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

2016-04-13 01:17:07徐晓晰
护理研究 2016年9期
关键词:换药伤口门诊

徐晓晰,张 敏,方 颖



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应用的效果评价

徐晓晰,张敏,方颖

Effect evaluation on application of care model based on needs of patients in wound care of outpatients

Xu Xiaoxi,Zhang Min,Fang Ying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hai City,Shanghai 200011 China)

摘要:[目的]评价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门诊慢性伤口病人为对象,根据病人需求落实相应护理对策,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伤口健康知识认知、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得分及对换药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结果]干预后病人对伤口健康知识认知、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病人SAS得分、NRS程度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门诊慢性伤口病人采取需求为导向的护理模式,能够提高病人对伤口健康知识认知,满足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从而有效改善焦虑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性,同时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提升护理工作满意率。

关键词:慢性伤口;门诊;伤口护理;健康教育;需求;护理模式;满意度;焦虑;疼痛

由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强,慢性病伴随增加,伤口的处理问题也越来越复杂。目前,慢性伤口的高发病率、高费用已成为医疗保健的一大难题。慢性伤口因迁延不愈,治愈困难,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1]。门诊换药室是治疗慢性伤口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医院门诊一个重要对外窗口。本研究结合前期对100例慢性伤口病人需求的调查结果,制定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应用于门诊换药室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择门诊慢性伤口病人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22岁~88岁(71.20岁±12.65岁);专科及以上15例,高中19例,初中及以下66例。纳入标准:病人伤口符合慢性伤口诊断标准;认知正常,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2干预方法由 5名成员组成伤口护理团队,1名国际造口师担任组长,其余4名专科护士具有丰富伤口临床护理经验和理论知识。根据门诊病人伤口类型给予常规换药护理,结合病人需求落实以下相应的护理干预。

1.2.1了解需求,实施心理疏导换药前根据病人病情予以评估,针对实际情况进行换药目的及注意事项的说明,告知换药作用及重要性,提高病人信心与参与度。

1.2.2有效沟通,给予人文关怀换药时创造良好的换药环境和气氛;相对固定伤口护士进行照护,便于观察伤口进展情况;动作轻柔细致、减少刺激。护士主动询问病人感受,用积极暗示性言语,使其全身放松,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换药。

1.2.3落实宣教,提高自护能力换药后根据病人对健康教育内容需求不同,做好个性化的个案指导。护士既要对病人普遍关心的内容,如伤口自我护理知识、饮食与营养指导等进行健康教育,又要根据其不同的需求内容做好针对性宣教,如影响伤口愈合因素、伤口原因并发症等内容,因人而异,突出重点。选择正确有效的方式,采取以个别指导演示为主,宣传资料发放、护理知识讲座等多种教育方式为辅的形式,从多角度、多方位给予病人尽可能多的健康知识,激发其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做好延续护理,以电话随访、网络教育等方法及时解答伤口有关问题,加强病人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

1.3评价方法干预前对慢性伤口病人发放问卷进行调查,干预措施落实2周后再次实施问卷调查,比较其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焦虑、疼痛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1.3.1伤口健康知识的认知在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以及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并请相关专业领域护理专家论证。分为3个方面和14个条目,涉及伤口产生的原因、并发症、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创面保护的方法、营养和活动休息对伤口愈合影响等。每个条目从非常了解到不了解分为3个等级。

1.3.2焦虑评分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估。共20个条目,依据症状出现的频度采用4级评分,50分~59分为轻度焦虑,60分~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

1.3.3疼痛评分采用疼痛数字评定量表(NRS)进行评估。用0~10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其中1分~3分为轻度疼痛,4分~6分为中度疼痛,7分~10分为重度疼痛。

1.3.4满意度评价由病人对护理人员进行评价,分为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2结果

2.1干预前后病人对伤口健康知识认知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病人对伤口

2.2干预前后SAS评分比较(见表2)

2.3干预前后NRS评分情况比较(见表3)

±s)  例

2.4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4)

表4 护理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 %

3讨论

由于门诊换药伤口类型繁多,加上病人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对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有着不同的需求。如果对每位病人按统一的标准教育内容和方式进行宣教,势必会在某些病人心中产生不理解的感觉。因此,护理人员只有在换药中不断发现病人需求,优先解决其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根据伤口情况和接受能力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人施教,才能引起病人对宣教知识的兴趣,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3.1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随着医疗保健观念的转变及整体护理的不断深入,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的主要任务。有效的健康教育不但有利于增强病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自护能力,而且还能促进病人身心健康的转归[2]。合理的换药方法和病人的积极配合是保证伤口愈合的重要条件,对疾病的治愈起主导作用。有研究表明,无论学历高低,70.5%的门诊换药病人希望在治疗中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有一定的了解;病人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仅12%来自换药室护士的健康教育,说明门诊换药室的健康教育工作远远做得不够[3]。因此,每位护理人员在为病人换药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根据不同病人存在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个体化地为其提供健康指导,能有效改变病人行为,对促进伤口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3.2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的优点

3.2.1深化病人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社会进步和病人自身水平的提高使病人对健康教育需求也越来越多。伤口护理已不仅仅是简单的换药处理,其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也将影响伤口的愈合[4]。本研究表明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换药室落实,能提高慢性伤口病人对健康知识的深入了解和掌握。因此,护理人员在对伤口护理时应根据伤口评估情况,结合病人需求,以不同健康教育宣教形式进行指导,同时不断评估健康教育效果,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提高病人对宣教知识的兴趣。

3.2.2缓解病人不良心理状态,降低疼痛感门诊换药室因为病人较多、相对集中、流动量大、病人往往在就诊过程中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5]。再加上慢性伤口病人又由于伤口迁延不愈、反复就医影响其工作和生活,更会加重紧张焦虑状态[6]。不良的心理因素可减低人体抗感染能力,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导致伤口延迟愈合。同时不良的心理因素又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换药前后焦虑水平越高的门诊病人换药时疼痛程度越强[7]。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病人SAS得分、NRS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表明慢性伤口病人对健康教育有明显的需求心理。因此,门诊护理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换药操作技能,还应根据病人认知能力做好个性化健康宣教和心理疏导,用积极的行为和善真诚的态度让病人充分感受到自己是被接受、被关心的[8],从而改善其负性情绪,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3.2.3提升病人护理服务满意度护士在临床实践中为病人实施的健康教育,将以往目标不清的知识灌输变为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满足了病人健康教育的需求,从更深的层面体现了现代护理的内涵。本研究表明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伤口护理的应用,能显著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针对性健康教育,对病人本身而言是一种促进,能使其掌握促进伤口愈合的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同时也增进了护理人员与病人的沟通,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改善了护患关系,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4小结

病人是一个社会性的、情感性的、生物性的人,其思维、感觉和行为时时左右病人的整体,也影响着伤口的发展与恢复[9]。因此,在不同换药时段医护人员根据护理对象的不同需求,针对其不同特点进行健康教育[10],能使病人了解伤口愈合的特点,掌握促进伤口愈合的知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基于病人需求的护理模式在门诊换药室的落实,表明在社会进步的今天,人们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慢性伤口病人不仅需要护士是一名具有护理专业知识的照护者为他们提供各种专业护理,还要求护士是一名教育传播者为其提供所需的健康教育知识。因此,换药室护士应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提升专业技能,才能满足病人的不同健康需求和提升自我保健能力的知识需求。

参考文献:

[1]宁宁,廖灯彬,刘春娟.临床伤口护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14.

[2]苏琼.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1,12(9):263-264.

[3]陈迎春.门诊换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B):140-141.

[4]张红,陈珏,徐洪莲.传统门诊换药室引进现代化伤口护理理念的体会[J].吉林医学,2013,7(34):4365-4367.

[5]冯霞.门诊换药患者的心理护理[J].上海护理,2009,12(9):6-7.

[6]郭春兰,周静.聆听音乐与音乐为背景的语言诱导对换药病人疼痛和情绪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8A):2067-2069.

[7]仲华,方雪芹,许俊芳.门诊换药患者焦虑情绪及疼痛相关性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1):50-52.

[8]雷德华,王金爱.心理护理干预对网络成瘾者焦虑情绪的影响[J].当代护士,2012(8):132.

[9]邹小红.人性化护理服务在门诊换药室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2011(10):71-73.

[10]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

(本文编辑苏琳)

(收稿日期:2015-08-19;修回日期:2016-02-18)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9.027

文章编号:1009-6493(2016)03C-1108-03

作者简介徐晓晰,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00011,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张敏(通讯作者)、方颖单位:200011,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基金项目上海市黄浦区科技基金资助项目,编号:HKW201310。

猜你喜欢
换药伤口门诊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门诊支付之变
伤口
青年文摘(2021年17期)2021-12-11 18:23:02
那只给我带来伤口的大橘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4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伤口“小管家”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