区、跨部门的综合性工作,这个过程中需要诸多的部门紧密配合。
二是培育新型现代农民。广大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各级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力量的认识,通过教育培训等方式,将农村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基层农技部门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分期分批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促进农民的科学种养。另一方面,要培养一大批素质较高、能力扎实的村干部队伍,传播先进的文化知识和生产技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现代农村管理中,管理者要转变观念,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外向型经济,要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广开门路,创办新型企业,走出一条集体办、户办、联户办全面创收的新途径。在进行企业化发展的时候,既要做到“走出去”又要做到“引进来”。“走出去”就是要让部分群众到相关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引进来”就是要积极进行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这样方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绿色发展。
1004-7026(2016)04-0068-01中国图书分类号:F320.2
A
方同辉(1986-),男,汉族,重庆奉节人,中共奉节县委党校,助理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郑光海(1971-),男,汉族,重庆奉节人,中共奉节县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公共管理教学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