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汉塞吏卒生活研究的一部力作
——赵宠亮《行役戍备》评介

2016-04-13 01:38郭伟涛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汉简河西西汉

郭伟涛

(清华大学 历史系,北京100084)

河西汉塞吏卒生活研究的一部力作
——赵宠亮《行役戍备》评介

郭伟涛

(清华大学历史系,北京100084)

自王国维以来,学术界利用出土汉简与传世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发掘报告),对河西边塞吏卒生活进行研究,涌现了众多成果。不过,已有研究几乎都局限于个别专题,多为零散论述。籾山明先生的《漢帝国と辺境社会》[1]是此前仅有的一部系统论述,虽然涉及诸多方面,但篇幅短小,许多细节没有论及。因此,还缺少一部全面系统的著作,赵宠亮先生的《行役戍备:河西汉塞吏卒的屯戍生活》①赵宠亮著《行役戍备:河西汉塞吏卒的屯戍生活》,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

这部书脱胎于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加上绪言,共分八章。在绪言部分,作者除交代汉代开拓河西的历史背景外,还对“河西”“吏卒”等研究对象给出了清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逻辑的严谨。正文前六章分别讨论了吏卒的来源退役、工作休沐、功过奖惩、物质生活、医疗卫生、精神生活等内容。其中物质生活包括衣食住宿、兵器配备、俸禄情况、交易行为等,精神生活包括文化学习、游艺活动及情感生活等。本书讨论的范围几乎囊括了吏卒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系统。

尽管之前学界对吏卒生活的大部分主题都有讨论,本书在很多问题上如对于吏卒籍贯、制度性休沐、戍卒衣装来源、米糒等的探讨,都有不小的推进,而且分析细致。本书还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如对于吏卒友情及婚娶的讨论(333-336页②标注页码者均出自赵宠亮《行役戍备:河西汉塞吏卒的屯戍生活》一书,下同。),虽然着墨不多,依然反映出作者敏锐的问题意识。最后一章对河西汉塞的社会生态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吏卒及军民关系等超出单纯史实考证的话题,反映出作者并未停留在单纯的现象描述上,还有着更具理论性和概括性的学术追求。

全书最大的亮点是充分利用发掘报告和考察记录,如对于粮食加工及炊事用具(180-186页)、吏卒住房情况(239-248页)的考察,就充分利用了斯坦因的游记及相关发掘报告。这些材料的使用为本书增色不少,既深化了某些问题的讨论,又开拓了新的研究点。尽管之前学界也曾利用过这类材料,但均不如本书利用得充分而深入。新材料的使用也比较及时,新出版的《肩水金关汉简(一)》[2]也得到采用。本书另外一个特色,就是研究视角有所推陈出新,如对于功劳制度的研究,前人言之已尽,几无剩义,因此作者从吏卒的角度出发,讨论了他们获取功劳的途径,将之分为视事、日迹、秋射、抗敌等几个方面,使过去分散的研究串联起来,藉此也可部分反映吏卒的内心世界。

当然,该书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就是材料的使用,几乎所有的简牍材料都没有标点断句,这可能是沿袭通行的新旧居延简整理本的做法,但研究者在使用时理应加以标点,这样读者才能更好地判断作者对简文的理解是否准确。另外,本书在论证吏卒友情时引用《宣与幼孙少妇书》的材料(333页),作出了详细解释,而在经济交往一节中也使用了这个材料,但却一字不易地移录前面的解释,不太符合著作的体例。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可能与本书脱胎于博士论文、而博士论文又是逐章写成的有关,成书时未加修订。本书讨论戍卒的学习时(311-316页),直接承继李振宏的说法,[3]112-123将部分诏书律令视作学习的内容,但这些材料很大部分都是当时运行的行政文书,或别有用途,而非用于吏卒学习。

另外,本书搜集中文学界的研究(包括译成中文的外文论著)较全,连台湾出版的《简牍学报》《国际简牍学会会刊》等都纳入了视野,但日文文献利用不够,如鹰取祐司关于戍卒征发的研究[4]和宫宅洁关于戍卒识字的讨论[5]191-224,与作者对戍卒赴役、学习的讨论直接相关,均未见征引。另外,黎明钊曾讨论过“卒庸作名籍”中庸主与庸卒的书写格式,[6]33-56这涉及到吏卒的年龄问题,作者未注意及此,相关讨论未见征引(43-44页)。

收稿日期:2016-02-10

作者简介:郭伟涛(1985-),男,河南商丘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秦汉史研究。

整体上看,本书对河西汉塞吏卒生活的论述系统而全面,在不少问题上都有所推进,较为注意研究方法,文风平实,逻辑严谨,虽不无可商之处,依然算得上汉代河西吏卒生活史研究的一部集大成之作。

如何在本书的基础上继续前进,笔者以为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研究方法,或许可以借鉴黄正建先生的生活史研究名文《韩愈日常生活》[7]251-274。这篇文章通过韩愈的个案研究呈现唐代贞元长庆间(785-824年)文人型官员的日常生活面貌,以小见大,十分巧妙。如果选取或虚构一个汉代戍卒,按照其征发—戍边—返回的自然顺序,结合山川地理与边塞社会生态等情形,对他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可能经历的一系列事件进行素描,一定会让人耳目一新。二是新材料和新问题,学界对河西戍卒生活的自然环境一直关注不够,而材料是有的,如景爱对额济纳沙漠的考察[8]197-226,其他还有一些气象物候材料。河西戍卒多数由内郡而来,面对眼前一望无际的黄沙,遥望祁连山头的皑皑积雪,生活在迥异于内地的自然环境中,必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如果能更多地使用这类材料,通过适当的推测,就可以更接近他们的生活实态。

[1][日]籾山明.漢帝国と辺境社会[M].东京:中央公论新社,1999.

[2]肩水金关汉简:一[M].上海:中西书局,2011.

[3]李振宏.居延汉简与汉代社会[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日]鹰取祐司.漢代戍卒の徵發と就役地への移動[J].古代文化,1997,49(10):600-611.

[5][日]宫宅潔.秦漢時代の文字と識字——竹簡·木簡からみた[M]//富谷至.漢字の中国文化.京都:昭和堂,2009.

[6]黎明钊.汉简簿籍再探:以“卒庸作名籍”为例[J].中国文化研究所学报,2011,(53):33-56.

[7]黄正建.韩愈日常生活[M]//荣新江.唐研究:第四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8]景爱.沙漠考古通论[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程铁标)

猜你喜欢
汉简河西西汉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赦令初探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永不褪色的武威汉简
西汉
西汉玉器的鉴定
《肩水金关汉简》(壹)(贰)释文校订
升级版河西之战
河西行(组诗)
魏源对西汉四家诗的评说
银雀山汉简兵书出土30年回眸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