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越群 刘 佳 赵宏杰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 河北石家庄 050041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 河北邯郸 056001)
发展绿色农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徐越群1)刘佳1)赵宏杰2)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河北石家庄050041 邯郸职业技术学院2)河北邯郸056001)
介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其中主要是生态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要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大力发展绿色农业产业。
发展 绿色农业 可持续发展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重要的一环,然而发展现代农业依然面临着农产品安全保障,农民增收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重目标的挑战,推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现代农业、转变我国农业发展方式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保障了我国主要农产品基本自给。但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础尚不稳固,农业资源短缺、抗灾能力低、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更加凸显,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
1.1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山丘区面积广大,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放牧垦殖历史久远,加之近年城市化和开发建设项目扩展,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使水土流失成为我国头号环境问题。其主要特点表现在:
①分布范围广、面积大。据全国第二次遥感调查,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其中水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91万平方公里。
②土壤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其中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约24亿吨;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输入黄河泥沙约16亿吨。
③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耕地减少,土地退化,加剧洪涝灾害,恶化生态环境,给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严重危害。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异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干旱、半干旱或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我国荒漠化的主要特点有:
①面积大、分布广、类型多。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 %。
②造成的损失巨大。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 540亿元,相当于1996年西北五省区财政收入总和的3倍,平均每天损失近1.5亿元。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共有 1000 万公顷的耕地不同程度地沙化,造成粮食损失每年高达30多亿公斤。
③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资料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以每年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80年代每年扩展2100平方公里,90年代增加到2460平方公里。
我国是水资源贫乏国家,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由于近一半的灌溉水量在输水过程中因渗漏而损失,自加上技术落后,使我国农业用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 %左右,远低于欧洲等发达国家70 %至80 %的水平。 另外,严重的水环境污染更使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雪上加霜。我国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面源污染日益突出。辽河、海河污染严重,淮河水质较差,黄河水质不容乐观,松花江水质尚可,珠江、长江水质总体良好。主要湖泊富营养化严重。
我国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强度大、损失严重,其中以水灾、旱灾、风雹灾和低温冻害最为严重,1995年以来我国年均受灾、成灾和绝收的耕地面积分别为 66 837万亩、36 320万亩和 9491万亩(以上四种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
全国化肥施用量由1978年的884万t,增加到2012年的5840万t我国每公顷化肥施用强度是一些发达国家为防止水污染而设定225kg安全上限的1. 64倍随着化肥施用强度的不断增加,化肥的利用效率呈现边际递减,氮肥与钾肥的利用率为 30 % ~ 50 %,磷肥利用率仅为10 % ~ 20 %。单位土地的化肥施用量世界平均每增加1kg 可使粮食单产增加34 kg,而在我国仅增加20 kg左右 据测算2010年化肥农药使用造成的总氮 总磷排放分别占农业源的47 %和27 %。
农业秸秆利用率不高,成为农村重要污染源,我国每年秸秆总产量为8.20亿t,其中未利用量为2.15亿t,约占秸秆总产量的26%伴随着农业生产方式与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仍然有1 /4 的秸秆被焚烧或者丢弃,大量秸秆焚烧瞬时增加局部地区大气中 PM2.5 等悬浮颗粒物浓度。
养殖业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养殖集约化加剧了种养分离,凸显了处理设施设备的滞后,大量畜禽粪便难以及时处理和利用,增加了对土壤、水体与大气的环境污染风险。农村垃圾污水随意排放,环境状况日益恶化,据测算,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生活垃圾每年产生量大约2.8亿t,生活污水产生量90亿,多数生活垃圾一直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农村生活污水大部分没有经过任何处理,造成污水渗漏 随河水漂流和直接排放到河流等水体中,导致地表水地下水及河道的严重污染
因此,必须寻找农业发展方式新的突破口来解决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理念,来突破农业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约束瓶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
基于“十八大”提出的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发展理念,要解决我国农业领域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需推进“绿色农业、循环农业与低碳农业”。绿色农业是关注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生产,是绿色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加工的总称,展绿色农业要逐步采用高新农业技术,形成现代化的农业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营销体系,在生产过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战略转移的关键是规模和技术,手段是设施的现代化走向是开拓国内外大市场,目标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满足城乡居民的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需要。
2.1 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资源节约、持续利用的思想
人类的行为方式从根本上影响着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而人的行为又直接受思想的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上述诸多的环境问题,这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负效应在时空尺度上的集中体现,同时与人类本身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深度具有密切关系。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针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起步较晚和经济文化较落后的现状,加强宣传教育,使农民和农村基层工作者牢固树立资源节约、持续利用的战略思想,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当今世界农产品市场上,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尤其是在西方国家,人们的绿色意识更浓。如今的国际贸易中,除进行价格竞争外,产品的环境标准化已是“技术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农产品的出口也正日益受到各种环境标准的考验。要使我国农业与世界农业接轨,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应充分重视绿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这对我国经济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
2.2加强立法建设,对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推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其目的是在发展农业的同时,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优化农村生态环境。我国在防治大气、水污染,以及保护森林、草原、海洋环境、野生动植物、矿产资源、渔业资源等方面已颁布和实施了一批重要的法律。因此,补充和制定农村环境保护方面的专门法规,对使农业自然资源的利用走上依法治理的轨道和提高全民族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制观念十分必要。
2.3创新理念和思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路径选择主要体现在生产方式 经营方式和资源永续利用方式3个方面转变农业生产方式,解决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转变农业组织方式,提高农业管理效率,达到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保护环境资源的目的;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增加农业生产者从整个农业产业链中获得的收益,规避农业生产者单纯依赖环境资源的掠夺性经营;通过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广应用节水节肥、节药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提高化肥 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利用率,降低流失率,减少外部投入品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创新理念和思路,把农业污染问题在生产生活单元内部解决,把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寓于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之中。一是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农业生产场地与农民居住场所紧密相连,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必须把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生态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安排,实现生产、生活、生态协调。二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循环推进,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把废弃物变为农民所需的肥料、燃料和饲料,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的去向问题,减少农业生产的外部投入,实现“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三是资源节约与清洁生产协同推进,推广节地、节水、节种、节肥、节药、节电、节柴、节油、节粮、减人等节约型技术使用,从生产生活源头抓起,减少外部投入品使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实现资源的节约和清洁生产。
2.4加大投入,完善补偿机制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技术模式创新,可能会影响短期内生产者效益。因此,要通过政策支持,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生产者自觉采纳生态友好型的生产行为,引导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针对集约化程度高、专业分工细、废弃物产生集中等特点,为促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化高效循环利用,按照“谁保护、谁受益”的原则,探索生态补偿机制,明确补偿主体与对象,量化补偿标准和考核指标,建立基于土地承载力的畜禽养殖准入与退出机制,以及土地流转确权、交易等保障机制。对生产者采纳清洁技术行为,如:使用新型肥料、农药、地膜的价格差或额外成本费用,政府要相应给予一定的现金或实物补贴,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等。
综上所述,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为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进一步提高农业投入的科技含量,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使农业发展走向节约资源、提高效益、持续发展的道路,这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决策者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认识,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参与。
[1]廖永松.中国的灌溉用水与粮食安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2]孙火喜,魏国汶,郑立平,等.加快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对策思路[J].江苏农业学报,2007,19(3):131~132.
[3]邓春霞.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前景分析及对策建议[J].南方农业,2011,5(7):50~52.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and Taking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XU Yue-qun1)LIU Jia1)ZHAO Hong-jie2)
(Shijiazhaung Institute of Railway Technology1)ShijiazhuangHebei050041 Handan Polytechnic College2)HandanHebei056001China)
This paper presents a severe challenge to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in China, which is mainly about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o advocate developing gree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green agricultur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16(2016)03-0090-04
2016-06-18
徐越群(1978-),男,汉,河北廊坊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水处理理论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