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财经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妇女健康现状:全球与中国比较*
李 佳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财经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
目前全球约有36亿女性人口,促进36亿女性的健康与照护品质是全球共同关注的焦点。主要针对世界妇女健康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包括人口、平均余命、死因、罹病与风险因子以及暴力等五个面向进行国际现况与趋势分析,同时与中国妇女健康现况进行比较,以期望整体性提升中国不同族群妇女的健康服务品质。
全球妇女健康;世界妇女统计资料;中国妇女健康
依据联合国统计,全球2015年人口总数已经超过73亿,男、女的性别比例差距不大,意味着目前全球约有36亿女性人口,因此,提供36亿女性优质的健康照护服务与品质,是一个全球性重要关注的议题。全球关注女性健康始于1970年代。联合国将1975年定为国际妇女年,并特别将1976~1985年定为世界妇女十年,于1995年第四届世界妇女会议提出北京宣言,以“平等、发展与和平”为主轴,与会189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北京行动纲领”,大力倡导各国应该重视妇女的议题并每五年发表“世界妇女统计现况与趋势”。
“世界妇女统计现况与趋势”于1991年初次问世,世界主要涵盖:人口与家庭、健康、教育、工作、权利与决策、对妇女暴力、环境以及贫穷共八大议题,描述国际与各国妇女最新统计数据与提供简要分析,作为世界各国规划妇女健康政策及保健服务的参考。
笔者主要依据最新版“2015年世界妇女统计现况与趋势”,针对妇女健康相关议题进行描述,内容包括人口、平均余命、死因、罹病与风险因子以及暴力等五个面向进行现况与趋势分析,同时与中国妇女健康现况进行比较,以期望整体性提升中国不同族群妇女的健康服务与品质。
近50年来世界人口已经快速增长3倍。1950年人口达到25亿人、1980年达到53亿人、2010年已接近70亿人,其中,大约50%人口集中于亚洲,分别为中南亚占26%、东亚占23%[1]36-52。整体而言,男性人口的比例为50.4%、女性人口为49.6%,男性人口比女性约多出5 700万人。就全球而言,性别比例差异不大(102∶100),但是世界许多地区男、女性别比例上呈现较明显差异。依据2015年统计,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的地区如东欧地区性别比为88∶100(男∶女),临近的香港的性别比为90∶100,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性别比为95∶100。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地区,如印度的性别比为107∶100,菲律宾性别比为108∶100,巴基斯坦性别比为106∶100。中国性别比同样是明显的男性多于女性,达到108∶100。若依据年龄层进行男、女人数分析,全球男、女人口数分布呈现“性别螺旋”现象[2]58-72。所谓“性别螺旋”是指在年轻族群男性人数大于女性,而到了较年长人口族群,女性人口数则高于男性。依据联合国2015年全球人口统计显示,0~49岁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而50岁以上则女性人口较多,这种人口分布呈现显著“性别螺旋”现象,见图1[2]126。
图1 全球男女性人口数分布呈现“性别螺旋”现象图资料来源:United Nations,2015。
我国人口数分布在某些年龄层也呈现“性别螺旋”情况:0~29岁男性人数多于女性、50~79岁女性人口数则高于男性。尤其,值得专家学者关注的是出生婴儿性别比,近十年中国男婴与女婴的比例处于108~110∶100范围[3]。从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显示,父系社会价值观、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维依旧影响我国妇女生育时的性别抉择。为改善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需持续深化台湾性别比平等观念与政策。
零岁平均余命界定为一个人0岁时预期可存活的年数。自20世纪以来,由于全球生活状况改善、医疗科技发展、预防与保健服务提升,使得民众0岁平均余命显著延长。1950年代,全球0岁平均余命为47岁,女性约为48岁,男性约为45岁;到了2015,全球0岁平均余命约为68岁,女性约为71岁、男性约为67岁[2]185。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国民平均余命已经超过70岁,其女性平均余命约为83岁、男性平均余命约为78岁,女性平均余命大都高于男性6岁左右[4]60-75。目前世界各地妇女最长寿排名前三位为:日本86岁、香港85岁、法国84岁。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5年中国0岁平均余命为79.2岁,男性为76.2岁、女性为82.7岁[2] 190-192。随着平均余命延长,目前全球有超过4.1亿60岁以上妇女人口,高龄妇女健康照护需求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虽然资料指出妇女平均余命高于男性,这并不是意味妇女就拥有比男性更长时间的安享余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指出,以“一般平均余命”来规划妇女健康照护需求是不足的,而是要以“健康平均余命”作为依据较为适合。所谓“健康平均余命”计算是以一个人原有平均余命为基础,扣除其不健康状态损失的年数而调整的平均余命。将埃及、印度、荷兰三个国家一般平均余命和健康平均余命做比较(见图2),可清楚发现女性拥有的健康平均余命与男性相差不多[4]65-72。高龄妇女群体常处于依赖、贫困、社交隔离、疏离的生活情境,特别是超过85岁妇女常伴有失能的情况,例如听觉、视觉、日常生活功能等障碍,目前中国有超过1.3亿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口,预计至2050年,65岁以上女性人口数将为男性的2.1倍[5],超高龄妇女的长期照护服务和失能医疗照护将是中国政府与社会需要携手面对的重要问题。
依据国际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国民的主要死因包含三大类:传染病、生产、营养状况导致死亡;非传染病致死;因伤害死亡。世界卫生组织近年调查指出,全球三分之二妇女死于非传染性疾病,近三分之一妇女死于传染病、生产、或营养状况问题,不到十分之一妇女因伤害死亡[2]209;可见,非传染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妇女重要死因。以下即针对近年全球妇女重要非传染性疾病的死因,包括心血管疾病、妇癌进行现况与趋势说明。
图2 一般平均余命与健康平均余命的比较图
(一)心血管疾病
通常人们认为心血管疾病多与男性健康相关联,忽视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健康问题。根据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统计发现,女性由于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比例比男性还高。据统计,全球约有32%的妇女死于心血管相关疾病,而男性这一比例仅为27%[4]109。根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总死亡的原因首位。全国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每5个成人中就有1名患有心血管病[6]22。由以上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对中国妇女健康影响非常大,正视妇女心血管罹病与死亡率是21世纪中国重要妇女健康问题。
根据《2014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研究报告指出,男性与女性在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年龄、症状、诊断等均有其差异性[6]22。Appelros、Stegmayr和Terent进行2000~2012年98篇关于19国家心血管疾病文献查证,发现女性第一次被诊断中风的年龄(72.9岁)比男性(68.6岁)晚[7]119。另外DeVon,Ryan,Ochs等进一步研究其原因,在于女性常出现非典型症状,例如,恶心、疲倦、头晕、失眠、焦虑、消化不良、背痛等[8],这些症状常常被妇女轻视而不处理,导致女性的心脏血管问题常延误就医或有不良后果。美国临床研究比较中风后的严重度,女性(24.7%)中风后1个月个案致死率比男性(19.7%)高出许多[7]123。若进一步了解妇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主要包括吸烟、肥胖、高胆固醇、不运动等,而这些导致妇女罹患心血管病的因素,大多能从日常生活中进行改善或促进。因此,强化推展妇女重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症状、适时寻求合适的医疗照顾,是当前妇女健康的迫切问题。
(二)妇癌
乳癌是全球性20~59岁妇女癌症发生率与死亡率的第一位,全世界一年约有超过50万人死于乳癌[4]83-95。Fan Lei在关于中国乳癌现状的报告中指出,在中国,每年乳腺癌新发数量与死亡率数量分别占全世界的12.2%和9.6%。如果保持这一趋势不变,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患者将高达250万,发病率将从不到60例/10万女性(年龄在55~69岁之间)增加到100例/10万女性[9]284。中国乳癌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中国社会经济地位的提高和特殊的生育模式。
进一步分析近年中国妇女乳癌5年存活率约为83%~85%,相较于美国89%低,探讨原因主要为国内乳癌晚期个案所占比率较多。中国妇女第0期及第1期的乳癌5年存活率高达95%以上[9]286,这意味着乳癌死亡率是可控制的,因此持续推动中国妇女定期执行乳癌筛查活动与检查是重要方面。
子宫颈癌是世界各国常见女性癌症死亡率或发生率第二位,为降低妇女子宫颈癌发生率与死亡率,美国在2015年全民健康目标中明确制定美国妇女参与子宫颈抹片筛检率目标值达90%[10]。依据2016中国女性宫颈健康促进计划报告,我国宫颈癌每年约有15.5万新发病例,占世界宫颈癌新发病例总数的28%,其对中国妇女的威胁不容忽视[11]。据胡尚英等研究指出中国妇女第0期及第1期的子宫颈癌存活率约在88%~96%之间,整体5年存活率约为88%[12]。因此积极促进妇女参加宫颈抹片检查,以提升筛查率,才能有效预防子宫颈癌发生或提升治疗成效。
妇女平均寿命比起男性高出许多,这并不意味着女性活的久而且活的健康。由于社会、文化、经济等各种因素影响妇女扮演多重角色、健康行为、生活形态,导致妇女面对的疾病风险因子与罹病的冲击反而较男性高。以下,将针对肥胖、糖尿病、忧郁症与自杀三层面对妇女的影响加以说明。
(一)肥胖
实证医学早已清楚指出,静态的生活形态和不均衡饮食习惯是导致个人肥胖的重要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全世界有超过4亿人口被界定为肥胖群体,预计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7亿。统计资料进一步显示,全世界有17个国家的妇女(25~64岁)肥胖人口超过20%,其中排名第四名为卡特尔、巴拿马、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四个国家,其肥胖妇女人口均高达30%以上[2]289-293。
中国国民的肥胖问题日趋严重。依据2015年《全球营养不良状况报告》显示,中国超过3亿人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同时近十年女性的肥胖盛行率从12.7%上升到17%。而且,年龄越大女性肥胖人数越多,2014年女性在青年(19~30岁)、壮年(31~44岁)、中年(45~64岁)及老年(65岁以上)的肥胖盛行率分别则为10.1%、12.6%、22.0%及29.5%[13]。中国妇女肥胖率盛行率呈现明显增加趋势,比许多亚洲其他国家严重,探讨妇女肥胖相关影响因素,以作为改善妇女肥胖问题的卫生教育与政策的依据。
(二)糖尿病
糖尿病已是一个国际性的健康议题,2015年全球有超过2.8亿人口被诊断出糖尿病,预估到2030年全世界糖尿病人口将会增加到4.4亿人[2]311。进一步依据区域分析,全球各地区妇女罹患糖尿病的人数呈现明显差异性,其罹患糖尿病的妇女人口比率从3%~11%。例如,加勒比海和中美洲糖尿病妇女人口排名前二名,其糖尿病妇女人口均接近11%,北非、东欧、西亚地区的妇女糖尿人口居第三、四、五位,其糖尿病妇女人口约在8%~9%之间,而东非、中非以及西非是目前妇女糖尿病人口最低的地区(约3%)[2]318-319。
根据《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糖尿病患者人数为1.14亿人,每年以550万例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中国糖尿病患者将达到1.54亿人,每年的医疗费用将达到280亿美元。其中男、女性各占50.37%、49.63%[14]。糖尿病不仅威胁中国男、女性的个人健康、生活品质,亦造成家庭与社会很大的医疗负担,糖尿病防治是中国地区迫切的健康问题。
(三)忧郁症与自杀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指出,自杀是20~59岁全球妇女死因排名的第七位[4]215。根据2013年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显示,中国每年有28.7万人死于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中国男性自杀率为13/10万,女性自杀率为14.8/10万,是全球唯一一个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依据上述资料呈现出自杀的社会现象,已经成为21世纪妇女严重的精神健康问题[12]。
奚耕思等指出,自杀的群体中有80%以上诊断有忧郁症,而忧郁症个案的自杀死亡率是一般人的20倍[16],而全年每年约有7 300万妇女受到忧郁症的困扰,世纪卫生组织预测忧郁症将成为2020年代导致妇女失能排名第二的重要原因[4]226。探讨妇女罹患忧郁症的风险因子,不仅应考量生物、生理性因素外,并需要关注忧郁症患者的心理、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妇女角色与角色负担、压力与压力源、与配偶婚姻关系、所处家庭功能与负向生活经验等。因此,妇女忧郁症的防损保健与治疗需兼顾到个别差异、配偶与家庭相关影响因子,以期望提供适合的个别治疗、婚姻咨询以及整个家庭咨询,达到有效的预防忧郁症的发生、症状减缓及复发。
妇女受到暴力已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全球每5位妇女中就有1位妇女承受过暴力经验,有15%~71%的妇女曾遭受过身体或性暴力,有4%~12%妇女在怀孕期间遭受到身体上的暴力;这些暴力的加害人常是妇女的配偶或亲密性伴侣[4]325。许多妇女于年轻时受到暴力的伤害,导致受暴力后的创伤不仅严重影响妇女后续生命周期,也深切影响妇女的人际关系、社交互动、家庭生活等。妇女受到的暴力事件不仅限于有形的身体或性暴力,还包含各种不同形式的婚姻暴力,例如在亚洲、中东、南非地区,许多婚姻是未得到妇女同意被强制结婚或未满18岁女孩在父母亲安排下结婚[17]。以上可见,妇女的暴力是一个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2011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进行的第三次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显示,有24.7%的妇女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的配偶暴力。在这些暴力事件中,有94.9%的妇女会经验到至少一项以上经常性的身体病痛,有93.6%的受虐妇女会呈现创伤后压力症候群[18],导致妇女承受事件后不敢通报、不敢需求支援或医疗照顾,采取隐忍求全。这些因素均延长受虐妇女的创伤与症状,加深暴力对妇女造成身心的伤害。因此,医护专业人员提供受暴妇女的健康照护时,一方面应重视妇女经历事件后的身体伤害与心理创伤,例如护理受暴妇女时不仅应提供身体的治疗,并应进行心理疏导与咨询商量辅导;另一方面需要关注妇女受暴的原因以及暴力事件对妇女生活经验的影响,以提供受暴妇女适合的社区照护,促进其拥有身、心、社会健康。
重视妇女健康是世界的趋势,联合国人口署认为若要许妇女一个美好的未来,政府的角色相当重要,政府是确保妇女得到应有健康权的重要力量。政府在促进妇女健康方面的作用应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以法律政策支持性别平等。通过在法律政策制定、实施、评估等各个环节纳入性别视角,充分考虑法律政策对男女两性的不同影响,满足不同性别的利益需求,可以有效避免因法律政策的不当规定造成制度性的性别歧视,从源头上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和男女两性平等发展。
第二,保证妇女劳工与雇主的关系。随着我国二胎政策的放开,就业市场上已经存在企业招用适育女性时采取保守、谨慎态度的现象。目前国家为了鼓励二胎生育,继续延长女性产假。但是一味延长产假会只会导致更严重的性别歧视,实现女性平等就业需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给予企业一定补贴,鼓励雇用女性劳工。
第三,鼓励与性别相关问题的研究。以国家政策导向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指南》为例,2014年,与妇女性别研究相关的议题只有11个,而到2015年,相关的议题已经增加到65个,说明国家对妇女问题的重视。这对全国的妇女研究团体、性别研究专家以及青年学者来说都是一个机遇。
全球36亿妇女身处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环境、不同文化思维、不同医疗照护体系,加上每位妇女扮演多重角色与职责,突显妇女健康问题的多元化与高复杂性。以妇女为主体,改变社会文化观念对妇女的性别偏差所造成健康不平等,强化跨领域与跨部门的整合性策略,针对妇女族群、年龄层、死因类别、罹病状况、生活事件等不同健康需要与需求,提供合适的健康计划与照护,全面性促进妇女的健康服务与品质,以期望整体性提升全球不同族群妇女健康的目标。
[1]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The World’s Women 2010:Trends and Statistics[M].New 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10.
[2]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The World’s Women 2015:Trends and Statistics[M].New York:United Nations Publication,2015.
[3]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
[4]International Day for Elimination of Violence Against Women[EB/OL].[2015-11-1]. http://www.who.int/mediacentre/events/annual/elimination_vaw/en/index.html.
[5]中国卫生计生委.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5.
[6]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中国心血管报告2014[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7]APPELROS,STEGMAYR,TERENT. Making Use of Official Statistics in Research on Gender and Health Status: Recent Data[J]. Social Science Medcine.2014(48):117-127.
[8]DEVON,RYAN,OCHSL,et al. Symptoms Across the Continuum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 Differences Between Women and Men.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Care.2008(17):14-24.
[9]FAN LEI, KATHRIN STRASSER-WEIPPL.Breast cancer in China[J].Lancet Oncol.2014 (7):279-289.
[10] U.S.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ealthy People 2010[M].Washington (DC): 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2010.
[11]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 中国女性宫颈健康促进计划报告[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12]胡尚英,郑荣寿,赵方辉,等.1989至2008年中国女性子宫颈癌发病和死亡趋势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14(2):119-125.
[13]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2015全球营养报告[M].New York: A Peer-Reviewed Publication, 2015.
[14]北京糖尿病协会.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现状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15]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6]奚耕思,张武会.抑郁症发生机制研究进展[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6):64-71.
[17]FORWARD SHAWN. Assessing community needs and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M]. Brisbane:Griffith University,2012.
[18]中国妇女联合会. 第三次全国妇女地位调查报告[M]. 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12.
[19]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度课题指南[EB/OL].[2014-12-11].http://www.npopss-cn.gov.cn/n/2014/1211/c220863-26187357.html.
(责任编辑:杨燕萍)
Women’s Health: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World and China
Li Jia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Qinhuangdao Hebei 066004
At present, there are about 3 billion 600 million female population in the world,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 and quality of care of these women is the focus of global attention. The paper is mainly for the world women's health related issues, including population, the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cause of death and morbidity and risk factors, violence and immigrant women these five factors to analysis international status and trends. At present, we compare the health status of women in China to expectations as a whole to enhance the different ethnic Chinese women's health and quality of service.
global women’s health; world women’s statistics; Chinese women’s health
10.3969/j.issn.1672-7991.2016.03.004
2015年河北省妇女联合会项目“建立农村妇女健康保障机制的分析与建议”(FL2015-21);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项目“河北省最低工资评估模型研究”(JRSHZ-2015-05004);2015年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项目“建立失业保险金正常调整机制问题研究”(JRS-2015-2024)。
2016-03-20;
2016-04-12
李 佳(1981-),女,河南省郑州市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F299.22
A
1672-7991(2016)03-0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