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探讨

2016-04-13 12:53:20杨军高文君
山西农经 2016年15期
关键词:水土保持数据挖掘监测

□杨军 高文君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13)

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探讨

□杨军 高文君

(山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系统在各行业、各领域快速拓展。这些系统采集、处理、积累的数据越来越多,数据量增速越来越快。特别是在水土保持领域,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怎么更好的利用这些数据,怎么更好的让这些数据为我们服务呢?我们必须走出传统科研模式。

大数据;水土保持

1 大数据、数据挖掘、水土保持

1.1 大数据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大数据的核心原原数据,正在迅速膨胀并变大,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越来越多的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被称之为大数据。而从各种各样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就是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具有海量、多样、快速等特点,而怎么使这些数据更加值得应用呢?那就不得不提数据挖掘。

1.2 数据挖掘

数据挖掘,又名知识发现(Knowledge Discovery),是抽取和精化数据集的新模式,是结合模糊数学、神经网络、计算机等学科知识从整合好的数据集中找出所含规律,并用可理解的方式表示出来的过程。这些数据的形态可以是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知识发现的结果可以表示成规则、法则、科学规律、方程或概念网等。

1.3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减轻洪水、干旱和风沙灾害,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支持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活动和社会公益事业。

新时期,水土保持拥有大好的发展机遇。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新农村建设以及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等,都为水土保持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

2 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发展现状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水土保持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信息采集、存储体系、信息化技术标准和工作制度、水土保持数据库等都已成形并具有一定规模。

水土保持信息的主体是业务信息。业务信息的主要特点是除了管理之外,是重要的地理信息。信息化发展方向是信息服务,不是基于位置的地物信息服务(传统GIS),而是基于连续地学分析的地理要素信息服务。

下面我将从水土保持业务(主要是监测、监督和治理)方面来叙述新时期的一些水土保持信息技术。

2.1 监测信息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获得基础数据的方式也在不断更新。比如“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的提出,使数据的获得和更新变得更快更准。(即:利用地面监测点观测降雨、径流、泥沙等数据,无人机监测典型区域数据,卫星监测土地、植被、地貌等宏观数据。)

全国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了各级监测机构职责、监测站网建设、资质管理、监测报告制度和成果发布。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点、监测分站以及监测站点的建立,形成了统一的信息采集体系。

2.2 监督信息化

随着全国水土保持监督信息系统的建立,特别是水土保持方案方面,项目信息一目了然。另外借助终端可以查询遥感数据并进行定位,使现场核查与监督执法更加科学和公正。

2.3 治理信息化

随着治理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可以对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遥感监测,更加优化治理措施的空间配置。

3 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几点问题探讨

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3.1 信息基础设施发展不均衡

水土保持信息采集设施设备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缺乏长期可持续的信息采集机制,难以及时、全面地获取相关信息。比如说我们提出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但在实际应用中,地面监测数据的获得,好多地区还在用人工或借助于人,很难做到真正的自动化;典型区域数据可以使用无人机,但是介于无人机的发展,考虑造价、损耗等等,可用性也相对低。

3.2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不高

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相对落后,信息的采集、传输、接收、处理、分析等过程中手段普遍较为落后。就从水土监测方面来讲,我们可以快速的采集到大量数据,但是怎么利用这些数据,怎么样让这些数据为我们所用。很多前沿的信息技术我们还不能很好的应用到水土保持业务工作中。

3.3 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程度低

水土保持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特点是服务,这就涉及到资源整合共享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在做重复工作,各个区域之间数据共享度低。

3.4 信息化发展保障条件不足

缺乏专门的组织机构和专业技能人员,资金投入跟不上,政策制度不完善和专项研究较少等。

4 大数据时代水土保持信息化改革措施

下面从个人角度提出几点对策及建议:

4.1 开展水土保持信息化科学研究

着重进行水土保持信息化的科学研究,大力支持水土保持信息科研项目,利用我们的队伍研发我们的仪器,使设备更具可用性。

4.2 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人才培养

水土保持信息化涉及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应配备专业的人才队伍,并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水土保持从业人员开展培训与再教育。一方面可以把一些前沿的信息技术应用到水土保持日常工作中去,另一方面可以确保水土保持从业人员的知识更新。

4.3 加快实现水土保持信息共享和服务

建立一个统一的交互型平台,内容涵盖水土保持各项业务。专业人员通过这个平台可以上传和下载数据,但这个数据必须是统一规范的。普通民众可通过这个平台得到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1004-7026(2016)15-0024-01

S157

A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15.018

猜你喜欢
水土保持数据挖掘监测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特色“三四五六”返贫监测帮扶做实做细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探讨人工智能与数据挖掘发展趋势
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
基于并行计算的大数据挖掘在电网中的应用
电力与能源(2017年6期)2017-05-14 06:19:37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2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2期)2016-05-04 04:03:28
网络安全监测数据分析——2015年11月
互联网天地(2016年1期)2016-05-04 04:03:20
一种基于Hadoop的大数据挖掘云服务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