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武夷圈全域化发展对策

2016-04-12 23:33
三明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武夷全域区域

三、大武夷圈全域化发展对策

(一)完善大武夷圈旅游协作机制

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政府主导区域内旅游合作,协调结果仅仅表现为地区政府之间的一种倡议,缺乏法律效力,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的经济、行政双重行为常常使地区间发生经济关系与行政关系上的交叉与重叠。[13](P26-29)旅游企业在区域合作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完全发挥,而建立一个统一的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可以推动区域旅游合作的进行,提供制度保障。[14](P68-72)福建省大武夷圈尚未达到深层次的合作,各行政主体在发展旅游中引导辖区内旅游产业,为短期利益而进行竞争,不能实行统一政策进行指导,进而阻碍了区域内旅游合作的步伐。而全域旅游可以带动区域内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同步发展,各旅游资源在统一的发展平台上进行有效整合,形成区域性集约化发展格局,提升资源利用水平和品牌形象,增大资源、品牌的叠加效应。[15](P131-135)

针对目前大武夷圈旅游合作出现合作表层化、企业参与积极性低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以政府为指导方向,由旅游中介组织作为旅游各个企业的连接线,从而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合作网络关系。各地区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定期会晤协调制度,共同探讨大武夷圈内合作以及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完善政策法规,以政策、制度作为区域旅游的约束机制。公共区域的合作是全域旅游的主要体现,政府应明确自身主体的定位,加大区域内公共利益、长远利益的重视,如提升区域合作深度的政策宏观指导、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旅游体验环境的质量建设,加强跨区域旅游综合执法,指导、协调、督查、督办相关区域各相关职能部门开展旅游市场综合整治,促使各城市在经济和制度上一体化。政府应避免参与具有营利目的的经济活动,给予大武夷圈市场充分活力,完善企业竞争机制。全域旅游模式的开展依赖于“多规合一”的实现,大武夷圈的各行政主体、各部门应做到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完成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制定,将旅游产业作为发展中的主导产业,确立旅游发展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发挥旅游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二)完善大武夷圈交通通达性

全域旅游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全时空旅游发展,因而交通体系的完善对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大武夷圈旅游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交通通达性差。虽然政府倡导建设高铁,但尚未完工,对近年来旅游经济的发展作用微弱。大武夷圈内旅游资源丰富,拥有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宁风景名胜区、永定土楼等世界级品牌旅游资源,但由于旅游景区各路网不健全,重点旅游区之间开通直通车较少,适应散客需求的游客集散中心、自助服务体系、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有待提高。因此,在未来大武夷圈交通建设中,首先需坚持交通畅通的原则,铁路、高速公路、乡村公路、机场等多维度交通网络体系是实现以线带面的基础,同时也要加快自驾营地建设步伐,规范大武夷圈内旅游标识系统、完善服务区布局。其次要完善大武夷圈旅游集散体系,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开辟如武夷山、泰宁、永定土楼等世界级品牌旅游景区的绿色通道,大力发展旅游公共专线体系,实现各集散中心与武夷山、泰宁、连城、屏南等主要景区间的旅游专线车。

(三)促进大武夷圈旅游产业互补性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涵盖“食、住、行、游、购、娱”,大武夷圈内旅游资源丰富,有武夷山、泰宁风景区等观光旅游资源,也有永定土楼人文景观。因而在发展旅游过程中应互补性发展,作为不同的旅游吸引要素,增加区域旅游竞争力,扩大旅游市场。在开发旅游产品中,需要注重文化与生态相融合,推动文创产业发展,

开发具有文化价值的景观生态产品。作为大武夷圈引导主体,政府应倡导各企业开发不同类型旅游产品,加大区域旅游地对游客的吸引力。其次促进区域内第一、第二产业与旅游业相融合,延长产业链,使得区域内全产业都得到新的发展,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以大武夷圈内世界级品牌旅游资源为核心,投资建设配套设施完善、产业要素齐全、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小镇。大武夷圈旅游发展应注重产业跟进与协同发展,构建具有特色鲜明、互补性强的产业格局。

(四)扩大大武夷圈旅游影响力

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有一个核心吸引物将游客吸引至旅游地,南平市作为大武夷圈中的核心旅游地,在大武夷发展过程中对周边的旅游目的地的带动性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大武夷圈联合营销机制,打响大武夷旅游品牌,提升旅游营销效益,实现共同受益。以大武夷圈内整个区域的各代表性旅游产品作为宣传旅游的名片进行宣传,建立由主要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区组成的大武夷旅游营销中心,构建一体化宣传营销平台,统一宣传投放,逐步建立资源互换、产品互推、客源互送、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旅游营销机制,增强大武夷圈内旅游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在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大武夷圈区域合作将进一步扩大,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其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大武夷圈由于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基础配套设施等因素制约,各城市间旅游经济协同性差异明显。本文探讨了大武夷圈实现旅游经济一体化的对策,但由于全域旅游的理念还需进一步完善,课题所做的分析尚不能与全域旅游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加大对全域旅游的理解,从而能够进一步地指导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

[1]佚名.大连市旅游沿海经济圈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EB/OL].(2015-01-01)[2016-09-16].http://www.D lpdi.com/chengguo/city/2012.08-10/71.htm l.

[2]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

[3]张辉,全域旅游的理性思考[EB/OL].(2016-02-16)[2016-09-16].http://dy.qq.com/article.htm?id=20160216A040C800.

[4]李金早,全域旅游大有可为[EB/OL].(2016-02-07)[2016-09-17].http://www.cnta.gov.cn/xxfb/jdxwnew2/201602/t20160207_760080.shtm l.

[5]吴旗韬,张虹鸥,叶玉瑶,等.基于交通可达性的港珠澳大桥时空压缩效应[J].地理学报,2012,67(6).

[6]陈永林,钟业喜,周炳喜.基于交通通达性的江西省设区市经济联系分析[J].热带地理,2012,32(2).

[7]牛慧恩,孟庆民,胡其昌,等.甘肃与毗邻省区区域经济联系研究[J].经济地理,1998,18(3).

[8]逯付荣,刘大均,谢双玉.湖北省优秀旅游城市空间结构演化研究.[J].旅游论坛,2014,7(2).

[9]许培源,许红妹.福建省厦漳泉大都市区空间结构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12,32(6).

[10]赵磊.中国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演变1999-2009[J].旅游论坛,2014,7(2).

[11]要铁丽,郑国.西安及其毗邻地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21(1).

[12]曹宁,郭舒.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社会科学家,2004,107(3).

[15]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2).

[14]王迎涛.我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研究进展与发展建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28(1).

[15]喇明英.川甘青交界区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理念与路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2).

(责任编辑:刘建朝)

合作,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联系。尽管南平市凭借着自身的区位、资源等条件在大武夷圈的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其协同带动性尚不能完全引导各周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受交通条件的限制,龙岩、宁德的旅游业不能与南平市取长补短,龙岩市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其辐射能力有待提高。四市之间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在近些年来没有得到大的改善,企业间垄断竞争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产业结构优化力度不足。

猜你喜欢
武夷全域区域
《武夷天下秀》
用一粒米撬动全域旅游
武夷学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全域人人游”火爆周宁
谋全域 图四时 大连金普新区的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向更广更深发展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武夷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