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梅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婴幼衔接:幼儿教师专业化视野下的新思考
王冬梅
(四川文理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以儿童发展为视角,从早期动作发展、依恋情感关系建立、认知发展、社会能力发展、语言发展五个方面探讨了婴幼衔接的内容和途径,为幼儿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专业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婴幼衔接;内容与途径
关注婴幼衔接问题,从而获得婴儿教育与幼儿教育发展的一致性,是近年来国家和学前教育研究者开始关注的学前教育课题。但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相关研究仍然较少。有研究者从入园适应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婴幼衔接的必要性,并从心理准备、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与人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最后的熟悉幼儿园四个方面阐释了减轻孩子入园焦虑的方法。[1]美国幼儿教育协会(NAEYC)制定了早期教育的内容,具体包括大脑与五官刺激、身体素质与身体协调能力、情绪能力与心理健康、语言能力、良好个性与人格、良好生活习惯、社会性能力、求知欲开发与保护、知识积累与学习能力、审美趣味与能力、特殊才能发现、特殊技能培养等12个方面的内容。[2]这些研究为我们去思考婴幼衔接问题,更好地促进婴幼儿教育的一致性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0-3岁是婴儿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发展也是评价婴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尤其是身体的协调能力。现代的养育方式越来越精细,几个成人照顾一个孩子,婴儿出生之后丧失了爬、走、跑、跳等动作协调发展的机会,逐渐形成感觉统合失调的问题。有研究者采用《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评定量表》和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学龄期儿童进行感觉统合和行为评定。结果发现,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总发生率为34.7%,感觉统合失调与行为问题关系密切。[3]还有一些研究者也通过研究认为感觉统合失调与在园幼儿的多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等问题都紧密联系在一起。[4]所以,促进儿童动作的正常发展,避免感觉统合失调带来的不良后果,是婴幼衔接要做好的第一步。
动作发展的途径有很多。有些可以是在家庭中完成的,父母或者养育者按照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给予幼儿动作发展的机会和指导,如2个月俯卧抬头,4个月独立能坐,9个月爬行,18个月用手够物等,从而能促进婴儿手眼协调和感觉统合,减少在幼儿期的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社区也可以为婴儿动作的发育提供一些训练感觉统合的玩具和基础游戏设施,如羊角球、滑梯、S形平衡木等,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也达到训练前庭感觉、运动觉、触觉的目的。
幼儿园有大量的大中小型游戏器材和设备,这些设备在周末和节假日的利用率很低,幼儿园可以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定时向所在社区内的婴儿开放,并利用专业化的教师资源,组织家长和婴儿定期开展一些亲子活动,进行专业指导。
依恋,婴儿与主要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5]安全型依恋关系的建立是婴儿情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它不仅仅会影响到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缓解,也有利于培养儿童对自己、对父母、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安全感,产生积极的探索行为和勇敢的交往行为,同时也对人的毕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埃里克森认为,在人生的第一年,如果婴儿和母亲之间没有建立信任感,就会形成他对别人及周围环境的不信任感。这种不信任感甚至会让儿童成年之后形成猜疑的性格。
所以婴幼衔接的第二步是建立正常的安全型依恋关系,这仍然不是在入园前一年就能完成的的,而是遵循依恋关系发展的自身规律来建立。一些研究发现,父母在养育婴儿的过程中,如果能敏感地觉察到婴儿的需要,并及时、一致地给予满足,婴儿就会对父母及周围环境产生安全感。依恋关系在6个月左右开始建立,父母的抚养质量、家庭氛围、家庭教养方式、自身的依恋风格等因素都会影响到父母与婴儿的依恋关系的建立。所以,家庭是安全型依恋建立的最重要的途径,尤其是父亲和母亲,这是任何人也无法取代的两个天生的依恋对象。父母应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发展天生的亲子依恋关系,促进婴儿安全感的建立。
同时,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可增设早期教育办公室,针对孕期知识、科学育儿提供支持和咨询服务,也为早期教育的政策制定、师资培训等问题给予系统的支持。
社区可建立各种互动与合作平台, 以本社区幼儿园或高校为平台,为社区内家庭提供包括有关法律法规、家庭教育、儿童卫生保健等援助性的早期教育咨询和帮助。3-5个家庭组成家庭活动小组,以幼儿家庭活动小组为中心,组织同类型的家庭交流育儿经验,帮助年轻父母建立科学的育儿观念,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早期的认知开发与准备是婴幼衔接的第三步。婴儿期是认知发展的启蒙期,如果我们在这一时期给予丰富的环境刺激,就会刺激婴儿大脑的发育,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知识的痕迹。大量的心理学研究揭示了0-3岁是人的多方面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如2-3岁是计数能力发展的关键期,2-3岁是孩子学习口语的关键期,2岁左右是建立行为规则的关键期。如果成人在这些关键期内给予适时适当的教育,就会促进婴儿认知的快速发展,并为进入幼儿园打下坚实的认知基础。家庭是儿童早期认知开发的重要场所,家长可以为婴儿布置一间充满了丰富的认知刺激的房间,色彩丰富的家具,形状多样的玩具,发展婴儿的各种感觉。注意力训练也是婴幼衔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家长可以观察婴儿的一些感兴趣的活动,比如玩玩具、看动画片、画画等,当他们在专注做一件事情时,就坚决不去打扰,2-3岁婴儿大致能集中注意力10-15分钟左右。记忆力、想象力训练也是可以进行的认知准备。家长可以用数数、游戏、音乐、听故事等方式,让婴儿在听的过程中用动作或者语言表现出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高校和学前教育研究者也应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研究0-3岁婴儿认知开发和训练的内容和方法,研究早期教育的课程内容,从而更好地为家长和婴儿服务,为政府规范早教机构的质量提供依据,从而让每个婴儿的认知潜能得以充分挖掘,从而为入园后的生活学习做好准备。
社会能力的发展是婴幼衔接的第四步。社会能力不仅仅包括社会交往能力,它是由社会性认知、社会性情感、社会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维度的能力构成。婴儿社会能力的发展状况有喜有忧,有研究者针对重庆市主城区的婴儿教育进行调研,发现73.9%的婴儿看见陌生人会微笑、打招呼,社会适应性较强;但同伴交往少,有同龄玩伴的仅10.1%,婴儿之间容易发生同伴冲突。现代家庭以独生子女居多,婴儿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同伴的陪伴,缺乏同伴之间问题解决的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入园后更多体验分离焦虑,较难适应新环境。[6]
家庭是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第一场所。家长在和婴儿互动过程中,帮助婴儿认识居住环境、家乡、重大的节日、公共场所行为规范、文明礼貌行为规范等,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身教言传促进婴儿社会性认知的发展;帮助幼儿发展积极的自我意识,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表现自己的能力,进行基本的生活自理;交给婴儿基本的冲突解决的方法,如轮流、合作、言语解释等。
社区可以为婴儿提供同伴交往的平台。上海市进行了社区学前教育社会化的探索,他们以为单位,把散居的婴儿集中在以妇联牵头的社区学前教育网络中来,定期开展各种以家庭为单位的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野外出游、亲子游戏等,增加亲子交往和婴儿同伴交往的机会。
语言发展是婴幼衔接的第五步。大多数人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天生的,会说话就是语言发展好。实际上,人的语言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能力和书面语言能力,而倾听、表达、文学作品欣赏和早期阅读是幼儿教育阶段最主要的语言发展任务。所以,早期语言的发展也需要与幼儿教育阶段的要求相一致,从完整语言观入手,促进婴儿语言的全面发展。
从牙牙学语到流利地表达自己的需要,我们需要牢牢抓住2岁这个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父母在日常生活用饱含各种情感和体态语的语言多和婴儿交流,这种照顾性的语言一方面可以为婴儿提供语言学习的模板,另一方面也让婴儿感受到爱和温暖,加速语言学习的过程。同时,家长给婴儿布置一个充满了各种语言符号的居住环境,家具上贴上名称、房间有婴儿触手可及的书架,里面放置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情感主题的图画书,营造一种多元化的书面语言学习氛围。
社区资源也是不可或缺的。美国就有很多星罗棋布的社区图书馆,里面有非常丰富的适合婴幼儿阅读的材料,提供亲子阅读的场所,开展不同类型的讲故事活动。瑞士还有开设了一些玩具图书馆,在借阅和归还的过程中体验爱护玩具和公物的意识。这些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探索,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我国的社区图书馆的开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它却是培养幼儿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 程 敏.关注婴幼衔接,做好入园准备[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61-162.
[2] 张 敏.美国发展0-3岁早期教育的经验及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4):54-59.
[3] 曹秀菁.感觉统合失调的学龄期儿童行为问题发生情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04(4):62-67.
[4] 凌诒洁.现代儿童的“时髦病”——感觉统合失调症[J].早期教育:家教版,2005(11): 32-32.
[5]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61-162.
[6] 吴晓蓉,等.重庆市主城区0-3岁婴儿教育问题调查与归因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20-22.
[责任编辑 范 藻]
Combination ofInfancy and Baby Education:New Ideas about Profession of Preshool Teachers
WANG Dongmei
(School of Edu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ccording to the children′s growing up,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combination of infancy and baby education from the development of earlier acts, dependent feeling, recognition, social ability and language,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perfection of the preschool teacher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system and career development.
preshool teache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bination of infancy and baby education; content and way
2016-09-13
四川文理学院校级课题“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2010B24R)
王冬梅(1981—),女,四川宣汉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前教育研究。
G615
A
1674-5248(2016)06-0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