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上学11年” :教育容不得玩笑 教育要个性但莫任性

2016-04-12 23:12陈先哲
教育家 2016年35期
关键词:先哲任性女儿

文 / 陈先哲

“在家上学11年” :教育容不得玩笑教育要个性但莫任性

文 / 陈先哲

从目前媒体所披露的信息来看,这位父亲曾经信心爆棚,他要把女儿培养成一名生物磁场方面的科学家,甚至连女儿的名字都起了一个“磁”字,和当年屠呦呦父亲为其起名的那种心气可谓相似。但是,现代科学发展到今天,试图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出能够解决某个重大科学问题的孩子,这种概率几乎为零。屠呦呦也是受正统学校教育和严格专业训练出身,更别说如今动辄投入几十亿经费和上千人力的“引力波”研究,“民科”想要达到同等的成就实在不可想象。

但并不能因此就判定这位父亲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因为没有接受学校教育的孩子,自然不应该用学校考试这套评价标准来衡量她。虽然她连考初中试卷都不及格,但没有经历过激烈的学习竞争,相对而言她的青少年时期可能会过得更加轻松,当然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也尚不可知。其实,这起教育事件中真正的问题在于,这位父亲更多的只是从自身的经验和理想出发,而不是真正从孩子的兴趣和特长出发。他希望让女儿实现自己的科学家梦想,不惜让其退学,名义上虽然是个性教育,但实际上是任性甚至执拗的。其女儿的受教育的选择权利实际上没有得到尊重,更谈不上什么个性与自由了。

因此,这位父亲在本质上其实和其他望子成龙的家长们没什么两样,他只是认定学校教育无法达到其“成功”的标准而走了一招“险棋”而已。但孩子的教育选择谁都不能任性,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能光凭上级指示或家长情结而意气用事,更不能违反教育规律,对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不管不顾。因此,对于这起事件,恐怕最应讨论的并不是脱离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能否成功,而是应该如何在尊重孩子的教育选择权和身心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个性教育,既不受制于学校教育的应试模式,又不与社会脱节。

其实,在这件事情上,并不是没有中间道路。我们既不要当那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并推波助澜的家长,也不要当那种为实现自己的所谓教育理想而不惜让孩子脱离学校教育的家长。教育是慢的艺术,没有速成品;教育是一个人的生命成长,需要自己亲身选择和经历,而不是一段学校或父母安排好的路。所以,作为试图要个性教育的家长,并不一定要对抗式地让孩子脱离学校教育,但是要对学校教育和社会心态进行反思,尽可能地不让学校教育的条条框框和社会的焦虑心态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和成长,要让孩子体悟到除了学习和“成功”之外,生命中还有更多的乐趣与丰富的内涵。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先哲任性女儿
“高处”与“低处”
大三的女儿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千万别任性
海的女儿
任性者的搞笑
戴上就任性
富养女儿先富养自己
有才任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