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水珠,韦云云
(1.福建江夏学院 金融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福清支行,福建 福清 350300)
对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思考
郑水珠1,韦云云2
(1.福建江夏学院 金融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福清支行,福建 福清 350300)
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市场潜力巨大。在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践行绿色信贷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明智之选。绿色信贷业务自身的特殊性,决定其风险比普通信贷的风险更加难以管理。商业银行在开展绿色信贷时应全面分析风险的类型和成因,结合当前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相应的管理办法,从而进一步完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绿色信贷;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绿色信贷是指利用信贷手段促进节能减排的一系列政策、制度安排及实践。在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是顺应潮流之举。绿色信贷与传统信贷的区别在于,在开展绿色信贷业务时,商业银行利用资金的导向作用,将绿色贷款资金投向环保产业,扶持这些绿色企业发展;同时,商业银行会减少在高污染和高耗能的企业和项目上的投资,限制污染企业的生产,以此达到资金的“绿色配置”。由此可见,绿色信贷对促进绿色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绿色信贷业务的特殊性,在实践过程中除了会遇到常见的信贷风险,也会遇到各种潜在的特殊风险,这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提出巨大挑战。
(一)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类型
商业银行通过利用资金的媒介作用,一方面对研发回收利用技术、生产环保材料、严格遵守排污规定的企业提供优惠利率贷款;另一方面对过度使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企业提高贷款申请要求并实行高利率的政策性手段,以此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按诱
发原因的不同,绿色信贷业务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类型:
1.环境风险
由于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开采问题的日趋严重,国家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来限制和处罚企业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这些新政策使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难以正常开展,导致其经营前景不容乐观,从而使放贷的商业银行面临着贷款可能无法收回的风险。环境风险与其他风险相比,牵连甚广,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多方配合,因此环境风险所带来的不确定性更大,需要银行更加重视。[1](P264-267)
2.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开展信贷业务时,当主观或客观因素发生变化并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情况与财务状况,使借款企业的还款压力增大,可能无法按时足额偿还贷款,从而对商业银行的经济或声誉造成损失。[2](P35-39)绿色信贷所适用的项目大部分是以保护环境为主要考虑因素,比如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的项目和灌溉技术改造的工程等等。这些项目没有诱人的利润,资金投入量大且回报周期较长,因此,绿色信贷项目隐匿着较大的信贷风险。
3.操作风险
一般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等原因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因人员和技术原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是最为常见的。在绿色信贷贷款审核的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在技术层面上难以获取全面真实的信息资料,容易做出错误的放贷决策;而内部监督制度的不完善,也无法对员工的行为进行有效制约,员工为完成放贷指标,可能会放松审查标准;污染企业为获得贷款,也可能贿赂信贷审查人员。这些行为都会带来较大的操作风险。
4.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的行为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合同行为效力待定或消失,发生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我国在绿色信贷方面的立法起步较晚,银行在处理信贷纠纷时,由于缺乏相关准则的指引,无法保障自身的正当权益,难以以法服人。近年来,为了规范绿色信贷的发展,立法部门陆续出台了相关法规政策,使银行在处理信贷问题时能够有例可循,有法可依。虽然当前绿色信贷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但从根本上还不能与绿色信贷的快速发展相匹配。
5.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市场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授信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一般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价格变动风险和商品价格变动风险四大类。其中,利率风险是指在利率水平波动的影响下,银行资产收益价值下降、负债成本增加,从而影响银行的利润水平。[3]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深入,利率风险是银行面临的最主要市场风险因素,需多加留意。
(二)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成因
1.金融腐败的存在
金融腐败主要是指银行内部工作人员在进行贷款资格审核或其他工作时,利用职务之便或银行制度上的漏洞,放松工作要求,让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企业获得贷款或让本不能申请到大额度资金的企业获得大额贷款的行为。金融腐败的存在造成关系人贷款和人情贷款的可能性增大,给银行经营带来无法预估的风险。
2.风险内控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指商业银行为了达成经营目标,以全面性、审慎性、有效性和独立性为原则,通过制定并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由于我国风险内控制度建设时间尚短,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对于绿色信贷业务,我国商业银行还未建立有效的内部报告和控制机制,当出现内部风险问题时,导致风险难以及时消除,就有可能引发银行更大的风险暴露。
3.风险管理人才匮乏
绿色信贷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相关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还未跟上绿色信贷业务发展的步伐,导致对绿色信贷风险的管理研究还没形成真正的学科。商业银行对绿色信贷审核的
重点主要还是审核贷款企业资信情况和项目资金是否违法,与一般贷款审核并无太大区别。绿色信贷业务对信贷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商业银行正是缺乏既懂得金融知识和环保知识、又具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才无法真正贯彻运用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
2007年7月,国家环保总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出台 《关于落实环境保护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标志着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大力调整信贷结构,积极推动绿色信贷建设,重点倾向于将信贷资金引向绿色经济领域,加大对节能环保等绿色经济领域的支持力度。各家金融机构都积极履行自身社会责任,依照绿色信贷政策和指导意见,结合自身业务发展特点,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信贷的发展。
(一)我国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实施现状
1.推进绿色信贷专业化管理
赤道原则是一套在融资过程中用以确定、评估和管理项目所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的金融行业基准。作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内地唯一一家赤道原则金融机构,从2008年开始,兴业银行以赤道原则为切入点,构建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大力提升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实施赤道原则,提高客户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水平,提高项目的环境与社会友好度,为社会和谐与繁荣作出贡献。
截至2016年上半年,兴业银行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达到4 302.70亿元,绿色金融客户数达到6 402户。兴业银行积极贯彻国家绿色信贷政策,将绿色理念贯穿于银行经营的方方面面,通过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引导资金资源流向绿色环保项目。2014年,兴业银行继续推进绿色金融管理专业化。总行层面:由总行环境金融部牵头统筹管理本行绿色金融业务,单独设立风险窗口,实现对绿色金融授信项目进行专业审批、专业管理,达到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全程融合。分行层面:约80%分行设立了环境金融中心,配置专业绿色金融岗位,实现对区域内绿色金融业务专业化支持。[4]
2.实施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度
中国建设银行于2006年在国内同业率先提出并实施了“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即对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无论经营状况和财务指标有多好,都不予信贷支持。有效履行内部审计在“支持绿色信贷”方面的审计监督职能;认真审查绿色信贷相关要求是否全面融入全行的信贷政策;将“绿色信贷执行情况”作为相关信贷项目的必查内容。截至2014年末,建行绿色信贷余额4 870.77亿元,节能减排效益显著。近年来,建行加大对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严控高耗能、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将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污水处理等环保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绿色环保等领域,作为建行信贷投放重点,对具备商业可持续性、市场前景良好、符合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要求的客户和项目给予支持。加大对绿色信贷相关行业的审批研究,制定了涵盖钢铁、水泥等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的审批指引,印发了垃圾焚烧发电、现代煤化工、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污水处理及其再生利用、光伏产业、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水利项目、现代农业机械、新农村贷款等与环保相关行业的审批指引,为绿色信贷提供决策支持。[5]
作为一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上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也一直牢固树立绿色金融理念,每年修(制)定并印发新版行业(绿色)信贷政策,对行业分类设置不同的经济资本调节系数,鼓励和引导全行在商业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将信贷资源优先投向绿色经济领域,逐步压缩或退出产能过剩、高污染、高排放行业。《中国工商银行2014年社会责任报告》数据显示,工行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领域,2014年贷款余额达6 552.81亿元,较上年增长9.6%。为加强绿色信贷流程管理和风险防控,2014年6月,工行印发《境内法人客户绿色信贷分类管理办法》,优化绿色信贷管理流程,全面实施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度,要求全行在信贷流程各个环节及时查询绿色信贷分类标识
并将其作为对客户总体评估和信贷决策的关键依据。加强对涉及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融资的风险防控,及时组织全行进行风险排查,督促客户完成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加强涉及金属排放领域融资风险管控,在严格控制新增融资的同时,加大对存量融资的压退力度。[6]
(二)我国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条款可操作性不强
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细致的绿色信贷规定相比,我国绿色信贷政策显得十分空泛,实际操作性不够强。大部分的绿色信贷指引都是综合地阐述风险管理原则,很少对风险管理的具体操作流程进行规范化规定,难以给各商业银行提供操作参考。
2.银行资产结构不合理
就行业而言,因绿色信贷本身的特殊性,贷款投放的行业选择较少,而一旦遇到经济下行或国家宏观政策调整,这些行业经营情况整体性走低,资金无法正常回收,将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就企业而言,商业银行偏向于将资金投入信誉良好的大中型企业,目前国内环保企业符合要求的也较少,导致单户信贷投放过于集中,这也给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3.风险控制水平参差不齐
我国缺少对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具体的行业指导,整个行业还未形成强烈的风险意识。有的在贷款审核中遵守“赤道原则”,有的以“环保一票否决”为标准,没有形成统一的行业标准。各商业银行在进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对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感认识程度不同,对绿色信贷业务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导致各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风险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4.环保信息传递不及时
目前,商业银行依赖于环保部门的报告来了解企业的环保状况,而商业银行和环保部门间的信息沟通机制还未完全建立,没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系统,无法共享环保部门数据,再加上环保部门对企业项目的污染程度判断还只是简单的事前判断,企业的环保信息更新存在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能有效地进行信息沟通,以致银行难以及时对贷款风险进行管理。
国际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已经有数十年,借鉴国际银行业的先进管理经验,将有助于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的发展。
(一)国际绿色信贷风险管理实践经验
目前,国际上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成功实践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英国、加拿大、德国和荷兰等国家,下面主要以美、日两国为代表进行说明。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尝试实行绿色信贷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十分重视发展绿色经济,出台了多部相关法规,严格要求企业和银行承担各自的社会责任,如1980年颁布的《超级基金法》将银行的环保责任与贷款客户的行为挂钩,实行连带责任,要求银行必须要对客户造成的环境污染负责,并要支付相应的环境修复费用。[7](P57-59)这样一来,银行在给企业发放贷款时,就必须好好审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可以说,完善的法律背景为绿色信贷业务的顺利发展提供保障。作为赤道原则的发起者之一,美国花旗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的过程中,主要从信贷风险和声誉风险的角度来控制环境和社会风险,并于2003年制订了一套完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ESRM)体系。为促进ESRM体系高效有序地运行,花旗银行还设立了环保与社会风险政策审查委员会,主要负责为环境评估部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部门等提供咨询服务。花旗银行还根据实际执行情况,不断对ESRM政策进行更新调整。[8](P87-89)花旗银行在对绿色产业加大融资规模的同时,还积极为企业提供培训,促使企业绿色发展。
日本政府主要通过实行援助机制来激励和引导全社会走低碳环保道路,并将绿色信贷、绿色环保等多个领域纳入法律规范的范围,使得援助机制能在充分的法律保障下实行。这套援助机制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励和帮助企业环保投资,其内容包括中央政府下属的公共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直接补贴等。2003年10月,日本瑞穗实业银行作为全
球第18家银行宣布采纳赤道原则,这也标志着亚洲第一家赤道银行的成立。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赤道原则,瑞穗实业银行在总部成立了可持续发展室,负责监督并执行全球各网点的绿色信贷项目。瑞穗实业银行根据赤道原则重新制定了项目放贷审批流程,客户所申请的贷款业务经可持续发展部门和信贷部门的筛选与审查后,还需再经可持续发展室和审核部门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层层考察后,企业才能获得贷款。[9]
(二)国际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启示
1.建立专业风险管理部门
大多数国际商业银行都单独成立了专业的风险管理部门来审核企业或贷款项目的风险,这样的部门对风险管理更有针对性,可以在极大程度上避免对贷款风险做出错误判断。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学习国际银行的先进做法,通过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客观地对绿色信贷风险进行分类、评估和管理,来增强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专业性,继而提高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能力。[10](P114-117)
2.使国际准则适用本土银行
目前,赤道原则是公认的绿色信贷国际标准,对项目融资具有极高指导意义,已被国际银行业广泛采用。在实践过程中,赤道原则虽不具有法律强制力,但却有很大影响力,各国金融机构已达成共识共同遵守。我国发展绿色信贷业务,必然无法忽视这一准则,但这套准则是综合性指标体系,在实践过程中只能提供原则性参考,没有具体的操作指南。实际情况中的贷款审核流程复杂多变,这意味着不能将其生搬硬套,我国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推进赤道原则的本土化,将赤道原则灵活运用于贷款审核的流程中。[11]
基于国际商业银行所探索出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更好地进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一)宏观层面的建议
1.完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法律体系
完善的法律体系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为此,应将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上升到法律层面,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为执行保证,比起一般的政策,也有较强的稳定性。通过法律来监督、约束企业行为,实行奖惩机制,以此来调节社会的利益关系。通过推行法律,引导社会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气,构建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良性循环。[12](P186)完善绿色信贷法律体系,依法规范企业行为,由法律保驾护航,逐步建立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有效机制,为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法治基础。
2.建立有效的支持和激励机制
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增强正激励(奖励)和削弱负激励(惩罚)两方面。例如,一方面,通过实行问责制度和行政法律处罚手段,约束商业银行违规向环境违法项目或企业发放贷款的行为;另一方面,激励积极推行绿色信贷业务的商业银行,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助等奖励,以此充分调动商业银行发展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考虑到商业银行在严格遵守绿色信贷要求时,不可避免地会因拒绝双高企业而遭受损失,同时贷款给环保项目所存在的资金回收期长的问题,政府应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对其进行补偿,才能避免银行急功近利而忽视了环境问题。绿色信贷项目在评估过程中涉及面广,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所需的风险管理成本较高,通过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商业银行的积极性,能分配更多的资源来发展绿色信贷,也能更好地对其进行风险管理。
3.优化绿色信贷的信息沟通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绿色信贷过程中,由于各部门间沟通机制的不完善,导致环保信息的流通不畅,严重影响了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环保部门应建立环保信息库,通过周密调查,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对环境的影响情况,定期向银监会和相关征信管理部门提供企业的环境违法报告,实时充实并更新数据库内容,以此为商业银行贷款审核提供参考。通过在国家环保部门
和银行监管部门间建立企业环保信息日常沟通机制和监测机制,确保信息的公开性和透明性。
(二)微观层面的建议
1.完善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
当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相继完成股份制改革,现代商业银行制度逐渐建立。股东、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四个部分职责明确,协调运转,相对独立又相互监督。商业银行可以在完善董事会和监事会职能的同时,另设外部独立董事,逐渐消除公司高层力量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干预,使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要加强对基层高管人员行为的监督,增强其行使职权的透明度,落实岗位问责制度,杜绝职权风险。通过完善银行作为法人的治理结构,逐步完善风险防范和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
2.完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流程
商业银行在赤道原则的指引下,在强调信贷业务准入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先进的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手段,严格按照完善的贷前审核、贷中确认、贷后管理三个流程,要公正客观地对企业或个人进行信息核查,避免流于形式,造成潜在的信贷风险。完善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流程,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实现风险与收益相匹配。
3.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缺乏专业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人才是商业银行推进绿色信贷业务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绿色信贷的质量与贷款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当银行的风险管理人员是专业、有经验的,就能对风险有一定的预见和评估能力,可以在源头上尽可能地避免信贷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的有效管理。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人员不仅要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和环保知识的学习,还要掌握包括法律、经济金融、环境保护等多学科知识,在工作中加大对企业的宣讲与监督,切实提高风险管理的执行力。
绿色信贷的推广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水平又直接制约着绿色信贷的发展水平。我国商业银行在绿色信贷领域的实践时间较短,对于绿色信贷的风险管控尚处于初级水平,亟待提高。基于国外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的经验并立足于国内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完善的法律体系、有效的激励机制、畅通的沟通机制以及专业的从业人员,这些都将提高商业银行对风险的预防和调控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完善现代商业银行绿色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1]马秋君.基于绿色信贷的我国商业银行环境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中国人口,2013(11).
[2]陈立杰,王丹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专业化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区域金融研究,2015(8).
[3]陈怡.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4.
[4]兴业银行.兴业银行2014持续发展报告[R/O L].(2015-04-28)[2016-06-26].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601166/15008872.
[5]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设银行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R/OL].(2015-03-28)[2016-06-26].http:// app.finance.ifeng.com/data/stock/ggzw/601939/14941729.
[6]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工商银行2014年企业社会责任报告[R/OL].(2015-03-27)[2016-06-26].http://data.eastmoney. com/Notice/20150327/2W vl2W 4pFZnYMM.htm l.
[7]马秋君,刘璇.发达国家绿色信贷业务发展借鉴[J].绿色金融,2013(4).
[8]赵雅斐,汲奕君.借鉴国际经验发展我国绿色信贷[J].金融纵横,2013(6).
[9]夏心愉.瑞穗(中国):由内而外遵循“赤道原则”[N].第一财经日报,2011-11-16(3).
[10]马秋君,甘益宁.商行绿色信贷环境风险管理国际经验与启示[J].现代商贸工业,2015(9).
[11]王权.美、日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比较分析[D].长春:吉林大学,2010.
[12]叶至夏.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5(11).
(责任编辑:刘建朝)
Thinking on Commercial Banks'Gree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ZHENG Shuizhu1,WEI Yunyun2
(1.College of Finance,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2.Fuqing Branch,Zhejiang Chouzhou Commercial Bank,Fuqing 350300,China)
In recent years,green finance has accelerated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significantly,meanwhile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s have appeared in a number of areas.The market potential is huge in China.Therefore,under the new normal economy,it is the wise choice to keep with the time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practice green credit.It should be noted that green credit has its own particularities,which means it is more difficult to manage green credit risk than general credit. When practice the green credit,commercial banks should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risk type,combine with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green credit risk management,and explore th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th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 to improve the green credit risk management system.
green credit;commercial bank;risk management
F832.4
A
1673-4343(2016)05-0035-06
10.14098/j.cn35-1288/z.2016.05.007
2016-07-30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631)
郑水珠,女,福建福清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国际金融、金融理论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