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的国际素养及其培养路径

2016-04-13 08:35:28王丽华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高职生国际化素养

王丽华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四川 广安 638000)

高职生的国际素养及其培养路径

王丽华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四川 广安 638000)

全球化时代的高职生应该具备国际社会发展和企业国际化经营需要的国际素养。国际素养包含国际知识、国际意识、国际能力和国际情怀四个维度。国际素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盲区,导致高职生国际素养缺乏。高职生国际素养关乎其自身发展和我国的开放发展战略、大国诉求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从战略高度加以认识,并从明确地位和教育目标、开发教育内容、整合教育资源、拓展实施途径等方面进行国际素养教育的整体规划和设计。

国际素养;高职生;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资源;教育途径

1 导言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攀升和对国际事务的深度参与,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化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增长趋势。I nte l公司对21世纪所需人才提出了八大能力要求: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有效的沟通和合作能力、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信息搜集和媒体采集能力、全球观念和本土化参与能力、解读金融和经济知识能力、具有文学素养和数学基础,其中,“全球观念和本土化参与能力”便是国际化背景下跨国企业对人才国际素养的直接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原则和任务,可谓是应对企业对国际化高职人才迫切需求的及时之策。高职生是我国企业的主体人群和未来社会的重要群体,他们的国际素养直接关乎自身和国家的发展。然而,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却微乎其微,大多学者对跨文化交流能力、国际意识及其他相近概念进行了研究,但这些概念相较于国际素养,内涵显得狭隘且不具普遍意义,更严峻的是高职生国际素养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笔者试着探析高职生国际素养的内涵、现状、必要性和培养路径,以抛砖引玉。

2 国际素养的内涵

2.1 素质与素养

素质是指人的生理上原来的特点、事物本来的性质、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基本条件,是与生俱来的生理特征,即遗传素质,是人的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基础。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从事某项工作时应具备的素质与修养,它是指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先天的条件和后天的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1]素质来源于先天遗传,而素养才是通过教育等后天途径将先天遗传素质加以塑造和扬弃而逐渐养成,可以说,素养开显了素质。在我国,一直使用“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混淆了素质与素养的内涵。在反思我国职业教育的成败得失中,尤其是在巨大的就业压力背景下,“职业素养”越来越被广泛使用,其概念、内涵、重要性、培养模式等都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和阐发。因此,本文采用“国际素养”这一概念。

2.2 国际素养的内涵

国际素养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至今没有精确的标准化表述。本文所探讨的国际素养不仅从企业所需要的国际化人才角度,也是从世界公民的视角进行解读。笔者认为高职生的国际素养至少包含四个维度:

2.2.1 国际知识

国际知识范围极为宽广,涉及众多学科领域,高职生无力也不必完全精通。在对我国社会各种知识总体把握的基础上,高职生能对跨国事务或国际事务有一定认识和了解,即了解国际社会的基本知识、一般原理及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对国际社会体系和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有一定认识[2];同时,了解我国当前的国际地位与国际影响、参与国际事务的途径与程度等,对我国外交关系,尤其是大国外交有一定关注;跟踪与高职生的专业和就业直接密切相关的世界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行业发展动态和技术更新换代要求等。就高职生来说,概括而言,高职生应该具备以下三个层面的国际知识:一是基本的世情,即对我们所处世界的基本状态的认知,如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各国相互依存等;二是国际规则,高职生要了解熟悉非歧视、透明度、国民待遇、公平竞争等国际经济贸易原则及政治、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国际规则和惯例,树立规则意识、法制意识、市场意识等;三是国际礼俗,了解并尊重世界各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习俗、禁忌等。[3]130

2.2.2 国际意识

国际意识是指人们能从世界的高度了解世界历史和当今国际社会,评价本国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并在国际交往中有恰当的行为与态度。[4]它也被称作“世界意识”、“全球意识”或“国际思维”。毕红梅认为,全球意识更多的是指一种国际化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在承认共同性的基础上超越分歧、克服利益限制而以全球视野去考察认识社会生活和历史现象所形成的一种意识。[5]张爱萍等将国际意识理解为一种情感和价值取向,是一种自觉地了解世界、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平等公正地理解、宽容地对待和尊重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的态度,同时是一种可以积极、平和、理性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高品质思维能力。[3]130简而言之,国际意识是一种对国际社会抱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和积极理性参与的价值取向,这种态度和价值取向可以将高职生对世界及各国的认识引向更加自觉和宽容,将他们对国际事务的参与推向更加深入,将他们对中国外交战略和国际关系的理解导向更加理性和宽广的视野。因此,当代高职生应该树立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国际意识。

2.2.3 国际能力

同济大学教授蔡建国认为:“国际化人才应具备两大主干能力和四项基础能力。主干能力之一,即深层的超越国界的能力。主干能力之二,即终身学习的能力。四项基础能力,即主动的应变和挑战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高度的创新务实能力、前瞻的引领能力。”[6]笔者认为,高职生的国际能力至少包括专业能力、外语能力、与国际文化对接交流沟通的能力、创新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终生学习能力等。就高职生而言,这些能力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能具备国际化企业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包括与岗位有关的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二是具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主要指跨文化跨国界的交流与沟通的技巧和能力,前者更多是对职业人的要求,后者更多是就世界公民而言。

2.2.4 国际情怀

国际素养的基本内核在于具有更开阔的国际视野与胸怀,因此,国际情怀是国际素养的最高境界,是一个人在全球化背景下具有的知识、意识、能力的综合体现和升华。高职生要树立参与世界政治与经济并为人类作贡献的国际主义胸怀和信念,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及其解决,关心他国和他国国民的发展与命运,尤其要关注和帮助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协调。

3 高职生国际素养现状

当代高职生的国际素养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3.1 国际常识缺乏

国际素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职教育的一大盲区。目前,高职院校未开设专门的国际素养教育课程,仅《毛概》和《形势与政策》涉猎我国外交和国际战略、国际形势等国际素养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教育的系统性、多学科支撑性、基础性和广泛性不够,从而,高职生很难具备普及化的国际知识,更难以对国际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进行准确把握。同时,如今获取知识的途径方便快捷,但在海量的信息中,高职生筛选甄别知识的能力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约制,会出现参差不齐,且有被负面信息所误导的可能。因此,高职生对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类型、法律形态等国际知识认知的整体水平较低且个体差异较大,对他国文化、风俗、历史了解不多,未能搭建起完善的国际知识框架。

3.2 国际意识淡薄

国际意识中最核心的要素乃是个人的行为与责任能够放到世界范围中思考。虽然我国改革开放历经了30多年,开放意识已深入人心。但囿于多年的屈辱性爱国教育和国际知识的匮乏,当代高职生的国际意识依然淡薄,在思考分析问题的时候,自我为中心的意识根深蒂固,从中国古代辉煌和近代屈辱到现代复兴经历出发,来透射外部世界对我国的行为,动辄把他国的举动解读为对我国的侮辱或对我国崛起的钳制。这种忧患意识固然紧要,但如果不能从自我中心的禁锢中跳出来,小到对某个事件的理解和判断,大到对国家发展战略、内政外交、周边环境等的理解都有可能出现偏差,也会导致高职生国际认知的偏激,即盲目崇拜西方价值观或偏执的爱国主义热潮[7]。一方面,高职生追捧苹果手机、痴迷美国大片、偏爱西方快餐、热衷出国留学,全盘认同西方的价值观,对国家的某些政策持怀疑和批判态度,另一方面,完全排斥抵触国际社会,如对日本及其民众的不加区分的极端仇恨,对美国战略包围的反感,进而否定中美、中日关系的战略意义,这实际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泛滥,违背开放包容、积极理性的态度和国际思维。这样偏激的认知无益于我国与世界的和谐相融,需要科学的引导,更需要正确的教育。

3.3 国际能力低弱

在快速持续崛起进程中,我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越来越广泛而深入,承办的国际活动越来越多,在跨国企业就职的高职生也日益增加。《当代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探析》的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全球化理解能力和全球化交往能力明显低于美国大学生。这与全球化学术经历和全球化交往经历有关,前者主要包括参加全球化方面的课程、讲座或报告、会议等,后者主要包括与外国学生的各种课外交流、社会活动交往、参加全球化主题的表演等。[3]131显然,我国高职生这两方面经历的缺乏导致了其参与国际社会的竞争力,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谈判、合作的能力普遍低弱,难以胜任跨国的生产经营职业岗位。

3.4 国际情怀短位

高职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或许是毋庸置疑的,但作为国家未来命运的主宰者和世界未来发展的参与者,高职生需要有强烈的国际情怀,关注人类面临的诸多共同挑战,如气候变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恐怖主义、跨国犯罪、贫困等,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参与国际问题的解决和世界的发展。现实情况是,高职生的视野只局限于我国和本民族、本地区的发展,难以深刻理解世界发展与中国发展的关系,对某国的发展和面临的困境受主观情感左右而缺乏人道主义情怀,对国家外交战略、政策及大量对外援助和救援行为,也颇有微词。

4 高职生国际素养教育的必要性

关于高职生国际素养教育,国家很少提及,更没有宏观的规划和具体的要求,在实施中国际素养教育缺乏自觉性、组织性和系统性,几乎仰赖于教师个人发挥和学生个体自觉,呈现出“碎片化”特征。这与我国快速深度融入世界的现实显然是极不相称的。作为国家未来的产业从业主体,高职生国际素养关乎国家民族崛起战略,关乎中国经济发展大计,关乎中国大国诉求的实现,也关乎高职生自身的发展。

4.1 我国的开放发展需要高职生具备国际素养

国家发展战略和大政方针政策制定,必定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蕴含着国家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考量。高职生是国家政策的执行者和遵循者,他们的国际素养影响着他们对国家政策的理解和认同,进而影响他们对国家政策的执行度和支持度。中国正在全面深入地融入世界,开放发展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呼应,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都制定了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国际化自励,其他中小城市至少将国际化作为发展的重要内容。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开放发展”理念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内涵,即不仅要推动经贸往来,而且要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这些要求高职生了解国际社会运行规律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及其特点,增进与他国民众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相互宽容;增强参与国际社会的竞争力,有效地进行国际交流、谈判;不仅需要爱国主义精神,同时还要增强国际意识,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国际主义胸怀,树立全球、全人类的理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8]深圳已将“国际素养”作为评价学生综合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9]高职教育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超过高校学生半数的高职生,是未来我国走向世界的参与者,他们的国际素养是我国全面开放发展、进行国际交往的关键,他们的国际化程度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战略的成败,这需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

4.2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要高职生具备国际素养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和知识经济主导的当下,国际竞争的核心是国际化人才。金融危机后,产业转型升级成为世界经济发展大势。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的加深和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大量外资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中国,国际化运作的跨国公司实施本地化经营战略,另一方面,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然意味着更多的中国企业终将走向世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工业4.0”等重大战略正值全面启动、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中国企业将迎来新一轮境外直接投资的高潮,尤其是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将拉动相关制造业和服务业海外投资,中国的“优质制造”、“精品制造”和中国服务也将大规模迈出国门。这都需要国际化的高职人才。因而,在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高职人才的培养不仅要满足来自本国、本土化的要求,而且要适应我国产业和企业大规模跨国生产经营、跨境贸易和服务等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新形势。《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注重培养符合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求的本土化人才。”[10]47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中,高职人才攸关我国经济发展能否突破瓶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大计,其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更决定我国在未来国际产业结构中的座次。为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职院校必须树立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强化与国际教育机构、国际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国际素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具有国际发展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4.3 我国大国梦的实现需要高职生具备国际素养

世界性大国是我国梦寐以求的夙愿,大国不仅享有大国权益,更需要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大国除了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攀升,还意味着在国际社会展现良好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人类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人类面临的诸多共同挑战,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加以应对。未来世界不是单独的国家,各国合作才有未来,中国与世界的相互依存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中国的发展,需要实现世界的同步发展,这要求我国积极关注并参与全球和地区重大问题的解决,关心全球性挑战的应对,热心人道主义事业。这些需要高职生具有强烈的国际主义胸怀,树立合作共赢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关注全人类的命运,具备参与解决国际问题的能力。

4.4 自身的发展需要高职生具备国际素养

高职生无论就读什么专业和从事何种职业,国际素养可为他们的成功保驾护航。高职生唯有具备国际知识框架和国际思维能力,才能在理性成熟的国际对比中更好地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准确研判国内国际形势从而在顺应世界大势中把握自身发展方向,在自觉执行国家政策中更好地实现个人的价值追求;高职生只有具备经济全球化所要求的国际素养,通晓国际规则,具备国际化企业所需要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才能更顺利地就业并高效开展工作;高职生只有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和高远的国际情怀,才能超越狭隘的利益藩篱而自觉地为世界发展和全人类利益做出贡献,提升人生境界获得终极幸福能力。

5 大学生国际素养教育的路径

在新形势下,迫切需要普及高职生的国际知识,使其了解国际形势和国际社会基本常识,具备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更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国际视野和信念教育。高职生国际素养教育的缺失,追根溯源,问题的症结在于高职院校对国际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相关教育资源、国际素养教育的实现形式单一等。当前亟待解决的是需要从战略高度来加以思考和规划高职生国际素养教育的相关问题,同时制定可行的教育措施。

首先,明确国际素养教育的地位和目标。欧美发达国家,甚至新加坡这样的小国早已将国际素养教育作为大学生通识教育的必备内容。我国急需启动将国际素养教育纳入公民意识教育和高职生素养教育体系,从国家、地方、院校层面进行目标的确立并层层细化,出台具体规划。各级教育部门应为国际素养教育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保障,包括专项资金、师资培养、教育政策、教育资源等。

其次,开发国际素养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和教育机构在广泛研讨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标,开发国际素养教育的四个维度的基本教育内容和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将不同模块的内容通过指标体系融入专业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和学生活动。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各自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开发各具特色的国际素养教育内容体系和教育模式。

再次,深入挖掘整合国际素养教育资源。建设国际化的专业,打造国际素养教育课程群,开发国际素养教育教材,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等主要事项亟待启动。这些都离不开具有国际素养的师资队伍,只有具备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国际关系、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等相关知识以及国际能力、国际意识和国际情怀,教师才能从多角度解读分析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才能对高职生实施国际素养的教育和引导。由此,应通过专门、系统的培养和培训提升教师国际素养,通过国外深造、留学、交流等国际化经历增加教师的国际化体验,建设结构合理、专业背景互补又相互支撑的国际素养教育师资。

最后,系统设计国际素养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式。欧美发达国家以及新加坡除了校内课堂教学(通识教育)和课外活动,还通过各种校外形式来实施国际素养教育,如国与国之间的交换生,学生出国参与社会实践等。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及其他公共基础课是实施国际素养教育的主阵地,同时,在专业课程、选修课、社团活动、班团活动、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环境中,都可以渗透国际素养教育元素。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完善中外合作机制,支持职业院校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鼓励中外职业院校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中外职业院校合作办学项目,探索和规范职业院校到国(境)外办学。”[10]47因此,建立国际化交流平台,如国际交流学习、互派留学生、国际合作办学等,可以增加高职生国际化交流互动的机会;通过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邀请国外学者开设学术讲坛、聘请国外学者长期任教、吸引国外学术基金等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1],增加高职生国际学术经历,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国际素养。为保证教育效果,还必须探索建立国际素养教育的有效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

[1]刘晓雷.提高生物学教学有效性[J].科学教育,2010,(01):11-13.

[2]王丽华.高职《形势与政策》课程“二元制”结构内容体系简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8,(12):31-32.

[3]张爱萍,孟建芳,赵辙.当代大学生国际视野现状探析[J].文教资料,2014,(08):130-132.

[4]孔燕.国际视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要求[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05):73-74.

[5]毕红梅.全球化视野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6]蔡建国.国际化人才的素质是什么[N].文汇报,2003-09 -02(07).

[7]郭品.当代青少年的国际视野与全球意识现状特点及培养[N].法制与社会,2011,(31):202-203.

[8]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 p://www.m oe.g o v site/A01/s7048/.n/c s rc201007/t20100729_171904.ht ml,2010-07-29.

[9]姚卓文.着重培养学生八大综合素养[N].深圳特区报, 2014-01-10(A13).

[10]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45-49.

[11]谢天武.重视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N].中国教育报, 2012-07-02(08).

责任编辑:邓荣华

G414

A

1672-2094(2016)02-0136-05

2016-02-14

王丽华(1979-),女,四川广安市华蓥人,广安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和高职教育。

猜你喜欢
高职生国际化素养
聚焦港口国际化
金桥(2022年10期)2022-10-11 03:29:46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6:56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18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三年制高职生与五年制高职生学习力比较研究
基于自律的当代高职生自我教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