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仕旺
任宏霞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 526100
端砚石品的文化意蕴*
花仕旺
任宏霞
广东理工学院,广东肇庆 526100
端砚之所以魅力独具,关键之点在于石品。端砚石品丰富多姿,加之手工艺人、文人墨客在长期的制砚、赏砚过程中赋予了石品独特的文化意蕴,因此端砚设计在某个层面上言就是对石品文化意蕴的发掘、阐释与表达,当然,这种发掘、阐释和表达需要依据石材自身的品味、花纹以及设计师的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传达。
端砚设计;石品;文化;意蕴
端砚设计在某个层面上言就是对石品文化意蕴的发掘、阐释和表达。清人朱彝尊在《曝书亭集》书中特意将端砚石品大家族中的名流——“翡翠”(砚石上的绿色石斑)描述为“凝绿若洒汁”[1]210,这便清晰地告诉人们,当端砚石中出现了某些名贵石品时,端砚艺人就会兴奋不已。因为这些石品是大自然的杰作,于是端砚艺人就会极力保留并凸显这些“天工之作”,通过巧妙地设计和精致的雕琢使这些石品散发出浓浓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端砚设计者的文化积淀、生活体验、艺术构思和端砚制作者的艺术表达能力是端砚石品焕发活力和文化魅力的关键所在。例如,端砚老坑石有着独特的“金线”和“银线”,这些“金线”和“银线”在一般人看来不仅分文不值,而且认为这只不过是已经合拢的一条裂缝而已,是一种瑕疵;但具有经验的艺人和饱览诗书的文人墨客往往会被这或金黄、或银白的粗细相间的纹线所吸引,并为之陶醉、痴迷。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和高明的端砚制作艺人一般都要通过巧妙的设计使端砚石品花纹神采奕奕,从而彰显出独特的文化意蕴。
端砚石品的“宝石”意蕴可以使端砚“身价倍增”。端砚石品丰富多彩,但也有高低尊卑之分,评判的重要依据还是得回归到石质上来。长期的制砚和赏砚实践使端砚艺人和文人墨客早已发现,名贵的石品一般出现在具有优良石质的石材之中,恰如清人吴兰修《端溪砚史》所云:
蕉叶白者,石之嫩处,膏之所成,故其色白。其一片纯洁,微有青花,如秋云绵密,或如水波微尘,视之不见,浸于水中乃见,必须心如毫发,乃知其妙。此石乃在穷渊,水之所凝,云之所成,玉而非玉,冰而非冰,水为其气,云为其神,其石之质欲化而冰之体已成,此真端溪之精英,其价过于琼瑶者也[1]271。
如所周知,端砚贵为“四大名砚”之首,其丰富的石品和优良的石质是其他名砚所无法企及的,但这只是就总体而言,端砚石也有石质粗糙石品单调的石材,而那些石质优良、石品丰富的石材往往集中在少数“名坑”中。端砚最著名的“老坑”、“坑仔岩”、“麻子坑”这三大名坑出产的端砚石不仅石品最为丰富,石质更是其他端砚名坑所无法抗衡的。如老坑石就是公认的石质细腻、致密,最适合于研磨与发墨,最具有“宝石”的特性,因此也是最为名贵的石料,而与之伴随的恰恰就是老坑石材独特的石品花纹,如金线,如银线,如冰纹,这些都是端砚艺人眼中的“宝贝”。尤其是冰纹,这是老坑石所独有的石品花纹,其形态有如裂冰,而且裂纹白中有晕,并向周边逐渐溶解,似线非线,似水非水,与砚石本身融为一体,乍一看来,又恰似从悬崖上飞流直下的“瀑布”,在“瀑布”的四周有白茫茫的霞雾似云雾缭绕、似轻纱幔帐,令人魂牵梦绕、爱不释手。由此可见,端砚石品,尤其是那些名坑才有的石品具有令端砚艺人和端砚藏家“梦寐以求”的“宝石”意蕴。古今文人雅士对端砚石多有赞颂,其被赞颂的端砚石大多具有宝石般的石品花纹。在文人雅士的笔下,端砚石品拥有文雅的、闲逸的、神秘的、悠远的、高古的、争奇斗艳的、阴阳和谐的自然之美。这些具有宝石意蕴的石品花纹在文人墨客和制砚艺人的设计、雕琢之下展现出来的是具有完整情节、拥有美好寓意的天工画卷,这些天工画卷真可谓包罗万象:有花鸟虫鱼、有青山绿水,有高僧大德,有九天奇景,有山花烂漫。毋庸置疑,端砚石品的“宝石”意蕴是端砚魅力的关键所在,是古今文人雅士神往的缘由。
端砚设计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是石品,置言之,端砚设计就是要彰显端砚名贵石品的魅力。端砚石资源有限,名坑砚石更是“一石难求”,然而,再名贵的砚石也会有瑕疵,端砚名坑砚石上许多当今被公认为是名贵石品的花纹当初却被认为是瑕疵,如老坑的“金银线”,其实就是老坑石的细小裂纹,所以最初的制砚艺人是不以“金银线”入砚的,但到后来,老坑枯竭,端砚艺人和文人墨客从残留的下脚料中发现这些“金银线”其实也是可以入砚的,不仅如此,这些“金银线”甚至能够成为评判砚石优劣的标准。更为难得的是,这些“金、银线对在研墨中的‘下墨’和‘发墨’不发生关系,而是在雕刻上有时会起到装饰性的作用”[2]。在今天看来,这些“金银线”具有十分强烈的装饰意味,只要设计得当,完全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如今,端砚石品在端砚设计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评判端砚艺人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端砚石品的认知、感悟及设计时的功力。端砚设计与制作的最高境界是因材施艺、天人合一。所谓因材施艺、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在端砚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根据端砚石材的特点,将其中的名贵石品展现在恰当位置,将其影响整体效果的瑕疵通过巧妙的设计和雕琢“变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让这些“瑕疵”不仅不影响整体效果,甚至可以使之更具诗情画意,真正达到天工、人工的合二为一。从某种意义上讲,端砚石品直接影响着端砚艺人的创作激情,不仅名贵的端砚石品本身就是难得的艺术珍宝,一些不知名的石品如果出现在恰当位置,同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端砚艺人要做的就是如何练就一双慧眼,即怎样达到“因材施艺、天人合一”的境界。在端砚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中,艺人的慧眼(对端砚石品文化意蕴的认知和感悟应用能力)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在端砚石资源严重短缺、名坑砚石开采殆尽的当下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用砚台研磨墨汁而书写的人越来越少,端砚的艺术赏玩功能却远远超过了实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言,端砚石品在当今的端砚设计中地位空前高涨,一件端砚作品价值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名贵的石品、石品的种类是否丰富、石品和设计的主题是否吻合。端砚石品具有丰富的文化意蕴,古今文人对端砚的赞颂大多是围绕着端砚石品展开的。端砚石品是端砚文化的核心,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端砚石品是端砚设计的灵感之源、文化之源和艺术之源。
广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会长舒海波先生在《紫云天工》一书的序言中写到:“端砚不仅有其实用价值,而且还有欣赏价值,其造型样式多姿多彩,是大自然通过端州制砚之人的精工制作,献给人类的珍稀礼物。”[3]端砚设计中石品文化意蕴的体现最终还是需要借助端砚艺人之手和文人墨客之笔。纵观古今端砚名作,不难发现站在其后的文人墨客的身影,而令人遗憾的是制作这些作品的手工艺人却难觅其踪,内中缘由一言难尽,但最根本的一条是文人墨客占有端砚名作的时间远远超过端砚艺人制作这些名砚的时间,而且文人墨客社会地位远远高于端砚制作艺人,文人墨客可以把自己对端砚名作的感悟,尤其是对端砚名作上的石品花纹的感悟毫无保留地铭刻在砚台上;而端砚艺人对端砚名作的制作心得和对端砚名作中的石品花纹的感悟往往闷在心里,却不随意对人言说,最多也只是对自己的技艺传承人(或儿女)讲说,又由于制砚艺人的文化水平较低,这些设计制作心得以及对端砚石品花纹文化意蕴在端砚设计中的应用感悟只是通过身传口授方式传授给自己的继承人,很少能用文字予以记录。因此端砚艺人只能是在作品中展露自己对石品的感悟;而文人墨客对端砚石品的感悟往往是在此基础之上的进一步发挥、深化和升华,并将此铭刻在端砚上,或记录在诗赋文章中,当后世文人看到这些端砚名作、读到这些诗赋文章之后必然有所触动,受触动的文人往往表现出比前代文人更加强烈的宝砚情怀,他们甚至亲自参与端砚的设计,因为他们对端砚的痴迷、对端砚石品花纹的文化意蕴的感悟已远远超过了端砚艺人。当然他们不会亲自动刀制作,但会将自己的设计意图明白无误地告知端砚制作艺人,端砚艺人只要按照这些文人墨客的设计进行制作就可以了。在制作的最后环节,文人墨客往往会对自己参与设计的端砚赋诗作铭,这些铭文多数镌刻在砚台的背面或侧面,有些是由砚工代为镌刻,有些则是文人墨客自己亲手镌刻。由此可见,端砚石品文化意蕴在端砚设计中的体现除了端砚艺人的巧妙设计、精心雕琢,文人墨客的附和、参与甚至引领是至关重要的。当然,端砚艺人的雕刻技艺是文人墨客望尘莫及的。尽管端砚艺人的雕刻工艺属于“技术”的范畴,但没有这些“技术”作为支撑,文人墨客的文人情怀和石品花纹的文化意蕴就无法有机结合。“端砚雕刻主要有深刀(高浮雕)与浅刀(低浮雕)两种刀法,此外还有细刻、线刻及适当的通雕(镂空雕)等雕刻技法”[4]。采用何种刀法和雕刻技法,这是端砚艺人所要考虑的事。值得注意的是,端砚艺人的雕刻工艺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人工与天趣的完美结合是端砚设计与制作的最高原则,同时也是端砚设计中石品文化意蕴体现的最高境界,要达到此等境界,最好是设计者兼有端砚艺人和文人墨客双重气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做到既懂得充分利用天然石品来巧妙设计具有某种文化
[][]意蕴的图形图案,同时又精通端砚的雕刻技艺。
总而言之,端砚石品是大自然散落在人间的美,是端砚艺人和文人墨客艺术创作的重要源泉,端砚艺人和文人墨客在长期的制砚实践和鉴赏把玩中赋予这些石品以丰富的文化意蕴。在端石资源枯竭,端砚实用需求削减、观赏功能凸显的当下,端砚设计与制作更要充分体现端砚石品的文化意蕴。
[1] 《端砚大观》编写组.端砚大观[M].北京:红旗出版社,2005.
[2] 刘演良.端溪砚[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56.
[3] 孔昭明.紫云天工[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13.
[4] 宋俊华.岭南人文图说之三十七:端砚制作工艺[J].学术研究, 2007(1):插页.
On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Duanzhou Ink Stone
HUA Shi wang
REN Hong xia
(The Art Department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526100Zhaoqing , Guangdong)
Duanzhou inkstone, one of the most charming ink-stones in China, 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markings on the surface. The markings on the surface of Duan inkstone are various. During a quite long period of production and appreciation, those artists and poets who love the Duan inkstone gave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to ink-stone markings.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design of Duan inkstone is to explore, elucidate, and express the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the markings on the surface of ink-stone; and for sure, it shall be based on the taste, f gure as well as the artistic experience, idea,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designers.
Duan inkstone design; markings on the inkstone surface;culture;implication
J023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6.008(0046-03)
2016-08-22
2014年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人文社科)《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师生协同创新能力拓展训练实践与研究》(2014WQNCX189)阶段性成果。
花仕旺,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讲师;任宏霞,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理工学院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