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的文化功能透视*

2016-04-13 08:41杨胡列张淑梅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教化伦理民众

杨胡列,武 越,杨 卓,张淑梅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4)



休闲的文化功能透视*

杨胡列,武越,杨卓,张淑梅

(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太原030024)

休闲是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体现着生命的文化内涵,诠释着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人文关怀的要义。休闲实现的是人的自我完善和成熟,是人类走出异化、解放自身的基本条件。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休闲发挥着文化教化功能、伦理规范功能和社会协和功能。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合理规划民众的休闲时间,保障民众的休闲空间,下大力气化解现实中民众休闲的诸多障碍和困境,引导民众真正走向一个充满文化含量的现代休闲社会,使休闲的文化教化作用具有普遍意义。要大力提升民众休闲的伦理文化素养,完善外在的社会规范引导,强化休闲的秩序维持、情感凝聚和社会认知功能。

休闲;休闲文化;文化功能;现实困惑

[DOI] 10.16396/j.cnki.sxgxskxb.2016.07.007

休闲是一种文化,体现的是生命的价值取向,蕴含着特定的伦理规范和约束。近年来,休闲的文化内涵缺失及突出的伦理失范现象比较严重。这一方面背离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直接危害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从伦理角度揭示休闲文化的生命和社会价值,在反思基础上透视休闲的文化功能以及实现途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

一、休闲的文化要义

休闲的文化要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休闲是社会、经济和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走出异化,解放自身的基本条件。休闲的实质是通过个性化或大众化的休闲活动,获得对生命的审美体验,是对个体与群体生命特征与意义的认知和关注,体现生命的文化内涵,实现着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著名休闲学者马惠娣曾认为:高尚与典雅的休闲生活以艺术的形式传递文化,使文化变得鲜活、丰富、亲切,具有强大的魅力与感染力。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平衡中,休闲诠释着生命的本真意义和人文关怀的要义。

第二,休闲突出的是伦理规范。休闲不是绝对的自由追求,不是单方面对世界的驾驭,而是与自然和社会发生关系时呈现出的道理和准则,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标准和规范。休闲是与自然相处,要关照自然,遵循人与自然的伦理规范;休闲是社会活动,是顾忌他人感受的活动行为,具有社会制约性。休闲是对人在与自然、社会和他人相处时产生的文化和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实现的是人与自然和社会的伦理互动。哲学家通常站在反思人性的立场上,透视和探究休闲,把休闲社会理解为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自律为前提的社会,所以休闲行为绝不能为所欲为,而是以接受某种程度的不自由为前提的。休闲既是人的情感享受,又是道德、理智和意志的体验,更是坚韧、豁达和坦荡的生命感悟。休闲实现的是人的自我完善和成熟,标志着生命的精致圆满,而非消遣,更非放纵和堕落。休闲的伦理内涵要求我们在自然和社会面前,要多一份理性,少一份任性。

第三, 休闲实现的是自我完善,是一种自我教育和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休闲为人们实现和完成自我教育营造和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环节和空间。无论是自然领域还是人文世界,作为休闲空间,俨然是一部无言的文化大书,发挥着社会的教化功能。一方面,由于休闲内含着某种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要求,人们在休闲实践中促成道德品质的养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自由,实现生命理性与自由的统一,是一个人完成社会与个人发展的修炼环节,是人成为人的展示机会和社会性成熟过程。当我们陶醉于休闲之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洗礼,寓教于闲,受益无穷。另一方面,真正的休闲是对实用和功利的超越,在审美和娴静的心境中与文化对接。古之先贤即以“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戒子书》)作为休闲的旨趣,他们赞誉“体静心闲”。因为闲适,我们才能感知生命、自然和社会的美好,休闲使精神和身体获得颐养和休整,赋予生命以真、善、美的意义,夯实了生命的文化价值,实现了生命的超越。

二、休闲的现实困惑

近年来中国正在以超乎预料的速度步入休闲社会,超快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少问题,存在许多误区,甚至出现一系列休闲的非文化和反文化特征。休闲在给民众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无尽的困惑,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痛点。

第一,休闲认知存在偏差。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产生观念上的误区,消极主义地对待休闲。把休闲简单看作是“闲暇”“空闲”“消闲”“消遣”,把休闲空间等同于酒吧、歌厅、舞厅,把休闲行为与“逃避”“消磨时光”“游山赏景”或“吃喝玩乐”甚至“游手好闲”联系在一起;把休闲看作是在忙工作、忙家庭、忙孩子、忙应酬之外的暂时或偶尔的回避和逃避,成为人生的点缀和奢侈品,没有认识到休闲是人的生命的一种积极状态,是汲取文化养分的重要生命环节。

第二,休闲伦理失范,自由主义地看待休闲。认为休闲是一种随心所欲和绝对自由状态。由于休闲必然要涉足商业娱乐场所,涉及旅游观光、文化欣赏、消闲娱乐等形式,寻求放松是重要和必然的选择,非理性的感官享受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失去约束和理性,极易把控失度,致使休闲伦理失范,休闲公德陷入虚无化,必然导致以欲求代替需求、把欲望等同于愿望。比如:演艺界有些人涉足黄赌毒,醉生梦死,自我沉沦;一些游客把破坏环境和浪费资源看作理所当然,理直气壮;许多年轻人虚拟生存,网络成瘾,甚至把酗酒、赌博、通宵达旦上网游戏,看作时尚和前卫。无可否认,今天休闲生活中反文化的现象十分严重,人们在享受现代社会的便利和乐趣的同时,也经受着精神上的困扰和心灵上的种种困惑和苦痛。

第三,休闲文化内涵空置化。休闲认知偏差和理念陈腐必然导致休闲行为的低俗和庸俗。现实中许多人以消费主义态度对待休闲,认为休闲是金钱的派生物,远离穷人,偏爱富人,是有钱有闲人的专利和象征,和穷人无关;而一些富裕群体则奢侈休闲,把休闲作为一种享乐和炫耀,挥霍浪费,大把扫货,大肆张扬,目中无人,目空一切,任性有余而理性不足。脱离文化的休闲导致了休闲行为上的拜金化和休闲品位低俗化,低级趣味的东西趁虚而入。许多人把旅游等同于拍照和购物,把时尚理解为整容隆胸,再加上国家制度层面上的不完善,导致民众扎堆出行,突击消费,休闲缺乏个性化和持续性。为了避免陷入这种尴尬,一些人选择回避,遇上假期,反而不知所措,更加空虚,致使很多人步入了一个美丽的休闲的陷阱,越休越累,越休越无聊,大大背离了休闲的人文本意。

三、休闲的文化功能透视

目前,如何透过“闲暇”“玩乐”认识休闲的深层意义,克服休闲文化的空置化现状,充分认识它潜在的文化内涵和教育含量,发挥其道德教育和文化导向功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休闲的文化教化功能

在休闲中提升民众文化品位是小康社会不可或缺的文化进步指标,作为一种公共教化空间和社会文化资源,休闲是打造民众文化素养必备的平民化条件。为此,我们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保障民众休闲时间和空间,创造条件推进民众休闲的常态化,促使民众在充分的休闲过程中接受自然和人文的沐浴和教化。首先,要合理规划民众的休闲时间,提升国民的休闲权利。只有优雅舒心的休闲环境,才能触及国民对休闲的内心认知情感,提升国民休闲的文化感知度,实现休闲的文化教化功能。拿旅游来说,今天我们虽然有了法定假日以及合法休假时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许多举家休假的障碍,以至于很多人不得不扎堆在有限几个法定假日安排出游,极大地影响了国民的休闲质量,降低了民众对休闲的认知度,阻断了休闲文化教化功能实现。这些现实情况都说明了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休闲时间规划和创造休闲文化生态的迫切性。其次,提升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保障民众的休闲空间。公园、广场、博物馆、电影院等是人类文化养成必须拥有的公共空间。发挥休闲的文化教化功能,就要打造和建设更多的城市公共文化休闲场所,扩展和延伸国民精神安置的生命空间,筑牢公共休闲文化国民教育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教化的力度和强度。再次,破解门票障碍,居高不下的门票门槛是旅游者的一大心理障碍,也是人们把旅游休闲看作富人专利和奢侈品的原因之一。休闲权利充分保障的民族,才是拥有完整文明的民族,今天我们不能让休闲成为一种人们只能用金钱去刻意寻找的一种活动,成为一种有钱有闲人的特权和标志。要使休闲成为每个人享受得起的大众消费产品,离不开政府在政策层面的推动,有关部门要下大力气化解现实中民众休闲的诸多障碍和困境,引导民众真正走向一个充满文化含量的现代休闲社会,使休闲的文化教化作用具有普遍意义。

(二)休闲的伦理规范功能

休闲体现的是伦理需求,是通过文化的规范引导,为民众构建健康、文明、积极和向上的生活空间,创建阳光、高雅和包容的伦理精神世界。今天,要提升休闲的伦理功能,一定要在以下两方面做好工作。首先,大力强化休闲的内在教化力度,提升民众的伦理文化素养。要实现内在教化,尤其是要大力开展休闲的国民教育,提升民众的休闲文化认知水平。通过休闲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关于休闲的文明认知水平,提升休闲的伦理约束和道德规范力度,从休闲文化伦理层面引导民众与自然、社会、他人和美相处,激发和提升民众对自然和世界的关照愿望和关照能力。开发休闲的国民教育无疑是在积累个人、社会和国家的伦理文化资本,是对人及社会的教育与教养的投资,这种资本的投资愈快愈早,回报率就越高。在西方,早在一百年之前休闲教育就被视为人生必修课,看作是一个人的终身教育。只有透视到休闲的伦理文化内涵和社会约束功能,才能从人类和文化的视角认清和确认自身的本质,正确定位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促使人、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处。其次,完善外在的社会规范引导,进一步强化文明失信惩处力度,健全奖惩措施,特别要使制度措施精细化和人性化,在严格实施过程中使制度落地生根,抑制休闲中体现的反文化陋习。文明是一种习惯,但是需要从强制开始,从约束入手,只有民众接受约束成为自然,文明才能成为习惯,人与自然关系才能进入理想的伦理状态。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们需要崇高的美德去工作,同样需要崇高的美德去休闲,休闲可以使我们有意义地生活。一个民族只有学会珍惜休闲、善待休闲,有能力实现休闲文明,才有能力走进精神文明。

(三)发挥休闲对社会的协和功能

首先,秩序维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休闲群体愈来愈庞大,占用的社会空间愈来愈多,对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这个群体心灵安顿和秩序维持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休闲社会的形成与休闲文化的熏陶,能使这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在认可和遵从某种休闲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基础上融入社会,塑造和形成某种休闲社会秩序,使这个群体休而不散,闲而不乱,使社会走向安宁与稳定。其次,情感凝聚。庞大的休闲群体聚合自由,不同的成员都是独特的行动者,他们基于自身的需要,根据对社会关系、情景的判断和理解协调行动,而休闲则是他们之间协调沟通的桥梁和中介,如果他们能够用心感受和共享休闲的文化精神,那么他们就能够有效地实现情感沟通,很好地被社会化,凝聚成社会发展的积极能量。今天很多社会问题的存在,尤其是民众不满情绪的宣泄和蔓延,虽然原因诸多,但是不同层级民众的安身立命之道,特别是精神的安置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今天探讨文化民生问题的时候,绝对不可忽视休闲在生命安顿中的地位,深度透视休闲对民众精神和心灵抚慰的作用,发挥休闲的情感凝聚和精神协和功能是我们必须要深切关注的问题。再次,社会认知。休闲活动促使人们互相传递和交流信息,通过集聚互动,实现文化共享,引发民众对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关注,激发民众对国家和社会的认知情感。休闲活动通过公共空间,搭建了信息传播与舆论表达的平台。参与休闲活动的人们来自不同的领域,生活经历和社会阅历各异,休闲空间这种非正式的场合,让人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对某件事情的认知、态度和情感。人们在这种交流过程中,可以及时了解社会的新动态,同时周围人群的不同声音,也能激发人们对于经济、政治事件的求证欲。休闲活动所具有的群体性特征,汇聚了社会各个阶层民众,在休闲交流中,很容易产生公共话题,广泛的群体和观点各异的表达和互动,引导着公众从多个角度关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的焦点。这种交流形式,一方面有利于经济政治信息的及时传播并较好地接受公众监督;另一方面创建了人民群众融入社会的新方式,提高了人们关注国家形势的积极性,培养了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大众情怀,增强了民众对社会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破除了个人为中心的拘泥,从而更好地提升公民的社会关注能力、品味和素质,强化人们的政治情感,实现了休闲对社会的政治协和功能。

On the Cultural Function of Leisure

YANG Hulie,WU Yue,YANG Zhuo,ZHANG Shumei

(TaiyuanUniversityofTechnology,Taiyuan030024,China)

Leisure is the fruit when a society, together with its economy and civilization,develops to a certain stage. It reflects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ife, and exposes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life. In the proce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leisure plays the functions of cultural enlightenment, ethics and social union.

leisure;leisure culture;cultural function;realistic puzzle

2016-04-10

杨胡列(1963-),女,山西平陆人,太原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张淑梅(1966-),女,山西太原人,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C913.3

A

1008-6285(2016)07-0029-03

*山西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休闲文化在提升山西人口健康水平及人口素质方面的作用研究”(2015041037-04)之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教化伦理民众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孔雀东南飞》女德教化主题探析
古希腊悲剧的教化旨归探析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
胡主席一弯腰 感动亿万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