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消费伦理问题与对策

2016-04-13 04:38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伦理互联网+消费

赵 洁

(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54 )



“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消费伦理问题与对策

赵洁

( 新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4 )

网络消费的便利迎合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标榜自由的特征,使他们迅速成为网络消费的主体。家长的过分溺爱、大学生自身消费观念的困惑、高校对大学生网络消费问题缺乏重视和引导以及西方社会思潮的渗透导致超前消费、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等非伦理性消费行为在大学校园里日益盛行。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要从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加以引导和监管,使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引导其树立科学的网络消费伦理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互联网+ ;大学生网络消费;消费社会;消费伦理

法国著名学者波德里亚曾在其《消费社会》一书中描述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1]可见,消费社会将是一个物质极大过剩的富裕社会。在这样一个消费社会当中,很多人已然忘却了艰苦奋斗的年代,取而代之的是舒适安逸的消费年代。特别是当“互联网+”时代到来,“互联网+商业”、“互联网+购物”、“互联网+出行”等为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搭建了新的平台,拓宽了已有的消费领域,赋予了电子商务新的生命力,改变了消费原有的面貌,深刻的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当前对“互联网+”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却忽视了“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发生的行为和心理变化,因此,如何抓住“互联网+”的机遇,积极地应对风险和挑战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研究从分析“互联网+消费”模式下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入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伦理观。

一、“互联网+消费”模式下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互联网+消费”模式下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现状

1.网络消费比例呈增长趋势

我国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 32亿;网络购物用户达3. 32亿,较2013年底增加2962万人,半年增长率为9. 8%,我国网民使用网购的比例首破50%,达到52. 5%。”[2]网络购物的便捷性、多样性、实惠性等特点吸引着当代的大学生,并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消费理念,使他们成为网络消费中的主要群体,消费比例逐渐扩大。

2.网络消费的形式多样化

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微商、电商的风靡,使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也随之发出了改变,许多大学生也纷纷加入到了微商的浪潮之中。他们的网络消费不仅仅再局限于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他们拿起手机打开微博、微信,就可以看到各种微商代购信息,也可直接通过微博微信进行支付。不仅如此,通过诸如美团网之类的网站购买美食券、电影票、旅游套票等,甚至可以通过支付宝的花呗功能进行透支消费,本月消费下月还款的超前消费模式,更是刺激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当代大学生们的网络消费已经由实物消费过渡到了虚拟消费。

3.消费结构趋于畸形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网络消费的盛行,消费主义的观念逐渐地向大学校园进行渗透,影响着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价值观。大学生的收入来源基本就是父母每个月给他们的生活费。在网络消费的刺激下,很多学生不能合理而有效的使用自己的生活费,无计划的进行消费,过多追求物质的享受,而忽略精神和学习方面的消费,往往是在月初就把一个月的生活费花完,沦为月光族。然后就向其他同学借钱或者通过网络信用在支付宝等软件进行透支消费。这无疑增加了当代大学生的经济负担,使消费结构逐渐趋于畸形化。

(二)大学生网络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1.非伦理性消费现象日益突出

“互联网 +”时代下,大学生的网络消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虚拟游戏消费,比如在QQ和网游中,Q币、游戏币、会员、宠物、QQ衣服的充值等;第二,生活用品消费,主要表现在通过网络购买手机、衣服、鞋子、小礼物等;第三,线上学习的消费,主要表现为网络课程的学习、电子书籍的购买等。由于网络消费这种便捷性、生活的攀比、盲目崇拜和跟风等原因,大学生往往存在过度消费、攀比性消费、符号性消费的现象,超出了他们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消耗在网络购物方面的时间与金钱较多,甚至会导致他们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2.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严重

“互联网 +”时代下,众多大学生的“网络狂热”已经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低头族随处可见,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由于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在给大学生带来便捷资源的同时也把垃圾信息和黄赌毒塞给了他们。在没有他人的监督下,如果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再加上他们对是非的甄别能力较弱,在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诱惑下,很容易使学生成为垃圾信息的助推手,如恶意攻击盗取他人账户,转发带有煽动性的文章,观看血腥暴力黄色影音视频等现象。

3.消费审美观出现错位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社会,那时的人们往往通过消费来显示他自身地位和身份的高贵。”[3]然而,这种不正常的消费和生活方式如今却风靡于当代许多国家。“互联网 +”时代背景下,一方面,“富二代”,“官二代”成为一些大学生标榜和追崇的对象,这势必会对他们的消费方式有所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接触的影视作品中,特别是一些青春偶像剧中所呈现给他们的是极尽奢华的生活方式,再加上一些偶像明星们代言产品的宣传,会把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审美引向歧途。

二、“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自身受消费伦理观念的困惑

当代大学生的年龄普遍处于18-24岁之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追求自我、标榜自由、追求个性。“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泛娱乐化心态充盈了他们的人生,使他们在满足消费需要以及对物的占有的过程中,普遍存在填补孤独和补偿的心理。因此很容易与同学互相攀比、追求虚荣和享乐的生活。在“互联网+”时代下,部分大学生的消费模式属于“消费——需求的满足——新的、更大的欲望——新的、更大规模的消费”的病态消费,主要表现为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性消费等。 一部分大学生将消费与幸福划上了等号,消费变得不再是积极的,取而代之的是使大学生们变得没有个性、牺牲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以享乐性欲望的满足为目的的消极消费。

(二)家长对当代大学生过分的溺爱

当代的大学生普遍为90后,大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普遍存在溺爱的现象。有些父母自己勤俭节约、省吃俭用, 却竭尽全力甚至超出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也要满足孩子的要求。家长们对待孩子这种过分的宠爱和心态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恶习,也会使他们很难学会独立,只会伸手问父母要钱。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庭经济条件不断得到改善。大学一般都是寄宿制的,有的异地求学的学生甚至半年才能回一次家,很多父母为了图省事,一次就给学生打一个学期的生活费,少则七八千,多则上万元,这就在客观上使家长给子女在校的高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超前消费滋生的土壤。

(三)学校教育缺乏积极的引导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进行转型。而当前高校对学生的教育还基本是沿用传统“填鸭式”教育,教育的内容基本还是围绕书本,在教育的过程中,未能及时发现学生的消费误区,并针对出现的这些误区,对大学生合理网络消费加以引导和教育。在享受着“互联网+”给大家带来的红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它带来的危害。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消费观的内容和一些落到实处的实际行动。一些高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在进行自己的转型。为了实现学校的盈利,商业化逐渐包围了学校,校园看起来像是一个商业街。学生纷纷加入到微商的行列当中,卖的东西也是种类繁多,从零食到生活用品再到学习用品。这使大学生们的学习氛围受到影响,也促进了他们的消费。

(四)封建思想的残留和西方腐朽思想的腐蚀

一方面,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会长期以来遗留下的旧的价值观念,如崇洋媚外、好逸恶劳等,以及小市民摆阔、爱面子讲排场的庸俗心理仍影响着一些人们的行为。另一方面,我国在与国外的经济、思想、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不仅仅带来了国外的精华,也带来了一些糟粕。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着这种经济文化思想交流的机会,打着交流的旗号,其实质是想“西化”、“分化”我们,企图腐蚀我们的青少年,向我们的大学生宣扬他们国家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功利主义这种腐朽的思想。[4]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消极影响。

三、“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网络消费伦理教育的对策

弗洛姆曾指出,真正的“消费活动应该是一个具体的人的活动,我们的感觉、身体需要和审美趣味应该参与这一活动——也就是说,我们在消费活动中应该是具体的、有感觉的、有情感的和有判断力的人;消费活动应该是一种有意义的、富于人性的和具有创造性的体验”[5]。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下,我们要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加以引导和监管,使他们的消费活动成为一种更有意义的、更加具有创造性的全新的体验。

(一)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新型消费生活方式

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高消费、炫耀消费、符号消费都是非伦理性消费的表现,应该使学生意识到美好的生活是丰衣足食,而不是对物质极度追求的高消费。因此,对他们提倡理性的消费,首先是指要理性的“量入为出”,根据自身的经济状况合理的安排消费结构;其次,在消费的时候既要符合代内公正又要符合代际公正原则,在消费时要以不影响他人消费和整个社会消费权益的实现为前提,同时,社会和他人的消费权益的实现也要为个人的实现创造条件,从而促进消费公正的实现。最后,必须让大学生从片面追求物质消费的误区中走出来,让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达到高度的统一,促进大学生从片面的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与物质消费的和谐。

(二)家庭要协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网络消费伦理观

“父母是孩子的老师。”父母在家庭消费中不仅要引导孩子理性消费、用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代替铺张浪费,还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家庭消费环境。在家庭中父母应该树立好榜样形象,树立节俭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的消费理念与文化。同时,也不能成为孩子要钱的机器,要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费的去处和分配比例,对于子女的消费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当孩子超支时,可以选择不再给他钱,或者让他自己通过劳动换取零花钱,让他们意识到超前消费的后果,学会有计划的消费。使大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网络消费行为。[6]

(三)学校要加强网络消费伦理教育

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高校应加强对网络道德建设的重视,把网络消费伦理的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围。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中,在给学生讲授消费的内容时,加入网络消费伦理的内容,在讲法律的内容时,加入网络消费中的法律问题,把网络消费伦理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从而建构网络消费伦理教育体系。同时,高校也可以借助校园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利用其信息量大、涉及范围广以及更新速度快等特点来进行正确的消费伦理观的传播和引导。

(四)社会要净化网络消费环境

“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被广泛的普及并商业化,从而导致了一些常见的网络消费问题和消费冲突。比如,卖家侵犯买家隐私,发布虚假广告、欺诈等现象也逐渐涌现出来。因此,社会应首先加强对网络商家的监督和对网络消费管理的立法工作,改善在网络经营中无序管理的状况。使网络环境实现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的转变。同时,社会还须对一些愚昧的消费观念加以肃清,并采取有力措施对大学生的网络消费进行积极地引导,相关部门也需以身作则,使鱼龙混杂的消费环境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降到最低。

结语

“真正有意义的消费行为只有在正确消费观念的引导下才能表现出来外在的行为,人不仅仅是为了物质财富而消费,更应该是体现人的意义和价值。”[7]在当前“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每个人都是一个自媒体,都是一个发光体,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大学生作为网络消费的主要群体,“互联网+”在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费误区,因此,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教育当中,应当抓住对“互联网+”的机遇,通过充分运用各类互联网下的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等新手段、新方法,消除错误的经济理念、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误导,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消费观念。

[1][法]波德里亚. 消费社会[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1.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4/201407/t20140721_47439.htm,2014-7-21.

[3]许红红,苗慧. 从网购行为分析大学生网络消费的特征与问题——以某大学为例[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S2:128-130.

[4]赵燕,张赟. 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简论[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7):67-68.

[5]弗洛姆.健全的社会[M].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133-134.

[6]胡小娟. 我国90后大学生消费伦理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7]向玉乔. 后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134.

(责任编辑:孙强)

Ethical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Online Consump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Era of"Internet Plus"

ZHAO Jie

(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4, China )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atering to college students' pursuit of individuality and freedom, the convenience of online consumption makes them the subject of network consumption. Such factors as over-indulgence from their parents, confusion by students themselves in consuming attitudes, lack of attention and guidance, and western feudal ethos penetration lead to excessive consumption, symbolic consumption,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and other non-ethical consumer behavior on campus. I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Thus, in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should be supervised and guided from four aspects of family, school, commun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themselves in order to make the students consciously abide by the ethics network, to develop good spending habits and, in the en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network of consumer ethics, life and values.

"Internet +"; college students' online consumption; consumption society; consumption ethics

2016-06-10

赵洁(1991-),女,安徽砀山人,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方法研究。

G641

A

1671-4385(2016)04-0079-04

猜你喜欢
伦理互联网+消费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40年消费流变
新消费ABC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