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玉
跨文化传播视角下高校网页新闻翻译研究
艾玉
本文在跨文化传播的宏观视角下,通过对网页新闻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尝试提出高校网页新闻英译的基本原则和策略,旨在解决中国高校网页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网页新闻英译 跨文化传播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高校亟须走向世界,不断加大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国的高校纷纷设立英文网页,一方面有利于对外交流、合作办学及树立高校形象,另一方面也为高校对外传播办学理念,吸引国外学生就读及自身品牌的树立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学校是否能顺利“走出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英文网页是否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和兴趣,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将信息和文化传递给读者。新闻作为网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翻译质量的高低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决定着高校对外传播的效果。
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大师级人物,尤金·奈达(Eugene A.Nida)提出“Translation is communication”(Nida,2001),认为翻译活动具有传播学性质。在国内,吕俊教授率先指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信息交流与交换活动,其本质是传播,无论口译、笔译、机器翻译,也无论是文学作品的翻译;抑或是科技文体的翻译,它们所要完成的任务都可以归结为信息的传播”(吕俊,1997)。虽然翻译的过程比一般的传播过程复杂,但它依然符合传播的一般规律,具备传播的各个要素。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新闻本身就是一种传播,而新闻翻译则是对信息的又一次跨文化、跨语言的传播。如图所示:
原新闻作者→原新闻→媒体→原新闻读者→效果
原新闻译者→译入语新闻→媒体→译入语读者→效果
汉语新闻作者→汉语新闻→网络→汉语新闻读者→效果汉语新闻译者→英语新闻→网络→英语新闻读者→效果
可以看出无论是第一次传播还是第二次传播最终都强调信息到达目的地后的反应,如果传播者发出信息经过传递没有准确地到达受众或是到达受众却没有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此次传播就失去了意义。为了确保最终的效果,传播的各个环节就都要受到重视。
从传播主体来看,译者作为新闻翻译中的“把关人(gatekeeper)”,决定着翻译新闻的内容和新闻翻译的策略,具体来说,就是对信息的选择和信息的加工。在中文网页的众多新闻稿件中选择哪些进行英译非常重要。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英文网页新闻内容与中文网页内容几乎一致,没有分清对内传播与对外传播,没有充分地考虑到读者的需求和思维习惯,违背了传播高校信息和文化,促进对外合作与交流的传播目的。
从传播内容来看,高校网页新闻英译的传播内容是英语新闻,所以翻译的目标文本要符合译入语即英语新闻的规范,要在“信息准确无误的基础上符合英语新闻文体的要求”(张健,2008:11)。要快速、清晰、高效地将信息传递给英语读者,译文首先要准确,就作者参考的国内30所大学的英文网页新闻内容来看,语言错误是阻碍信息传递的一大问题。
从传播媒介来看,网页新闻的传播途径即媒介是网络,通常人们在阅读网络新闻时,更多的是浏览(surf the Internet),往往抱着轻松快速地获取信息的目的,因此,新闻必须简洁生动,吸引读者。而目前国内高校英文网页新闻普遍篇幅较长,文字多,图片少,不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传播受众来看,高校网页新闻英译文本的读者即传播受众从广义上讲是所有以英语为母语以及懂英语的人们,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三类:一、关注该校的国外友人,这些人通常关注的是学校的近况和发展;二、国外想要和该校有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学者、学校或企业,他们往往会关注学校的最新学术成果和有关学术交流活动的情况;三、在校的和想要来华学习的留学生,他们对于学校网页的期待一般会集中在学生活动、校园动态等方面。如果传播者发出信息希望达到某种意图,但不为受众所接受,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此次传播就失去意义(张健,2008)。因此,这些受众的文化背景、心理状态、兴趣和关注所在都需要考虑。据目前的调研来看,国内高校网页新闻英译时普遍缺乏对受众的调查与研究,“重官轻学”现象严重。国内高校的“News &Events”跟中文网站一样,对各级领导的出访与接待报道较多,篇幅较长。这些带有浓重官味的英语新闻显然不是受众所关注和想要了解的,不利于展示学校良好的品牌形象,也不利于进行国际学术交流。
1.新闻的选择要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兴趣。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蔡武在2007年北京“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的高层论坛上指出,凡是需要对外介绍的素材,理所当然要做到“三贴近”(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对于译者来讲,“三贴近”原则提供了选择汉语新闻的思路。具体来说,提供和增加受众感兴趣的新闻。高校新闻的读者主要是国外学者、学生和想要合作的高校和企业,其关注的主要是学术发展、科研成果、合作办学等方面的信息而不是学校领导的出访或接待等新闻内容。因此,选择新闻英译的过程需要考虑读者的诉求,多选择读者感兴趣的新闻,从而达到高校信息与文化对外传播的目的。
2.对所选新闻内容的翻译既要符合英语新闻的语言习惯,又要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对于英文读者来说,他们习惯于英语新闻的平实质朴。英语新闻的特点是ABC,即新闻内容的准确性(accuracy)、新闻语言简洁度(brevity)和新闻结构清晰感(clarity),因此翻译时,应当遵循这一特点,向目的语读者靠近,对汉语新闻中不必要的词语和句子等进行适当省略或简化,或者对原文语言结构进行调整和重组,按译语习惯将信息分类组合,每段拟小标题,用超链接方式连接;也可将整篇文章信息重新分类编排,以简洁明快的图表形式展现。从而符合英语语言习惯,更加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同时,在中国文化迫切需要“走出去”的时代,为了在跨文化传播过程中很好地保留原文的“异国情调”,达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的效果,可以大胆使用直译或音译的方法。当然,对外报道的跨文化传播性决定了“中英两种语言所承载、依附的两种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而一般英语受众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相当有限,甚至一无所知”(吴自选,2011)。当新闻中涉及典故、人名地名、专业名称或技术术语以及缩略语时,必须进行解释说明,由于网页新闻的特殊性,也可以对其进行超链接,使用解释性翻译。
3.翻译中要避免中式英语和语言错误。对于英文中空缺的文化概念,可以直译、音译或直译、音译加注释,但中式英语要绝对避免。例如,国内众多“重点大学”都译为“key university”,事实上,根据科林斯双语大词典,“the key person or thing in a group is the most important one”,国内的重点大学通常指的是受到中央或地方政府的重点支持,在学术、科研、师资等方面领先的大学。而且,作者查阅了国外30余所知名高校,没有采用“key university”的例子,大都使用“world-renowned university”“leading university”来表示其学术科研地位或师资能力。
高校网页新闻的英译既是信息的传递,又是通过网络媒体的一种对外宣传,是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传播翻译,传播的效果和目的就是让读者通过对新闻所传递信息和文化的了解与沟通,交流与对话,最终达到共同发展与进步的目的。在高校网页新闻英译中,译者需要始终心怀读者、充分考虑读者的需要、兴趣、语言习惯等,调动传播的各个要素,积极寻求高校网页新闻的英译策略,使得原文的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能够最大化地传递给读者,更好地实现学校树立良好国际形象,吸引国外专家学者学术交流、学生就读,增加国外高校和企业合作等传播效果。
[1]Eugene,A.Nida.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 Press,2001.
[2]Jeremy,Munday.Introducing Translation Studies:Theories and Applications,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10.
[3]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中国翻译》2004年第6期,第27-28页。
[4]吕俊:《翻译学——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外国语》1997年第2期,第39—44页。
[5]吴自选:《论电视软新闻英译的重写策略》,《上海翻译》2011年第1期,第21-30页。
[6]张健:《英语对外报道并非逐字英译》,《上海科技翻译》2001年第4期,第6-11页。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 外语系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