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厚亏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湖北 随州 441300)
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途径探索
邹厚亏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湖北 随州 441300)
红色文化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开拓了空间,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只有把红色文化纳入校园文化整体布局,红色文化才能与当今的主流文化有机结合,红色资源也才能有效地进校园、进课堂,凸显中国特色和文化内涵。在整体提升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品质的同时,实现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校园文化与课堂文化有机融合并协调发展,提升文化教育力和创造力。
红色文化;高职;校园文化;融入途径
红色文化是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传承和发扬革命红色文化对培养高职大学生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忽视红色文化的教育和传播,甚至有人认为红色文化过时,失去当代价值。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1.1 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红色文化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进行艰辛探索,结束了“三座大山”奴役中国劳动人民的历史文化,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开辟了民族发展的新纪元,为继续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指明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它是共产党带领群众不断艰苦奋斗、向前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使祖国走向富强繁荣和人民幸福,彰显共产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对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觉悟,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崇高的共产主义科学信仰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
1.2 加快中国梦步伐
红色文化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精神动力,集中体现一个民族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使中华民族耐以生存和发展,主导大学生思想观念,激励大学生在共产主义理想的指引下不畏困难、奋发有为,积极进取,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成长成才,为将来踏入社会对国家和民族繁荣作出应有贡献,推进现代化建设,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步伐。
1.3 培养大学生德育素质
中国之所以能够在曲折的恶劣环境中不避艰险,不屈不挠,艰难尝试,为的就是民族繁荣和昌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不惜一切,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靠的就是精神,包括井冈山精神、爱国精神、雷锋精神、奥运精神等。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高职要努力在校园内弘扬红色文化中的这些精神,红让色精神转化为大学生行为,在校园内形成正能量,对培养大学生的德育具有导向功能。
当前,中国特色高职教育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也在不断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它引领校园风尚,以培养学生德育为导向,影响着广大师生思想和行为。?但是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困境。
2.1 校园文化主导作用减弱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直受到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建立长效机制,不会因为领导的变化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发生变化,也不会由于领导重视或者不重视而使校园文化建设发生变化,在漫长的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机构随时代的前进和任务的变化而发展、丰富和完善。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快速的发展,文化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文化交流便捷,各国尤其是美国,凭借自己的强国优势、科技优势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传播各种西方文化以及大众文化、网络文化等不良信息,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如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能自拔。大众文化带来的金钱至上、唯利是图,西方文化的享乐和自由主义等“非主流文化”影响大学生艰苦奋斗,减弱了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损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着校园文化“三育人”功能的发挥。
2.2 校园文化中红色文化缺失
党和人们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仅创造出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也塑造出兴国强国的精神品格,形成了崇尚精神的优秀革命红色传统文化,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中,成为现代化建设特有的精神力量。这些革命红色传统文化和精神品格对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积极、健康、向上的作用,传承和发扬革命红色文化对培养高职大学生肩负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高职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许多高职教育模式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出现高职院校领导、课堂和校园文化建中忽视红色文化传承。如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只注重专业课程建设;思政课教师红色资源开发和利用不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中,只注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能力培养,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学生更只注重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无视或轻视红色文化传承与接受,导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识模糊,在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缺乏艰苦奋斗、锐意进取、奋力前进的精神。
2.3 校园文化价值取向低俗
从实际情况看,中国是一些国家进行文化渗透的重要目标,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正受到各种各样的威胁和挑战,低俗、”非主流“文化,特别网上一些组织恶意传播精神上的鸦片,严重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这样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与新时期社会风尚不相适应,许多大学生存在着金钱至上、见利忘义、诚信缺失、奢侈浪费等低俗价值取向,导致大学生缺乏责任感,迷失精神方向,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其次,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的毅力;在生活上奢侈浪费;在工作上遇到问题和困难选择逃避。一些大学生课桌文化、寝室文化低俗,甚至道德败坏,文化价值取向功利、低俗。
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除契合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外,还需结合高职优势,弘扬红色文化,强化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特殊价值的理解。推动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有五大途径:
3.1 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主体优化
高职院校领导要高度重视红色文化教育的价值,将红色文化纳入高职建设和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制定红色文化教育发展计划、方案等。同时,要组建红色文化教育保障机构,由校党委副书记负责,配备红色文化教育专门组织机构,如学院宣传部、思政课部、团委、学生科等,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如宣传部应负责学院网站“红色文化”专栏建设、校园广播红歌传唱、红色电影播放等;思政课教师要有扎实的红色文化理论知识,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红色文化知识;团委宜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革命烈士陵园,开展红色文化知识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等;院系学生科、辅导员和班主任应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等。
3.2 培养教师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课程资源的能力
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只有进入课堂,进入师生活动过程,与学生发生互动,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思政教师必须具备开发红色资源的能力,像著名战争、革命事件、名人故居、纪念馆等。同时,充分发挥已开发的红色资源应有作用,让它们进入课堂,为教学服务,更好地促进高职思政课教学中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思政课教师要在以下几方面努力:第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第二,创新教学手段。第三,创新教学方法。
3.3 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
为了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除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还必须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学校可以邀请红色文化研究者来校宣讲爱国英雄和革命历程;在全校开展红色文化征文并设奖项,鼓励学生领悟红色文化精神实质;利用学校宣传栏板报弘扬红爱国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以校园广播台为基础,在校园内传播红歌;开展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文化演讲比赛、红歌比赛等,让学生学、思、讲、唱;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纪念馆、烈士碑,缅怀先烈的革命斗争历程;利用国庆节、抗战胜利纪念日在校园举办红色人物、事迹展览会,或邀请抗战纪念馆来校展览红色文化精神等,让红色文化深入每个学生。
3.4 发挥校园网络传播红色文化主阵地作用
当前,很多大学生对本校网站关注度高,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借助校园网传播和交流的便捷性帮助学生理解红色文化的精神实质,要规划建设好校园红色网站,建设红色文化论坛、QQ群、微信、微博等红色文化交流平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建设网络红色文化教育队伍,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分层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教学目的;建设红色电影栏目、革命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专栏等,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定期更新红色文化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化阵地;此外,必须加强对网站的监督和管理,明确网站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使红色文化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5 整合区域红色文化教育资源
学校要与本区域红色文化教育单位协商,让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基地免费对学生开放。在高职思政教育教学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区红色景区,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对红色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学院要发挥高职思政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要挖掘本地区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开展课题研究;高职红色资源协会如邓小平协会和延安精神研究会,要掌握扎实的本土红色文化知识。这两个校园团体(思政教师和协会)是高职红色文化的教育者和传播者,应团结协作,经常组织师生到校园、红色教育基地、企业等宣讲红色精神,使学校成为当地红色文化的传播中心和当地红色精神的高地,真正将本地区红色资源融入校园文化建设。
[1]黄光文,朱龙凤.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红色文化传承[J].求实.2008,(06).
[2]渠长根,翟佼.思想政治教育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经验的另一视角[J].学习论坛.2009,(04).
[3]李建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今社会思潮——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研讨会述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05).
[4]周玉清,王少安.试析社会主义大爱精神[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Exploring the Ways of Integrating Red Cul ture into 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ulture
ZOUHoukui
(Sui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 lege,Suizhou Hubei 441300)
The red culture has opened up the space for th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also faces the huge challenge.The red culture should integrate into the overall layout of the campus culture,then red culture and today's mainstream culture can be combined, the red resources can effectively integrate into the campus and the classroom, highlight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To promot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culture and classroom culture, to enhance cultural and educational power and creativity.
Red Culture;Higher Vocational Campus; Campus Culture; Integrating Ways
G711
A
1672-2094(2016)06-0087-03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6-10-12
邹厚亏(1978-)男,湖北随州人,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部,副教授,法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