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新旧教材衔接点,落实“四基四能”

2016-04-12 02:48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师道(教研) 2016年1期
关键词:试商竖式小棒

文/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 谭 昀



找准新旧教材衔接点,落实“四基四能”

文/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实验小学谭昀

“有余数除法”修订后的教材将本单元从三年级上册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教师应该怎样把握新教材,落实“四基”“四能”呢?现以课例为载体,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第一课时为例进行了分析探讨。

一、准确把握教材内容

1.新旧教材编排的对比

(1)三年级上册教材:从教材的编排可以看出,有余数除法的很多知识点都压缩在例2里面教学,一节课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很多,包括对余数的含义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的理解、横竖式的写法、试商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步骤。这样的编排对学生来说,不利于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难点的突破,增加了实际教学的难度。另外,把有余数除法的竖式教学安排在表内除法竖式后,由于学生对有余数除法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学生在书写有余数除法竖式时很容易照搬表内除法竖式的方法,不按照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步骤进行计算。

(2)二年级下册教材:修订后的教材则对具体内容进行了调整,首先,例1和例2将有余数的除法与刚学习的表内除法的两种情况进行对比,并借助大量的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同时体会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关系。其次明确了有余数的竖式除法含义、明白了余数与除数的关系,突出了竖式除法的必要性和作用,同时也为试商的教学做了准备。最后,单独编排试商的例题,突出试商的方法。

2.单元目标的对比

(1)三年级上册的单元目标比较简单,侧重在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方面。而二年级下册的单元目标较好体现“四维”目标。能立足于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制定目标。突出操作、观察、比较、计算等活动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经过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变,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才能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在例1的学习过程,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动手操作。目标第一点中提到“发现日常生活中在分物时存在着分不完有剩余的情况”,个人认为动手操作的活动可以达到这个过程目标。

(2)在例1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在分物的过程中观察、对分的结果观察,对两道除法算式观察。我们思考,“对比”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恰好分完,没有剩余”与“平均分后还有剩余”两种情况的对比;另一个是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的除法算式与有剩余情况(即余数不为0)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对比。目标达到“理解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

二、关注学生的四基

新课程标准从“双基”改为了“四基”符合了社会培养人才的发展需要。

“模型思想”是新课标10个核心概念中的其中一个,对于“模型思想”新课程标准中是这样表述的:“……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不要忽视主题图的作用,模型的建立不能单薄。在“积累表象,感知模型”的环节当中当时没有考虑主题图的真正作用,觉得用小棒辅助教学麻烦,所以改为其他学具代替,这样失去了单元主题图的意义。在后来的几次试教当中,总感觉在例1教学当中缺了点什么。

教材中主题图呈现了学生分别用11根小棒摆出正方形、三角形、五边形的活动情境,并且将要解决的问题完整地呈现在黑板上。一是承上启下。基于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按要求用小棒摆图形时,自然地会关注摆几个图形,但不会特别关注还剩几根小棒,而这正是本节课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二是便于操作。题目清晰、简洁,学具简单,利于准备和操作。三是激发兴趣。由于在操作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剩余情况,会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剩的不一样?”“在数学上该怎样表示出来?”等,产生探究的愿望,同时体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四是作好铺垫。图中呈现的几种摆法为学生在操作中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提供示范,并为后续操作积累了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试商竖式小棒
竖式趣题
竖式填数
分类试商
寻找规律巧算根数
一起数小棒
巧移小棒
试商妙计
错误的竖式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五入法”试商教学实录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