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师黄浩(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增强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实效的三个“支点”
周师黄浩
(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广州510642)
摘要:课堂实践教学是近年来从思政课教学中摸索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但若抓不住课堂实践教学自身所固有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有效把握它的几个关键“支点”,必然会导致无效,难以实现育人的目的。要增强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就必须要把握好几个关键“支点”,包括学生全程参与、有针对性地择取素材和主题以及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准确点评三个方面。
关键词: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实效;支点
阿基米德曾说,只要给他一个支点,他便可撬动地球。哲学上,支点即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找准并利用支点,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在实践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是思政课教师旨在有效达致育人目标而在课堂空间内组织实施的具有社会实践性质的教学模式,是指“含有‘社会实践性内涵'的教学”。[1]能否增强它的实效,关键在于能否找准并利用好“支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学生全程参与、有针对性地择取素材和主题、教师要及时引导和准确点评三个方面。
(一)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
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是否具有针对性会直接影响到此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而只有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实施计划的拟定中才能做到有针对性。不少思政课教师忽略了学生参与的环节,完全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制定实施计划,其结果是,以教师认为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取代了学生自身真正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实施计划体现出来。这种做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导致针对性不强进而影响到课堂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部分教师开展课堂实践教学之所以没能收到好的成效,与此不无关系。正确的做法是,开学伊始就要通过各种平台和途径多方征询学生的兴趣点、模糊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以及课程内容中他们觉得难以理解和把握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甄别,最终确定纳入实施计划的话题或主题。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为“原理”课)为例,我们通常会在开学伊始随机抽取即将上此门课的20位同学,兼顾不同性别、年龄、专业,召开课程开课恳谈会,听取他们的想法和心声,同时还会利用微博、微信、QQ群等网络平台与学生们广泛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和知识盲点。在此基础上进行甄别,去伪存真,建构课堂实践教学的话题或主题体系,纳入实施计划,为随后的课堂实践教学奠定基础。
(二)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
如果说前述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教学实施计划的制定是确保实效的“前奏”,那么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活动就是取得实效的压轴“曲目”。实现学生参与课堂实践活动的最大化是增强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实效的关键。要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充分参与进来,以话题、问题或主题为牵引,在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展开不同的思想交流与心灵碰撞,采取“头脑风暴”法,让每个学生都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这样的交流与碰撞越是激烈,取得的实际效果就会越好,二者是成正相关关系的。每个学生亲身参与进来,不仅有助于促使他们进行多元的独立思考,而且无形之中也改变着他们对思政课尤其是“原理”课呆板、枯燥、乏味的先入为主的主观偏见,增强思政课对他们的吸引力和新鲜感,从而为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奠定基础。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实现的。既要精心设计话题、问题或主题,又要精心挑选切合学生实际的素材,越是与学生关系密切,越能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一些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中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话题设置及素材选取不当,导致学生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问题,难以调动他们的参与热情。
(一)主题和素材择取应遵循的原则
1.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就是主题的择取与确立必须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具有同一性、一致性。这是由思政课自身的特点和宗旨所决定的。思政课最大的特点是思想性、政治性,它是改造大学生主观世界的课程,其根本宗旨在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会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观察世界、对待他人,目的在于让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与一致性对应的是非一致性,即主题的选取离题万里,不着边际,看上去貌似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实则与思想政治理论半点关系也没有,学生们听完、讨论完之后一笑了之,半点启发和思考都没有留下,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育毫无益处,更别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了。这种做法显然偏离了思政课的方向和宗旨,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必然无法见到成效。
2.贴近性原则。贴近性原则,就是主题和素材的择取必须是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与他们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是他们喜闻乐见的因而是能够引起共鸣的。马克思说,人们奋斗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这对于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启发性在于,选择那些与大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主题和素材才更能激起他们的兴趣,这自然而然会调动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为全面深入的探讨提供动力源泉,从而为增强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奠定基础。部分教师在开展课堂实践教学时之所以难以见到成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遵循贴近性原则,选取了那些对大学生来说无关痛痒的主题和素材,学生提不起兴趣,教学的实际效果必然大打折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贴近性原则呢?除了前述通过座谈、问卷调查、网络平台寻找有效的主题和素材外,还要结合国内外一些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设置好角度,确立主题与素材。同时,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主题和素材的选择是否真正有效,关键看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之中及完成后及时进行教学总结与反思,并及时作出调整。
(二)依据学生不同的学科专业背景择取主题和素材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要求我们,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要区分学生的不同学科专业背景从而有针对性地择取不同的主题和素材。众所周知,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对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实效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择取主题和素材要因大学生学科专业背景的差异性而变。一个主题或素材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大学生行之有效,可对于攻读理科和工科的学生就未必有效;一个主题或素质对农学学科的大学生证明有效,可对于艺术体育学科的学生就不见得有效。鉴于此,教师必须结合所在高校学科专业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同的主题和素材。以“原理”课为例,必须结合高校不同的学科专业,根据人文社会科学类、理工科类、农学类、医学类、财经类和艺体类学生选择具体的主题和素材。决不能一个主题或者素材覆盖所有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只有一切以学生实际为转移,以学生的不同学科背景为转移,才能切实增强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效。有思政课教师提出的实施“分类教学模式”[2]正是应对这一问题而做出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尝试,无疑具有启发性。
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是否有效,关键是看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然而,这决不意味着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可有可无,相反,它“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引领”,[3]没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增强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实效性就必然会落空。思政课教师是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监督者和引导者,从这个意义上讲,他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在课堂实践教学诸环节的关键节点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增强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实效的另一个关键是看教师在这些关键节点上能否及时引导和正确点评。
教学实践中,我们摸索和积累的下述做法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其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发言,保证学生发言始终不偏离主题,一旦发现有偏离的苗头时要及时提醒并纠偏。其二,对围绕案例展开探讨的整体情况展开小结与点评。一方面,要简明扼要地对学生讨论后形成的看法或典型意见进行归纳与总结,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对于案例讨论的整体认知,并以此为基础让他们知晓自己的看法或观点在所有观点中的大致位置;另一方面,亦要在此基础上点评和分析学生的这些看法、观点和意见,做这些工作时一定辩证、全面,既要对那些思路清晰、见解独到的观点予以充分的肯定,又要对那些讨论中显现出来的明显错误的思想观点、不当言论以及思想倾向性进行点评,指出问题的症结,以正视听。其三,教师要表达出自己独立的见解和思想。教师与学生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在同一个问题上,教师看的更远,分析的更专业,给出的结论也更具有说服力。教师高屋建瓴地概括出几个更为高明的观点,会在学生中树立起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效应,从而调动起学生参与下一轮案例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四,通过总结点评实现内化提升的目的。这一环节一定要做到“理不离案”,所有的说理和富有教育意义的话语都要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上,让它们更具有说服力和渗透力,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姜德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05.
[2]汪盛玉,方芳,张涛.“原理”课教学如何有针对性地育智、育德、育人——以安徽师范大学“原理”课分类教学模式探索为例[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89.
[3]张小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81.
作者简介:周师,博士,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黄浩,男,汉,湖北枣阳人,博士,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高职教师课堂教学问题行为及对策研究》(项目号:SK2015A731)阶段性成果。广东省2015年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阶段性成果。华南农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2013年项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设计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534(2016)0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