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祗坤,李秀丽,陈梦竹,王亦明,刘 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财经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发展对策*
——以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徐祗坤,李秀丽,陈梦竹,王亦明,刘 宁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财经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论述了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的发展定位,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认识不清、师资薄弱、监管不力、教材匮乏、投入不足等问题,探索构建了转型发展背景下的新型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快提高实践教师素质、积极开发实践校本教材、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企合作等对策建议。
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校企合作
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这一重大变革,对于普通地方本科院校来说,是一次历史性机遇。2015年4月,河北省确定10所普通本科高校列为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科师”)又位列其中。保险学专业是一个复合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在专业建设中举足轻重。在此背景下,保险学专业建设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
业内人士对于保险学专业定位,一直持有两种认识:一种认识是把保险学专业列入“大金融”的一部分,强调其金融属性;另一种认识是把保险学专业作为复合学科设计,强调厚基础、宽口径。不管哪一种认识,都不能否认保险学专业的操作性强的特点。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其办学定位只能是教学型大学,只能是应用技术型大学,因此,其保险学专业定位必然是就业导向型的。各校保险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都是“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地方本科院校不能过分强调“高级”、强调高精尖,要定位于中低层保险应用技术人才培养,培养会管理、能营销的市场导向型人才。“科师”是河北省属普通二本学校,保险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显然不能选择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而是应定位教学型专业,以校企合作、校企联合为载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冀东,面向京津冀,着力培养区域性的金融保险类应用人才。
保险学专业是一个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各高校十分重视其实践教学工作。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偏差
主要表现在:一是重理论轻实践。在培养方案的设计上,很多地方本科院校仍旧固守理论至高无上,过分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过分强调学科基础的厚重,结果导致培养方案设计上,理论学分严重挤占实践学分,甚至有的实践学分占比仅仅20%多,科师保险学专业实践学分也仅仅30%。二是实践教学体系的认识不高。其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理论基础薄弱,视野不够开阔。地方本科院校的保险学专业带头人,基本上都是保险学或相关专业出身,很少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背景,往往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在教育教学认知上欠缺。再加上基本上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履历和经验;再加上迫于经费压力,对外交流不足,也导致思路狭窄。三是游离于“上天”和“入地”之间。尽管大家都知道,重点大学强调“上天”,地方本科院校强调“入地”,但是事实上,地方性本科院校如何把握却是十分困难。既然不能把本科办成高职,就要强调理论基础和知识体系完整;既然要进行应用技术型转型,就要强调动手能力。二者之间结构如何安排,缺乏清楚的认识。四是过分强调校外实践形式。保险学专业学生校外实践教学的作用和意义毋庸置疑,但是校内实践教学也不可偏废。
(二)教师实践能力和水平严重滞后
地方本科院校,受人事制度僵化和经费不足的制约,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也有难言之隐。首先在教师引进上,保险学专业教师,基本上来自于高校毕业生,学历以硕士和博士为主。这些教师没有保险公司从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也有些学校尝试从金融保险企业引进专门实践教师,但是高学历的人员在公司往往已经身处中高层管理人员,地方本科院校的待遇缺乏吸引力,难以引入;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业务骨干往往由于学历和职称不能满足要求,受高校人事编制门槛的限制,难以引入。其次,实践教师培养上,由于相应的制度供给不到位,往往操作困难。实践教师培养,只能从原有专业教师中选择,那么在其企业顶岗实践期间,教学工作量如何核算,工资津贴如何落实,评职晋级如何考量,都存在着一定困难。再次,普通专业教师对外交流的机会少,与业界直接对话的机会更少,对于保险业的现实发展、岗位流程和业务操作缺乏直接的感性认识。
(三)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
多数本科院校,在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上过度强调校企合作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忽视校内实验室建设。其表现在于:一是缺乏顶层设计。大多数的地方本科院校的决策者是非保险学或相关学科出身,对于保险专业实验室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地方本科院校财权都是高度集中的,这就常常出现“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实验室建设投入不均衡,导致保险学专业实验室的建设零打碎敲,缺乏长远规划。二是保险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保险学专业是新设专业,也是新兴学科,在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非财经(金融)类学校,往往不是重点学科,这也导致了建设经费的不足。在河北省开设保险学专业的4所学校中,有很多的学校,没有保险学专业实验室,有的学校保险学实验室仅仅停留在“机房+软件”层面,并且教学软件的更新也得不到保证。
(四)疏于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从走访的众多院校的保险学专业来看,都高度重视校企合作与校外实习,这也符合就业导向的指导思想。这一形式,对于重点院校来说,由于其社会影响力和校友力量,校外实习效果是很明显的。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由于经费不足、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不高,校外实习效果会打折扣,甚至于演化为流于形式的“放羊式”。 这一现象,其根源,一是在于实习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不稳定或数量不够;二是对于校外实习疏忽过程管理;三是缺乏校外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
(五)实践课程教材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保险学专业相关课程的教材尽管种类繁多,五花八门,教材质量和水平也参差不齐,但总的来看,理论教学的教材建设还是基本能够满足专业办学需要的。而保险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教材建设严重不足,其表现在:一是理实一体化的教材几乎没有;二是主要险种的课程实验教材相对多一些,其他险种的课程实验教材非常少;三是课程实习的教材或指导书开发不足,难以满足需要;四是综合性实习的教材或指导书开发不足,严重缺乏;五是校本实验、实习教材开发不足。实践课程教材建设滞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实践师资队伍建设滞后导致的;另一方面在于教材开发的资金投入制约,激励机制不健全,开发动力不足。
地方普通高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上述问题,说明其原有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应用技术型指导思想和就业导向型发展定位下,在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地方高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急需重新构建。从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上来说,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管理、实践教学评价等要素。笔者主要强调的是实践教学形式和环境的重新构建。
从实践教学形式来说,各学校保险学本科专业基本设置的实践教学方式有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技能训练、综合实训、社会实践、生产实习等等。从实践教学环境来说,分为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课程实验、课程实习、技能训练、综合实训等一般多采用校内实践教学;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一般为校外实践教学。目前各个学校侧重点各有不同:有的学校重视课程实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培养方案设置上给予了较多的学分,校内实践教学条件也相对较好;有的学校更重视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在时间上给予了充分保证,对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更加依赖。地方本科院校与重点院校具有比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实践教学体系的选择上,也要切合自身实际。从自身师资条件、资源禀赋和社会认可度来看,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应首先加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和水平,努力塑造真实保险工作情境,强化课程实习、技能训练和综合实训。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保险金融企业为依托,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能力评价和过程管理为保证,充分开展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
图1 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科师”的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军事训练、社会实践、技能训练、社会经济调查、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入学教育、毕业教育等。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看上去比较全面,但是需要重新梳理和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在专业培养目标指导下,可以分成三大模块:综合素质训练、专业基础实践和专业能力训练。综合素质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一模块实践能力的训练,主要依托学生社团、学生会和班团组织组织的各类社团活动、学团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基础实践模块主要是为了配合课程理论学习,深化课程实践能力而设置。其主要形式是各类课程实验(包括课程实验和单独设课的综合实验)、课程实习,其在体主要依托校内实践教学基地或校内仿真模式实验室(如科师经管实验中心)。专业能力训练模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保险从业基本能力,其形式包括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技能竞赛、保险公司顶岗实习、校外实习基地的综合实训等等;这一模块应以校企合作为主要载体,通过订单培养,进入用人单位进行实务训练。三大模块共同组成了4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明晰定位、强调应用、服务社会、转型发展,这是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地方本科院校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工作也要广辟蹊径,科学谋发展。
1.提高实践教学的认识
首先要明确定位。对于普通本科院校来说,它与重点大学的定位、与高职学校的定位是有明显不同的,应体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质,因此在培养方案设计上,实践教学的比重不应低于三分之一,专业实践教学不低于四分之一。其次,加大对专业带头人和专业教师教育素养的培养力度。在日常业务学习中,增加高等教育相关理论的学习;同时扩大对外交流,重点是与同类院校、相近层次院校与保险业界的交流。再次正确看待“上天”和“入地”的关系。地方本科院校,不以追求理论体系的健全和深入为目标,应以理论基础够用为原则。在此基础上,强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专业操作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无非两个渠道:引进来与走出去。引进来,就是要引入高水平的实践教师。在保险业界,技能熟练的业务骨干在掌握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技巧之后,能够很好地胜任实践教学教师岗位。因此在人事制度上要有开阔思维和创新意识,严格业务能力考核,放宽职称学历限制。走出去,就是要提倡“双证书”制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制度。目前在中职高职学校,广泛实施了“双证书”制和专业教师顶岗实践制度。地方本科院校,应在专业教师工作安排上进行统筹,实施专业教师企业顶岗实践的轮换制度,并且在晋职晋级、薪酬待遇、人事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和引导。
3.加大实验室建设力度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对于地方本科院校来说,应该高度重视的。从学校规划上,要注意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辅相成关系,从顶层设计上通盘考虑。比如多数学校都在大力推进经管实验中心或文科实验中心建设,强调学科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且也有利于申报国家级或省级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有学校更是在实践课程设计和安排上统筹谋划,如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的二三百名学生同时进行经管类的轮岗仿真实习,效果十分显著。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室的硬件建设,保证经费投入。在实验室建设上,要创造高度仿真的实训环境,要鼓励数据资源库建设,要注重实习软件的现实应用性与及时升级更新。
4.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
校内实践教学项目,由于有专任教师指导,过程管理一般做得比较好。对于校外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应设计切实可行的过程管理方案,杜绝“放羊式”实习方式,保证实习的真实性和实习效果。有的学校实习的“双导师制”,同时强调学生实习的过程考核,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要把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考核与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把校内指导教师考核与校外指导教师考核结合起来,把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结合起来,把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结合起来。应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符合学校特点的考核指标体系。
5.注重实践教学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
地方本科院校,其学校定位、办学指导思想、生源质量、区位优势和办学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区域性特征明显。实践教学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是学校实施教学改革,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后开发的教与学的素材,是突出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学校应把实践教学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纳入建设计划,保证开发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实践教学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开发纳入教学单位考核内容,同时在经费上和成果认定上进行支持。
6.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科师”是应用型转型学校,服务社会是办学的四大宗旨的前导目标。要想让学校培养的人才供给满足社会需求,就必须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这种合作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松散式的校企合作,其主要内容是以学生顶岗实践和学生就业相结合。
从保险公司来说,不仅能扩大影响,也能缩短人才培养考察期限,提高生企情感融合度,同时通过学生的顶岗实践降低人工成本;从学校来说,一来促进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二来解决了学生的校外实习安排,三来学生的技能训练具有实战性和现实性,效果好。第二种模式是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其主要内容是订单培养。保险公司与学校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常采用“3+1”或“2.5+1.5”模式,即学生在校培养时间为2.5~3年,在企业培养时间为1.5~1年。这样,保险公司把保险高级应用人才(保险学专业毕业生)培养纳入高等教育培养人才体系,倾力打造高端后备人才。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和企业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科师”来看,地处秦皇岛,人才需求量小,因此保险学专业校企合作需要两种模式兼顾。与秦唐承等市级保险公司更多地考虑松散型校企合作,而与省级及其以上保险公司要积极探索紧密型的校企合作。
[1]李佳,张丽英.保险公司与高校合作建设保险学科模式的思考[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73-76.
[2]李秀丽,赵瑞,张丽英.保险专业教育中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议的研究[J].全国商情,2013(18):73-74.
[3]冯巧玲.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457):122-123.
[4]展凯.高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战略[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3):109-112.
[5]李丞北.应用型本科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探索[J].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2012(1):91-92.
(责任编辑:刘 燕)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Insurance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for Local Colleges——Tak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Xu Zhikun, Li Xiuli, Chen Mengzhu, Wang Yiming, Liu Ning
(Finance & Economics College,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Hebei Qinhuangdao 06600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of insurance specialty for Local Colleges, and examines weakness of insurance practice teaching, such as low awareness, shortage of qualified teachers or textbooks, weak regulation, insufficient input, etc.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ystem of practice teaching for insurance specialty in this higher education transition era.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such as improving teacher’s quality, developing school-based practice teaching textbooks, strengthening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and enhancing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Key words: insurance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construc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10.3969/j.issn.1672-7991.2016.03.018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教研课题“经济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JYZL201201)。
2016-05-27;
2016-07-01
徐祗坤(1970-),男,内蒙古自治区扎兰屯市人,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农业农村经济问题研究和高等教育研究。
G642.3
A
1672-7991(2016)03-00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