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真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我国学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研究综述
赵真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200062)
我国的音乐治疗研究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特殊教育领域的音乐治疗试验工作也逐渐开展起来。文章主要分析了国内学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现状,对其进行梳理、分类、归纳和总结。目前我国学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特殊儿童音乐治疗实施原则;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与实施。并由此指出当下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研究存在的不足,以及对学前特殊音乐治疗研究发展的建议。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研究现状
音乐治疗是以心理学的治疗理论作为基础,运用音乐活动的各种形式,包括听、唱、演奏、律动等各种方式对人进行刺激与催眠并有声音激发身体反应,达到促进人健康的目的。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特殊教育领域开始进行音乐治疗的研究试验工作。但儿童学习困难和各种身心障碍依然是困扰国内外心理治疗家的问题,如儿童自闭症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等。研究表明,儿童期正处于“音乐临界期”的范围内,儿童有较强的音乐反应能力,采用音乐作为矫正儿童行为、消除障碍症状的方法是可行的[1]。
在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先后对“题名”含“特殊音乐治疗”“特殊音乐治疗”“智障儿童音乐治疗”“自闭症儿童音乐治疗”“抑郁症儿童音乐治疗”等为“题名”进行检索。发现我国有关特殊音乐治疗方面的研究尚且较少,但有50篇论文发表于2008~2013年。可见,我国越来越重视特殊音乐治疗这一领域。对上述检索到的论文,笔者通过对标题和内容摘要的研读,筛选出15篇具有代表性的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文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学前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1)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实施原则。(2)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应用与实施。
有研究者对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的实施原则进行了研究,认为应至少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促进儿童主动发展为主。研究者认为,特殊儿童的音乐治疗是通过结合音乐和活动的方式达到矫正不良的精神状态与行为,促进儿童的感知运动、社会认知和生活技能的发展[2]。因此在治疗中,儿童是音乐的主体,是活动的实践者,因根据儿童的需要与兴趣设计活动。
(二)治疗内容生活化。研究者指出,特殊儿童的发展都是基于生活体验获得的,因此,取材于生活的内容是音乐治疗顺利开展的重要载体[2],取材于生活的内容,如韵律步行、跑、跳、点头或摇头、拍手、跺脚和掰手指等。
(三)团体治疗为主,个别治疗为辅。音乐治疗是儿童社会化的有效手段,治疗过程中可以给儿童间创造同伴学习的机会。研究者指出,一般来说,在我国的各类特殊学校或儿童福利机构开展音乐治疗时的最佳做法是以团体治疗为主,个别治疗为辅。个别治疗只有在儿童几乎完全不能融入团体生活、家庭治疗或作为强化物才应用[2]。
(四)系列单元和多情境化。研究者还指出,系列单元和多情景化立足多感觉刺激和整合,可以使治疗者利用音乐所营造的氛围,让儿童保持在较高的唤醒水平中用心体验自己的情绪或感受,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较为完整地掌握一项主题涉及到的多方面知识和技能[2]。
音乐治疗自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并应用在特殊儿童干预中之后,就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包括音乐、教育和儿童医疗康复机构等领域专家、学者都对音乐治疗的成效给予了肯定。音乐治疗专家认为,音乐治疗对儿童学习困难和各种身心障碍是一种积极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在查阅了相关文献后,发现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领域的应用主要是在治疗智障儿童、自闭症儿童、抑郁症儿童、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情绪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和听力障碍儿童等。
(一)在治疗智障儿童方面。智力障碍又称智力缺陷,是指大脑受到器质性损伤或由于遗传因素的染色体畸变或基因突变等,造成的大脑发育不全,形成认识活动的障碍或全面的心理活动障碍[3]。音乐能改善大脑功能,协调大脑左右半球,从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所以常被应用于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有研究者就音乐治疗在智障儿童中的应用与实施做了研究。
2000年3月,音乐治疗研究中心和北京海淀培智中心学校合作的“音乐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研究取得了音乐治疗的较大成果:试验班的疗效显著;培养了一批音乐治疗专业的学生;编写了十余万字适用于特教学校的歌谣、歌曲和小音乐剧的教材,编译了本国外出版的比较权威的音乐治疗专著等。这些成果为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应用提供了更深刻的理解[3]。
有研究者从2008年开始在成都的特殊教育学校、救助站流浪儿童收容中心运用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进行音乐治疗,经研究发现,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和行为治疗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4]。
郑州市儿童福利院于2010年初开办了音乐治疗室,聘请专业的音乐治疗师,尝试对3~15岁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研究者认为,音乐治疗的目标是力图透过各类音乐活动,实现增进智障儿童的肢体感官、心理情绪、人际互动、语言或认知等能力,而非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音乐欣赏或创作能力[5]。
(二)在治疗自闭症儿童方面。自闭症,是广泛性发育障碍(pervasivedevelopmentaldisorder,PDD)的代表性疾病。有研究者就音乐治疗在自闭症儿童中的应用与实施做了研究,认为,音乐治疗可以通过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的能力,进而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障碍。由于自闭症儿童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制定治疗方法时要依据儿童的具体情况,这样儿童就可以音乐治疗中获得安全感,也较为自由。有研究表明,虽然自闭症儿童大脑某部分的发育不够完善,但他们对音乐的喜爱和反应并没有因此受损[6]。
我国学者在对音乐治疗进行本土化研究后,对自闭症儿童进行了音乐治疗的干预研究,这也为音乐治疗对自闭症儿童的效果提供了跨文化的证据。王冰用奥尔夫音乐治疗干预自闭症儿童,研究表明,音乐治疗对改善自闭症儿童的交流性语言反应作用显著,特别是对注意力集中,听从指令,肢体接触,参与活动,目光对视等行为有显著的效果[7]。李亚伟研究了即兴音乐治疗的效果,发现自闭症儿童活动中断率降低了,同时眼神接触的频率也增加了[8]。有研究者研究了音乐和针灸的结合疗法对自闭症儿童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音乐结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自闭症儿童交往能力和运动能力,而在改善感觉,语言和自我照顾等方面能力的作用不显著,总体来说,音乐治疗和针灸结合的干预效果明显优于纯粹的针灸干预效果[9]。还有研究发现音乐治疗和游戏活动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改善自闭症儿童不恰当行为是有效的,例如自闭症儿童不专注行为发生次数的降低,活动持续专注的平均时间的增加,以及口语,自信和学习意愿等都的提升[10]。
(三)在治疗抑郁症儿童方面。一般对抑郁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时,应选择兴奋、激情过渡到活跃、欢快类的音乐作为主要曲目,同时辅以柔和、优美类的音乐。也有研究者指出当失眠是抑郁的主要表现时,就要选择平稳、柔和的催眠音乐作为主要曲目[6]。
有研究者指出,与服用药物或心理治疗相比,音乐治疗能明显使患者减轻抑郁状态。在对抑郁症儿童进行音乐治疗的初期,首先会选用情感丰富(如激昂,情绪激烈等)的音乐引起抑郁儿童的情绪共鸣,促使他们尽情宣泄消极情绪。待消极情绪充分宣泄出来,儿童内心积极的力量就会逐渐显现,此时要逐渐选用积极向上的音乐,回应抑郁儿童内心的积极情绪,达到支持和强化积极情绪的作用,帮助抑郁儿童摆脱内心的消极情绪。这是抑郁儿童面对真实的自己,直面内心情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11]。
(四)在治疗言语和语言障碍儿童方面。音乐治疗的先驱E.Thayer.Gaston认为,音乐本身是一种沟通交流的方式。那么,音乐活动怎样促进语言的发展呢?首先,音乐活动和语言符号的韵律特征是相似的,而且音乐的演奏过程和口语的阅读过程也较为相近。其次,音乐活动与语言发展是相互作用的,音乐需要不同形式的语言表达,而改编音乐也满足语言训练的需求,音乐的这种灵活性可以为儿童语言发展的训练提供多种形式[12]。
有研究者对音乐治疗的效果进行了临床研究。研究对象是因病毒性脑炎而患有语言障碍的儿童,以音乐治疗作为康复方式,探究音乐治疗的效果。结果显示,早期音乐治疗能显著提高儿童的语言功能,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康复费用,有效促进儿童身心功能的康复[12]。
失语症(aphasia)是指与语言功能有关的脑组织的病变,如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和脑部炎症等,造成儿童对语言符号的理解与表达能力的损害,尤其是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成分,也会对语言认知过程造成损害[13]。近年来,研究者在失语症的治疗方案中引入了音乐治疗,用以改善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目前失语症常用的音乐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旋律音调治疗、定向音乐支持训练以及用于失语症的语音音乐治疗等。有研究者探究了音乐疗法结合康复训练的方式对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音乐和语言康复结合的康复活动对患者的疗效显著,是治疗失语症一种有效可行的方法[13]。
(五)在治疗情绪障碍儿童方面。情绪障碍是特殊儿童不良行为的重要表现之一,对儿童的学业、社会适应和身心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大程度的影响。有研究者将音乐以人为的控制方式使用在患有生理、心理、情绪障碍的成人或儿童身上,助于治疗、复健、教育与训练[14]。
可视音乐治疗是音乐治疗的一种新形式,它集合了视觉、听觉和动觉等多感官,能够安抚患者的过激情绪,改善其不良行为,适应社会生活。研究者指出,躁动不安的儿童接受可视音乐治疗一段时间后,情绪行为得到控制,接受能力也提高了,在现实的生活环境里也不会拒绝一些来自他人的帮助,社会适应能力的得到了发展[14]。
研究者指出,可视音乐治疗的原则是:首先,治疗要素和情绪同质,也就是个别化的过程,儿童的情绪具有异质性,要根据儿童情绪特点选择恰当的干预素材。其次,治疗过程中的音乐、图画、动画和灯光等要随时与儿童的行为表现、情绪变化相契合,并通过与儿童的互动、抚慰、稳定、激励患儿情绪,达到改变患儿不良行为的目的。可视音乐治疗法对情绪行为障碍、运动障碍、交流障碍、注意力缺陷、社会适应困难等都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尤其是对情绪行为的影响最为突出,也最为直接[14]。
(六)在治疗视力障碍儿童和听力障碍儿童方面。有研究者就音乐治疗在视力障碍儿童以及听力障碍儿童中的应用与实施做了研究。认为,发展肢体运动技能,健壮体质对视力缺陷者,尤其是儿童,是十分必要的。在艰苦的身体锻炼中,音乐可以使气氛变得轻松活跃[6]。研究者还认为,视力障碍儿童可以用音乐作为表达情绪的方法,获得内心的满足。音乐能带给视力障碍儿童安全感,帮助其发展敏锐的听觉和触觉。乐器演奏可以有效的聚合视觉障碍儿童的听觉、动觉及触觉等方面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聚合对视力障碍儿童的日常生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6]。
听力障碍儿童大多伴有语言障碍,因此针对听力障碍儿童的音乐治疗主要是针对纠正语音、听力和说话训练等,以克服听力障碍带来的生活不便或心理问题。只要听觉障碍儿童还保留着些许听力,哪怕只是一点点微弱的听觉感应,音乐治疗都能为他们提供有效帮助。研究者认为,音乐对听力障碍儿童的康复意义主要是对有效的促进他们发展节奏的感觉,而音乐发展节奏感觉主要表现在使听力障碍者的活动姿态保持协调优美,语言能力得到提高[15]。
通过对我国学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对特殊音乐治疗的关注逐渐提升,但特殊音乐治疗研究的总体水平还较低。
音乐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的方法,涵盖内容较广,包括音乐、美学、医学、心理学和特殊教育等多方面的,而我们现在往往在其中的一点或多点做的不好。一是缺少国内外音乐治疗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音乐治疗理论体系源自欧洲,了解借鉴他们的音乐治疗体系等都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的音乐治疗要更加贴近于特殊儿童的实际需求才行。二是虽然国外、国内都已有音乐治疗试验成果,但说服力还不够。有些实验研究范围较小,研究者的知识有限,需要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特殊儿童音乐治疗领域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实践和探索,要充分利用特殊教育发展音乐治疗的有利条件,让更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人从音乐治疗中获益,也使得音乐在特殊教育领域中发挥出更多的优势作用。今后要想在学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方面做的更好,我们至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特殊教育领域,“医教结合”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而我认为学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领域应当实现家医教结合,特殊儿童最亲、最熟悉、最经常接触的人是其家人,音乐治疗除了在幼儿园、治疗康复机构等实施,在患儿的家中音乐的力量更是不能小视的。家长了解和掌握音乐治疗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对于孩子、家长都是有益的。
(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理论来源于实践,最后要归根于实践。不断地实践、反思、改进、再实践是特殊音乐治疗领域发展、完善的必经之路。
(三)加强音乐治疗科研、培训机构建设。国内针对音乐治疗的实践尚且有限,研究论证的科学性也不充分,因此可以创建并发展音乐治疗的科研机构,并开办音乐治疗师的培训机构,为音乐治疗培育专业人才。
(四)结合我们中国实际,今后音乐治疗的发展应是更加全面的的,大到跨专业的合作,跨地区的研究等,小到考虑患者的障碍类型与特点、人格特质、生理需求、精神需求等各个方面;另外也要向更深层次发展,如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治疗模式等,使音乐疗法可以惠及更多的人群。
[1]陈莞.中国特殊教育领域中音乐治疗的发展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02(1):70-72.
[2]王和平,杜晓新,曹静萍.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机制、功能及实施原则[J].中国特殊教育,2004(2):80-84.
[3]张鸿懿,周为民.音乐治疗在智力障碍儿童教育中的作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79-82.
[4]王佳.浅论奥尔夫音乐治疗法对智力障碍儿童行为治疗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1(12):13-14.
[5]秦瑞胜,侯晓学.音乐治疗:开启智障儿童心灵[J].社会福利,2011(1):48.
[6]廖雪霏,陈姝.浅析音乐治疗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3):95-97.
[7]王冰.奥尔夫音乐治疗方法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研究[Z].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2005.
[8]李伟亚.自闭症儿童即兴音乐治疗的理论模型探索与个案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9]刘刚.针刺配合音乐疗法治疗自闭症的临床观察和试验研究[D].广州中医大学,2006.
[10]胡月萍.音乐与游戏治疗对自闭症倾向儿童注意力的影响[D].南京师范大学,2007.
[11]胡佩诚.心理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12]杨丽.早期音乐治疗对病毒性脑炎患儿语言康复的作用[J].当代护士,2008(4):48-50.
[13]唐颖,成放群.康复训练加音乐疗法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效果研究[J].当代护士,2011(8):33.
[14]肖敏.情绪障碍儿童教育之心得[J].科技创新导报,2010(10):24.
[15]连赟.特殊音乐教育研究现状综述[J].中国特殊教育,2012(7):400-402.
[责任编辑王占峰]
G760
A
2095-0438(2016)04-0148-04
2015-08-25
赵真(1990-),女,安徽宿州人,华东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儿童发展与教育、早期干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