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 霞
(陕西理工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西北联大家政教育研究
岳霞
(陕西理工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陕西 汉中 723000)
[摘要]抗战时期,西北联大是为数不多的开设家政系的院校,继承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的优良传统,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外,还在办学所在地开展了各项社会活动,促进了陕南社会文化的发展。随着西北联大的分立及复员,家政教育播迁西北腹地。受各种因素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家政教育萎缩,改革开放之后在全国逐渐复苏。
[关键词]西北联大; 家政教育; 齐国樑
抗战初期,根据教育部的指令,国立北平大学、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国立北洋工学院三校院联合组建了国立西安临时大学。因受战事的影响,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部分师生也迁往西安,经与教育部及西安临时大学商洽,其中家政系的师生成建制编入教育学院内,独立组成了家政系。后随着西安临时大学的南迁及西北联大的逐次变迁,先后成为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家政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从而将家政教育从华北带到了西安、汉中、兰州,开启了西北家政教育的先河。
一、西北联大家政系历史变迁
1.中国家政教育的开端
随着1907年清政府《女子学堂章程》的颁布,我国最早的家政教育开始在女子学堂中设立。当时,在女子小学堂中设有“女红”科目,主要传授相关的家政知识;在女子师范学堂中设有家事、裁缝、手工艺、幼儿保育方法等科目。1919年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开设的家政系是高等学校辅设家政学的开始。
民国政府对家政教育相当重视,作为女子教育的重要内容,家政教育逐渐被纳入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师范教育和高等教育之中,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抗战前夕,全国开设家政教育的学校有:燕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东北大学、四川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长白女子师范学院、震旦大学、辅仁大学、圣约翰女修院、福建协和大学、华西协和大学、梅岭教会专修学校、湖州专修学校13所高等学校。
2.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的开设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的源头是创建于1904年的北洋女子公学,此后更名为北洋女师范学堂、北洋女师范学校、直隶女子师范学校、直隶第一女子师范学校;1929年创建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1930年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并入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女词人吕碧城曾任北洋女师范学堂部教习,在她的倡导下学堂开设了家政课程,此后学校逐渐形成了家政教育的传统。
1929年初设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时,设有国文、家政两系,招收学生各一班。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的开设得益于家政教育家齐国樑的呼吁。他从美国留学回国之后,曾有增设女子家政艺术学院的想法,后经河北省政府会议研究改为增设女师学院,且将家政系作为首先开设的两个学系之一。当时全国仅有燕京大学、金陵大学等少数学院开设家政系。此后,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陆续增设专业,至1937年7月时,全院开设有国文、家政、英文、史地、教育、音乐、体育7系28班。经齐国樑、王非曼、孙之淑等人的共同努力,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声名远播,国内各方都来函询问家事性质、办理方法及应设科目,并索阅刊物,在当时影响非常大。*齐壁亭《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学系一览》,载《河北省立女子师范》(1937)。
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时期,由于家政系属于初创,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因此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大都围绕着家庭、家政等方面入手,学生的知识面尚不宽泛。此时家政系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有:党义,国文,英文,体育等。专业必修课程主要有:家事化学(上、下),社会学(上、下),衣服之选择与制作,织品与衣服,食物之选择及调制,营养学,家庭卫生及户内布置法,家庭管理法,家事实习,家政学教学法,家庭问题研究等。[1]
3.家政系在西北联大的开设及在西北的传播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7月30日,在日军的狂轰滥炸之下,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校舍毁于日军炮火中,学校财物被掠夺一空,图书、期刊损失惨重。在此情况下,院长齐国樑率师生进入英租界,将附属师范部、中学部、小学部安插于他校继续上课,但学院本部学生因无相应系科无法安置。为了保证学院的正常运行,齐国樑与教育部及中英庚子赔款委员会进行了多次协商,最终决定将家政学系整体迁入国立西安临时大学的教育学院中,其他各系学生分别转入相关学系,维持了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师生的正常教学。西安临时大学家政系的教师均为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师,由齐国樑任系主任,孙之淑、王非曼等任教。
家政系随着学校的迁并,先后演变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教育学院家政系、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家政系、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办学地点从西安到汉中,再迁往兰州,将家政教育的理念从华北带到了西北大地,成为西安、汉中、兰州等地家政教育的先声。1946年夏,随着全国内迁高校教育复员工作全面展开,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一分为三,在兰州、河北、北平继续办学。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的部分师生随齐国樑迁回河北后再建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仍为五大学系之一。齐国樑离任之后,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继续开办,由王非曼继任系主任,新中国成立之后改为幼稚教育系。原北平师范大学的部分师资回归北平,复校为北平师范学院,家政系依然开设,新中国成立之后该家政系改为保育系。
二、西北联大家政学建设
1.西北联大家政系的教育教学活动
齐国樑率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的师生加入西安临时大学、西北联合大学之后,由于办学环境的变化以及各学校、学院之间的交流合作增多,更新了办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上有了较多的变化:增加了部分基础性课目,如生物学、生理学、卫生学、美术学概论等;在公共课目中增设了英文家事各科教材选读,注重吸收西方家政学优秀成果,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另外,在专业方向上设置了教育类和家政类课目,分类细化,便于学生选择。在专业课目中开设有教育类、家政类(又分为一般、衣、食、住、医生、管理、教育等小类)。在选修课目中,亦涉及到国画、音乐、服装、烹饪、家庭机械学、护病学、统计学及家庭调查、民众教育、工艺等科目。*《家政系课程标准(续)》,载《西北联大校刊》第3期。
1939年9月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之后,家政系成为西北师范学院内的特色学系。当时开设的课程有:普通化学、家政学概论、伦理学、有机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织品与衣服、定性定量分析化学、营养学、食物选择及调制、服装学、儿童保育、家庭管理、家事教学实习、论文研究、家庭工艺等科目,课程类别涉及到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国立西北师范学院课程纲要》,载《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务概况》(1941年6月)。
在正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西北联大家政系还在城固县城开设了儿童保育实验室,既“补助家庭教育之不足”亦“增加母亲工作之效率”。初始只招收本校教师员工中2-4岁的儿童,在保育方法上“注重科学的养护,活泼之指导,环境力求生动,设备力求适宜”。*《西北联合大学家政系儿童保育实验室简章》,陕西省档案馆藏国立西北大学档案,案卷号:67-5-451.1。家政系儿童保育实验室的开设是城固县幼儿教育的起始,尽管当时招收的儿童有限,但起到了示范作用。
2.师资力量、学生情况
西安临时大学时期,因为家政系远迁西安,因陋就简,故教员较少,时仅有齐国樑、孙之淑、王非曼、张琴书4人任教,其中齐国樑兼任系主任。*《本校教职员录》,载《西安临大校刊》第4期。国立西北联合大学阶段,家政系师资和西安临时大学时期大体相同。国立西北师范学院独立之后,由于家政教育的特殊性及在乡村社会教育中的重要影响力,所需师资大幅增加。到1941年度,家政系新聘干事3人,再加上之前聘的助教、讲师,总人数达到了8人。计有主任齐国梁,教授王非曼、孙之淑,助教庄定华,讲师兼保育室事宜高福媛,家教区干事郑闻义、方兆云,保育室保师田和平。[2]从1945年12月的统计来看,西北师范学院家政系的师资在兰州期间又有所增加,达到了11人。[3]
家政系由于所学专业的性质,社会上一般人士对此了解不多,故报考率不高,且报考的学生均为女生。西安临时大学时期,家政系有学生40人,其中一年级18人,二年级8人,三年级7人,四年级7人。*《本校学生人数统计(1937年12月10日制)》,载《西北联大校刊》第2期。1939年1月,西北联合大学家政系学生依然不多,计一年级9人,二年级13人,三年级4人,四年级4人,总计30人,在全校中除医学院外女生人数为第一;另有借读生1人、旁听生6人。*《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二十七年度上学期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1939年1月3日注册组制)》,载《西北联大校刊》第9期。1940年时,家政系学生人数为44人,其中一年级15人,二年级9人,三年级7人,四年级13人,全部为女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二十九年度第一学期在校学生统计表》,载《国立西北师范学院院务概况》(1941年6月)。
在西北师范学院各学系中,家政系同教育系、体育系为三大系之一,拥有完整的一至四年级,同时家政系还能得到中英庚款的资助,办学条件比其他学系稍好。但由于家政教育传入中国时间不长,之前均在大都市开设此专业,而在偏僻的陕南地区鲜为人知,故在招生上尚显困难。西北师范学院院长李蒸认为:“由于一般人未能了解家政学之重要,尤其一般女同学更应该深切认识,我们知道人生与家庭一时也不能离开,家庭之好坏影响一人幸福之大小,事业之成败,其重要可知。何况家齐而后国治,古有明训。”因此校方和家政系师生通过各种方式向师生宣传家政教育的重要性,鼓励考生报考。在1940年12月30日的纪念周集会上,齐国樑大力宣传了家事教育的重要性,他说:“今天本人为本学期第二次轮流出席纪念周讲演,同时关于大后方家事教育之重要,这个问题记得过去本人已经讲过。今天不妨藉此机会当再将家事教育之重要性,再讲一次。由于去年暑假前本人将家事之重要提出之后,有位男同学要转入家政系,同时有几位女同学也打算转入,可惜均未实现。”*《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二十九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二次纪念周记录》,载《西北师范学院校务汇报》第22期。
3.西北联大家政学设置特点及社会影响
抗战期间设置家政系的学校计有燕京大学及西北联大师范学院家政系,另有岭南大学及华南女子文理学院设有家政专修科。因为西北联大家政系的前身是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家政系,再加上主要师资来自于河北女师,因此与其他三校相比,西北联大家政系的师范性质比较浓厚。具体体现在教学上以“造就中等学校家事教育师资”为首要目的,同时兼有“养成家庭善良主妇及贤慈母性”“训练家政学专门人才”“培养家庭改进之倡导者”的任务。*《家政系课程标准》,载《西北联大校刊》第2期。
西北联大家政系因有较为完备的师资,教学质量高,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声誉,引起教育部的重视。教育部为统一职业学校教学计划,于1940年2月委托家政系编制高初级家事、缝纫、刺绣、烹饪各科职业学校课程及设备标准,要求于3月底报送教育部。[4]随后,家政系经过论证按时提交了课程及设备标准,以供各职业学校施行。
在全国的家事教育领域,西北联大家政系影响很大。齐国樑及王非曼经常发表文章宣传家政教育的重要性,以期获得社会的更多认可,为家政教育的普及进行舆论宣传,通过家政教育为改进社会、国家建设做出贡献。1941年6月,齐国樑代表家政系拟就了《关于上报家事教育全盘纠正及推行办法给教育部的呈文》,在呈文中他提出家事教育的重要性及当前的家政教育现状,并提出了纠正建议。他分析存在的问题如下:“惟环观后方各省学校,小学无论矣,中学及师范对于家事学科之设施,十之九亦付缺如。或以工艺、缝刺等劳作科目代替家事科全体,或并工艺缝刺而无之。其置有家事科设备,聘请专门教员,遵部颁家事课程标准,认真施行者,直如凤毛麟角!至于社教机关,因无家事专门人才,推行此项教育者,亦少。间或行之,亦不过形式上之宣传,而无实际上之督导及训练,致收效极少。”他进而分析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有三:专门教师不易聘请,设备费难以筹措,多省教育厅及学校虽有推行家政教育之意志,但少实行之决心。为此,他提出了四项改正措施:第一,请令各省选送学生投考,以扩大生源范围;第二,请令各省选送受训学员,以储备、训练家事教育师资,提高各省家事教育的师资水平;第三,请令各省宽筹家事设备费,以改进家事教育的基础设备,提高教育质量;第四,培植各学院家事教员,解除各校聘请家事教师困难的问题。[5]齐国樑作为全国著名的家事教育家,多年来从事家事教育及宣传工作,他的呈文有理有据,提出的四项改进措施切合时弊,很有针对性。
王非曼教授也著文陈述对抗战时期家事教育的意见。她在对比抗战时期所见中国女大学生与西方老女教士的生活自理能力后认为“吾国向不注重家事教育,在抗战期间家事教育自然更谈不到”。虽然各地女子师范和女子中学多添设了家事课程,但“或感于师资之缺乏,或由于学校当局之玩视,多不认真实施”,以致“有以家事当作国文讲授者,教者既不知家事为何物,学生更不感觉学习家事的兴趣”。为此,她提出八条补救措施:第一,大学设立家政系,以造就中等学校家事教育的师资;第二,给中小学以及简易师范中的女生开设家事课程并认真教学;第三,将家事教育列为社会教育的一种,将家事常识普及于各地妇女;第四,在义务教育中添设家事教育的课程;第五,通过无线电广播等手段推行家事教育;第六,各地分设家事指导所;第七,报纸杂志扩充家事教育栏目;第八,编制家事图画及小册子以供普及。[6]
西北联大家政系教师在教书育人之余,仍孜孜不倦地利用各种途径宣传家事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将家事教育与妇女独立、妇女解放结合起来,将家事教育与抗战大背景结合起来,以家事教育作为与妇女沟通、促进妇女成长的纽带。
三、乡村社会教育中的家政教育
西北联大时期,社会教育风潮较为盛行,在此背景下与社会联系紧密的家政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西北联大家政系师生纷纷投身到社会教育中去,以家事宣传为契合点,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工作。1938年9月,西北联大拟定了《二十七年度兼办社会教育计划大纲》,其中师范学院家政系承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家事讲习班。*《国立西北联合大学二十七年度兼办社会教育计划大纲》,载《西北联大校刊》第2期。1939年4月7日,第一期讲习班开课。讲习班设有衣服学、食物学、育儿法、家庭布置及管理、家庭卫生及看护、手工等基本科目,讲解由家政系学生负责,招收能读书识字做简单笔记的妇女,每天下午四时至六时上课,第一期听讲者达60余人,内中还含有不识字但对家事很感兴趣的妇女10多人。*《家事讲习班开课》,载《西北联大校刊》第15期。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成立之后,学院根据教育部指令大力开展乡村社会教育活动,在城固县邯留乡设立乡村社教施教区。在施教区成立大会上,家政系学生所制各项衣服等百余件也作为展品参展,效果良好。家政系学生郑文仪当场做了家事教育讲演,“到会妇女颇为动容”。*《乡村社会教育施教区开幕典礼纪实》,载《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务汇报》第23期,1941年3月31日。她从家庭卫生、乡村婴儿之保育、家庭生产事业之改进、乡村妇女思想之改良等四方面进行了简单阐发,引发妇女参与家事教育的兴趣。此后,家政系以学生为主体的家事讲演持续开展,每周在张家巷妇女会讲家事一次,“备受民众欢迎”。*《本院乡村社会教育施教区近讯》,载《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校务汇报》第25期,1941年4月30日。
施教区开展的部分活动本来是以妇女会为依托对象开展的,但“原有妇女会组织惟不曾把握妇女需要,参加妇女多不感兴趣”,施教区发现问题之后,调整了工作思路,以家事教育为突破口,试行家事中心的妇女组训,以寻求出路。先后组织了家事教育巡回团、设立表证家庭等。自1942年3月起,组织的家事教育巡回团由施教区家事指导员高福媛为主任、体育系讲师罗爱华、军事看护教官吴秀文、家政系特约保师张嗣芳及家政系学生郑文仪分任教员,分赴有妇女会组织的廉家庄、张家巷、程家村、平木村等地施教。开设的课程亦选取与妇女生活最为密切的儿童保育、家庭管理、家庭卫生、家庭工艺及贤母故事等。每次施教时还携带家事教育挂图多幅,并展览家政系学生的缝纫作品,有时还率领城固乐城托儿所学童参加表演。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再加上“各工作人员态度的亲切,教材的适当,各村妇女均竭诚欢迎”,“妇女参加者甚为踊跃”。另外,家事教育巡回团指导员高福媛在廉家庄、张家巷、程家村分别选取罗文理、刘开基、王尚义等家设置了表证家庭,指导该家主妇具体家庭布置、家庭卫生及儿童保育方法,作为示范。通过家事教育活动的开展,拉近了学校与妇女的距离,在此基础上“乘妇女兴趣浓厚时告以妇女会组织的必要及利益,多数妇女均乐为参加,并由女工作人员与具有领袖才能之妇女作个别谈话,并予以种种鼓励,选拔了妇女会很多干部,妇女会组织渐臻充实”。各巡回施教团“每次到各村施教时,妇女会会员都帮忙布置会场,预备茶水均竭诚欢迎”。当然,仅仅组织巡回团、设立表证家庭还不够,家政系还考虑到从发展家庭工艺、改善家庭生计入手,以吸引多数贫苦妇女参与,以收到普遍与永久的效果。[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进步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亦可带动家庭的进步。西北联大师生响应教育部号召开展乡村社会教育活动,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乡村社教施教区,作为样板进行有重点的乡村社会教育。家政系作为全校的重要力量,因其所学课程种类繁多,社会适应性强,而有些课程比如烹饪、刺绣、家庭卫生等直接面向于家庭妇女,所以深受家庭妇女的喜好。以此原因,家政系学生在乡村社会教育中屡屡展示,深受好评。
四、西北联大家政学教育的播迁、萎缩与新发展
抗战时期,西北联大家政教育从华北教育发达地区一路播迁,经西安至汉中,再至西北腹地兰州,家政教育的理念也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留下了许多家政教育的经验。第一,在课目设置上,注重基础科目的作用,开设的课程既有理论上的提升又有实践中的操作,造就的是知行合一的合格家庭妇女。第二,在抗战的背景下,极力提升妇女在家庭中的重要作用,这不仅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更是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第三,家政教育不仅在京津冀等发达地区有存在的价值,在偏远的西北地区依然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之后,因家政教育的家庭化与政府所倡导的妇女走出家庭、参加社会化生产的原则相左,所以家政学专业逐渐萎缩,或改名或合并,并在1952年的高校院系专业调整中被取消。
改革开放之后,已经中断的家政教育又开始受到重视,并逐渐复苏。1988年2月武汉家政专修学校成立,标志着家政学专业的复苏。到目前,大约有2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专科层次的家政教育,另有吉林农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山东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湖南女子学院开设有本科层次的家政学专业。吉林农业大学于2008年开始招收家政学硕士研究生。家政学专业从专科层次到本科层次,再到研究生学历层次,形成了完整的家事教育培养机制。在此背景下,在2012年9月教育部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将家政学(专业编码:030305T)作为特设专业设于法学(专业编号:03)下的社会学类(专业编号:0303),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首次将家政学编入本科专业目录,标志着家政学专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参考文献]
[1]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河北省立女子师范学院课程组织大纲(1931年6月订定)[M]//戴建兵,张志永.民国时期河北女子师范学院的教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49-53.
[2]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城固分院三十年度教职员名册(民国电子档案33号全宗号306卷1件)[M]//西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编研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史料摘编(1937-1949).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910.
[3]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教职员录(1945年12月编印,民国电子档案59卷)[M]//西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编研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史料摘编(1937-1949).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916.
[4]教育部.委托该院家政系拟编高初级家事缝纫刺绣烹饪各科职校课程及设备标准于三月底前送部由(教育部训令,民国电子档案33号全宗89卷8件)[M]//西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编研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史料摘编(1937-1949).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631.
[5]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关于上报家事教育全盘纠正及推行办法给教育部的呈文(1941年6月20日)[M]//戴建兵,张志永.齐国樑文选集.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131-133.
[6]王非曼.抗战时期的家事教育[J].教育通讯,1939(25).
[7]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国立西北师范学院乡村社会教育施教区三十学年度工作报告书(民国电子档案33号全宗216卷4件)[M]//西北师范大学校史资料编研组.国立西北师范学院史料摘编(1937-1949).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549-550.
[责任编辑:刘 英责任校对:刘 英曹 骥]
[作者简介]岳霞(1977-),女,陕西汉中人,文学硕士,陕西理工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西北联大研究所讲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教育心理。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北联大与陕南社会变迁研究”(13H052);陕西理工学院科研项目(SLGKY-10)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936(2016)02-0044-05
[收稿日期]2015-11-20
[修订日期]2016-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