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灵,邵雅利
(1.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江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教育路径探新
——基于创业效能感的视角
程 灵1,邵雅利2
(1.福建江夏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江夏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创业效能感对于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动机、保持创业激情及缓解创业压力均具有积极作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更适应、也更需要创业,创业效能感是影响其创业的关键因素。根据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可围绕大学生的创业效能感,以创业需要为驱动,以创业目标为引领,以成功体验来强化,用积极归因纠偏,从正面反馈激励,借创业榜样示范,靠创业环境支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路径,构建创业教育“立交桥”。
创业效能感;应用型本科;创业教育
创业是一种通过资金与能力开创新企业,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过程,创业成功还可以带来可观的就业联动效应。经济与合作发展组织(DECD)的统计分析表明:创业活动频繁的国家经济增长率高、失业率低,而创业活动少的国家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较高。为此,2016年7月 13日结束的G20劳工就业部长会议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业行动计划》和《提高就业能力政策建议》等文件,各国同意采取行动落实“行动计划”,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让创业者特别是青年创业者释放潜力,使之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P50-53)就我国而言,一
方面,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急剧增加,就业难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议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政府相继出台不少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高校也逐步开设各类创业指导课程。然而,大学生的创业意愿依然不大,就业规划中仍将“铁饭碗”和白领等工作摆在前列。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高校的创业指导过分强调增加大学生创业知识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却忽略一个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心理因素——创业效能感。基于创业效能感的研究,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新路径,是高等学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新突破。
创业效能感这一概念源于美国心理学家Bandura 提出的自我效能感理论。Bandura 认为,自我效能感是人们对自己完成某项任务或工作行为的信念,即对自己是否能利用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去完成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2](P25)换而言之,自我效能感涉及的不是能力本身,它是对自己的能力能否有效完成某种特定活动的预测,其本质是个体的一种主观感知,而这种感知又将影响随后相关的思维、情绪和行为反应。大量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感不是个体的一种特质,而是一个动态的发展指标。人们的自我效能感存在着各种层次的水平(如高自我效能感与低自我效能感等),不同的人或同一个人面临不同的情境,其自我效能感水平可能处在自我效能感水平连续体的不同的点上;同时,自我效能感可以保持相对的稳定但并非一成不变,可以通过训练而提高。
面对创业活动,人们也会对自己能否进行和创业相关的任务或活动进行判断与预测,伴随而生的能有效完成创业活动的信念即是创业自我效能感(简称创业效能感)。Jill 等学者研究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包含四个维度:机会识别效能感、关系效能感、管理效能感、风险容忍效能感,等等。[3](P39-47)创业效能感形成和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从其形成的心理机制分析,较为典型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一)直接经验
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从事各项实际活动的成败体验,特别与创业相关行为的成败经验是个体形成创业效能感的客观依据。王彭研究发现:有创业经验的和正在创业的大学生的创业效能感高于未创业的大学生。[4](P39)在与创业有关的活动中获得的成功经历能够提高一个人的创业效能感,失败的经历特别是连续的失利会使其创业效能感降低。
(二)替代性经验
替代性经验,即个体通过他人的创业行为及活动成就而实现观察学习,获得关于自我创业成功可能性的认识。若发现能力等人格特征与自己相似的人在创业活动中的成功经历,将从中获得替代强化,进而提高创业自我效能感;反之,则可能降低创业效能感。韩力争、傅宏研究表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总体水平不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看到成绩好、能力也不错的同学在创业中仍然较被动,由此产生了较低的创业效能感。[5](P91-93)
(三)指导与训练
他人的言语劝导、鼓励性建议以及课程训练等,都可以改变个体的自我认知,从而增强一个人的创业效能感。严建雯、巫程成和王彭通过实验研究得出,接受KAB 课程(KAB 课程旨在通过传授创业理论知识和训练创业实践技能,来帮助学习者夯实理论基础,培养创业意识,学会创业技巧,激发创业热情,进而为社会输出优秀的创业人才)的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明显高于没有接受该课程的大学生,说明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创业效能感。 [6](P1105-1108)
(四)动机与情绪
良好的动机和情绪状态直接影响人的生理和心理唤醒水平,进而影响个体的创业效能感水平。焦躁、不安的消极情绪会导致人们失去正确的判断能力,从而降低自我效能感的评估;相反,平静、稳定的积极情绪可使人自信、镇定,从而提高个人的创业效能感。个体的情商高低决定了其主导心境,陈权、尹俣潇的研究表明:情
商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P<0.01),相关系数均在0.6以上,达到强相关,情商能很好地预测大学生创业效能感。[7](P115-120)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并焦虑的问题。其中,既有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等需求方面的调整因素,也有高校人才培养、大学生供给方面的问题。为解决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问题,社会、政府、大学和大学生都要主动适应形势的变化。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相对于研究型大学而言的一种高等教育办学形态,是伴随着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而出现的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新型大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适合创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了“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和“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在办学定位上,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是主要培养从事一线生产和管理的复合性创新性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大学培养的偏重学术型(理论型)的毕业生相比,学术型人才则更适合继续深造或到科研院所、学术机构从事学术研究,而应用型人才更擅长将专业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应用于所从事的社会实践、在成功创业方面更有优势。另一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更需要创业。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构成主体主要是近十来年新建(或新升本)的大学,也大都是地方性院校,往往在生源基础、师资力量、教学资源等方面相对薄弱,其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因而尤显突出。在与研究型大学毕业生竞争就业岗位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趋势,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创业以解决就业难的政策,发挥应用型人才“接地气”的优势,主动以创业实现就业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自我效能感是外部情境和个体反应之间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主观认知,它不仅影响人们是否选择某一行为,还将影响人们对完成任务所付出的努力、面临挑战和困难时的坚韧性等表现。在创业领域,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亦是如此。大学生是否愿意选择创业、创业成功率的高低,都受到其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培养创业效能感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也就尤为重要。
(一)创业效能感是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创业的关键因素
赵杨认为,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存在创业理念不强、动力不足等问题。[8](P230-232)同时,欧阳丹丹,陈雷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调研结果显示: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在创业效能感量表上得分也高,说明应用型本科生的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愿、创业行为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9](P68-71)可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着眼于创业效能感的提升解决大学生创业缺乏自信、意愿不高的问题。只有拥有创业效能感,对创业具有很高的自信,才能产生创业的动力和欲望,才能敢于面对挑战和挫折,表现出有效的创业行为,取得创业的成功。
(二)创业效能感可以促进身心健康引领校园文化
创业风险较大,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的复杂性、创业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等原因,应用型本科生在对创业的理解上、在社会资源的利用和创造上面临很多实际的难题,在创业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困难,甚至面临创业失败的风险。在面临障碍和困境时,创业效能感对于保持身心健康、缓解创业压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失败面前,创业效能感一方面通过影响自主神经系统的唤醒水平、儿茶酚胺的分泌水平和内源性鸦片肽的释放水平来保证免疫系统的正常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创业效能感能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意志和毅力,激发出来的创业自信心,还能使大学生不仅敢于创业,而且在创业的过程中能持续保持创业的激情,从而有助于形成百折不挠、持之以恒、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创业效能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其形成一般
经历需要驱动→模仿认同→内化外化三个相互衔接的过程。首先是个体产生对创业的需求,然后当一个榜样呈现在个体面前时,个体出于自身需要从中模仿吸收有用的部分,对创业效能感进行整合和内化,最后将创业效能感进行外化,即对创业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心理特征和对创业过程进行反馈。根据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机制,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可围绕大学生的创业效能感探索创业教育的新路径。
(一)以创业需要为驱动
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支配行为。需要驱动过程是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动机机制,也是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前提。只有对当前发展现状产生改变的需求,并且需求越强烈,形成创业效能感的驱动力就越大。对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创业可以满足创业者多层次的需要,包括物质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甚至是自我实现需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效能感,首先应该分析他们的不同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教育目标和策略,鼓励大学生不满足于现有的需求,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最后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目标。
(二)以创业目标为引领
在需求驱动的基础上,还应帮助大学生设立合理的创业目标,以此引领他们集中自己的心理能量朝着目标坚定前行,并及时根据既定的目标轨道调整行为。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设立目标应该力求明确清晰,切忌好高骛远,避免因设立不切实际的目标而屡屡受挫并造成创业效能感的降低。同时,创业指导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将目标分段,例如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再对这些目标进行具体细化,增加它们实现的可能性。
(三)以成功体验来强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个体在富有挑战的任务中所获得的成功对于效能感的形成和改变所产生的影响巨大。洪何露、王威的实验研究表明,大学生参加创业社团活动能够提高他们的创业效能感。[10](P55-59)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发挥注重实践实训的优势,通过设计实践性的创业训练课程、组织学生创办各式各样的创业社团、开展暑期创业夏令营活动等,让大学生能够亲身经历创业的整个过程,从丰富的活动中积累创业经验。鼓励毕业班学生将创业方案作为毕业设计,亦可弥补传统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缺少创业实践研究的缺口。
(四)用积极归因纠偏
创业的过程充满挑战,并不总是一帆风顺。面对创业过程中的成败得失,若学着把创业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和努力这些内部稳定因素,将有助于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把创业中的失利归因于环境、运气等外部不可控因素,将更有利于在失败之后总结原因,从而自信地进行下一次的尝试,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拥有较高的创业效能感。因此,高校创业指导教师要在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践过程中,引导应用型本科生进行积极归因,避免失败后的消极和逃避情绪,让他们逐步由消极归因向积极归因转变,帮助他们树立创业信心,激发创业潜能。同时,还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重视在校大学生情商的培养,教会大学生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在取得成绩时,能保持不骄不躁、不断进取的心态,在遇到挫折时,能保持继续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使其在任何环境、任何状态中均能够保持高度的创业热情。
(五)从正面反馈激励
当一个人的行为总是被他人关心、支持和鼓励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增强或提高;反之,当一个人的行为总是被他人批评或指责时,他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削弱或降低。教师在创业教育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也是大学生创业行为的直接强化者。通过言语鼓励进行正面激励是增强应用型本科生创业效能感的又一有效措施。因而,在创业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内外的各种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创业思想、观点和行为给予及时的反馈,多给表扬、鼓励等正面强化,而少给批评、指责等负面强化,以维护和增强学生的创业效能感。
(六)借创业榜样示范
创业榜样的替代性经验也是形成创业效能感的重要因素。高校可以邀请拥有丰富创业经
验的专家和校友到校传授创业经验,解答大学生在创业准备过程中的各种疑惑,并通过学校的各种媒体渠道进行广泛宣传。选取的创业榜样最好是贴近大学生生活的人物,使大学生感觉可亲可学,还要注意挖掘和引导学生寻找榜样创业中蕴含的正能量。此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去企业见习,通过观察他人的创业过程,获得替代性经验,从而提高创业效能感。
(七)靠创业环境支持
行为、环境、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会互相影响。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创业效能感,除了进行创业教育,鼓励他们去进行创业外,还要优化他们的创业环境,为其提供实现理想抱负的创业平台。这不仅需要高校的努力,还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共同支持。例如,政府应当制定相关的政策,成立相应的部门机构,实施鼓励和扶持应用型本科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设立应用型本科生创业的绿色通道,为他们的创业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导和保护。此外,企业、社会和高校还可联手合作,通过设立应用型本科生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业者,设立大学生创业园,为应用型本科生创业团队提供场地支持,同时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任重而道远,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引入创业教育,根据创业效能感形成的心理机制构建教育新模式,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改革的新方向。以创业效能感为创业教育“立交桥”的枢纽,可以使创业教育既引领创业实践又丰富校园创新创业文化的发展,使大学生的创业探索既实现自身创业梦想,还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何进一步深入到具体个案的剖析,把大学生个性化的创业心理需求与创造性的创业实践结合起来,还有待继续探索和研究。
[1]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等.G20杭州峰会:激发创新活力“中国方案”备受期待[J].服务外包,2016(8).
[2]周红云.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创业教育的启示[J].学理论,2010(2).
[3]Jill,K.Robert.S.D.Measure for Measure:Modeling Enterpreneurial Self-Efficacy onto Instrumental Tasks w ithin the New Venture Creation Process[J].New England Journal of Entrepreneurship,2005,8(2).
[4]王彭.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及其干预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韩力争,傅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现状分析与培养途径[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9(4).
[6]严建雯,巫程成,王彭.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
[7]陈权,尹俣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6).
[8]赵杨.应用型本科创新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1).
[9]欧阳丹丹,陈雷.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 (3).
[10]洪何露,王威.大学创业教育中学生社团的载体功能——基于创业效能感的探索性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10).
(责任编辑:刘建朝)
An Exploration on the Path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CHENG Ling1,SHAO Yali2
(1.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2.School of Marxism,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 350108,China)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stimulating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motivation, keeping their passion and relieving their entrepreneurial pressure.The student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better adapt to and need more entrepreneurship,in which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is the key factor.According to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ormed by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can be focused on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driven by the entrepreneurial need,led by entrepreneurial goal,reinforced by successful experiences,corrected with positive attribution and encouraged with right feedback.By modeling themselves on successful entrepreneurs and relying on entrepreneurial environment,a new approach to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can be found,thus building an"overpass"for it.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G647.38
A
1673-4343(2016)05-0001-05
10.14098/j.cn35-1288/z.2016.05.001
2016-08-26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FJJKCGZ13-039)
程灵,女,福建福州人,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学、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