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萍(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试论西域乐舞的交流与影响
梁萍
(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新疆乌鲁木齐830049)
摘要:西域乐舞艺术是中华乐舞艺术乃至世界乐舞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西域乐舞是波斯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印度文明和中国文明在不同时代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的结晶。
关键词:西域乐舞;文化交流;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西域,按《汉书·西域志》所载,大致相当于今天新疆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位于亚洲的中部,被称为“亚洲腹地”,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的博大胸怀,中国文化、波斯文化、古希腊文化、印度文化不断在这里交融,促成了各种文化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丰富、发展了西域乐舞,并影响着东方与西方乐舞艺术。季羡林先生指出:“世界逐渐形成了两大文化体系:一个是西方文化体系,指的是从希腊、罗马一直到今天的欧美文化;一个是印度、中国的东方文化体系。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上,这两大文化体系表现出来的情况依然是互相学习、互相渗透、交光互影、独立发展。”[1]
公元前2世纪前,中国乐舞与西方乐舞只有偶尔的交流,汉武帝派张骞通使西域后,乐舞交流才日益频繁,逐渐形成一个高潮,推动了汉代乐舞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代,不同民族之间文化融合加强,随着佛教东渐,佛教乐舞逐步融入中国乐舞之中。隋唐时代,在接纳外来乐舞的同时,又将融合发展了的乐舞传向东亚、东南亚各国,推动了民族乐舞的进一步形成与发展。唐、宋以后,中国乐舞与日本、朝鲜、阿拉伯、波斯、印度等国交流日渐频繁,乐舞艺术逐渐提高。
西域乐舞,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前139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后,从那里带来胡乐(羌笛)称为横吹乐,崔豹的《古今注》载:“横吹,胡乐也,张博望入西域,传其法于西京,唯得《摩柯兜勒》二曲。”《晋书·音乐志》也载:“胡角者,本以应胡笳之声,后渐用之横吹,即胡乐也。”胡乐,即笛子,最早是羌人的乐器,故有“近世双笛从羌起”之说。张骞把笛子和乐曲“摩柯兜勒”从西域带回,交给宫廷乐师李延年,李延年在《摩柯兜勒》的基调上又创作了二十八首新曲,这是中原音乐和西域乐曲的第一次融合,也是西域和中原地区文化的第一次交流。张骞还从西域带回了胡乐舞;西域乐器琵琶、胡笳、竖箜篌、胡角等,不仅丰富了汉代的鼓吹乐和弹拨乐乐器,而且还使之逐渐融入到传统乐舞艺术之中,成为汉族的传统乐器。史书记载,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板、胡笳、胡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由此可见统治者对西域乐舞艺术的偏爱。
张骞出使西域,将西域乐舞带到中原文化的同时,也把汉代的乐舞传播到西域。中原乐舞随着商人、将士等的流动迁徙逐渐传入西域。排箫、阮本是中原乐器,新疆克孜尔千佛洞第77窟中有伎乐天、吹排箫者;克孜尔第118窟有弹奏阮咸的女舞图,这些足以证明乐舞西传。《汉书·西域传》记载:西域龟兹国王绛宾想借和弟史联姻来加强汉朝和乌孙的联盟,同时也希望弟史把闻名于世的龟兹乐系统地整理一下,于是向解忧公主求婚,得到解忧公主的应允。公元前65年,绛宾陪同弟史带着龟兹乐器一起到长安朝贺,汉宣帝临行前赐以车骑、旗鼓、歌吹手数十人到龟兹。这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第一次大规模的交流。
魏晋时期是西域乐舞东渐的时期,也是中西乐舞交流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佛教的传入对西域乐舞的影响较大,佛教成了西域乐舞交流的载体。
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龟兹是我国古代西域大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龟兹乐舞为例,龟兹位于丝绸之路新疆段的交通线上,自古以来就以“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著称。这里的乐舞虽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但也呈现出希腊、波斯、印度、龟兹本土的多元文化特色。首先从接受希腊文化影响来看,希腊文化渗透到了龟兹的佛教文化之中,希腊太阳神阿波罗成了佛像,成为了犍陀罗艺术。龟兹石窟壁画中的以人为本的形象,佛教艺术中的本生故事画、因缘故事画、涅槃图中都有体现,壁画上的动物只是陪衬,它是为了突出人的高尚而设立的,这明显是希腊文化的影响[2]。其次,从接受印度文化影响来看,龟兹壁画克孜尔第83窟伎乐图、讲经图中,有相夫人身体的“S”型曲线、右腿前伸左小腿后提,似乎在做小跳动作;克孜尔第13窟图像,有“善爱乾达婆裸上身,头戴三株冠,身挂璎珞,下着裙裤,腰扎帛带。善爱双足交叉,右手掌心向上,舞姿伸展,左手臂搭在眷属右肩,穿胸衣,双手拨琴弦”的舞姿[3],有扭腰、出胯、掖腿、交叉腿、吸腿、双臂曲张等动作,这些舞姿或动作都是印度舞蹈的舞姿或动作。再次,从龟兹接受中原文化影响方面看,龟兹乐所用的乐器中,筝、笙、鼗、箫等,都是汉族乐器;石窟壁画中含蓄、内敛舞袖、舞绸的舞姿与造型,具有明显的中原传统舞蹈特点[4]。所以说,龟兹乐舞文化是各种文化的融合体,它在保持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为我所用。
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龟兹还通过丝绸之路传播乐舞文化,一方面向中原传播外来乐舞,另一方面则将中原乐舞传播到西方世界,促进了东西方乐舞文化的交流与影响,丰富了东西方乐舞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隋唐时期是西域乐舞与中原交流最为频繁的时期,这一时期,尤其是唐朝,国家兴盛,不仅造就国富民强、疆域辽阔,而且还造就了唐朝人的宽广胸怀,吸纳一切,包容一切,各国、各地区的文化得到了有效的交流。西域乐舞与中原乐舞进一步融合,唐时的生活中,甚至刮起了一股“胡风”、“胡潮”。
西域乐舞以其独特的魅力传入中原,给中原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隋朝《七部伎》中,除《清商乐》外,其他都是西域乐舞。唐代宫廷燕乐中,很多都是来自西域乐舞,“十部伎”中除燕乐、清乐、高丽乐外其他全是西域音乐,《坐部伎》中除了《长寿乐》,其余都是龟兹乐。那时的人们都喜欢欣赏胡乐表现出的强悍好武的精神。健舞”、“软舞”很多都是来自于中亚、西亚以及更远国家,如《拂菻舞》是从罗马传来的、《胡腾舞》、《胡旋舞》是传自中亚的。塔什干传来后从龟兹乐舞中演化而来的、《拓枝舞》是从中亚一带传来的。民间舞蹈《泼寒胡戏》是从西域传来的,这一舞蹈在唐代非常盛行,至今仍流传的“泼水为戏”风俗即是源于这一舞蹈。
这其中,西域音乐家的贡献最大。如龟兹音乐家苏袛婆长期在中原从事乐舞传播工作。他率数十人的龟兹乐队随啊史那公主入住中原,带来了龟兹琵琶、竖箜篌、羯鼓等乐器,并和郑译一起以龟兹乐的七调(七个音阶)理论为基础,敷衍出“旋宫八十四调”。还有龟兹音乐家白明达创制《春莺啭》等。
唐朝乐舞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乐舞交流最为活跃的时期,对亚洲各国的乐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唐舞曾传入了日本、朝鲜,名扬印度,现在日本雅乐舞蹈中还保存着不少西域乐舞的因素,基本照搬了唐代宫廷燕乐的表达内容;朝鲜李朝仪轨厅刻印有许多唐舞的记载。至今韩国仍保留上演从中国学习的西域乐舞“拓枝舞”。
宋代乐舞继续沿用唐代乐舞旧制,很多西域乐舞如《浑脱》、《拓枝》等都变成了“队舞”的形式。仍然保留并发展,表演人数增多、程式严格。10世纪中叶起,伊斯兰教传入新疆,这一时期西域乐舞受伊斯兰教影响较大,主要表现在:伊斯兰教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节日、婚丧、文学、音乐、舞蹈、乐器中等,如乐器方面,直接使用了波斯乐器“达夫”,改进了萨塔尔、艾捷克等,借鉴了波斯、印度乐器的某些特点[4]。西域乐舞中舞蹈除具有伊斯兰教因素外,还杂糅了多种乐舞文化的因素,翘脚、弹指、撼头弄目、移颈、拍掌、挑闪腰等动作,具有浓郁的波斯、阿拉伯、印度舞蹈色彩。新疆大型木卡姆套曲也是多种文化融合的结果,它是在传统龟兹乐的基础上,以唐宋大曲结构为骨架,整合散落在民间的传统乐舞,在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中发展形成的。
综上所述,西域是连接东西方乐舞文化的枢纽,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经过不断的丰富发展,西域乐舞成为世界艺术的奇葩;同时,它又以自身的艺术形象向东、向西传播,并对东西方国家或民族的乐舞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季羡林.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12.
[2]金秋.丝绸之路——乐舞艺术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9:186.
[3]王子今.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M].郑州:大象出版社,1996:58.
[4]周箐葆.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89.
(责任编辑:廖筱萍)
Study on the Communication and Interaction of Dance Art in the Western Area
LIANG Ping
(Department of Dance,Xingjian Arts University,Urumqi 830049,Xingjian,China)
Abstract:The western dance art is the Chinese dance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art and the world,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t is not exist in isolation,it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all kinds of culture blend. Of the western regions i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is the Persian civilization,ancient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Indian civilization and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western dance is in such a cultural exchange in collision two-way choice,feedback,mutual penetration,mutual influence,continuous development. Constantly absorbing all kinds of culture,while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ulture to influence.
Key words:western dance;cultural exchange;interaction;two-way feedback
中图分类号:J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6)03-0119-03
[收稿日期]2016-01-22
[作者简介]梁萍(1983-),女,山东枣庄人,新疆艺术学院舞蹈系2014级硕士生;研究方向:新疆舞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