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松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输血科, 贵州 都匀 558000)
临床检验
两种方法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比较
吴昌松
(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 输血科, 贵州 都匀 558000)
[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3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输注10~30个治疗剂量血小板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利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对患者血清进行血小板抗体检测。同时与经典的SEPSA(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试验)方法对53例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检测,47例血小板抗体阳性,6例阴性,阳性率为88.6%。固相凝集法检测,31例血小板抗体阳性,阴性22例,阳性率为58.5%。2种检测方法比较,差异显著(P=0.001),有统计学意义。SEPSA方法检测44例阳性,9例阴性,阳性率为83.0%,与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方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优于固相凝集法,其检测敏感性高,且操作简单,耗时少,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微柱凝胶; 固相凝集;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是血小板自身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性疾病导致血小板数量或功能障碍的有效治疗手段。血小板除含有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外,同时也还有ABO系统、HLA系统等其他血型系统的抗原成分[1]。长期输注血小板或不规范的血小板输注,会导致血小板抗体和其他血型系统抗体的产生,影响血小板治疗效果或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2~3]。为避免血小板抗体的产生和血小板输注无效,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血小板同型输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文对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与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检测样本资料收集2012年—2013年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血清53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18例,年龄14~69(33.2±4.9)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5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8例。平均输注血小板20个治疗剂量,治疗时间10~23(18.1±5.6)个月。治疗结束后抽取患者全血5 mL分离血清作为检测样本。
1.2试剂与仪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血小板抗体检测卡试剂盒、血小板抗体指示红细胞、血小板裂解抗原(长春博讯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0125-20131211、20121116-20131216、20120124-20131117),固相凝集法血小板抗体检测试剂盒、血小板抗体检测指示红细胞(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121116-20130526、20121119-20131216)。仪器:专用血清学离心机(型号TD-3A),微柱免疫孵育器(型号FYQ),血小板抗体检测专用平板离心机(型号LABORATORY CENTRIFUGE),均购于长春博研科学仪器有限责任公司。
1.3方法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固相凝集法和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试验(SEPSA)分别对53例检测样本进行检测。操作步骤严格按试剂使用说明书、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微柱凝胶法,37℃孵育15 min,用专用血清学离心机,66×g离心2 min,180×g离心3 min。固相凝集法,37℃孵育30 min,洗涤5次,将反应板以200×g离心5 min。每种方法均设置阴、阳性对照,结果判断根据对照结果进行判读。
1.4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采用PEMS 3.1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三种方法学检测血小板抗体结果微柱凝胶法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88.6%;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58.5%,差异显著(P=0.001),有统计学意义。用SEPSA方法检测53例患者标本,血小板抗体阳性率为83.0%。见表1。
表1 53例检测标本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
注:与固相凝集法相比,1)P<0.05。
3讨论
SEPSA方法是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经典方法,该方法的特点是重复性、特异性和敏感性稳定。不足之处是该方法所需实验时间过长,室温3 h以后或次日观察检测结果,满足不了临床急诊患者诊断治疗的需要,已被新的快速检测方法所取代。
该文结果显示,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比固相凝集法检测阳性率高。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操作方法简单,耗时少,结果判断客观,指示红细胞悬浮在凝胶表面或凝胶中可以判为阳性结果。实验结果可以保持在8℃冰箱内便于核查。固相凝聚法实验前需要在反应孔进行抗原包被,操作较为繁杂,耗时较长,指示细胞效期较短。实验结果判断是根据指示红细胞平铺在反应孔底部的大小来判断弱阳性和阴性,用肉眼很难作出正确判断,实验结果也不易保存[4]。
笔者认为,运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法方法学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的更适合临床检测需要。
参考文献:
[1]胡宁克,陆欢平.两种血小板抗体检验技术的方法学比较[J].临床输血与检验, 2012,14(3):239-240.
[2]毛淑清,黄宇翔,王晴, 等. 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的临床意义[J]. 中国临床研究, 2014,27(1):98-99.
[3]刘凌, 帅虎. 固相凝集法在产前血小板抗体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9(11):1360-1361.
[4]王培华,田俊士,兰炯采,等.输血技术学/血小板血型[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责任编校:张亚光]
[中图分类号]R 446.1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76(2016)01-0050-02
作者简介:吴昌松(1974-),男,贵州省都匀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从事临床输血基础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201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