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2016-04-13 08:24寿永明卓光平
关键词:文理学院泰戈尔文化交流

寿永明 卓光平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国际学术论坛综述

寿永明 卓光平

(绍兴文理学院,浙江 绍兴312000)

2016年6月14日,“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国际学术论坛在鲁迅故乡大学绍兴文理学院隆重召开。泰戈尔与鲁迅先生的后代以及来自中印两国的专家学者以东方文化视野下鲁迅与泰戈尔的文化遗产为聚焦点,分别就鲁迅与泰戈尔的精神联系、鲁迅与泰戈尔对中印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鲁迅与泰戈尔的当代文化价值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鲁迅;泰戈尔;中国;印度;文化交流

继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举办“鲁迅与雨果:跨时空对话”和“鲁迅与托尔斯泰:跨时空对话”两届“鲁迅与世界文豪:跨时空对话”活动后,2016年6月14日,为纪念鲁迅诞辰135周年和泰戈尔诞辰155周年,由鲁迅文化基金会发起,绍兴文理学院与鲁迅文化基金会绍兴分会、浙江省鲁迅研究会又再次在鲁迅故乡大学绍兴文理学院联合举办了“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国际学术论坛。

出席此次学术论坛的特邀嘉宾主要有泰戈尔先生的曾侄孙、新加坡国立大学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教授,印度德里大学泰戈尔研究专家英德拉·纳特·乔杜里教授,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阿维吉特·班纳吉教授,鲁迅先生长孙、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令飞先生,复旦大学甘地与印度研究中心主任刘震教授,绍兴文理学院图书馆副馆长陈浩教授等。论坛由绍兴文理学院校长叶飞帆教授主持,各位嘉宾以东方文化视野下的鲁迅与泰戈尔为聚焦点进行了深入交流和对话。从最终取得的学术共识看,此次“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国际学术论坛主要在鲁迅与泰戈尔的精神联系、鲁迅与泰戈尔对中印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鲁迅与泰戈尔的当代文化价值等三个方面做出了深入探讨和有力推进。

一、鲁迅与泰戈尔的精神联系

“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聚焦的第一个话题就是鲁迅与泰戈尔的心灵相通和精神联系问题。叶飞帆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鲁迅与泰戈尔都植根于东方文化的土壤而登上了东方文学的最高峰,并给世界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鲁迅不仅参加了在北京为泰戈尔举办的六十四岁生日庆祝大会,而且他还至少有十四次在文章中谈到泰戈尔,这些都表明了鲁迅与泰戈尔在心灵上有着一定的相通性。1924年4月至5月,泰戈尔的访华在中国文化界曾掀起了一股“泰戈尔热”。5月8日,新月社为祝贺泰戈尔六十四岁生日在协和学校礼堂演出英语剧《齐德拉》,鲁迅前往观看,与泰戈尔有过一面之交。这一方面显示了泰戈尔在当时中国的巨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表明了鲁迅对泰戈尔的欣赏。

对于鲁迅与泰戈尔的心灵相通与精神相连,陈浩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泰戈尔和鲁迅都出生于备受西方列强欺凌的东方国度,为了寻求民族的新生之路,他们在年轻时都有着类似的志向和情怀,他们都曾远赴国外求学,并由其他专业走上启蒙国民的文学道路。几近相同的经历,使他们在创作中不断歌颂光明和自由,同时又抨击黑暗和罪恶。在1925年10月完成的小说《伤逝》中,鲁迅笔下的涓生与子君热恋时,他们“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等,谈伊孛生,谈泰戈尔,谈雪莱……。”小说中,泰戈尔显然是涓生与子君摆脱封建精神重压、追求自由恋爱的精神力量源泉。这一视角虽然发自《伤逝》的主人公,但明显包含了作者鲁迅的态度。1927年2月18日,鲁迅在香港青年会《无声的中国》的讲演中,呼吁将“无声的中国”变成“有声的中国”,他深有感慨地联想道:“我们试想现在没有声音的民族是那几种民族。我们可听到埃及人的声音?可听到安南,朝鲜的声音?印度除了泰戈尔,别的声音可还有?”在这里,鲁迅明确指出了泰戈尔就是印度民族心声的发声者。在1934年11月19日《骂杀与捧杀》一文中,鲁迅又再次谈到泰戈尔,他说:“今年看见他论苏联的文章,自己声明道:‘我是一个英国治下的印度人。’他自己知道得明明白白。”这里仍然可以看到,鲁迅是将泰戈尔视为印度民族的心声者,而且还对泰戈尔的内心有着充分的理解。

正是基于鲁迅对泰戈尔的欣赏与肯定,周令飞认为,鲁迅是真正看到泰戈尔的深刻思想,看到他对于印度、对于中国以至于人类伟大意义的人。在泰戈尔访华时,很多人喜欢泰戈尔的诗歌却并不真正理解泰戈尔深刻的思想,而鲁迅才是泰戈尔真正的中国知音。事实上,除了很少的几次直接评论泰戈尔,鲁迅更多的是批评那些包围泰戈尔的中国文人们。对此,英德拉·纳特·乔杜里教授也指出,1924年泰戈尔访华时,鲁迅认为是诗人诸公将泰戈尔制成一个活神仙,青年们对于他才会如此隔膜,这可是老大的晦气。泰戈尔离开多年之后,鲁迅不得不承认:“我以前从未看得如此清楚,现在我晓得了,他也是一位反帝国主义者”。

可以说,在对泰戈尔少量的评述中,鲁迅对泰戈尔是有着清醒独特的认识和理解的。在鲁迅看来,泰戈尔不仅仅写出了优美的诗歌,更有着深刻的思想,他正是印度民族心声的发声者。

二、鲁迅、泰戈尔与中印文化交流

同为东方民族的两位文学巨人,鲁迅与泰戈尔不仅在中印两国读者中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且他们也是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象征。英德拉·纳特·乔杜里教授指出,冰心、郭沫若、徐志摩等中国现代著名作家都曾深受泰戈尔的影响。冰心在学生时代就曾受泰戈尔诗歌的影响并走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后来她在纪念泰戈尔的文章中称,泰戈尔的诗歌宛如徜徉在山路上突然遇见的一束兰花。郭沫若在讲述阅读泰戈尔诗歌的感受时也说:“我好像探得了我‘生命的生命’,探得了我‘生命的泉水’一样。”同样,鲁迅在印度也有着广泛的影响。阿维吉特·班纳吉教授指出,印度有二十多所大学开设有中文课程,几乎所有的中文课里都会涉及鲁迅的作品,比如《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等。并且,鲁迅作品已被翻译成四种印度语言出版,不仅知识分子知道作家鲁迅,印度许多普通民众也知道作家鲁迅。

在中印文学和文化的交流方面,鲁迅与泰戈尔不仅是中印最具影响力的现代作家,他们更是中印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泰戈尔出生于一个精通中国文化的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到访过中国,泰戈尔也一直被中国文化所深深吸引。英德拉·纳特·乔杜里教授指出,泰戈尔很早就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一直持续了一生。他1924年访华的主要目的就是重续中印文化的因缘。后来他将在华演讲汇集为《在中国的讲话》出版,并写下许多关于中国的诗歌。在崇拜中国文化的同时,泰戈尔也深深地同情近代以来中国民众所遭受的苦难。早在20岁时,泰戈尔就曾撰文猛烈批评了鸦片贸易的罪恶。在日本侵华期间,泰戈尔也对日本进行了谴责,他称日本的侵华是“疯狂的杀戮”,并且他还不断通过诗歌创作发出自己的呼声,给抗战中的中国人民以坚定的支持。同时,为了促进印度和中国的文化交流,泰戈尔还曾创办了一所教授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国际学校,以进一步加强中印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联系纽带。

在鲁迅那里,他也非常关注印度文化。复旦大学教授刘震就指出,鲁迅对印度文化很有兴趣,他曾经帮助出版过佛经《百喻经》。《百喻经》,又名《痴花鬘》这部作品是五世纪的印度僧人僧伽斯那所集,由其徒弟求那毗地译成汉语的。鲁迅不仅在泰戈尔访华时参加了为泰戈尔举办的六十四岁生日庆祝大会,他还在《无声的中国》演讲中也希望青年多了解一下印度民族的心声者泰戈尔的文学创作。

事实上,为了增进鲁迅故乡绍兴市与泰戈尔故乡加尔各答市的文化交流,绍兴市政府在2009年曾将一尊鲁迅铜像送往泰戈尔的家乡印度加尔各答市,成为中印两国文化交流的一个标志。同样,正如叶飞帆教授所指出的,“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在鲁迅故乡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的举行,泰戈尔和鲁迅两位伟人的后人以及中印两国的文学研究专家在鲁迅故乡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的相会与对话,不仅是对当年泰戈尔与鲁迅会面时未曾展开对话的重新开展,而且也将成为中印文化交流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三、鲁迅与泰戈尔的当代文化价值

举行“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既是对近一个世纪前鲁迅与泰戈尔因种种原因没有展开的文化交流的重新开始,同时也是对他们文化遗产当代意义的一次思考。对此,周令飞认为,鲁迅与泰戈尔这两位各自民族的代表性作家,中印两国民族心声的发声者,他们具有相同的深刻,对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承传具有相似的意义,对世界文学也有着相似相近的贡献。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教授也指出,鲁迅和泰戈尔都是可以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杰出作家。只要人类文明尚存,他们的作品就会永远流传,被人们欣赏阅读。同时,萨拉宁德拉·纳特·泰戈尔还指出,泰戈尔的普世人文主义对未来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泰戈尔不仅开创了一种教育哲学体系,尝试将世界主义和普遍主义融入教育中,同时他还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融入他的教育理念中。

鲁迅和泰戈尔以其丰富的文学创作在世界文坛享有盛誉,在全世界读者那里也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和接受。然而,正如周令飞所指出的,人们对泰戈尔与鲁迅真正价值的理解与接受,还存在许多偏颇。当泰戈尔访问中国时,人们蜂拥着他,举行盛大的欢迎活动。很多人喜欢的是泰戈尔诗歌的优美,而泰戈尔真正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却被忽视了,所以鲁迅认为他在中国并没有寻到真正的知音。同样,鲁迅文学的深刻性也还有很多没有被真正理解,甚至还存在许多误解。人们欣赏鲁迅的小说,却常常忽略了他杂文的重要文学价值。刘震教授则指出,泰戈尔非常敬重古典的形式和内容,他的作品有很多是直接用梵语命名的,在《吉檀迦利》中就可以找到很多已经内化了的印度古典传统。所以他希望中国能够尽早译完泰戈尔的孟加拉语作品,并且在翻译过程中多加关注印度的古典文化背景。

虽然泰戈尔与鲁迅都植根于东方文化的土壤,但他们身上也有着许多明显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性正是今天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身份的表征。在陈浩教授看来,泰戈尔沐浴着光明而歌唱人类之爱;鲁迅则是肩扛着黑暗守望在人性之夜。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而现实中却仍然暴力不断、愚昧残留的当今世界,当我们重新走进泰戈尔和鲁迅的精神世界,无疑会获得许多启迪。他说,我们既要向泰戈尔那样心存人类终将获得完满的生命意义的信念,并努力去寻找和谐的心灵故乡。同时,我们也应该像鲁迅那样警惕外部世界和内心深处的恶可能具有如影随形的顽固,不断提升与恶抗争的智慧和力量。

总之,重温鲁迅与泰戈尔的精神并融入我们的时代文化之中,就是今天我们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正如叶飞帆教授所说,“鲁迅与泰戈尔:跨时空对话”活动的开展不仅让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鲁迅与泰戈尔心灵的相通性和他们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同时也将两位文豪的文化交流精神延续到今天,并更进一步深化了今天中印两国的文学和文化交流。

(责任编辑 林东明)

A Review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Lu Xun and Tagore: A Dialogue Across Time and Space”

Shou Yongming Zhuo Guangping

(Shaoxing University, Shaoxing, Zhejiang 312000)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Lu Xun and Tagore: A Dialogue across Time and Space” was ceremoniously held in Lu Xun’s hometown Shaoxing on June 14, 2016. Taking Lu Xun and Tagore’s cultural heritage as the focus, the experts from both China and India carried on in-depth dialogues and discussions on the spiritual connection between Lu Xun and Tagore, Lu Xun and Tagore’s influence on the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and the value of Tagore and Lu Xun’s cultural heritage in today’s world.

Lu Xun; Tagore; China; India; cultural exchange

I210

A

1008-293X(2016)05-0029-03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6.05.005

2016-07-01

寿永明(1963-),男,浙江诸暨人,绍兴文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鲁迅研究、语言研究和地方文化研究。

卓光平(1982-),男,湖北随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鲁迅研究。

猜你喜欢
文理学院泰戈尔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金色花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作品选登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作品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黑夜的献诗
西安文理学院高萍教授
如此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