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秀平
(睢县中医院,河南 睢县 476900)
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再通率和再梗死率分析
吕秀平
(睢县中医院,河南 睢县 476900)
[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再通率和再梗死率的影响。方法将2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再通率、再梗死率、胸痛及心电图ST段改善时间,并对治疗前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再通率为88.12% ,显著高于对照组(7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梗死率、胸痛缓解时间、ST段有效降低时间、CK-MB水平分别为2.97%、(2.31±0.54)h、(1.88±0.93)h、(19.34±10.42)ng/mL ,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89%、(14.85±6.94)h、(11.21±2.67)h、(41.39±16.34)ng/mL],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再梗死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再通率;再梗死率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急性和持续性缺血缺氧导致的心肌坏死,属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常见重症,临床表现为心前区疼痛、心电图改变、心律失常、休克,严重时可直接导致死亡[1]。溶栓为有效的紧急治疗措施之一,可使闭塞血管再通,改善患者预后。尿激酶为临床常用溶栓药物,为了解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本文对睢县中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的治疗效果做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4年8月间治疗的2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满足《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2]中相关诊断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征得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1例。观察组男53例,女48例,年龄35~71( 58.14±10.55)岁;前壁53例,下壁28例,前间壁15例,广泛前壁5例;36例合并冠心病,26例合并高血压,39例合并糖尿病。对照组男51例,女50例,年龄37~72(58.35±10.34)岁;前壁51例,下壁30例,前间壁14例,广泛前壁6例;33例合并冠心病,31例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糖尿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硝酸甘油(山东圣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8649)5~10 μg/min,静脉滴注给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190)5 000 U,1次/12 h,持续4 d;阿司匹林〔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814〕口服,300 mg/d,持续3 d后下调剂量为75 mg/d。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激酶(四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0549)150万U溶于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30 min。
1.3观察指标①血管再通:溶栓后2 h内疼痛显著改善或消失;2 h内见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2 h内心电图ST段回落超过50%;血清酶峰前移,肌酸激酶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提前。上述4点要素满足2个视为血管再通[2]。②再梗死:反复发生缺血性胸痛;ST段上升;可观测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的异常改变。③ST段下降超50%的时间。④比较治疗前后CK-MB改变。
2结果
2.1两组再通率及再梗死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再通率提高,再梗死率下降,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其他疗效指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胸痛缓解时间、ST段有效降低时间缩短,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再通率及再梗死率比较[n=101,n(%)]
表2 治疗前后两组CK-MB水平比较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病理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激活导致血栓形成,最终导致血管急性闭塞引起心肌坏死,在其病变过程中,血小板在启动血栓形成和扩大中起关键作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紧急,有近50%患者未到医院就已死亡[3],而冠状动脉闭塞后6 h内其组织学改变可逆[4],必须尽快实现闭塞血管再通才能降低梗死面积,减少死亡率并改善预后。
迅速的镇静、止痛、闭塞血管再通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同时应加强对心源性休克、低血压等并发症的预防。有研究显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6 h内越早采取溶栓治疗疗效就越好,12 h后基本无效果[5]。溶栓治疗此病效果显著,但需注意溶栓后再通患者常发生心律失常,因此必须加强心电图和血压的监测。
尿激酶为健康人尿中分离的酶蛋白,也可从肾组织中培养获得,可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使纤溶酶原催化并裂解形成纤溶酶,而纤溶酶可作用于血液系统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等,具有显著的溶栓效果,可有效抑制血栓形成。本研究观察组再通率高于对照组,且再梗死率低于对照组,观测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临床效果显著,与王国涛等[6]研究结果相符。结果说明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不足之处未对患者凝血指标进行监测,有待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参考文献:
[1]付世全,王莉莎,张玉,等.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86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0,39(20):2757-2758.
[2]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杂志,2001,29(12):710.
[3]覃学美,曹保卫,覃自强,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和尿激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8):808-809.
[4]宋毓青,陈威,胡宏宇,等.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5):1049-1050.
[5]王建军,李志民,方洁,等.急诊应用瑞替普酶尿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5):455-457.
[6]王国涛,杨萍.重组葡激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GMP-140、TAT含量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0):2012-2014.
[责任编校:赵唯贤]
[中图分类号]R 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76(2016)01-0035-02
作者简介:吕秀平(1982-),女,河南省周口市人,硕士,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工作。
收稿日期:2015-04-01