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倩
健康类节目案例分析的电视语言运用
宋倩
健康类电视节目的市场需求巨大,拥有非常广泛的潜在受众,是观众持续关注的热点。健康类节目大多将案例分析作为节目叙事的必要环节,案例分析担当着数据提供、病情解析、健康预警、医学服务等重要功能,研究案例分析中的电视语言是节目制作者的必修课。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此类节目电视语言的传播效果。
1.尊重患者,客观还原病情。健康类节目的案例分析主要以介绍病情、分析病因为主。从传统的电视美学角度考虑,无论是取景构图,还是色调处理,这类节目的画面都难以达到传统的电视要求。对于健康类节目,画面的真实贴近比构图优美更重要。这类案例分析大多以真实病患为主体,即便是情景回顾式的拍摄,也应最大可能地还原病患的真实情况。如果此类病患确实是卧床,就不应该为了追求画面的丰富而要求病患“下地走走”,这不仅违背了电视制作的客观性原则,也有悖医学伦理。对于一些涉及隐私的病情,或未成年的孩子,都应做画面处理,遮挡病患面部,保护病患隐私。
2.贴近受众,表达真实情感。传统的电视新闻叙事,讲究客观中立,避免主观情感的表达。在健康类节目的案例分析中,由于病患属于弱势群体,尤其涉及到妇女、老人、儿童,复杂的病情背后往往有更为复杂的家庭故事。对病患的关注、同情、鼓励、支持更为人性化。案例分析不宜是冷冰冰的数据统计或病情还原,更需要主观的情感表达。
3.减少血腥画面,动画模拟表达。有些节目为了尽可能地还原病情,不可避免地会呈现血腥或对于电视受众而言具有心理冲击的画面。这样的画面虽然体现了节目的客观性,但往往因为画面过于刺激导致观众终止收看,或受到较大的心理冲击,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影响了传播效果。适时运用一些三维动画、数码影像资料既可以详细叙述病因,也可以减少受众的不良反应。
1.轻松平和,杜绝综艺式的网络语言。不同于传统的新闻专题,健康类节目的案例分析往往会出现一些医学专业词汇,一些在感情色彩上容易引起恐慌的语言描述。此时的电视解说,应尽量保持轻松平和的语态,减少受众的恐慌感。目前电视节目中比较流行的综艺式的网络语言则不适合在此类节目中出现,网络语言大多是不严肃的口语,容易引起歧义;综艺式的情感表达大多比较夸张,显得节目不够严谨,或者对病患不够尊重。
2.表达同理心,女性解说更易接受。案例分析中的电视解说有两个基本功能,一个是陈述事实、分析数据,一个是表达情感、予以支持。而反映健康问题的不良数据容易引起受众的紧张情绪,故此时的电视解说应该更为平静柔和,以达到缓解受众压力的目的。从基本的感情语态来说,温柔的女性解说更能起到如此效果。
1.尊重采访对象,不刻意追问隐私。案例分析中的病患采访,往往围绕“病因描述”“病情感受”“个人期望”这三个主题。“病因描述”和“病情感受”往往对病患来说是不舒服的情感体验或有负面心理效应的回忆,这样的采访应基于对病患的隐私尊重和基本的人道主义支持。对于病患不想回忆的细节,应杜绝刨根问底;对于病患不方便描述的病情,应予以回避。为了全面体现病情,应适时地增加对医生、家属或相关专家的采访,作为资料补充。
2.完整呈现采访,多方科学解释。对于观众而言,最真实有效、最有说服力的就是病患的自述,但病患大多并非专业的医学工作者,对于病情的基本描述、病因的猜测往往容易出现纰漏,如果不及时纠正,反而会传播错误信息,对受众产生误导。此时,应以专家和医生的采访作为补充或矫正,无论是重复强调,还是不同认识的对比,都会给受众提供科学有效的医学服务。
1.柔和处理,谨慎使用警示字。在案例分析中,字幕的出现往往是为了强调,引起受众重视。但一些综艺节目为了效果,往往采用大字体或花字,或采用有明显警示效果的颜色,如红色、橙色等。这样的字体和颜色在引起受众关注的同时,也容易造成受众的紧张情绪。故在案例分析中,应尽量缓解受众的不良反应,采用简单的白色无包装标题,绿色、蓝色等柔和的色系,或中性的色系进行字体包装。
2.分析总结,重复多点传播。案例分析中,往往有很多总结性的医学资讯,应尽量文字简练,突出重点信息。考虑到此类节目以中老年受众为主,为了照顾他们的收视习惯,应对有医学指导意义的分析总结予以重复多次呈现,并在新媒体平台推广。
健康类节目的案例分析往往有固定的叙述手法,案例主角也较为统一,其承担的功能非常重要,容易引起强烈的受众反馈,是此类节目中非常重要的叙事环节。编导应具备基本的医学常识,在电视语言的运用中更多地考虑病患的心理感受和受众的心理接受能力,保证事件还原的真实性,同时考虑到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以保证贴近而有效的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体育休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