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安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李永安
思想政治教育是特殊实践,改革与创新思政教育是人类不变的话题。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要应对信息网络化、经济全球化以及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而产生的挑战与机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持续、稳定发展高校事业的重要课题之一。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典型示范、增强实效、引领思潮等原则。在新形势下,高校创新思政教育要探索新的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而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全面创新。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创新
新时期,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全球经济一体化、世界不同思潮的激荡与交错,以及我国不断完善的经济体制、逐步重组的经济格局、不断碰撞的新旧思想。此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每个思政工作者都要了解形势,扩展新思路,选择新方法,创新思想教育,让其迈上新台阶。思政教育创新是分析新情况、研究新策略、归纳新经验、处理新问题。要求高校思政工作者全面分析在现代化建设与改革开放中产生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研究思政教育工作的新规律和新特点,逐步使用新载体、新方式,让高新思政教育更加现代化与科学化,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为建设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1.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价值取向与道德观念更加多元化
新世纪,全球经济文化不断融合与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不断出现,对高校学生产生深刻、复杂的影响。在此期间,现实与历史、现代与传统、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多种因素相融合,让高校学生面临很大的迷惑,导致其在价值取向、理想信念、政治信仰等方面产生模糊、错误的认识。我们在学习与借鉴西方文明时,西方没落、腐朽的思想也渗透进来,干扰高校学生从小建立起的思想观念,冲击着其尚未定型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淡化高校学生的民族观,挑战其社会主义价值观。
2.网络技术的持续发展,让高校学生得到信息与知识的方式多样化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网络信息与知识的传播,突破时空限制为高校学生获得信息提供新途径,为其交往提供高效、快捷、方便的工具,有效改变其娱乐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语言方式,严重影响到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但因为缺乏完善的与网络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网络技术的不健全性,让“邪、毒、赌、黄”等不良文化乘虚而入,造成部分大学生行为失范、精神空虚,甚至违法犯罪。另外,国内外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将错误观点和思潮渗透到高校中,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难以估算的负面影响。
3.严峻的就业与竞争形势,让高校学生存在较严重的心理障碍
高校是精英荟萃、人才辈出的场所,很多学生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后,曾经的优势感削弱甚至消失。很多人出现自卑心理,进而出现自我封闭、心理障碍,甚至出现犯罪行为。另外,随着高校扩大招生规模,学生走向市场、自主择业的模式已经代替毕业包分配的传统就业模式,更彰显出就业的困难与矛盾。部分学生难以承受此变化,只学习专业知识,缺少开放心态。部分学生对自己缺少准确认知,不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学生对爱情、生活的困境缺少和谐的人际关系,不适应环境,加之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一些学生觉得前途模糊,缺乏政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1.以人为本
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主体及教学客体都离不开“人”。在开展思政教育时,高校学生并非都被动、消极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是作为具有能动性的主体在与外界环境的互动中接受外界影响。高校创新思政教育要遵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以大学生发展与健康成长为着眼点,关注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了解学生个性需求,重视学生价值,推动学生良好成长,推动其积极发展。
2.典型示范
典型示范是在高校开展思政教育过程中借助正面典型事迹感染与教育学生,影响和启发学生的个人行为、道德规范和思想意识。典型示范原则会引导思政教育逐步转向生活化,同时能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借助典型教育,让丰满的人物引起学生内心深处的共鸣,让学生感觉先进人物的可信、可爱、可亲,进而得到一种道德的力量,支持他们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高校创新思政教育要重视发现学生身边的典型,全面体现其激励作用,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与反省,进而获得更大进步。
3.增强实效
面对新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出现的变化,面对新形势下存在的新挑战和新问题,重点在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思政教育感染力、吸引力、针对性、实效性等方面,评价高校思政教育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实效性。提高学生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针对性是为增强实效性提供必要服务,是方法、渠道、手段,而实效性则是出发点、目的地。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守增强实效的原则,要以思政教育的每个构成因素为着眼点,全面重视教育过程,进而获得有效结果。
4.引领思潮
高校思政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因此要具有“重视开放”“包容多样”的心,坚持文化多样性。一个民族和国家的正确选择是在多元文化中重视一元指导。高校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坚持核心价值体系,用主流意识领导文化领域,要始终走社会主义道路,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来武装头脑,以社会主义理想来汇聚每个学生的力量,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来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运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来塑造高校的校园风气。
1.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首先,要建立起高校以思政工作为重点的观念。高校教师与管理者要关注思政教育工作。其次,建立全员、全面、全体育人的思想。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是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行政管理者、后勤人员等高校教职员工的责任,高校要建立起服务育人、管理育人、教学育人的全员育人的局面。最后,构建起师生间是交互主体关系的理念。
2.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具有特别广泛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道德教育、思政教育、政治教育等,关系到学生的不同方面。政治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政治品质、政治方向等方面教育,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等思想来教育大学生,充分进行党的基本经验、基本纲领、基本路线、基本理论等教育,进行历史教育、形势教育、国情教育,让大学生了解国家命运及社会发展规律,了解自己应该担负的责任。
3.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第一,创新课堂教学。高校思政教育以课堂教学为最现实、最常用的形式,是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以课本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分析理论知识。第二,使用专题教育,其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与针对性,是高校创新思政教育的重要形式。政工干部和辅导员根据现在高校学生出现的问题、现象,借助资料收集、调查与观察等方式开展研究活动,并形成较为全面、详细的报告,向学生分析导致问题出现的因素、具有的危害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在专题教育中可以发现、消灭不安定因素,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第三,课外活动。高校学生创新思政教学要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创新社会实践。
高校创新思政教育是其工作关键点,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与建设者的重点。所以,只有实践和理论有效结合的创新性思政教育是时代发展所要求的。高校思政教育要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以提高思政教育的感染力与实效性。改善与创新高校思政教育,不能一劳永逸或一蹴而就,而是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打开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1]杨子宜:《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2期,第72-74页。
[2]陈倩龄、周长群:《新媒体时代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年第3期,第57-60页。
[3]闫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年第8期,第108-110页。
[4]张雅晶:《新形势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47期,第33-34页。
[5]熊建文:《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路径选择》,《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第31-33;141页。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