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蓓(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南京 211815)
创建省部共建高校办学特色的路径选择
——以南京审计学院建设特色大学为例
武蓓
(南京审计大学江苏·南京211815)
摘要:办学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所在,具有省部共建背景的高校在办学特色上占据独特的优势。以南京审计学院为例,通过分析办学特色内涵的各类构建要素,阐述了办学特色的形成路径。共建高校只有积极探寻特色办学之路,才能不断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办学特色;省部共建;共建高校;内涵
省部共建高校省部共建高校是指国务院相关部委(主要为教育部)与相关省、直辖市、自治区共建的高校。主要为三类:一是教育部与各省级人民政府进行共建的985工程大学,二是在省级政府支持下,积极争取与教育部共建的部分省属211工程大学和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省属重点大学,三是教育部之外的各行业领域相关中央部委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部分行业特色高校。省部共建高校要实现共建目标,必须充分利用省部共建优势,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创建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办学特色。
南京审计大学是较为典型的“省部共建高校”,行业背景深厚,特色鲜明,是由教育部、相关行业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共建的高校,本文希望通过对具有行业背景的省部共建高校的办学特色的理论与传承创新研究,找出提升办学特色的有效路径。
国外对大学办学特色问题进行直接、专门研究并不多,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大学理念、人才培养、管理体制、大学校长等办学相关因素方面。但是可以从国外著名教育学家的著作、国外著名高校校长的办学思想中发现其对办学特色的追求和重视。1988—1996年出任密歇根大学校长的詹姆斯·杜德斯达指出,为了适应社会多元文化发展、满足人们对保持自己独特性的需要,“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建立更多的能够适应多元化社会的多样性大学。”
牛津大学校长科林·卢卡斯坚信“大学应该不断多样化,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使命”,大学培养目标的多样性是建设和保护文明、有序社会赖以存在的价值体系的必要使命的基础。以上两位校长对大学“多样化”的肯定,表明了追求办学的与众不同、办出特色是大学的一项重要使命。
国内关于高校办学特色的研究文献数量大,涉及的相关研究领域众多,其中主要集中表现在高校办学特色的理论分析方面,高校办学特色的个案研究方面和高校办学特色的国际比较方面。
省部共建旨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提高中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推进教育公平,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省部共建高校办学特色的现状办学特色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大学的生命力所在。“一所学校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定位,并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最好”。南京审计大学是我国唯一以审计命名的全日制本科院校,为审计署直属。2000年办学体制调整为江苏省与审计署合作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审计署、江苏省政府(以下简称“三部一省”)签署共建南京审计学院协议。学校在师资建设、实验室建设、科研与教学项目申报、毕业生就业与招生、新校区建设等方面得到多层面、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使学校特色大学建设拥有了坚厚基础和强有力保障。学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依托审计资源优势,顺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提升内涵,保障质量,彰显特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因审而立、依审而兴、靠审而强的特色办学之路。特色内涵的界定:
(一)学科质量与学科优势
集中精力加强传统特色学科建设,有选择性的追求卓越,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把特色学科建设为优势学科和强势学科。坚持走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创造学科核心竞争力。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在加强优势学科和品牌特色专业建设的基础上,学校着力提高专业集中度,发挥品牌影响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法治国对国家审计日益提出更高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理论研究及其必要而迫切。学校将紧跟审计实务发展需要、紧随审计理论研究前沿,整合资源,以“凸显品牌、强化特色、形成优势”为原则,构筑“大审计”学科平台,做大做强审计学科。
(二)学科方向与学科特色一方面发挥特色学科的辐射带动作用,以特色带整体,以整体促特色。“任何一所大学要成为一所知名大学,必须集中力量先在一两个学科上进行突破。当这个学科取得突破的时候,其他学科也会跟上来”学科之间形成互助的关系。另一方面,积极发展针对实际错位发展的新学科、新方向。培育新兴的学科方向,形成新的特色。围绕审计品牌,学校构建了工商管理特色鲜明,应用经济学优势突出,理论经济学基础厚实,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学科支撑有力、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的学科体系。
(三)学科交叉与复合效应
突破单一狭窄的学科点,发展多向度的学科,以优势学科带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有助于新兴学科的生长、重大创新的突破;有助于加强院系联系,促进学科之间的横向协作;有助于研究力量的集中和资源的整合,有助于加强学科建设的应用性,能够更加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学校围绕品牌与特色专业,推进交叉复合、拓展专业方向,形成了工程审计、信息系统审计、计算机审计、财政审计、金融审计、管理审计、金融数学、金融企业管理、ACCA(英国特许会计师)、IAEP(国际内部审计师)、法务会计、法务金融、商务英语等独具特色和竞争优势明显的专业方向。其中,新兴交叉学科——“审计科学与技术”和“现代审计科学”分别入选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一期、二期建设学科。
(一)打造多样化、系统化的培养模式
根据行业、区域需要,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培养目标,按照“个性化培养、多元化发展”原则,建立创新型、多样化、立交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动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通、实、精、活”原则,加强课程建设,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三)形成特色化科研方向
科研能力是大学的核心能力,特色型大学要以解决行业重大关键问题为重点,形成脱颖而出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成为特色化社会及行业智库
特色型大学只有在更高层次上构建与行业紧密联系的新机制,才能有效实现提升整体创新能力的整体提升,产学研联盟能够强化政府高校行业以及其他领域的协同效应。一方面高校能及时了解企业科技需求和市场竞争需要,有助于不断优化科研方向,发展创新团队,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另一方面,通过产学研联盟,高校的先进科技信息、科技成果和人力资源,可以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等进行有效结合,实现先进文化的融合,先进技术、经验的有效集成。这种资源的有效组合和配置,加速实现了联盟各方独特资源和优势。
(五)加强师资特色内涵建设
首先,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学校应该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强化竞争机制、激励机制、流动机制,创造“事业发展人、政策激励人、环境吸引人、感情留住人”的氛围。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按照“大力度投入、高起点引进、有重点培养、人性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开展人才队伍卓越工程建设项目,加速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形成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富有潜力、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
其次,优化师资实力与结构
学校开展人才队伍卓越工程建设项目,实施“优秀团队建设计划”,努力营造开放的学术环境与和谐的学术氛围,增进成员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和活力。探索适合学校实际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的建立,积极推动学术团队的建设。
以南京审计大学省属共建为例,该校依托“三部一省”共建机制,坚定办学特色,坚持内涵发展,构建了审计学科专业方向齐全、审计教学实践基地稳定、审计科研立足前沿、审计信息资源充裕、审计国际学术交流活跃、服务审计事业成效显著、审计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的特色鲜明、优势显著的“大审计”平台。顺应“有特色、高水平”的高校发展趋势,学校将总结高等教育特色办学规律,加强对高水平特色大学内涵的深度研究。同时,在省部共建的视野中,在更大的坐标系中,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登高望远,树立全方位的特色观,积极探索省部共建体制下特色大学的发展路径,摸索特色办学经验。
政府要把共建高校作为高校改革的综合试验田,进一步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给予大学更多办学自主权,引导大学分类办学,引导大学走创新之路。新一轮的共建体制与原有的部属体制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相比于行业部属体制,共建的高校已经拥有更多的办学自评权,同时也意味着要承担更大的办学责任。在高校竞争、生涯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共建高校要抓住共建体制,积极主动把行业资源转化为办学资源,找准办学定位,确立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深化改革,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郭贵春.把省部共建高校建成引领区域高等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大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2(9):11-13
[2]王亚杰.关于行业特色型大学建设的思考和建议[J].中国高等教育,2009(5):23-26.
[3]朱庆葆.学科特色决定办学特色[J].中国高等教育,2011(12)1. [4]郑海英.大学办学特色研究现状及其述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3)127-128.
[5]张典兵.我国大学办学特色研究的进展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12)61-64.
作者简介:武蓓,南京审计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公共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07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