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梦娜
英语教学应站在学生的立场上
文│肖梦娜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即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 这充分体现了教育要立足儿童本位的思想。因此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要中站在“学生立场”,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作为设计和实施一切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力求所有的学生都有所获益。
一节课成功与否,导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好的导入不仅能够创设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儿童的立场出发,我们要在教学的导入阶段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要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导入,引领他们习得知识、培养技能,从而为整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在“My sister,my brother and me”这一节课的导入环节中,笔者用了一首自编的“Happy song”,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发出来,同时又为话题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通过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来学习真实、鲜活、实用的英语,直接体验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节课在单词的导入过程中,笔者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来构建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笔者首先通过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运动项目的丰富素材,呈现奥运运动项目的图片,这一设计不仅贴近生活,吸引孩子眼球,拓宽孩子们的眼界,同时很好地将本节课的重点词组导入课程。同时利用白板“幕布遮盖”功能,设计了猜运动项目的游戏,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英语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兴趣也大大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习有了亲近感。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在质疑、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学习方式。这就需要从学生的视角设疑设问,激发学生质疑探疑,从引出话题到话题质疑,要让学生有感而发,引发思考,激活思维,解决问题。在解疑释疑过程中,教师无需直接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解答,而要层层设置悬念,引而不发,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放在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
“天下没有一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都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之间能力发展的差异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着眼点。在教学设计时,我们要努力顾及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如在教学设计的环节中,对于英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和活动,让他们能够参与和融入英语的课堂活动中来,慢慢地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基于儿童的现实水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英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这是对学生英语能力提出的高要求。在设计英语课堂活动的时候,应该多让孩子们表演,让生动且有趣味性的活动帮助学生收获丰富的情感体验,而良好的情感体验又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为动力。只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和交流才会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快乐成长。
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教师真正地关注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英语课堂就能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健康成长的乐园。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