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特殊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以2015年为例

2016-04-13 11:32刘全礼
绥化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特教澳门融合

肖 玲 刘全礼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 北京 100075)

澳门特殊教育的发展及启示
——以2015年为例

肖玲刘全礼

(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北京100075)

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澳门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定性分析法,对2015年澳门特殊教育的发展情况做了相应地整理、分析、归纳,结果表明,澳门特殊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过不断地积累与沉淀,澳门特殊教育形成了自身的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为大陆特殊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特殊教育;融合教育;澳门;启示

20世纪60年代以前,澳门政府对特殊教育缺乏重视,特殊教育事业可算是一片空白。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才逐步加强对特殊教育的管理,特教学校、特教班、康复中心和融合班也陆续开办,澳门特殊教育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政府的支持、领导的重视、教师的敬业、家长的配合、社会的支撑,让澳门的特殊教育事业迅速腾飞。2015年,澳门特殊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经过不断地积累与沉淀,澳门特殊教育形成了自身的一些成功经验。这些经验给大陆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一、2015年澳门特殊教育的发展状况

澳门特殊教育经过不断地积累与发展,各个方面的发展成效都较显著,如特殊教育体系日趋完善,从学前教育一直延伸至中学教育;现时特教班教师皆为每位学生编订个别化教育计划,个别化教育计划针对性增强;建立资源教室以期不断提高融合教育的质量,推进全纳共融,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共享优质教育。2015年,澳门特殊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一)特殊教育入学人数、班级总数等持续增长,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特殊教育学生人数(不包括融合生)总共643人(公立学校314人,私立学校329人),较之2014年增长19人[1];其中男生421人,较之2014年增长13人;女生222人,较之2014年增长6人[2]。设有特殊教育班级总共80个(公立学校32个,私立学校48个),较之2014年增加2个[2]。特殊教育教学人员数量从2014年的112人上升为124人(男教师16人,女教师108人)。[1]特殊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让更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得以维护,促进了教育公平的实现。

(二)融合教育发展迅速,成效比较显著。从1991年开始,澳门政府就在公立学校推行融合教育,2006年更是以法律的形式强调特殊教育应优先发展融合教育。2005~2006学年度,教育暨青年局为鼓励私立教育机构提供特殊教育服务,制定了《融合教育资助计划》,对提供特殊教育服务的私立教育机构提供财政支援、校本培训及技术支持。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下,澳门融合教育得到了迅速发展,截至2015年,澳门提供融合教育的学校共有44间,较之2014年增加7间;其中公立学校有10间,较2014年增加2间,免费教育学校系统的私立学校有27间,较2014年增加5间,非免费教育学校系统的私立学校有7间。[2]澳门特殊教育共有融合生949人,较之2014年增长143人,其中公立学校199人,私立学校750人。[2]

(三)用于教育的财政预算逐年增加,对特殊教育的支持力度逐年加大。据澳门特别行政区财政局统计,2015年用于教育的财政预算为1088.02335百万澳门币,相比于2014年增长8.006964百万澳门币,而2015年教育实际支出为5447.6百万澳门币,较之2014年增长339.6百万澳门币,变动率为6.6%。[3]财政局对教育支出的增加势必会给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契机,让特殊教育的发展有雄厚的经济基础作支撑。在财政投入方面,针对融合生,在免费教育基础上额外增加两倍资助,同时教育发展基金支持学校建设无障碍环境、购置教材教具及举办校本融合教育活动;资助辅导及康复机构为学生提供辅导及治疗法务等;[4]针对特教班级学生,除免费教育津贴外,政府还提供特教班级补充资助及“同质编班”资助;教育发展基金支持学校建设无障碍环境及购置教材教具;还实行了健康午膳计划和上下课接载服务资助计划等[4]。一系列的财政投入让澳门特殊教育迅速发展,惠及到更多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

(四)大力开展特殊教育立法工作,特殊教育法制体系日趋完善。鉴于澳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人数呈持续上升趋势,为其提供适切的特殊教育服务已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而目前沿用的第3396M号法令中的《特殊教育制度》已不能有效地配合特殊教育的需求及未来的发展。为全面落实第92006号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有关特殊教育的相关规定,具体执行各项政策和措施,以完善特殊教育制度,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对《特殊教育制度》进行了检讨和修订。修订重点包括:订定特殊教育制度的使用范围,为发展特殊教育提供支援;特殊教育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检讨或修订,应以特殊教育学生的能力进行评核;教学人员及专业团队参与培训;界定资优学生及身心障碍学生的基本特性、教育安置、课程调整;设立相关团队及证书的发放;以及为身心障碍学生提供无障碍环境及生涯转衔的规划等事宜。[5]同时,为使文本内容更趋完善,让法规的推行更有成效,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于2015年3月2日至4月15日向教育界、特殊教育相关团体和机构以及公众展开咨询[5],进一步收集各界对咨询文本的意见和建议,此举不但能丰富文本的内容,而且使其更具有实用性,能更好地解决特殊教育的相关问题。

(五)教育安置形式日趋合理,课程内容更加人性化。在澳门,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可进入特教班学习,学生按年龄、残疾类型和学习能力分别得到适宜的安置。现行特教班可分为四类: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和辅导班。除了依据教学内容分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还按年龄分学习阶段。6~12岁的学生上第一阶段,13~18岁的学生上第二阶段,18岁以上的学生上第三阶段,辅导班接收16岁以上的学生。第一阶段的教学目标是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交际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自理能力,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艺术、音乐和体育。第二阶段的目标是加强学生使用工具的能力,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体育水平,以及公民意识,旨在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并能与健全人合作。第三阶段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以促进他们与主流社会的融合。辅导班是为有学习障碍的学生设立的。同时,特教班的教学内容依学生的需求而定,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6]

(六)积极组建特殊教育专业团队。身心障碍者个别差异大,障碍类别多,障碍程度也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因此,单一专业的服务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需有效结合其他专业人员为他们提供完整而全面性的评估、诊断和教育,以专业团队的方式提供统整性的特殊教育服务。为提升特殊教育的服务素质,澳门不仅在教育心理辅导暨特殊教育中心设置特殊教育专业团队,还在公立、私立特教学校内安排特教专业团队驻校。私立普通学校虽然没有设置特教专业团队,但教育心理辅导暨特殊教育中心会为其安排或提供相应的支援服务。同时,教青局还积极开展团队成员的培训工作,通过组织一系列的活动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协作能力。[7]

二、澳门特教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特殊教育法令法规滞后,不合时宜。澳门的特殊教育制度受第33/96/M号法令规范,该法令自1996年实施至今,接近20年都未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规及制度。[8]随着时间的推移,澳门特殊教育在相关问题上需要新的符合时宜的法令法规来促进其工作的开展。而现行的特教法令法规已难以满足特殊教育的发展需求,其中一些条款不仅跟不上特殊教育的实践,而且其操作性、权威性都不强。如,没有明确规定特殊儿童应该享有的教育和相关服务;在特殊教育的投入方面也没有权威和具体的规范;对一些刚开辟的新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支撑等。

(二)公立特殊教育学校数量极少,私立机构承担了特殊教育的主要任务。目前,澳门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数量很少,这可能导致许多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不得不到普通学校上学,私立普通学校和私立特教机构承担了澳门特殊教育的主要内容,[9]其享受政府拨款,并向学生提供免费教育。然而,澳门教育暨青年局对于公立与私立学校特殊教育的分工、协作与配合并没有给出相应的规范,也没有明确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对特殊教育任务承担的独特性和必要性,这导致了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在执行特殊教育相关工作的时候呈现出一片混乱的状态,二者之间没有交流、沟通、合作,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澳门特殊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融合教育质量不高,融合但不融洽。融合教育在澳门推行了近10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管理机制尚不健全。教青局只抛出了一个融合教育的框架,无具体指引和严格监管,导致现在的融合教育一片混乱。澳门用于融合教育的相关教育经费一年高达9000多万元,在如此大的资金投入下,澳门的融合教育为何还会出现止步不前,呈现出艰难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0]:

1.融合生的教育安置评定部分出现较大问题,造成评估结果与实际在学能力出现落差。2.澳门现行学制采用自行收生制,学生入学需经过重重考试关卡,现行入学制度不适用于融合生。3.前线教育工作者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4.融合生向高等教育和社会的转衔受到阻碍。5.教青局管理不当。

(四)资优教育体系不完善,发展相对滞后。根据九/二00六号法律《非高等教育制度纲要法》规定:“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资优学生和身心存在障碍的学生”。在《非高等教育发展十年规划(二0一一至二0二0年)》中也明确提出“资优教育得到实质推进”这一目标。[11]现时澳门资优教育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澳门政府除了透过教育发展基金支援资优学生培训外,还未进一步制定资优教育的整体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配套和行政支援工作。目前,澳门资优教育评估资优学生的工作由各学校自行负责,教青局仅要求校方进行多元评核,却未推出具体指引,学校在评估工作上同样没有制定相关准则,仍然停留在摸索阶段。另外,现时的澳门资优教育也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因此,教青局在制定相应评估准则的同时,亦需在人才培训上加大资源投放,培育对应的师资人才,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推动资优培训发展。[12]

(五)特殊教育师资严重不足,男女比例失调。截至2015年,澳门共有特殊教育班级80个,特教学生643人,而特殊教育教学人员仅有124位,其中男教师16人,女教师108人,男女比例为1:6.75;师生比为5.19,班师比为1.55[13]。师资不足是澳门特殊教育发展的最大障碍,主要原因有[14]:

首先,在教师薪酬方面,基于资助分配存在漏洞,学校容易出现“肥上瘦下”的现象,教师在工作上必须多花几倍的精力和承受巨大的身心压力,却往往只获得与一般教师相仿的薪酬,这极大地消减了年轻人入行诱因。

其次,在专业方面,澳门本地大专院校目前并无开设特教专业,连教育专业当中的特教课程也只被列作选修,这种现状令澳门只能长期依赖在外地的特教专业留学生回流,或仅要求就读相关师范院校的学习者报读100多个小时课程便可充当特教教师,师资供应不足,其专业性也受到公众质疑。

三、澳门特殊教育对大陆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

尽管澳门特殊教育与大陆特殊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不同,但不可否认,它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发展成效比较显著,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澳门发展特殊教育事业的措施来看,其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如通过立法推进特殊教育的发展,保证特殊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大力倡导融合教育,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接受到他们需要的适性教育;特殊儿童安置形式多样化以及积极组建特殊教育专业团队,为特殊需要儿童提供统整性的特殊教育服务等。这些经验给大陆特殊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不少的启示。

(一)加强特殊教育立法,完善特殊教育法制体系。特殊教育与人的基本权利是否得到尊重与保护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一个社会文明水平的标志之一。现时,通过立法推动特殊教育发展已成为各个国家教育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残疾人的特殊教育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参与教育的机会是否平等,是否享受平等人权的基本尺度。[15]并且,大多数国家也都制定了具有强制性的特殊教育专门法律,以此来保证特殊教育的发展有法可依。然而,目前大陆地区尚没有制定专门的《特殊教育法》,只在《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中涉及到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从整体上看,有关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比较少,且大多比较零散,它们之间的整合和衔接不紧密,未形成有机的整体和合理的体系,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于特殊教育的促进比较有限。因此,国家立法机关应本着教育公平、社会公正、适当教育的原则,尽快制定《特殊教育法》,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残疾的鉴定方法与程序、教育安置形式、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调整、教学评估、财政与资源等进行明确的规定,[15]进一步完善我国特殊教育法制体系,为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

(二)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大陆地区的融合教育刚刚起步,目前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完成,如,提升特殊儿童入学率或填补特殊教育学校的空白等;另外,融合教育的理论研究薄弱,实践范例也不典型,社会及学校对于融合教育的理念还不够明晰,甚至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偏颇。简单地把特殊儿童放在普通学校并不是真正的融合教育,真正的融合教育强调的是普通教育系统在课程、教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改革,更具包容性,能面向所有的学生开放,为所有学生提供适切的教育。而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工作,提升教育质量,资源教室有着不可忽视的优势。因此,加大资源教室的建设力度就显得尤为重要。资源教室建立在特殊教育学校或普通学校,是集专业图书、教材、课程以及教具、学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它具有多种功能,如,为特殊儿童提供咨询、诊断,对其个案进行管理,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提供教学支持、学习辅导,对其进行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学效果评估等。以个别化教育计划为指导,利用资源教室的功能优势,为融合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将能够全面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从而促进融合教育质量的提升。其次,培养一批高质量的融合教育教师队伍是关键。师资是提高融合教育质量的基础,融合班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普校任职条件,还要具备对残疾儿童施教的能力,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掌握一定的特教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因此,应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推动融合教育的发展。最后,还应积极倡导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好融合学生。

(三)开拓特殊教育经费来源,多渠道支持特教事业发展。大陆地区特殊教育涉及面广,人数众多,所需经费投入一直都比较大。而特殊教育经费来源少、渠道窄,开展特殊教育所需的基础设施、设备配置等方面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这严重阻碍了特教事业的发展。在这方面,澳门地区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一方面政府应加大特教事业的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也应积极吸纳非政府资金,促进特殊教育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发展。如,政府可以适当鼓励个人和团体,本着公益性和赢利性共存的原则,兴办私立性质的特殊教育机构,将部分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群体纳入其中。其次,可以利用媒体舆论,加大特教事业的宣传力度,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办学。再者,除了发动国内的企业和个人进行相关捐助外,还应积极吸引国外的捐助。此外,还应重视诸如网上捐赠这种较为方便、快捷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接收社会上大额度的捐款,还可以有效吸引较为零散的小额度捐赠。[16]这些相关非政府组织对特殊教育经费的筹措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四)推进特教课程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个别化、人性化、生活化。大陆地区的普通教育课程改革可谓轰轰烈烈,但相对而言,特殊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在进度、力度及深度方面要远逊于普通教育。所以,要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大陆应较以往更加重视特殊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的是,特殊教育的课改应依据其自己的教育宗旨,发挥自身优势,发掘自身特色,制定出一套属于自己的课程方案,而不应盲目参照普通教育的课改。例如,应重视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应用,所设计的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在课程实施中注重人性化。如对智能障碍儿童开设的性教育课程,在课程实施时,请工作人员用比较直观的教具演示人体生理结构和人际交往的尺度,教师用智能障碍儿童能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示范当遭遇侵犯或家庭暴力时所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和老师互动,很快就能掌握初步的性别知识和防侵犯暴力的方法。此外还可以采用播放玩偶剧、发放儿童保护教材、练习本等方式开展性教育。再如,生命教育课程,教育学生珍视他人和自己的生命,不做伤天害理的事,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些课程不仅在形式设置上生动活泼,而且从特殊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综合应用到多领域的知识技能,有利于特殊儿童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实际情景中。

(五)加强构建专业团队,整合特教人力资源。特殊教育专业团队是一种多科际专业人员所整合的团队,它结合了教育、医疗和康复等不同专业人员,通过彼此的协调、合作,为特殊儿童提供诊断、评估、干预和康复等多方面统整性的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17]针对特殊儿童不同的安置环境,以及对学习、生活、就业等多领域的不同需要,为他们提供统整性的特殊教育及相关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建立特殊教育专业团队势在必行。然而,特殊教育专业团队的建立不仅应注重其专业性,更应注重其团队合作的培养。澳门的特殊教育专业团队在专业服务方面就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大陆培养专业团队提供了借鉴作用,大陆应不断加强特殊教育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构建专业团队,加大团队合作力度,为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服务。

[1]澳门统计暨普查局.教育调查(2014~2015)[EB/OL]. http://www.dsec.gov.mo/TimeSeriesDatabase.aspx,2016-04-17.

[2]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统计(2014~2015)[EB/OL]. http://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page. jsp#Inter_main_page.jsp?id=8525,2016-04-17.

[3]澳门财政局.公共财政资料(2014~2015)[EB/OL].http:// www.dsf.gov.mo/finance/public_finance_info.aspx?FormType= 1&,2016-04-17.

[4]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澳门特殊教育的政策与发展[EB/ OL].http://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 page.jsp#Inter_main_page.jsp?id=21248,2016-04-17.

[5]澳门教育暨青年局.修订《特殊教育制度》咨询总结报告[EB/OL].http://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 main_page.jsp#Inter_main_page.jsp?id=21248,2016-04-17.

[6]澳门的特殊教育(第一部分)[EB/OL].http://canxun.org/ bencandy.php?fid=4&id=508,2016-04-18.

[7]李秀娟.澳门特殊教育的发展特色及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14(5):12-16.

[8]陈美仪.关注特殊教育师资问题[EB/OL].http://www. chanmeiyi.com/index.php?cms=data/data&path=4&data_id= 516,2016-04-19.

[9]澳门的特殊教育(第二部分)[EB/OL].http://www.canxun.org/bencandy.php?fid=4&id=516,2016-04-19.

[10]论尽媒体.融合教育不融洽[EB/OL].http://aamacau. com/2015/04/06/%ef%bc%88%e8%ae%80%e8%80%85%e4% be%86%e8%ab%96%ef%bc%89%e8%9e%8d%e5%90%88% e4%b8%8d%e8%9e%8d%e6%b4%bd/,2016-04-21.

[11]陈虹冀.订资优教育整体规划[EB/OL].http://www. cyberctm.com/newsNote.php?nid=475910,2016-04-23.

[12]专题故事.资优教育有框架没有血肉[EB/OL].http:// www.exmoo.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 =9&id=39154,2016-04-23.

[13]澳门教育暨青年局.教育统计(2015)[EB/OL].http:// 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page.jsp# Inter_main_page.jsp?id=8525,2016-04-23.

[14]新澳门学社就特殊教育制度提出四点意见[EB/OL]. https://mcnews.cc/p/1099,爱瞒传媒,2016-04-24.

[15]邓猛,周洪宇.关于制定《特殊教育法》的倡议[J].中国特殊教育,2005(7):39-42.

[16]周晓彤,李刚.我国特殊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与对策解析[C]//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

[17]唐国愉.特殊教育对专业团队的需求研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1(5):13-17.

[责任编辑刘金荣]

The Developmentof Special Education in Macao and Its Enlightenment——Taking 2015 asan Example

Xiao LingLiu Quanli
(School of special education,Beijing Union University,Beijing,100075)

In order to develop a mor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tus of Macao special education,the develop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in Macao in 2015 was correspondingly arranged,analyzed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ao special educat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on the basis of the past.Through continuous accumulation and precipitation,the special education in Macao has formed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of its own,which has brought some enlighten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ecial education in themainland.

special education;inclusive education;Macao;enlightenment

G760

A

2095-0438(2016)10-0005-05

2016-07-09

肖玲(1993-),女,四川广元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特殊教育;刘全礼(1961-),男,山东昌乐人,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特殊教育系教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智力落后、学业不良、情绪行为异常儿童的教育及教育咨询及特殊教育的师资培训等。

中国特殊教育发展报告成果(13JBGP041)。

猜你喜欢
特教澳门融合
“南京特教师范招待所”饭盆
一只普通的食堂饭盆与一段独特的特教历史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做好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几点思考
《融合》
澳门回归20周年:“一国两制”的回溯与思考
澳门回归日
同样的阳光雨露——特教教师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