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成
(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高职教育教学】
校园网络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初探
王国成
(西安航空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7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多元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校园流行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当“90后”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后,作为校园流行文化之一的网络文化,产生了比其他流行文化形态更为广泛的影响,同时也深刻影响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网络流行文化;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影响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流行文化的繁荣期,各种审美观以流行文化为载体进入校园,从客观上看,大学生对新事物具有较强的接受能力,而主观上则存在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不断需求,这使得流行文化以一种强大的诱发力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传统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这便给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充分认识这种挑战并发现利用其带来的机遇,对流行文化进行正面、积极引导,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
高校的校园流行文化,又可称为校园大众文化,主要是指在大学校园里能迅速传播,被多数大学生多接受并热烈追随的,盛行一时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类型,它是一种短期的流行方式,有着明显的短暂性、情绪性与多变性。譬如“60后”所着迷的西方文艺,“70后”所热衷的武侠剧,“80后”所追捧的选秀热与偶像剧,都反映了不同年代大学生们的文化追求。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6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8.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占比提升至88.9%,从年龄结构看,10-19岁网民占到23.8%,从职业结构看,网民中学生群体比例最高,为24.6%。这说明,“90后”大学生所热衷的是网络,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有些学生说“没有网络的生活无法想象”。由此可见,在目前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校园中,流行文化深深打上了网络的烙印,成为主流的校园流行文化。
(一)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的类型
1、网络交际。即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即时消息传递。随着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传统的交际方式已经悄然从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转变为通过网络平台的文字交流,QQ、微信以其简单、快捷、功能多元等特点成为大学生日常交际的必备工具。目前大学生入校所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入本班级的QQ群、微信群,获取班级的日常信息。特别是随着这些软件功能的不断完善,像“微信公共平台”、“朋友圈”等,能够使大学生获取更多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给了大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空间和平台,因而备受青睐。网络的发展和大学生的需求交相适应,使得如今的校园“低头族”越来越多,呈现出独特的文化方式。
2、网络游戏。即区别于单机游戏,玩家必须通过互联网连接来进行的多人游戏。大学生对网络游戏的广泛参与成为当前校园文化的一种独特方式,它对大学校园的猛烈冲击,给我国大学教育带来新的困扰。目前大学校园里流行的网络游戏主要有四种,一是休闲类网游,如棋牌类的斗地主、三国杀等;二是竞技类网游,如穿越火线、英雄联盟等;三是角色扮演类网游,如魔兽世界等;四是社交类网游,如QQ农场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生动逼真的情景画面、虚拟世界的无拘无束、对个人英雄主义的极大满足,给很多大学生带来生动刺激的另类体验和心理慰藉。网络游戏之所以能这么吸引大学生,还因其对团队配合精神的强调。它们不但在激烈对抗方面远超足球,更在参与互动性上大大胜出,“魅力”不仅难以抵挡,而且往往容易上瘾,沉溺其间,对真实的生活产生抗拒。而由于大学生还没有最后形成比较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与探究的欲望十分旺盛,容易沉湎于“网络世界”。
3、网络流行语。20世纪90年代诞生初,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诙谐、逗乐等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互联网媒介的传播中有了极快的发展。目前,网络流行语越来越成为青年大学网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实效性强等特点,比如今年在校园内比较流行的网络语言有“Duang”、“单身狗”、“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然并卵”等,这些语言属于独特的大学校园流行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价值观或者心理状态,展现某一特定时期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4、网络消费。网络购物已在全民普及,网购也因其便捷性而备受大学生青睐,使之成为网购的主要群体。特别是随着商家推出促销、抢购以及“双11”等大型活动,很多大学生一直在电脑前等到深夜,就为能低价买到自己喜欢的商品。快递送货员“占据”了大学校园门口,这种购物及消费方式俨然以成为大学校园的文化现象之一,深刻体现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在网络消费时体现出随意性、盲目性、冲动性,容易忽略网络消费占月支出的比例。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大学生消费文化呈现出过分追求生活质量、高标准消费的特点,很多大学生消费缺乏计划性,一心追新求异,大部分消费并非用于生活必需品,这种消费文化和消费行为不符合我们社会一直以来所倡导的“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二)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的特征
校园网络流行文化属于流行文化的范畴,所以它具有流行文化的一般特征。一是形式的多样性,除了上文提及的几种时下流行的校园网络文化外,校园网络流行文化会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更多形态。二是内容的生活性,校园网络流行文化和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且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表现形式的娱乐性,校园网络流行文化能缓解大学生活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但如果大学生将其当成一种娱乐和调侃来追捧的话,则会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四是多变时尚性,校园网络流行文化总是在某一段特定时期满足大学生的内心需求,风行一时后便会更新形式以维持其吸引力,呈现出新的形态。
同时,由于校园网络流行文化主要是以网络为传播载体,且受众群体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所以它又呈现出一些个性特征。一是受众对象的特定性,即在校大学生。二是内容和语言的独创性,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追求和敏捷的思维造就了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的内容,而他们敢于打破常规的思想则独创了很多特色流行词汇。三是传播速度的快捷性,高校校园相对封闭且人员密度大,网络流行文化一旦进入校园或者在校园里萌发,便会被迅速复制与传播,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较大影响[4]。
二、校园网络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校园网络流行文化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生了空前的变化,它改变了高校的教育观念,同时也改变了教育的原则、内容、模式、方法,特别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辟了新领域、提出了新课题、提供了新载体、搭建了新平台。
(1)校园网络流行文化为高校思政政治教育开辟了新领域。网络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否融入互联网不是一种选择而是历史必然,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也都是客观存在的。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当中,仍然有一部分人尚处于远离网络阵地的状态,一味埋怨发牢骚者有之,心有余而力不足者有之,有的甚至仍对大学生如此热衷于网络百思不得其解,将其称之为“电子海洛因”。因此,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对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正视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逐渐消除对校园网络文化的距离感和不信任感,充分认识到其发展和普及给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不断更新自身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精神面貌,才能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时代特点。
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的快速传播,使高校学生交流思想、宣泄情绪、传播信息的形式更加多样及便捷,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广阔的领域。有的大学生习惯了微信的“朋友圈”,用语言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自己大学生活中的困惑,有的大学生更青睐于“QQ空间”,记录自己大学生活的点滴,也有的大学生通过“博客”结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真正的“博友”,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因此,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盛行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的、充满未知数的、多维多向的全新领域,而这也需要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不断探索和实践。
(2)校园网络流行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借助校园网络流行文化去挖掘资源,积极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健康的思想信息。校园网络流行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全新课题。譬如,手机已经成为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的最主要载体之一,它全面地影响着大学生群体,相对于其他群体而言,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与形成关键时期的青年大学生群体更容易受到手机文化的影响,从而使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很多学生在使用手机参与网络交际、网络游戏或者网络消费的过程中,会被一些负面信息影响,如扰乱社会秩序或破坏国家安定团结的短信、淫秽色情等低俗短信及其他垃圾短信、内容不健康的图片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这些信息不仅不抵制,反而视作时尚与前卫的表现,在朋友和同学当中互相交流,这就直接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塑造。有的大学生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主要依靠手机与外部世界沟通和联系,通过上网交友、手机交友等方式,越来越脱离正常的交往圈。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如果不正视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不如意和挫折困难,反而在网络上消磨意志,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歪曲正常的社会交往,成为个别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源头。
大学生群体过度依赖网络、过分使用手机不仅影响了学习,打乱了学生正常的生活规律,也扰乱了课堂纪律并方便了考试作弊。在当今的大学课堂上,总会有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甚至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另外,各种可以通过手机参与的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重要的娱乐方式,它们与学生争夺学习时间,使学生不能自拔。有的大学生晚上在宿舍上网到深夜,占用了正常的休息时间,睡眠不能保证,从而影响到学习。更为严重的是,还有部分大学生利用手机在各级各类考试中作弊,不仅损害了自己的形象,增加了自己的心理负担,给自己的诚信档案留下一个污点,同时也会给班风、学风、校风造成负面影响。随着手机更新换代的频率加快,还有部分大学生因崇尚时尚、爱慕虚荣、攀比成风,从而导致并且助长了不健康的价值观、消费观。为了拥有高档手机,有的大学生不顾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而苛刻地要求家长,使得家庭关系不和谐,有个别学生甚至因此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后悔终生。
(3)校园网络流行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丰富了新手段。方法创新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效途径。在新技术的运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在校园网络流行文化的大环境下大胆探索和积极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网络在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只能以积极的态度去适应它,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
长期以来,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以讨论、座谈、社会实践等形式为辅助是各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手段,在校园网络流行文化大力推进的背景下,这些手段的效果被不断弱化,而微信公共平台、朋友圈、QQ群、微博、论坛等以其灵活、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具有良好作用和独特优势的教育载体。这些网络载体能够更加方便和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或者相互交流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者,是教育效果更直接、更深入,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互联网等形式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所需的知识,从而极大提高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很多高校已经探索出了一系列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它们通过挖掘网络传播的内在规律,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力争以及时、准确、权威的形象取得大学生的认同。而校报、广播、电视、宣传栏等传统媒介通过数字化处理后移植到网络上,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众传媒的有机结合和互补,这种“移植”不能仅仅囿于简单的重复,内容要各有侧重,体现出一定的层次性和互补性。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的高校是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共享,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深入发展的宗旨,早在2003年该校就成立了中国首家红色网站联盟,以全国各界思政网站为支撑,形成了全新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取得良好效果。而在这一方面做的比较成功并有一定影响力的是重庆邮电大学,今年恰逢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红岩网校”成立15周年,“红岩网校”是该校通过互联网搭建的一个素质教育大平台,它以“团结、奋斗、爱国、奉献”的红岩精神为核心,以“为同学服务”为理念,在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网站基础上,完善其功能建成了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体,以科技人文教育、身心健康教育、专业技能教育、职业发展服务为拓展的5个网络子平台、共13个网站组成的综合性的网络素质教育体系。目前,“红岩网校”已发展成为“一校、五网、十三站、229个一级栏目、1071个二级栏目、注册用户4万余人、日均点击量突破10万人次”的素质教育网络大平台,并且伴随着互联网、手机的发展而不断创新模式,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成才需要,真正打造成为与时俱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新阵地。
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正确认识这一新趋势,及时转变工作理念,以保证网络流行文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首先,应将说教宣讲转变为行为引导,在当前的大学生身上,传统的面对面教育以及课堂宣讲等思想教育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借助各种新媒体手段特别是网络手段来实现对大学生的行为管理显得事半功倍。其次,应将管理手段转变为工作平台,以往高校通常是通过技术监管、实名注册、删除敏感信息等技术手段来监控网络舆情,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所以应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和常态管理转变,把网络当做日常性的工作平台,在课堂讲授等传统方式以外,利用网络、QQ、微信、微博等手段来开展工作。最后,应将知识共享转变为价值共享,面对信息量需求极大的大学生群体,很多高校将重心放在网站建设上,但多停留在知识共享的层面,即简单的内容堆砌,缺乏顶层设计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所以应该把价值共享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提供可以传达价值观的、影响学生思想的内容,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流思想。
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校园网络文化丰富多彩,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它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只有主动介入、把握和主导这一新形式的领域,才能使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展开,才能让大学生喜欢的虚拟空间变得积极、健康、向上。
[1] 高琦.高校流行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析[D].吉林大学,2014.7.
[2] 张玲玲.校园流行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启示[D].四川农业大学,2011:14,18.
[3] 熊绍辉.论网络条件下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2001(1):15-16.
A Brief Exploration on Campus Network Popularizing Culture’s Impact o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ANGGuo-cheng
(Department of Ideology & Politics,Xi’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710077,Xi’an,Shaanxi, China)
With the deepening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pluralistic society continues to advance, popular culture campus showing a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trend.When the“Post 90”has become the main force of college students,the campus network culture as one of the popular culture,resulting in a broader impact than other forms of popular culture and simultaneously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Network Popular Cultur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Influence
2016-10-20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SGH140833)成果。
王国成(1984-),男,山东蒙阴人,西安航空学院思政部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711
A < class="emphasis_bold">文章编号:1674-2885(2016)04-48-04
1674-2885(2016)04-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